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沙药解-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中气虚寒则肠鸣,胃气上逆则呕吐也。

《金匮》大半夏汤,半夏二升,人参三两,白蜜一斤,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分三服。
治胃反呕吐者。以脾阳虚败,水谷不消,而土木郁陷,下窍堵塞,是以不为泄利,而
为呕吐。胃以下行为顺,反而逆行,故名胃反。人参补中脘之阳,建其枢轴,白蜜润
下窍之结涩,半夏降上逆之胃气也。

《伤寒》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而作呕者。黄芩汤,方在黄芩。治太少之下利,加半夏、生姜,降
胃逆而止呕也。

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
升。治太阳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以阳明为少阳胆木所逼,水谷莫容,已消而在
下脘则为利,未消而在上脘则为呕。半夏降胃逆而止呕也。

《金匮》半夏干姜散,半夏、干姜等分。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治干呕、吐逆,吐涎沫。以
中寒胃逆,浊阴冲塞,肺气堙郁,淫蒸涎沫。干姜温中而下冲气,半夏降逆而荡瘀浊
也。

小半夏汤,半夏一升,生姜一斤。治心下有支饮,呕而不渴者。以饮居心下,阻隔胃气,
故胃逆作呕,而不觉燥渴。半夏、生姜,降逆气而排水饮也。

苓甘五味姜辛加半夏汤,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一两,半夏半升。治支饮,
昏冒作呕,而不渴者。以饮居心下,隔其胃阳,阳升则冒,胃逆则呕,半夏驱水饮而
止呕冒也。

越婢加半夏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一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半夏半升。治肺胀,咳喘
上气,目如脱,脉浮大者。以中气虚滞,肺胃之降令素迟,一遇风寒,闭其皮毛,里
郁莫泄,胃气逆升,肺壅为热,是以咳喘上气而脉浮大。此为肺胀之病,即伤风齁喘
而为热者。甘、枣补其中虚,麻黄泻其皮毛,石膏清其肺热,生姜、半夏,降冲逆而
破壅塞也。

《伤寒》半夏散,半夏、甘草、桂枝等分,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不能服散,水煎服。治少阴病,

· 
17 ·



长沙药解 


咽痛者。以阴气上冲,因致咽痛。半夏、桂枝,降其冲逆,甘草缓其急迫也。

《金匮》半夏厚朴汤,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苏叶二两。治妇人咽中如有
炙脔。以湿旺气逆,血肉凝瘀。茯苓泻其湿,朴、半、姜、苏,降其逆而散其滞也。

半夏麻黄丸,半夏、麻黄等分,蜜丸。治心下悸者。以阳衰土湿,升降失政,脾陷而乙
木不能直升,则郁勃而为悸,胃逆而甲木不能顺降,则悬虚而为惊。胃土上逆,浊阴
填塞,心下更郁,经络壅涩,碍厥阴风木升达之路,是以心下悸动。《素问》:胃之大络,名
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即此谓也。惊原于魂气之虚飘,悸原于经气之阻碍。半夏降胃逆
而驱浊阴,麻黄开堙郁而通络路也。

人之中气,左右回旋,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下之气,不可一刻而不升,在上
之气,不可一刻而不降。一刻不升,则清气下陷,一刻不降,则浊气上逆。浊气上逆,
则呕哕痰饮皆作,一切惊悸眩晕,吐衄嗽喘,心痞胁胀,膈噎反胃,种种诸病,于是
生焉,而总由于中气之湿寒。盖中脘者,气化之原,清于此升,浊于此降,四象推迁,
莫不本乎是。不寒不热,不燥不湿,阴阳和平,气机自转。寒湿偏旺,气化停滞,枢
机不运,升降乃反,此脾陷胃逆之根也。安有中气健运,而病胃逆者哉!

甲木下行而交癸水者,缘于戊土之降。戊土不降,甲木失根,神魂浮荡,此惊悸
眩晕所由来也。二火升炎,肺金被克,此燥渴烦躁所由来也。收令不遂,清气堙郁,
此吐衄痰嗽所由来也。胆胃逆行,土木壅迫,此痞闷膈噎所由来也。凡此诸证,悉宜
温中燥土之药,加半夏以降之。其火旺金热,须用清敛金火之品。然肺为病标而胃为
病本,必降戊土,以转火金,胃气不降,金火无下行之路也。半夏辛燥开通,沉重下
达,专入胃腑,而降逆气。胃土右转,浊瘀扫荡,胃腑冲和,神气归根,则鹤胎龟息,
绵绵不绝竭矣。

血原于脏而统于经,升于肝而降于肺,肝脾不升,则血病下陷,肺胃不降,则血
病上逆。缘中脘湿寒,胃土上郁,浊气冲塞,肺津隔碍,收令不行,是以吐衄。此与
虚劳惊悸,本属同原,未有虚劳之久,不生惊悸,惊悸之久,不生吐衄者。当温中燥
土,暖水敛火,以治其本,而用半夏降摄胃气,以治其标。

庸工以为阴虚火动,不宜半夏,率以清凉滋润之法,刊诸纸素。千载一辙,四海
同风,《灵枢》半夏秫米之方,治目不得瞑,在“邪客篇”。《金匮》半夏麻黄之制,绝无解者。
仁人同心,下士不悟,迢迢长夜,悲叹殷庐,悠悠苍天,此何心哉。

洗去白矾用。妊娠姜汁炒。 


■代赭石
【本经】代赭。味苦寒。主鬼注,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
气,女子赤沃漏下。一名须丸。生山谷。

· 
18 ·


卷一 


味苦,气平,入足阳明胃经。降戊土而除哕噫,镇辛金而清烦热。

《伤寒》旋覆花代赭石汤,方在旋覆花。用之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者,以其降胃而下浊气也。滑石代赭汤,方在滑石。用之治百合病,下之后者,以其降肺
而清郁火也。

代赭重坠之性,驱浊下冲,降摄肺胃之逆气,除哕噫而泄郁烦,止反胃呕吐,疗
惊悸哮喘,兼治吐衄、崩漏、痔瘘、泄利之病。

煅红,醋淬,研细,绵裹,入药煎。松软者佳,坚硬者无用。

肝脾下陷者忌之。 


■厚朴
【本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
三虫。

味苦、辛,微温,入足阳明胃经。降冲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
消胀满。

《伤寒》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厚朴各二两,大枣十二枚,杏仁五十
枚。治太阳伤寒,下后微喘者。下后中虚胃逆,肺金莫降,是以发喘。姜、甘、大枣,
和中而补土,桂枝、芍药,疏木而泻热,厚朴、杏仁,降逆而止喘也。《伤寒》:喘家作桂枝

汤加厚朴杏子仁。

朴姜甘夏人参汤,厚朴一斤,生姜半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人参一两。治伤寒汗后,腹胀满
者。汗后中虚胃逆,浊阴冲塞,是以胀满。人参、甘草,补中而培土,朴、半、生姜,
泻满而消胀也。

《金匮》厚朴大黄汤,厚朴一尺,枳实四枚,大黄六两。此即小承气汤,而分两不同。治支饮胸满
者。以饮居心下,肺胃郁阻,是以胸满。大黄破结而逐饮,枳、朴泻满而降逆也。

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此亦小承气汤,而分量不同。二方皆君厚朴。治腹满而
便闭者。以滞气抟结,闭塞不通。枳、朴行滞而止痛,大黄破结而开塞闭也。

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大黄二两,桂枝二两,甘草三两,生姜五两,大枣十枚。治腹满痛,
发热,脉浮而数,饮食如故者。以外感风邪,经腑皆郁,经气不泄,故发热脉数。腑
气不通,故腹满而痛。甘、枣、桂、姜,达郁而解外,枳、朴、大黄,泻满而攻里也。

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小麦一升,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干姜二两,半夏半升,细辛二
两,五味半升。治咳而脉浮者。以中脘不运,皮毛不合,肺胃郁阻,浊气莫泄。麻黄发表
而散寒,小麦、石膏,清肺而润燥,朴、杏、半夏、姜、辛、五味,降逆而止咳也。

· 
19 ·



长沙药解 


大小承气汤、方在大黄。半夏厚朴汤、方在半夏。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在枳实。王不留行散
方在王不留行。皆用之,以其降浊而行滞也。

厚朴苦辛下气,善破壅塞而消胀满,下冲逆而定喘嗽,疏通郁迫,和解疼痛,除
反胃呕吐,疗肠滑泄利,消宿食停水,调泄秽吞酸,止肠胃雷鸣,平霍乱转筋,下冲
消滞物也。

去皮,姜汁炒。 


■枳实
【本经】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
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味苦、酸、辛,性寒,入足阳明胃经。泻痞满而去湿,消陈腐而还清。

《金匮》枳术汤,枳实七枚,白术二两。煎,分三服。腹中软,即当散。治心下坚,大如盘,边
如旋杯,水饮所作。以水停中脘,胃气郁阻,胆经隔碍,不得下行,痞结心下,坚硬
不消。枳实泻水而消痞,白术燥土而补中也。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四枚,厚朴四两,栝蒌一枚,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治胸痹心痞,胸中满
结,胁下逆抢心。以胆胃上逆,胸膈填塞。枳、朴、薤白,破壅塞而消痹结,栝蒌、
桂枝,涤浊瘀而下冲逆也。

《伤寒》枳实栀子汤,枳实三枚,栀子十四枚,香豉一两。清浆水煎,分二服,覆令微似汗。治大病
差后,劳复者。大病新差,中气尚弱,因劳而复。浊阴上逆,中宫堙塞,经郁热作。
枳实降浊而消滞,栀子泻热而清烦,香豉和中而散郁也。

《金匮》枳实芍药散,枳实、芍药等分。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大麦粥下之。治产
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以产后血亡肝燥,风木克土,是以腹痛。肝脾郁结,则胆胃壅
塞,而生烦满。芍药清风而止痛,枳实泻满而除烦也。

栀子大黄汤,方在栀子。用之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者,治酒疸懊憹热痛者,橘枳生
姜汤,方在橘皮。用之治胸中痹塞,短气,桂姜枳实汤,方在桂枝。用之治心中痞塞悬痛,
大小承气汤,二方在大黄。用之治阳明胃燥便难,皆以其泻痞满而破壅塞也。

枳实酸苦迅利,破结开瘀,泻痞消满,除停痰流饮,化宿谷坚癥。涤荡郁陈,功
力峻猛,一切腐败壅阻之物,非此不消。

麸炒黑,勿令焦,研用。

· 
20 ·



卷一 


■栀子
【本经】卮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炮,皶鼻,白赖,
赤癞,创疡。一名木丹。生川谷。

味苦,性寒,入手少阴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清心火而除烦
郁,泻脾土而驱湿热,吐胸膈之浊瘀,退皮肤之熏黄。

《伤寒》栀子干姜汤,栀子十四枚,干姜二两。煎,分三服。得吐,止后服。治太阳伤寒,大下
后,身热不去,微烦者。大下败其中气,浊阴上逆,瘀生腐败,阻隔君火,身热心烦。
干姜降逆而温中,栀子吐浊瘀而除烦热也。

栀子厚朴汤,栀子十四枚,厚朴四两,枳实四枚。煎,分二服。得吐,止后服。治伤寒下后,心烦
腹满,卧起不安者。以下伤土气,中脘郁满,阳明不降,浊阴上逆,陈郁填塞,阻隔
君火,烦躁不宁。枳、朴,泻满而降逆,栀子吐浊瘀而除烦也。

栀子香豉汤,栀子十四枚,香豉四两。煎,分二服。得吐,止后服。治伤寒汗下后,烦热,胸中
窒者。汗下败其中气,胃土上逆,浊气填瘀,君火不得下行,故心宫烦热,胸中窒塞。
香豉调中而开窒,栀子扫浊瘀而除烦热也。治阳明伤寒,下后胃中空虚,客气动膈,
心中懊憹,舌上胎者。下伤胃气,浊阴上逆,客居胸膈,宫城不清,故生懊憹。香豉
和中而下气,栀子涌浊淤而清懊憹也。治厥阴病,利后虚烦,按之心下濡者。香豉和
中而泻湿,栀子决浊瘀而清虚烦也。

栀子甘草香豉汤,栀子十二枚,香豉四两,甘草二两。煎,分二服。得吐,止后服。治伤寒汗吐下
后,虚烦不得眠,剧则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此栀子香豉证。而少气者。香豉、甘草,调胃
而补中气,栀子涤浊瘀而清虚烦也。

栀子生姜香豉汤,栀子十二枚,香豉四两,生姜五两。煎,分二服。得吐,止后服。治伤寒汗吐下
后,虚烦不得眠,剧则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此栀子香豉证。而呕者。香豉、生姜,降逆而
止呕吐,栀子荡浊瘀而清虚烦也。

栀子柏皮汤,栀子十五枚,甘草一两,黄柏皮一两。治太阴伤寒,发热身黄者。湿在经络,
郁而不泻,则发热身黄。甘草、柏皮,补中而清表热,栀子泻湿而退身黄也。

《金匮》栀子大黄汤,栀子十四枚,香豉一升,枳实五枚,大黄三两。治酒疸,心中懊憹,或
热痛者。酒疸湿热郁蒸,故心懊憹。甲木冲击,故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