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当代-2006年第6期-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备的功课也远比一般儿童要重。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要历代皇帝圣训、历代通鉴纂要、天下地理形势等内容。这些内容,一个成年人也不见得能感兴趣,更何况一个七岁的孩子。
我们可以想像原本无拘无束的太子突然被套进这样沉重的“笼头”的感觉。要把那些佶屈聱牙的完全不解其意的汉字一个个强行塞进大脑,对太子来说,无异于一种精神酷刑。从开学第一天到最终停止学业,他几乎没有一天对学习产生过真正的兴趣。在老师们的苦口婆心、威逼利诱、软磨硬泡下,他有时候会勉勉强强学上一会,不过更多的时候却是拖延、哭闹、逃席和以打瞌睡为主要形式的消极反抗。七年的学习生活就是七年的与书本的斗争史。面对这样的特殊学生,那些博学多才的老师们还真是老虎吃刺猬,无法下口。他们既无法用打手板之类的手段来对付这位尊贵的学生,也想不到用更为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来启发太子的学习兴趣。他们一切努力的结果只是使朱厚照离书本越来越远。七年的教育下来,他连一本《论语》还没有读完,至于什么《大学衍义》、《历代通鉴纂要》更不用提了。按照传统社会的教育标准,太子的教育也就刚刚达到小学毕业水平。
当然,整整七年间,太子所做的事不是仅仅背下了半部《论语》。上课时间越是难熬,放学后的游戏就越是快乐。在课堂上他是一只病恹恹的病猫,回到自己的寝宫他立刻变成了活蹦乱跳的小老虎。一分一秒地熬到下课,他立马投入游戏当中,踢球驯豹,熬鹰走马,花样翻新。他的游戏排场越来越大,带领太监玩战斗游戏,动不动就组织起上千人的队伍,喊杀震天,鼙鼓动地,几乎把一座东宫翻个底朝天。父亲后期荒怠政务,整日饮酒听戏,顾不上朱厚照的教育,太子的游戏也就越来越没有节制,经常是夜以继日,秉烛夜玩,一闹就闹个通宵,第二天到课堂上去打瞌睡。传统教育之所以采用蛮不讲理的填鸭式,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磨去孩子身上的活力和“火气”,使他们变得少年老成,按部就班。可是,在朱厚照身上,这种意图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他的顽皮好动、强项任性不但没有一丝收敛,反而愈演愈烈。
可以想像,这样一个太子登基,将会给帝国政治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五
大明弘治十八年五月,弘治皇帝在三十六岁的盛年突然去世,十四岁的朱厚照成了新皇帝。端坐在奉天殿那尊巨大的宝座上,这个顽皮的孩子有点手足无措。昨天他还因为和太监们玩顶牛游戏输了哭了一鼻子,今天他却成了整个帝国的新当家的,帝国的所有重大事情,都要听候他的裁决才能施行。
朱厚照的第一个感觉是当皇帝“不好玩”。他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想睡就睡,想起就起。每天早六点,他就得被太监叫起来,准备早朝。整整一个上午,他都被铺天盖地的奏章和千头万绪的政务所包围,听那些头发花白的老头子絮絮叨叨地讲那些他根本听不懂的繁杂政事。早朝之后,便是日讲,也就是两个小时的学习。午膳之后,更要习字,练习批阅奏折。直到晚饭后,他才能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到后海泛泛舟,到工匠处看看木匠做活儿。可是一到戌正,也就是晚八点钟,他就得回宫睡觉了。更要命的是,不论他到哪里,做什么,身边都跟着文书房的太监,记下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为“起居注”,将来要编成实录,传给后世臣民,供他们借鉴“学习”。
刚刚上任,朱厚照摸不着水深水浅,咬着牙坚持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过去,他终于熬不住了。他起床越来越晚,上朝时间越来越短,日讲学习也越来越敷衍。据正德大臣们的笔记记载,在登基一个月后,经常日上三竿,皇帝还不起床。那些站在宫门前等候皇帝的仪仗队实在坚持不住,横七竖八地“坐卧任地”,三三两两地坐在那闲聊。那些太阳还没出来就进宫的大臣们更是腰酸膝软,他们大多年事已高,“弃杖满地”,不断捋着胡子长吁短叹。威仪严整的朝堂一片狼籍,如同候车大厅。好不容易等皇帝出来了,敷衍一个时辰,就早早宣布退朝。退朝不久,人们就会发现皇帝带领一队太监驰出宫门,或者去南苑打猎,或者去西海泛舟。
六
整个帝国都陷入了忧心忡忡之中。那些受先帝顾命的朝廷重臣更是心急如焚,片刻难安。在他们看来,大明王朝的前途已经岌岌可危。
在专制社会,皇帝对于整个国家影响实在是过于巨大了。在中国式政治结构之内,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个人之手,天下所有重要事情,都要由皇帝一人来决定,所谓“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整个国家的兴亡端在他一个人身上,他的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都会对天下产生重大影响。黑格尔认为,中国式专制的缺点在于,只有皇帝一个人对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其他人都缺乏责任心。皇帝必须担任这个庞大帝国的那个不断行动、永远警醒和自然活泼的“灵魂”。“假如皇帝的个性竟不是上述的那一流——就是,彻底地道德的、辛勤的、既不失掉他的威仪而又充满了精力的——那么一切都将废弛;政府全部解体;变成麻木不仁的状态。”
皇帝也应该是全国人民伦理道德的表率。“神圣者王,仁智者君。”在传统社会,人们真诚地认为有幸登上皇位者都是由上天的神秘力量选中的“真命天子”,应该具有凡夫俗子所不具备的大德大智。在十分重视礼法之治的传统社会,皇帝对全国人民的道德榜样作用甚至重于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人们相信,皇帝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世道人心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他克己守礼,则天下百官万民都会翕然响应,父慈子孝,奉公守法,天下大治。所谓“一人正而天下正”也。如果他胡作非为,名分混乱,则人心失散,王纲解扭,大乱将至。
按照儒学标准,一个好皇帝应该“端居深拱,垂裳而治”,像个木头牌位似的坐在大殿之内,神情庄严地阅读经史、披阅奏章,把全部精力贡献给政治事业。他不但不能纵欲妄行,甚至也不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但嬉戏游戏这样的低级爱好应该戒除,甚至连书法绘画这样的高雅艺术都应该严格限制。宋高宗当政之时,曾经因为喜欢练习书法受到大臣们的劝谏,他不得不为自己解释说,“我居住大内,每天都有日课。退了早朝后,就阅读奏章;午饭后,读《春秋》、《史记》;晚饭后,读内外奏章,夜读《尚书》,一直到二鼓。……前几天陈公辅曾经劝谏我不要学习书法,说不要在字画上浪费太多时间。我觉得人之常情,必有所好。或喜外出田猎,或喜酒色,这些嗜好,都会移人的性情,导致政务混乱。我自认为书法这个爱好强过别的爱好,当然,如果过于沉迷耽误正事就不好了。”
明朝万历二年闰十二月十七日,十二岁的小皇帝朱翊钧下了学之后,因为老师夸奖了他的字写得好,就高兴地挥笔写了一个条幅,赐给当朝宰相张居正,希望能得到老丞相的夸奖。孰料第二天张居正专门上了一个长长的奏折,批评皇帝不应该花太多的精力在书法上。张居正说,对于一个皇帝来说,长于文艺,往往不是什么好事。因为陈后主、宋徽宗都是诗画大家,然而又是著名的亡国之君。皇帝“应把全部时间都用于研究治国之道上,学习那些圣帝明王。至于写字一事,不过借此消闲放松一下,即使写得好过王羲之,对一个帝王来说也没有意义。”此后,小皇帝再也不敢向大臣们炫耀他的书法了。
因此,新君上任不到半年,就耽于游戏,懒于上朝,在大臣们看来,是极其危险的行为。“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三位顾命大臣经过商量,联名起草了一道分量很重的奏折。这道奏折说,皇帝登基几个月来,犯了如下几条错误:
一是上朝太晚,为政不勤。
二是到内府的工匠处观看工匠们做活,有失身份。
三是到海子上去泛舟,不计安危。
四是经常外出行猎。
五是内侍所进的食物,不经检验,就随意食用。
其实,对于一个少年来说,以上这些行为十分正常。要让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突然对政治感兴趣无疑是不现实的。而到工匠处观看工匠们干活不过表现了他正常的好奇心。打猎和泛舟偶一为之对于精力充沛的他来说也不算过分。至于让身边太监买来一些宫内吃不到的新鲜小吃,似乎也不应在国家正式公文中忧心忡忡地提及。可是,和我们的看法截然相反,在明朝的文臣们看来,对于一个皇帝,这些都是不可姑息的罪过。他们语重心长地说,皇帝是万乘之尊,他的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所以不应该从事任何不安全的游戏,更不能随便吃外面的东西。如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如全国人民何!几位大臣详细地剖析了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以及将给帝国带来的严重后果。他们说,皇帝耽于游戏,不爱理政,都是因为“人欲”蒙蔽了“天理”的缘故。他们充分发挥从一个鸡蛋到万贯家财的中国式逻辑,宣称如果这样下去,国家纲纪将受到破坏,邪恶战胜正义,后果不堪设想:“若为君之人,人欲战胜天理,天长日久,将三纲尽沦,国法尽坏,朝廷中的君子将受制于小人,中国的疆土将尽入于夷狄,国破家亡,就在目前。”
这是小皇帝即位后受到的第一次劝谏,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严厉的批评。父亲临终前,曾经拉着他的手让他给这些顾命大臣们行揖礼,告诉他以后要听他们的话。对于这些冷若冰霜不苟言笑的白胡子老头,他心里还是有几分惧怕的:刚刚当上皇帝,他摸不清他们的底细,也不知道和他们闹翻会是什么后果。接到这份奏折,他又打起精神,老老实实在宫内憋了几天,认认真真上了几天朝。
可是他的耐性实在是有限。不过半个月之后,他又故态复萌了。不过,这次是变本加厉:他干脆开始“逃席”。皇帝的早朝次数逐渐稀少。有许多次,文武百官集合在宫门之外等候了很长时间之后,却等来了司礼监太监那不男不女的难听声音:“圣上身体不豫,早朝免!”可是不久之后,后宫就会传出鼓乐和喊杀之声。人们知道,皇帝又开始玩那些骑射作战的游戏了。
七
顾命大臣们决定动真格的了。他们认为,皇帝如此荒嬉,主要是由于身边太监们的引诱和纵容。这些太监为了讨皇帝欢心,日夜不断给皇帝出歪主意,千万百计为皇帝发明嬉戏的花样,其中最有名的是八个人,号称“八虎”。
正德元年八月,内阁三大臣会同九卿上了一道严厉的奏折:
臣等伏睹近日朝政日非,号令失当。
中外皆言太监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罗祥、魏彬、丘聚、刘瑾、高凤等,号为八虎,造作巧伪,淫荡上心,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乃至引万乘之尊与宫外人交往,不顾礼体,日游不足,继之以夜。遂使天道失序,地气不宁,雷异星变,桃李秋华,恐非吉兆。……伏望陛下奋乾纲,割私爱,上告两宫,下谕百僚,明正典刑,潜消祸乱之阶,永葆灵长之祚。
读罢这份奏折,朱厚照的心沉了下去,脸上的稚气被愁云驱走。这是他登基以来遇到的最严峻的挑战。他知道事态的严重:这封奏折是内阁三大臣会同九卿所上,代表了全体朝臣的意志,如果他不同意,那就是与全体朝臣为敌。可是,杀掉八个最亲近的太监,于情于理都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这八个人,几乎可以说是他的亲人。
在朱厚照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日理万机,几乎没有时间分给儿子。按照明代贵族传统,皇后对他的“抚养”不过是偶尔来看视一下,每天赐他几样食物。真正和太子朝夕相伴耳鬓厮磨的是太监。伺候太子的太监是百里挑一的。他们有着超出一般人的机灵乖巧,有眼色,会来事。他们对太子忠心耿耿,一往情深,事事从太子角度考虑,极尽体贴关爱之能事。太子不高兴,他们比谁都着急;太子开心,他们比太子还开心。能分到太子身边,是他们三世修来的运气,和太子爷建立起亲密的感情是他们切身利益所在。
日久天长,他们和太子建立了亦主亦仆、亦亲亦友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比血缘关系还要紧密无间。朱厚照有什么心里话,不和自己的父母说,却会对身边太监们说。太监们也早摸透了他的脾气性格,他们和太子在一起,经常没上没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