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沉静领导-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时候,本书却说习惯也好,步骤也罢,这些东西到关键时刻通通派不上用场,好领导各有各的“与众不同的”绝招,而且“这主要是他们的性格而不是他们采取的手段”。
妙哉!
何谓“沉静型领导”?英文中“quiet”一词有“不引人注意”、“默默无闻”的含义,与之相对应的当然是家喻户晓的、动辄可以呼风唤雨的“英雄型领导”。
我们崇拜英雄,承认英雄的作用,甚至也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英雄。若没有英雄,我们的历史将多么乏味。回到管理话题上来,英雄其实就是企业CEO,行政部门的首长,军队的首长等公众人物,他们有权做出各部门的最高的决定。在公众的眼中,他们决定着各部门的未来与兴衰。然而盖洛普对企业进行的大量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发现,企业高层领导对一线员工的工作绩效的影响力为零(r0),而一线经理的日常管理与员工工作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4,也就是说,一线员工的工作业绩有40%受一线经理管理的直接影响,而高层领导的管理对一线员工不产生直接影响。这一研究成果的确出人意料。它告诉我们两条管理真谛:
1。 一线的员工是企业的微循环,他们既是企业管理的末端,又是企业价值链上价值交换的最前端。企业的利润是一线员工直接创造的,一线员工敬业与否决定企业的兴衰。“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似乎被现代组织行为学证明。
2。 决定企业一线员工工作效率的直接因素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即一线管理人员。在充分承认企业CEO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默默无闻”的一线经理的决定性作用。他们正是“沉静型领导”的典型代表与化身。
纵观当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这样几条变化主线:一是从工业经济时代的以“管物”为核心,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以“管人”为核心,即以人为本的管理;二是从工业经济时代的“标准化”管理,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个性化”管理;三是从重“步骤”的管理,逐步发展到重“结果”的管理。20世纪80年代中期,TQM风靡全球,以日本为代表的制造业经济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人痛定思痛,举起了企业重组的大旗,使美国又重新夺回了领头羊的地位。到了20世纪末,人本管理的理念开始流行,发源地还是美国。
人本管理的实践使各种企业和组织更加扁平化,一线员工和一线经理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被行为学研究所肯定,企业文化建设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沉静”的领导,通常是中层和一线经理们,一夜之间成了企业管理核心的重中之重。的确,他们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竞争力。
提到“沉静领导”,不能不提到他们的性格与优势。作者在书中着力刻画了他们的三种美德:克制、谦逊与执着,并认为这些美德是打开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其实成功的路不止这三条。如果以为仿效书中的方法去做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结果,就太天真了。
盖洛普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前提在于了解自身的优势。很可惜,世界上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何在。这也许是许多人尚未取得成功的原因吧。
只了解自身的优势还不够,还必须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行动方案和建立合作的团队。这些都是“沉静型领导”每天的必修课。
最后,还想和大家谈一谈本书的研究方法。作者自认为这是一本随笔性的书,目的在于提出问题,并从新的角度讨论领导之道。很明显,作者从MBA商业伦理学教学案例中获得了大量的素材,并从一百多个案例中得出了较为明晰的结论。在承认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的基础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上述案例的局限性,特别是作者试图用本书的理论概括“沉静领导之道”。
瑕不掩瑜,这本书毕竟能给你我这样的“小人物”带来思维上的启迪。
盖洛普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第一次看到《沉静领导》时,以为是学者刻意标新立异的课题,没有太注意。当与译者讨论翻译出版中文版的《沉静领导》事宜时,才认真拜读了小约瑟夫·巴达拉克的大作。读罢,“本书值得向中国读者推荐”已成为无需争议的结论。
经过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年代,今天的中国已经少有英雄了。英雄一词被偶像替代,大腕儿明星们(包括明星企业家)的前台表演代替了他们的一切。对厚积其“台下十年功”,薄发于“台上一分钟”的演艺界,也许台前的表演代表了一切。但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需要的不光是口才与风度。在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赞许背后是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讲,守摊子的算不上领导,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把握时代变革脉搏的才是领袖。中国由于历史积淀深厚,面对当今缤纷的世界,要变革的东西实在太多。关系的错综复杂,利益的重新分配,中国的事情难办是众所周知的,但回首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毕竟我们把难办的事情办好了不少。用巴达拉克的话说,这是“通过一系列长期的细微努力才能解决”的。是不是在中国存在着大批“沉静领导”?是不是改革的成果就是“沉静领导”所推动变革的集合?
巴达拉克的笔下有执掌公司生杀大权的CEO们,也有“微不足道”的普通职员;他们面对的都是每天会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琐事;恰恰是这些事,与人们的利益观念有着冲突;恰恰是这些事,考验着人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他们处理这些琐事时,看不到我们崇尚的刚正不阿、破釜沉舟式的英雄壮举,但最终的结果是事物在变化,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故事中的各位主人公处理问题的手法各有不同:丽贝卡静时不动声色,动则志在必得,反映了手中有权的女CEO的处事手段;而柯特兹这样的小人物在无法直接改变上司时,取道客户那里,在最后的关卡处维护着公司的长远利益和个人的道德准则。读者能感受到小人物的困惑与无奈。又恰恰是这些小人物维护了商业伦理。
作者以随笔的形式讲述着故事,又从故事中萃取着沉静领导之道的精华。读者会惊讶地发现,作者提炼出的沉静领导的三种美德:克制、执着和谦逊,恰恰是中华民族倡导的美德。几乎每一个案例都可以用一个十分恰当的成语来描述,甚至可以在“三十六计”中找到身影。作者所讲的沉静领导之道看来没有东西方人文环境的界限。
贯穿全书不难看到,不论你的职位高低,都可以应用沉静领导之道来应对看似棘手的问题。书中的各位主人公有各自的能量与功力,但有几点是共同的:面对问题,他们首先表现出的是责任心和勇气,勇敢地面对挑战;其次是快动脑缓动手,细心观察,深思熟虑;第三是投石问路,审时度势,循序渐进;第四是必要的灵活性与妥协,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第五是成熟的价值观,“两害相权取其轻”。凡此种种,都符合实干家的思考与步伐。
读完全书,读者会突然发现,“沉静”不是唯唯诺诺的别称,“领导”也不是上司的代名词。“沉静”是稳重实干的象征,不论你说与不说;“领导”是主宰和推动事物变化的人,与级别没有关系。
在今天改革日益深入的中国,在出现了众多“壮志未酬身先逝”的英雄后,真的是更应该提倡每个人,每个基层干部,每个基层管理者一点一滴地推动社会变革,树立新秩序,重塑商业诚信。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提倡研究什么方法最解决问题,什么方法最有效;而不是什么方法最解气,什么方法最悲壮。
译者杨斌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博士,一直从事商业伦理、组织文化和领导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近年在美国MIT进修,颇有东西方文化功底,曾任《总裁学苑》系列丛书的总策划。此次,精心选择了巴达拉克教授的著作,并倾心翻译。相信会丰富读者领导艺术方面的视野,向渴望成功的人介绍新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
有人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水可以融化一切。沉静领导之道就像润物无声的水,滴水穿石的水,造就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的水,默默地改变着世界。
于无声处听惊雷。
钱小军
清华大学MBA项目负责人
美国普渡大学博士
专文推介一石滋宜
专文推介二尤克强
专文推介三郭昕
沉静型领导者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努力看清楚世界的本来面目。这意味着他们凭着某种“第六感”似的本领,认识到千奇百怪的世事都可能发生,并且经常也就发生了。这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人们行为的动机各种各样,正义或是邪恶,清晰或是糊涂,理智或是狂热。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既不是悲观主义,也不是犬儒主义。现实主义创造了足够的空间,来接纳所有现实—不管是多么令人惊奇、诧异、愕然的人或事。
有些时候,事情比预想的更糟糕,看似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难测。这也解释了沉静型领导者们为什么都小心谨慎、充分估计变化、时刻提防身后。有些时候,事态发展比预想的要好很多,沉静型领导者就会因为准备充分,能够抓住机会。但更多的时候,即便事态的发展方向与所有人的料想都完全不同,沉静型领导者也能够做到随机应变、转圜腾挪。
在沉静型领导者的眼中,世界更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万花筒,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或者一片精确绘图的地带。在大多数组织里,在大多数情况下,利己主义、目光短浅、强词夺理,与忠诚不渝、坚持不懈、正直不阿交错混杂,难以分开。在现代经济力量的推动下,在当今生活忙碌与刺激的影响下,在根深蒂固的人类本性的驱使下,这种交错混杂的状况会持续下去。
因此,沉静型领导者重视信任,但他们也没有忘记信任可能会多么脆弱。他们虽不愤世嫉俗、怀疑一切,但也不会对其他人(或者他们自己),抱过高的、过于理想化的期望。他们敏锐地觉察到权力的局限性和微妙性,即使是那些位居要职的人也不例外。沉静型领导者们很清楚,这个世界分为实力在握的圈内人和雄心勃勃的局外人—圈内人警惕地守护着他们的利益,而局外人则试图通过竞争挤进内部圈子。这些都是沉静型领导者在解决棘手问题时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的原因。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丽贝卡的案例。作为一名医生,她刚刚开始在一家小医院担任CEO。上任伊始,她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处理一项对某位医院领导的性骚扰指控。丽贝卡以前处理过这类问题,了解它的常规做法。这个问题很恶劣、令人不愉快,但是看上去解决起来似乎并不是很麻烦—至少一开始时不是。
与米勒交锋
《沉静领导》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小约瑟夫巴达拉克
丽贝卡刚刚就任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圣克莱蒙医院的CEO。当她得到这个职位时,许多人都感到惊讶,因为她以前只是在一家大型HMO所属的小型便利医疗连锁机构担任过8年的副总经理。此外,与所有前任CEO都不一样的是,她并不是天主教徒。
显然,圣克莱蒙医院董事会在聘用丽贝卡的问题上是仔细算计过风险的。那些董事们很快就对医院面临何等困境达成了共识,但是却很难决定谁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恰当人选。多年来,医院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好几家与其情况类似的机构都已被迫停业。管理医疗的改革导致了对医院的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的大幅度调整,患者们的抱怨也迅速增多。支持丽贝卡的董事会成员们相信她能给医院带来活力和激情,创造新的途径来增加医院的业务量。其他的董事会成员则支持一位内部候选人,他们相信财务经营上不景气的医院需要一个深谙机构内情的领导者。最终,董事会通过了对丽贝卡的聘用。
上任几天后,一位董事会主席来到丽贝卡的办公室,告诉她一件相当棘手的人事问题。一位身体很弱小的办公室雇员梅兰妮,正准备向州劳工就业部投诉,要指控医院的副院长米勒犯有性骚扰和歧视。丽贝卡几周前才遇见过米勒,跟他聊得很愉快,对他自信的态度和冷静的魅力记忆犹新。50多岁的米勒英俊魁梧,在圣克莱蒙医院已经工作了25年。他几乎担任过医院里所有非医疗方面的重要职位,包括社区事务主任和会计负责人。米勒出身于奥马哈的一个显赫家族,而且正是董事会保守派推举的内部候选人。在董事会公布丽贝卡的当选之前,大多数医院员工都认为他会成为新一任的CEO。
那位主席刚一走出办公室,丽贝卡强忍的怒火就一下子迸发了出来。早在几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