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中世纪文学史-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渲染着惆怅的乡愁;苏轼一生不断四方迁移,当不能回归故乡时,他把 

每个流寓之所视为乡土,赋予它们以情感,这种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使他的 

诗显出某种亲切动人的温馨;“我本儋耳民”、“自意本杭人”、“不辞长 

作岭南人”,轻松、幽默且富于傲岸不屈的个性。 《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 

轼为弟弟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写的和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到底是什么?诗人的狂放旷达之中仍然隐现着落寞怅然。这种对人 

生的思索在不少诗中贯穿着。苏轼终究不是一个浅斟低唱的文弱诗人,即使 

 “乌台诗案”因文字入狱,精神仍然昂扬,一出狱即自矜“诗笔已如神”, 

意气不减,豪放依旧。友谊、手足之情是苏诗中颇富人情味之所在,他赠苏 

辙大量诗作,充满着对兄弟对床夜语的岁月的怀恋,读来亲切感人。 

     自然景物对于苏轼同样地具有情谊,他的写景咏物诗活泼健朗,充满生 

活情趣: 

          水光潋艳晴偏好,山空色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雨后》其一与其说是写西湖的风云变幻,不如说是诗人抓 

住瞬息景象倾吐对自然美的爱意。无论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冬去春来, 


… Page 97…

还是“正是橙黄橘绿时”的秋冬之交,大自然总是充满盎然生机,给人以无 

限的希望。 

     苏轼还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主要反映农民所遭的不幸。《吴中田 

妇叹》感慨农民可以战胜大自然的水灾却难以战胜免役法造成的更大的灾 

难;《荔枝叹》抨击“争新买宠”的当朝权贵不顾人民的死活争献荔枝,“惊 

尘溅血流千载”。 

     苏轼的诗歌纵横恣逸,挥洒自如,富于浪漫色彩。他常用奇异的想象和 

夸张、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写景状物,出乎人们的意料又合情合理,显示出瑰 

丽的艺术真实。他的自由奔放的风格中又蕴含着缜密的观察与细腻的表现, 

很见功力。他的诗还体现了宋诗所有的一个特点,即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 

诗,这种议论入诗的方法既有助于抒写自由流畅也带来诸如用典堆砌、语言 

松散等缺陷,有浪费才华的弊端。 

     苏轼的词 

     词至苏轼有了大胆的尝试,他将词诗化和散文化,且不取消词的独立样 

式,而是扩大了词的题材,增强了词的语言功能。苏轼创立了与传统的婉约 

词派相对立的豪放派,为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前面讲过,词在五代 

和北宋初年,大多为感伤离别、寄托爱恋之情的“晓风残月”之作,题材不 

广,气魄更弱,词似乎只与闺怨泪珠相连,徘徊于“花间”、“樽前”,“月 

下”。苏轼的三百多首词突破了词的传统题材,将大江大河、巨山巨峰、农 

舍风光、历史人物以及广阔的社会人生尽收词中,词的境界为之一振,词的 

风格为之豁然开朗。著名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水调歌头' (明月几 

时有)最能代表苏轼词的豪迈风格。题为“赤壁怀古”的'念奴娇'从江水的 

东流感受时光的流逝,赤壁的古迹使作家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周瑜,视 

野高远,气势宏博,既有如画的江山,又有风流人物,进而联想到自我的抑 

郁不得志,生出苍凉悲壮的“人生如梦”的感慨。历史与现实沟通,江山与 

人物合流,构成情景相融的豪放词境。“大江东去”成了豪放词的代表。'水 

调歌头'中,苏轼将自我的情感融入无限的宇宙,要“把酒问青天”,并欲“乘 

风归去”,表达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和旷达宽解的胸襟,“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已成了人们传诵的名句。苏轼还把农村题材引入词中,使词第 

一次散发出真切动人的泥土气息,纯朴善良的劳动者和田舍风光农村习俗的 

描绘,格外清新。苏轼亦写传统的婉约风格的爱情词,在真挚细腻的爱情之 

中又多了些凝重厚实,如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得回 

肠荡气,极具深厚的感情;以咏物言情,把物拟人化,也是苏词的特色,使 

物的形象如杨花、石榴等与失落的女子的内心相互映照,收到极好的效果。 

     苏轼不单在词的内容上突破传统的樊篱,在词的形式上也同样有创新。 

词的严格的音律规则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已成了自由抒情的束缚。苏轼在熟炼 

地掌握音律基础上,有意识地突破格律的羁绊,在注重音乐性的同时,善于 

利用长短句式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从而使词更为豪放恣肆,开 

阔恢宏。他还注重词语的铿锵有力、洪亮谐婉;同时,只要适合表达自我情 

感的词语都可拿来入词,了无清规戒律,因而语言极为朴素自然,畅达流利。 

     苏轼的散文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自由而自然,并富于变化,论说文、 

记叙文、杂文、散文赋都有佳作。他的政论文有明确的目的,从“有益于当 

世”出发,表明自我的立场观点,他的政论文往往能切中时弊,以平易浅显 


… Page 98…

的论述为人所接受。苏轼的记叙文亦有新颖之处,文笔轻松、夹叙夹议。他 

的书札等杂文写得颇为传神,如《答李端叔书》,谈遭贬后的心境,亲切自 

然,娓娓动人。他的前后《赤壁赋》使黄州赤壁自此闻名天下,他用散文方 

法写赋,文字新奇,虚实相间。后篇设置问答,看江山无限,感人生如寄, 

将自我感情的波折融入外物,超然而旷达,艺术性很强。 

     苏轼的创作是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的文 

坛领袖。他开阔奔放的诗的境界,豪迈雄放的词的风格为宋代及以后的文学 

开创了健康的路径;他议论文的透彻说理和精辟雄辩亦为后人推崇。苏轼不 

愧为一代宗师。 


… Page 99…

                                   3。陆游 



     陆游(1125—1210年)是南宋时期的代表诗人,出自江西诗派而超出江 

西派,有其别具一格的体例,他的诗歌以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人们所赞誉。 

陆游在逃避胡兵的颠沛流离中度过了童年时代,他的家中常聚集一些爱国志 

士,使他耳濡目染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情怀,早年就立下杀敌报国的志向。 

在政坛他“喜论恢复”“语触秦桧”而遭黜免,便返归乡里,作诗学剑。后 

被起用,他常在皇帝面前提出许多军政方面的建议,积极支持北伐,后因议 

论皇帝亲信而被放出为镇江通判,又以“力说用兵”的罪名免职,返归山阴 

家乡。然而陆游始终未泯收复失地的壮志,终于走上当时的军事前线,这段 

豪迈生活对他诗歌创作影响极大。然而统治者怯懦苟安,使诗人一腔热血无 

以挥洒,他只能以诗来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在告诫 

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谓死不瞑目。 

     陆游有诗近万首,最有影响的是他的爱国诗和闲适诗。强烈要求收复中 

原,统一祖国是南宋时代爱国志士的心愿,同时也构成了陆游诗的基本主题。 

他的作品“乡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早年“孤灯 

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躯。”希望施展抱负、杀敌报 

国;入蜀以后,生活于宋金交界的前线,他写下了许多壮怀激烈的诗篇,如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表达誓死讨伐入侵 

者的心愿和为国立功的志向。《书愤》为名作: 

          早年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壮志难酬,满腔愤恨;还有 《书志》一诗,表示死后要把心肝凝成金铁 

铸为利剑,去杀敌雪耻;另一首 《书愤》中又表示死后变成厉鬼,去杀敌报 

国;诗人到了82岁高龄,雄心壮志不减,在《杂感》诗中表达炽烈的爱国情 

感: 

          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 

          何人知壮士,击筑有余悲。 

     正因为陆游满腔爱国热情一生未泯,所以他对屈膝事敌、腐败无能的统 

治者憎恨无比,他的许多作品强烈地谴责南宋集团苟安误国的罪行。著名的 

 《关山月》揭露与金人订和的罪行,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战士浴血沙场,人 

民渴望收复失地,而豪门贵族醉生梦死,将军们按兵不动,诗人在喟叹中包 

含了多少无奈与愤恨!作者认为,苟安者非秦桧一人,而是整个统治集团, 

其抨击之尖利是当时文坛少见的。 

     雪耻无路,报国无门,一片丹心,壮志难酬的慨叹是陆游诗中久久回荡 

的声音。当现实中难以实现破敌卫国的心愿时,作者常常在梦境或酒醉之中 

寄托情怀,如《楼上醉书》、《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 

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 

乃足成之》。诗人日思梦萦的是收复失地,如今除了梦中哪里可寻?这类诗 

的悲凉气息回荡不息,从中可以窥见一位爱国诗人的赤胆忠心,令人为之肃 

然起敬。 

     陆游还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农家叹》、《秋获歌》等, 


… Page 100…

以同情的笔触描写农民的疾苦。陆游还是咏物写景的能手,《游山西村》中 

淳朴民风、习俗,显示诗人对乡居生活的挚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一联已为人民广泛地活用。陆游悼念妻子唐琬的《沈园》一诗也 

情深意长。 

     陆游的诗风与他的诗的主题密切相关,饱满的爱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愤 

懑情怀,使他的诗作雄浑奔放,气势恢弘,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读来毫 

无滞涩之感;无论炼字选词,用典对仗,都自然流畅,词晓意达,他的诗如 

同他的人一样有着阔大的气势和无垠的胸怀。陆游无论古体、律诗还是绝句 

都有佳作,尤以七律又多又好,其气格昂扬,意境警拔,虽不能与杜甫比肩, 

但仍然是杜甫以后最好的诗人。陆游还擅长填词,一首'诉衷情'(当里万里 

觅封侯)使他列入豪放词派的行列而无愧色。 


… Page 101…

                                 4。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年)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以爱国思想和战斗 

精神使词这一艺术形象获得了新的生命和力量。辛弃疾曾活跃于当时的政治 

舞台,具有将才且有功绩,然而几度遭免职,不得重用,空抱一腔爱国热忱 

无用武之地,只能把豪情壮志寄托词中。辛词不但数量超过前人,而且思想 

内容极为丰富。他继承了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并一反词人写的词的拘谨,而 

把词作为表达满腔爱国热情的载体,以强烈的政治热情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开拓了词的境界,不但柳永、周邦彦的儿女情长不能与他同日而语,而且以 

广阔的社会内容突破了苏轼词的题材范围,获得了瞩目的成就。 

     面对破残危亡的祖国,辛弃疾唱出慷慨悲壮的英雄之歌,充满着重整乾 

坤的豪情壮志,这是辛词的最突出的主题。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表现的豪迈情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怀念昔日抗金岁月,渴望继续为国家杀敌,然而白发丛生, 

无以实现理想,格外悲壮,一颗赤子之心在跳跃着。辛弃疾有将帅之才,然 

而二十年遭弃置不用,其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弥漫于词中:“长安故人问我, 

道愁肠琋酒只依然,月断秋霄落雁,醉来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