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52-素问要旨论-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传《灵枢》、《甲乙》,以为课之术。以六十甲子为法,将日干取运,日支取气,便言何脏受 
病,及宜何治,而几日痊愈。然将甲为土运,子为足少阴肾水,土能克水,便言肾病则当泻脾补 
肾,则六日痊愈。所谓水一土五,而至六日痊愈。以此之类为法,误也。何以明之?且天下地理、 
方位、节令、气候不同,及人之老幼男女,脏腑禀受所生,大小高下,前后偏侧,浓薄长短,坚 
脆虚实,各各不同,岂能世人同日得病,而证候皆同,及宜一法治疗,及同日愈者耶!夫世传十 
二经络病证歌诀,以为课病之法。然以始病之日,以干取运,以病患支干加在日运帝 
王之辰,阳命之人,顺而数之,阴命之人,逆而数之,至于得病之日,见何支干,便谓是何脏腑 
受病,如何传。若以此为法者,误也。此法世工多传,以为运气推病法治,及其为用,而多不应 
焉。何以明之?且天下同属之人,同日得病,岂能证候相同,而一般传变者邪!及夫日中运气与 
人命相合加临,取其相生相克,以定吉凶者,误也。何以明之?且天下同命之人有病,岂能同日 
吉凶者耶!或将日中支干纳音,与病患命及支干相合,而定吉凶者。此是推平人灾福之法,非谓 
占病之道也。凡此之类,皆非圣经之旨,足以狂惑人心,征之无验矣。 
然圣经妙旨,大包天地,细入毫毛,合造化咸有所宗,何止于此端异论乎?欲穷病之吉凶, 
必明岁之天地盈虚,运之太少,谨察胜复之用,适主客同异盛衰。次推病之标本,何气使然,以 
厉何脏,及虚与实。将岁中运气加临,取其同异逆从,而可定其吉凶者也。故经曰天符为执法, 
犹辅相,岁会为行令,犹方伯,太一天符为贵人,犹君主。若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执法官人 
绳准,自为邪僻,故病速而危也。中行令者,其病徐而迟,犹方伯无执法之权,故无速害,故病 
但执持而已。中贵人者,其病暴死,羲无凌犯,故病暴而死也。然邪者,五运六气胜复之受也,有 
变则病乘其气之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而流于胆也。热气大来,火之胜 
也,燥金受邪,肺病生而流于大肠也。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热火受邪,心病生而流于小肠也。 
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而流于膀胱也。风气大来,木之胜也,湿土受邪,脾病 
生而流于胃也。所谓感邪而生其病也,外有其气,而内恶之,中外不喜,周而遂病,是谓感也。 
乘年之虚,则邪乃甚也,则如年木不足,而外有清邪,至而肝病之类也。 
失时之和,亦邪甚也,所谓六气临统,与主气相克,感之而病者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遇月 
下弦之后,上弦之前,是谓月空,感于邪,则亦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也,所谓年已不足,邪 
气大至,是谓一感,年已不足,天气克之,此时感邪,是谓重感,内气召邪,天气不 ,不危何 
哉!则如丁卯、丁酉之岁,外有清邪,至而肝病,己巳、己亥之岁,外有风邪,至而脾病,辛丑、 
辛未之岁,外有湿邪,至而肾病。凡言病之吉凶,必明病之腑脏虚实,而与岁中运气胜复之变, 
而以加临,可以言也。假令风木之胜,民病脾肺实而肝气虚者,病皆微也。若病脾肺虚而肝气实 
者,皆甚也。余皆仿此,推而可知也。 
欲知五脏得失间甚之时,死生之期者,必明其脉候,以知何脏也。其病者,愈于子,子不愈, 
甚于鬼,鬼不死,持于母。四时日干时辰同法。故经曰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 
而愈,是谓病藏生之子也,至其所不胜而甚,是谓病藏之鬼也,至于所生而持,是谓病藏之母也, 
自得其位而起,是四时五行旺相及日干时辰与病之藏同也。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 
死生之期,此之谓也。 
欲知热病间甚大汗之期,取其本脏,遇胜己日甚,己旺日大汗,气逆则胜己日死。故经曰肝 
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 
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心热病者, 
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满,喜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 
大汗,气逆则壬癸死。脾热病者,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 
不可以俯仰,腹满,溏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肺热病者,洒淅然 
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 
甚,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肾热病者,先腰痛 酸,苦渴数饮, 
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 
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及夫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 
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皆所谓病之始也。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 
谓气旺日为所胜,则如肝甲乙、心丙丁之类也。汗后脉迟静而愈,脉尚躁盛者死。今不与 
诸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狂言失志者,死矣。 
然皆圣经之旨也,必凭问望闻切,知其病宗,而与天地时日阴阳相合,推其胜克,而 
为法也。审察间甚逆从,而以随证治之,适其治之逆从可否,而以言吉凶,慎不可执其阴 
阳而已。然虽阴阳为万物之纲纪,论其吉凶,亦须由其用也。 
大抵死因病致,病由邪生,邪因变起,变由不平。平则安而无咎,否则祸患由生。内 
则内验,外则外征。外者心行德过,内者腑脏衰兴,大小缓急,无不相应。故经曰∶德者 
福之,过者伐之,有德则天降福以应之,有过则天降祸以淫之,则知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耳。故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 
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 
然则岂不亦由人之所为乎! 

卷第八
守正防危篇第九
属性:夫天地阴阳,与人之无异,天地乃得长久,惟人不然者,所谓人事不合天机,失其至道 
则故也。夫天地之道者,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强者制之,弱者益之,胜者复 
之,有者用之,德化政令,无不报之,致使气运无有终始,故能长久而无已矣。人之道者, 
不然也,高者不抑或更举之,下者不举或更抑之,强者不制或更益之,弱者不补反更损之, 
真伪不辨,邪正不分,虚实不察,损益不明,虚者误损,实者误益,终无所悟,迷于六 
欲七情之邪。种种盗扰天真之气,数犯其禁,累冒贼邪,致使腑脏偏倾,气乱而病,不已 
则气绝而死,不能尽其天寿也。大抵内真则外假不能为害,内正则外邪不能有伤,故有达士 
密符天机,预防祸患,勿使受邪而生其疾,乃得身安而满其天寿矣。或持功积行而圆成, 
亦得与天同长久矣。且夫世人多因内邪而外盗,耗竭真气,以致危亡而已。先圣恤之,故 
得传修真保命,备患愈疾之道。然养生之要,内功外行,衣饮药食,诸所动止,应其时候, 
各有益否。宜者为之,禁者避之,盛者制之,衰者益之,使气血和平,精神清利,内无邪僻,外 
没冤嫉,安得有祸患夭亡而至于己矣。 
夫岁主药食之宜者,上下征火宜以咸寒,上下宫苦热,下宫中征下甘温,上宫中角征 
上苦温,下宫中宫下苦温,下宫中商羽下甘热,上商苦小温,下商苦小温,下商中宫下酸 
热,下商中商中征羽下酸温,上羽宜苦温,下羽宜苦热,上羽中宫商羽上甘热,下羽中宫商 
征下甘温,上下角宜辛凉。 
木运之岁,是谓中角,上商角中辛和,上宫中辛温,上征中酸凉,上火羽中酸和。火运 
之岁,是谓中征,上征中甘寒,上角中咸和,上宫商中咸温,上火羽中甘和。土运之岁, 
是谓中宫,上羽中苦温,上宫商角中甘和,上火中咸和,上征中苦热。金运之岁,是谓 
中商,上征火羽中辛温,上商中苦和,上宫角中酸和。水运之岁,是谓中羽,上火羽中酸 
和,上宫商角中苦和,上征中咸热。 
凡此五味四气者,所谓岁主药食之宜也。上谓司天,前三气也,下谓司地,后三气也, 
中谓司运,通主岁也。或上下火者,谓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地之岁也。然药食之宜者,必明 
岁中运气同异多少,而以治之也。然同异者,寒湿燥同,阴也,风热火同,阳也。否者, 
异也。又,燥湿者,小异也。将其岁运参合,取其同异。同天化者多,地化以治之,同 
地化者多,天化以治之,同少同多,加减治之,有毒无毒,谷肉果药法服之。无使太过, 
而生其害。适其气运,先取化源,而以刺之。郁者取而折之,衰者资而益之,强者抑而 
制之,弱者扶而补之,以平为期。无使盛衰,而生其病矣。 
然取其化源者,是谓先于五常气位未主之前,适其运气胜复之甚兆已彰,方可取其化 
源,而用针补泻也。则如风木将胜,苍埃乃见,林木乃有声,东风数举,雨湿不行,岁 
星明大,镇星光芒,彰其兆也,则于年前十二月 
先取其化源,用针泻其木而补其土矣。二火将胜,远视天涯,光辉赤气,草乃萎,南风 
频至,荧惑明,太白光芒,其兆已彰,于三月先取化源,泻其二火,补其金矣。土湿将胜, 
黄埃四起,溽蒸乃作,浓云数布,燥物皆濡,辰星光,镇星朗然,有此之兆,于五月先取 
化源,泻土补其水矣。燥金将胜,西风数举,地气先燥,濡物皆干,土生白卤,山彰 
白气,林起青烟,肃杀乃作,柔叶先凋,太白明大,岁星微是,彰其兆也,于六月先取 
化源,泻金补于木矣。寒水将胜,太虚深玄,阳光不治,寒气乃至,蛰虫早藏,辰星明, 
荧惑失色,胜兆已彰,于九月先取化源,泻水补其二火矣。 
凡言化源者,所谓六化之源也。肝木之源,名曰中封,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而取之。 
君火(真心)。之源,名曰通里,在手腕后一寸。相火(心包络。)之源,名曰内关,在掌后, 
去腕二寸,两筋间陷中。脾土之源,名曰公孙,在足大指本节之后一寸。肺金之源,名曰 
列缺,去腕后上侧半寸。肾水之源,名曰涌泉,在足内踝骨上动脉中为太溪,次下一寸是也。 
凡取化源者,其气欲旺之前,迎而取之,泻其盛气,无使行胜,而生其疾,补衰之源, 
勿令受邪,而生其疾。谨候其时,各无志乱,以手持针内之,至于经脉之分,无问息数, 
不可久留,于欲得气之前后,呼而徐徐引至其门,呼 
尽乃出,勿按其穴,大气皆出,是谓泻之法也。其补者,必先以左手指循按其穴,令气 
舒缓宣散,推 其皮,弹而怒之,使脉气 满,忽而下之,置针有准, 按穴皮,令当应针 
之处,则令神气内守。候呼尽而内针,无令气忤,无问息数,静以久留,使气布。吸则转针, 
以得气,故气至慎守,勿令改变,而生其咎。候吸引针,急按其穴,气不得出,各在其处, 
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是谓补法也。 

卷第八守正防危篇第九
补泻生脉法(新添)
属性:惟针补泻,最为急用,偏取一脏,不防他脏也。假令治心者,根据前说,左手扪背 穴, 
第三椎两傍各一寸半,捻定其穴。先以六字气法调和阴阳,泻者先呵气七口,次呼气五口, 
次吁气九口,次吹气六口,次 气八口,自穴内气至,然后诊之,脉当高现。补者先呼气 
一口,气尽下针。先以缓缓入针二分,候气至而推而内之,而候脉大得气。左手按穴,吸 
气一口,缓缓出针。气尽针出,勿令真气随针出,以左手闭其穴,名曰补。次针阴跷穴, 
乃曰阴中生阳也,即左手先应也,次针阳跷穴,乃曰阳中生阴也,右手脉应,后再针左边 
心穴,而胃气和也,即病愈。凡用针者,甲子日子时,乙丑日丑时,丙寅日寅时,丁 
卯日卯时,补泻最验。余准此也。十二 穴,肺三憔,心五憔,肝九憔,胆十,脾十一, 
胃十二,三焦十三,肾十四,大肠十六,小肠十八,膀胱十九,白环二十,其穴皆在脊背骨傍 
一寸半。阳跷者,申脉二穴,在外踝下赤白肉际中,针入三分。阴跷者,照海二穴,在内踝 
下赤白肉际中,针入三分。 

卷第八守正防危篇第九
用药食法(旧经)
属性:假令风木之胜,多食辛凉,制其肝木之胜,少食酸温,无佐木强,多食甘物,佐其土衰, 
以平为期。余皆仿此。五运六气之用,有胜至则以制其胜而益其衰,无胜衰则当明主客同异, 
而以为其法。客气同,其至则不可犯其主化,宜服主气不相得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