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才情人生-乔冠华-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场谈判,反映在报刊记者身上,也是一次新闻战。乔冠华在代表团里分管新闻宣传工作, 他通过英 国《工人日报》记者阿兰?魏宁顿和法国《今晚报》记者贝却敌,对美国记者进行 既联合又分化的斗争 ,导演出一幕幕精彩而成功的话剧来。    
      徐熊:《和平协商终成 佳局:朝鲜停战谈判的前前后后》,见欧洋等主编《对抗与对话》,第10页, 新华出版社19 99年1月第1版。    
      然而,千虑一失,在工作中难免有闪失,曾受到周恩来的批评。例 如:1953年5月18日,周恩来致函李克农、乔冠华,对志愿军代表的发言和抗美援朝的新闻稿用 词不当提出 意见。他指出:“我们的发言和新闻稿件中所用刺激性的词语如‘匪类’、‘帝 国主义’、‘恶魔’ 、‘法西斯’等甚多,以致国外报刊和广播方面不易采用。各国友人对 此均有反应。望指示记者和发 言起草人注重简短扼要地揭发事实,申 述理由,暴露和攻击敌人弱点,避免或少用不必要的刺激性语 句。国内方面亦将采取同样方 针,并告。”对周恩来的指示,乔冠华他们坚决照办。    
      当年6月25日,在朝鲜战争爆发三周年的纪念会上,乔冠华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作了一次关于 停战谈判的 形势报告,他说:我们现在很主动,我们不着急。只有不着急,停下来才是可靠 的,稳定的!……签字 的准备工 作已基本完成。停战委员会的活动是频繁的。由双方军事代表所组成的联合观察组的活动还 是卓有成效的。    
      前途如何?看来还要拖一段时间,但最长不会超过一年,因为我们有力量,有道理,最后他 还得回到谈 判桌上来。还得谈,还得停。我们是能够胜利的,而且已经胜利了。谈判夹杂着战争,战争推动着谈判。乔冠华讲话一个月后,停战谈判经过两年零半个月的艰 苦努力, 终于取得了胜利。朝鲜战争停战协定于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10分由朝中方面与美国方面的首席代表南 日、哈里逊在 开城板门店签字厅签字。至此,长达三年的朝鲜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这个协定的签字,让全世界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人们都松了一口气。朝鲜、中国、美国乃 至全世界 爱好和平的人民都欢欣鼓舞,庆祝这个协定。当天,在人们的欢庆声中,乔冠 华站在开城市中心的南 大门楼台上,凝视着那些在晴空中飘扬的无数面朝鲜壮丽的国旗和成 千上万载歌载舞的开城人民,心 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    
      此时此刻,乔冠华想到,在开城数百个难眠之夜,大家的艰苦努力并没有白费,这是中 国代表团在党 中 央领导下艰苦卓绝的斗争的结果。这个协定的签字,也是战争与和平力量较量的结果,是通 过和平 协商停止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成功范例。同时,这个协定的签定,标志着不可一世的美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顶巅开始走下坡路。    
      “联合国 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中将威廉?凯?哈里逊在签字后说:“在执行我国政府 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 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协定的第 一位美国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 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两位将军一 定具有同感。”停战协定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并立即生效。为防止意外事端发生,确保签字成功,在7月2 6日,李克 农与乔冠华协商后提出:双方司令员不到现场签字,而由双方首席代表签 字生效,然后再各自向本方 司令官送签互换文本。因为从汉城传出消息,李承晚很可能派人 来板门店搞刺杀活动。美方对李承晚 似乎也有点不太放心。因此,这一锦囊妙计被双方接受 。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是在开城签字的。7月28日上午9时30分,身材高大 、面色黝 黑的“彭大将军”倒背着双手,大踏步地步进开城来凤庄签字大厅,李克农、乔冠 华、杜平、张明远 、肖全夫等随之走进会场。历史见证了这一场景:彭德怀拿起毛笔在停战 协定文本上签了“彭德怀” 三个大字。朝鲜战争的尘埃落定,中朝人民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是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丰硕成果。 半个世纪 转瞬而过,现在回过头来看,李克农与乔冠华两位领导人的精诚合作,也是取得胜 利的重要因素。    
      长时期的超负荷工作,使原本身躯羸弱的李克农,积劳成疾。随着1951年冬季的来临,他的 健康状况 每况愈下。主要是他的哮喘越来越重,经常大口大口地喘 气,有时甚至失去知觉。一次正在开会,他 突然头一歪,昏迷过去了,幸亏在场的人抢救及 时,才苏醒过来。这次是心脏病复发,他的身体愈加 虚弱。李克农强支病体主持谈判的情况没有能瞒过毛泽东、周恩来。中央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 住,便开始考 虑派人去接替他的工作,让他回国休息和治疗。伍修权对李克农说:“你的身体不好,中央让我来替换你一下。”    
      李克农喘了一口气,静静地闭了一会儿眼睛,一字一顿地回答:“临阵不换将!”他接着说,感谢中央的关心,我现在身体不太好,但是熟悉谈判工作的全部情况,已经摸透 了各方面 的规律,如果现在中途换人,一切又得从头做起,对整个工作不利,因此建议在我 尚能支持的情况下 ,不马上换人。    
      乔冠华当时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足智多谋,行文洋洋洒洒,张口妙语连珠,但略显高 傲自负、不拘 陈规。和他配合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眼里也没有几个他佩服的人。李克 农 坐镇开城,不仅在对 外谈判中施展出卓越的策划才能,在协调内部关系上也得心应手。他一 方面坚持高效、铁面无情的作 风,另一方面体恤下情。他和乔冠华,一个队长,一个指导员 , 尽管他有时感觉和乔冠华较难相处, 有时非常别扭,但他从不当着人的面指责乔冠华,也制 止部下议论他的长短,他认为一个人有其长必 有其短,而往往缺点是优点造成的。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乔冠华很有个性,他毕竟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的外交家,他和李克 农可以说在 整个谈判期间配合默契,互相信赖。但真正令乔冠华感动的是在李克农逝世后他 了解到的一件事情。     
      谈判签字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乔冠华喝醉了酒,摔了两个酒杯,大家劝他回去休息,他醉醺 醺地说, 我辛辛苦苦地给毛主席的报告,都是老头子一个人签名。    
      “老头子”指的是李克农。当时他并不在场。事后,周恩来为此事狠狠批评了乔冠华,并且让乔冠华给李克农赔礼道歉,写出检查。乔冠 华 也意识 到自己做得太过分了。他向李克农承认错误时,眼泪都出来了,李克农只是平静地说 ,这事我早知道 了,你眼里没有几个人,要吃大亏的。    
      李克农又向周恩来说情,不要处分乔冠华。数年后,乔冠华才知道这份情谊。他对人说,李 克农对我 这么宽宏大量,我深受感动。我写检讨是出自真心。    
      朝中方面的首席代表南日将军,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他受过大学教育,又上过军事院校 , 开始有些 看不起中国代表人员的土样。而乔冠华更非等闲之辈,平时他写了稿子别人一字 一句都不能改,而南 日又年轻气盛,两人发生了一些争执。    
      李克农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分别找乔冠华、南日谈心,通过李克农神奇般的说服工作,这 两 位同样骄 矜而富有才干的人不久便握手言欢。后来到了谈判的紧张持久阶段,他们俩的关系 处得相当好,一直 到谈判结束都关系融洽,配合有方。    
      1952年谈判中断,板门店会场冷冷清清,思乡之情弥漫在中国代表团成员心底,每到外交 部派信使送 文件、信件时,大家都眼巴巴地盼望着这一天。    
      有一次信使来了,令人感到诧异的是,信使是乔冠华的夫人、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龚澎,派这 么大的“ 官”当信使,这还是头一次,据说是周总理的安排。    
      大家正看着乔冠华、龚澎夫妇俩眼睛对眼睛,笑嘻嘻的样子,李克农把大家招呼到 一边说,“你们看 到了吧,周总理怎样做工作,做得这个细,咱们都学着点儿。”李克农拍电报,请解方、柴成文等夫人来板门店探亲,不能前来的也千方百计捎信带话。这 个做法深 得人心。祖国亲人的到来,使冷清的驻地变得热闹而富有生气,大伙在一块开玩笑 。“胡公就是胡公 ,我们学不来,咱们也学不来峡公,连夫妇的私生活也想到了。”胡公是指周恩来,峡公是对李克农的尊称。他们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善解人意,富有人道主 义精神。    
    


第四部分第12节 周公身旁(1)

    朝鲜战场白热化的军事冲突停止后,远东国际紧张局势依然存在,朝鲜停战协定规定的政治 解决程序 遭到破坏,战火随时可能再起。而在毗邻的印度支那,法国进行的殖民战争随时有 扩大的可能。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政府在1953年9月28日照会法、英、美三国政府,提议召开有中华 人民共和国 参加的五大国外长会议,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10月8日,中国总       
    理周 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 声明,赞成这一提议。1954年1月25日至28日,中断将近八年的苏、 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又在东德 首都柏林举行。这次会议对欧洲问题虽没有达成协议,在 亚洲问题上却取得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成果 同意苏联的建议:决定4月间在瑞士日内瓦举 行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苏、美、法 、英、中五国参加会议的全过程, 相关的其他国家分别派代表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会议还委托苏联 政府把这个 提议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周恩来立即作出积极的反应。2月27日,他在接见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时说:“柏林会议有 一点收获, 就是要举行日内瓦会议,从远东的具体问题来解决一些国际上迫切的问题,尤其 是远东和平问题。这 就是一个成就。还有,用协商的方法来解决国际纠纷的原则也被推进了 一步。”“中国人民是支持这 个会议的。它可以推进国际和平,首先是朝鲜和越南的和平。 ”同年3月3日,中国政府正式答复苏联政府,接受邀请,派全权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次会 议所要解 决的,就是力争以协商的方法来解决在远东的重大国际纠纷。党中央、毛泽东对日内瓦会议极其重视。1954年3月1日,毛泽东亲自电调还在朝鲜的乔冠华 、黄华等 同志速回北京,参加日内瓦会议筹备工作。    
      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建国以来 毛泽东文稿》第4册第461页。    
      4月19日,我国政府正式任命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为我国 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副外长张闻 天、王稼祥、李克农为代表,代表团秘书长 为王炳南,顾问为雷任民(对外贸易部副部长)、乔冠华、 黄华、雷英夫,各组组长和工作人 员有陈家康、柯柏年、宦乡、龚澎、吴冷西、熊向晖、章文晋、浦 寿昌、陈浩等,共二百余 人,代表团规模仅次于苏联代表团(据称苏联有三百多人参加)。中国代表团 阵容强大,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新闻等各方面的专家俊杰应有尽有。对此,乔冠华回忆 道:     
      当时总理一方面要我们大家都重视这场斗争,另方面提出要练兵,要利用 这个机会锻炼我们 的队伍。 总理是从练兵的观点来组织代表团的,因此,凡是与此有关的干部一般都参加了。    
      引自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下卷),第111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第1 版。    
      事实上,作为这一代表团的灵魂,周恩来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做了充分的准备。从方针策略 的制定到 重要的技术准备,都由他直接负责。他阅读了大量有关这次会议的文件、函电和资 料;多次约请外交 部和其他方面的有关人士进行商谈;考虑代表团组成的人事安排;并参加 中央会议,研究确定参加这 次会议的方针。在组织工作方面,周恩来精心指挥调度。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在外交部集中后,由周恩来 作动员报 告。他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到日内瓦是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因此要唱文 戏,文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