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敢想,真是不敢想,但是咱肯定敢干!只要高从事发话,咱就豁了性命出去,怕死是龟孙子养大的!就算死了,能这么干上一回,也不枉在人世上走这么一遭了!乖乖,轰轰烈烈啊……呵呵……”张小花已经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了。
“将弟兄们召集起来,某有话说!”
“是,高从事放心,弟兄们都是好儿郎,绝对敢跟着高从事大干一场!”
后院之中,聚集着十名调查统计局的行动人员和四十名行商及武夫扈从,高明博没想到大伙儿都来了,五十人,一个不缺,全部到场。在高明博的计算中,连同调查统计局的行动人员,自己这边能战的一共只有三十六位,其他十四人不是车夫就是掌柜和随从,此刻怎的全都过来了?
他一愣神,张小花在旁边兴奋的解释道:“大伙儿听说高从事要举兵,全都响应了,没有一个怕的,只要高从事一声号令,都豁得出命去!”
高明博大为感动,向那几个掌柜道:“老郑、老俞、老孙,此番……高某没有什么好说的,多谢了!”
郑掌柜已经五十多的人了,笑道:“高从事,并非某等不怕死,某等怕死得紧。只是高从事这么一闹,若是事败,咱们几个也肯定都活不成,与其这样,还不如跟着高从事一起去,或许还能多活一阵子。”这话一说,下面这些人都笑了。
高明博知道郑掌柜这话有三分是说笑,但恐怕七分都是实情,不由有些惭愧:“连带大伙儿受累了,高某实在过意不去。”
俞掌柜道:“倒也没什么,话说回来,咱们几个都是走南闯北的行商,过的是平常人的生活,整天介只为讨口饭吃,这么几十年下来,就没留下点什么念想给子孙,这次也算借着高从事的心气,咱们也轰轰烈烈一把,将来子孙们念叨起来,咱们这几个老家伙也有些可以说道的玩意儿,也算不虚此生。”
孙掌柜道:“高从事,别看咱们几个岁数都大了,但风里来雨里去,身子骨也还健朗,掌得动刀、骑得动马,高从事放心,等打起来的时候,绝不拖累了大伙儿!”
看着眼前这些诚挚而热切的目光,高明博心里酸溜溜的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点头,不停的道:“好!好!好!”
五十个人仍然有些不够,高明博当然不会放过自己家中这些兄弟家仆,要知道,高氏是渤海国的将门,高氏子弟从小就要学习弓马兵刃,虽说大部分都学得不怎么样,但好歹也算一分力量。放任这样的力量空置在后面,实在是一种浪费。
高明博将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了父亲高尧义,高尧义沉默的看着自己这个庶出儿子,他忽然有些不敢相信这是当年那个文不成武不就的九郎,这样的胆魄,当年怎么就会放任他去燕郡行商呢?
“大人,若是大人不愿,儿子也不敢强求,大人便将府中守护安稳就是,到时候城中乱起来,儿子恐照虑不周。”
“九郎,你觉得能成么?”高尧义盯着自己儿子的眼睛问道。
“机会很大。如果不拼一次,咱们家将来肯定好不了。”
“都是同族兄弟,你大伯和四叔会害了咱们?”
高明博摇头,道:“儿子也说不好,但既然今日敢将咱们家囚禁于此,将来他能放心让大人继续领兵,他就不怕大人记恨?”
高尧义默然良久,终于咬牙:“也罢,为父便同你拼一次,也算是为国家社稷尽份心力!”
高氏子弟及练过刀枪的家将和家仆有很多,但大部分都在右领军卫中任职,此刻府上只有三十余人。不过库房里兵刃甲胄都是配齐了的,就连战马也养得有二十余匹,取出来即可便能用上。高尧义亲自挑选了二十人,准备随同高明博一起出兵,留下十余人,由高三郎带领,吩咐他好生看护家门,保护女眷平安。
约定的晚宴是在第二天,离举事还有一天时间准备,气氛肃然的高府内静悄悄的布置着,分派各自的任务,擦磨手中的兵刃。
高明博让母亲和丫鬟们连夜赶制了一面大旗,大旗以白绸为底,红线为边,仿制营州军的军旗,在旗面上,工工整整的绣着“唐使”两个大字,高明博手掌旗杆往空中一摆,大旗迎风飘扬,格外夺目…第十六章西京变(十六)
自李诚中被朝廷任命为营州都督之后,营州军进行了又一次军事体制的改革,这次改革的重点在于军衔官阶的理顺和明晰,将伍、伙、队、都、营、厢直至最高级别军一级单位的对应军官都分出了详细的等级和相应的职责,尤其在编制上,设置了严格的人员数量,换句直白的话来说,也就是挖好了一个个明确的坑,然后一个萝卜对应一个坑,彻底告别了这个时代一个武将跟随一堆数目不明、职责不清之将头虞候衔职的混乱指挥体系。
新的军事制度里,参谋人员的阶别也重新得到了厘定,并通过军衔上的级别区分与作战部队指挥军官形成了可以转职、晋升或降职的渠道。新的参谋军官体系分为三档,即高级中级与低级。正八品及以下为低级参谋,从七品和正七品以上为中级参谋。从六品以上为高级参谋。
低级参谋分别为:经历(从九品陪戎校尉)、押衙(正九品仁勇校尉)、录事(从八品御侮校尉)、参军(正八品宣节校尉)。
中级参谋分别为:孔目(从七品翊麾校尉)、从事(正七品致果校尉),作战部队中依据职能又分别称为虞候、副指挥或教化。
高级参谋按照所属各司有不同称谓,虞候司中为都虞候(从六品振威校尉)、都虞候使(正六品昭武校尉),教化司中为教化使、都教化使,作训司中为参军使、都参军使。
当然。目前的营州军仅为五营编制,并没有左厢、右厢之设置,按照李诚中的预期,未来的营州军属于军一级编制。全军分左右两厢,每厢五营,不含后勤人员及总部三司,兵员将达到6468人。在未来的规划中,现在的中营后勤都将从战兵序列中划出来,全军设置单独的后勤部队,直属虞候司后勤处统辖,战时分配至各营。
除了营州军正规序列外。因为朝廷授予的“都督关外诸军事”这一职能,李诚中的“怀约联军”也算有了正式明目,别小看这一名义,他让李诚中有了对关外各族事务的正式管理权限。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各族事务指手画脚,而“怀约联军”则正是这一职能最重要、最直接的体现。
现在的怀约联军主要由乌隗部降兵构成,经过选拔和淘汰,人员为一千。其中,凡是在契丹旧制中带兵八帐以上的军官。大部分都被乌隗部和迭剌部赎买了回去,剩下的一小部分则被李诚中送入了白狼山军校。自第五批军官轮训结束后,白狼山军校也和作训司新兵训练营一样走上了正规,参加训练和培训的军官开始了更加正规化的培训。从第六批开始,培训期将长达三个月。而这些契丹军官则占据了其中一半的名额。他们在培训结束后,将享受营州军正式军官的待遇。打散进入各部队——对于营州军来说,这些契丹军官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他们的战斗技能超过了一般的营州军汉军军官,不好好利用实在是太过可惜了。
经过淘汰和拣选后的怀约联军已经不是纯粹的契丹兵了,其实当那些契丹军官被送到白狼山军校后,作训司便愕然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降兵来自各族,契丹、室韦、靺鞨、奚……其中甚至至少两百多名士兵说不出自己来自哪个族群,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他们应当被称为杂胡——即各族混杂所生,比如杂胡士兵只尔干,其本人就是一个经典例子,他的祖父是吐谷浑人,祖母是靺鞨人,他母亲更杂,据说是突厥人和铁利人的后代……
除了各族及杂胡外,这支契丹降兵中甚至还有数十名纯粹的汉人子弟,他们是品部占据营州后俘虏的汉人,被原品部大郎君图利作为礼物送给了乌隗部俟斤乞活买,这些人因为身体强壮,而被编入了乌隗部军队,又因为长年都在作战,使他们的战斗经验异常丰富,逐渐表现出了强兵的本色,随即被乞活买去掉了头上的奴隶帽子,成为了乌隗部的常备军——挞马勇士。
对于这样一支军队的改造,其实需要注重的是军队纪律性的加强和塑造,对于战斗方面的训练,营州军大可以降低要求,除了其本身就有着不错的战斗力外,李诚中也并没有打算将其当作主力使用,在他的眼中,其实怀约联军更多的是起到炮灰的作用。
事实上,怀约联军的训练只进行了两个月,不到预定的三月之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纪律训练、文化教育及荣誉养成上了,本来作训司准备在第三个月开始进行战阵结合的,但现在没时间了。一千名怀约联军被紧急编成了两个骑兵营——其中的队正以上军官全部抽调自营州军各部,然后被一道命令从柳城召到了怀远。
怀约条约虞候联席本部设在怀远军城,就在原乌隗部俟斤府。怀远军城是座纯粹的军事堡垒,其建立的意义完全是为了满足作战需要,因此,联席本部的厅堂房舍十分完备,内部空间也比较适合。
军城正中央的原俟斤府已经换了主人,那栋两层的青石楼房自然成了联席本部的指挥所。楼上的几间房舍分给了联席本部的几位虞候作为日常处理军务的办公之所,楼下宽敞的大堂被改造成作战指挥室——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大型地图,这是乌隗部缴获自渤海国的战利品,一侧立有沙盘木台,上面塑绘了西自怀远军城、东自渤海国西京的整个辽东地貌,当然,很多地方仍是空白,需要继续补充。
石楼外围绕着的许多房间则被分给了联席本部下设机构,包括虞候处、作训处、教化处,各处下设各科。一一对应营州军总部三司。
联席本部的组建前后不超过十天,五名营州军虞候和三名契丹虞候在五天内便已经到任,其中,契丹方面派出的虞候为乌隗部俟斤乞活买、迭剌部长老蒲敌臣及安端全。营州方面到任的五位虞候分别是:刚刚指挥平定五股河流域的步卒一营指挥钟韶、教化司考功处录事韩延徽、作训司参军章顺乾、虞候司军令处录事赵让、虞候司后勤处押衙崔和。
营州方面的五虞候中。钟韶是事实上的总指挥,其资历和指挥才能不需多说。章顺乾和赵让都是营州军自己培养出来的军官,都是老人。章顺乾是榆关之时加入李诚中所部的流民青壮,参加过历次战役;而赵让更早,细论起来,赵让的资历甚至超过钟韶,他也算是跟随李诚中最久的一批人了——他是老酉都二十三人之一!
韩延徽是幽州人,家里也算幽州高门。其父曾经累任蓟州、儒州、顺州三州刺史,但因为没有掌过兵,所以算不得真正的豪门。这个年轻人是冯道在平州刺史张在吉幕下效力时认识的,因为其父与张在吉交好。由是推荐至平州刺史府历练,算得上一个“官二”。但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富家子弟的纨绔性子,反而才学不俗、谈吐惊人,深得冯道推崇,两人平日常有书信来往。
韩延徽通过与冯道的联系。知道了李诚中在营州的所作所为,其他倒也还罢了,但李诚中所倡导的重振大唐的口号却深得韩延徽之心,如果用后世的话来评价韩延徽。此人应当是个“大汉族主义”者,对于大唐恢复对关外各族的正统宗主地位有着非同一般的热血。因此。韩延徽主动向张在吉辞官,单骑走马来到柳城。投奔李诚中。
在冯道不遗余力的举荐之下,韩延徽被李诚中看中,随即进入营州军总部,又经过一个月的白狼山军校培训后,从此脱下儒衫,成为了一名军官,被任命为总部教化司考功处录事。这次调任怀约虞候联席本部,李诚中指定韩延徽辅佐钟韶,是为八虞候之第二人。
柳城事变之后,赵元德既没有做出解释,也没有予以致歉,只是要求李诚中将赵氏子弟全部送回幽州。或许赵大将军拉不下脸皮向李诚中低头,更或者他压根儿没觉得这件事有什么差池,甚至还有可能他认为只是李诚中的刻意诬陷,不管怎样,就是没有只言片语表露他的想法。当然,李诚中没有跟赵大将军继续打官司,因为周知裕的回信中描述了当前卢龙军在沧州一线所面临的艰难困境,所以李诚中还是忍下了这口气,他将崔成和赵横遣送出了营州地界。
当遣返崔和及赵原平的时候,两人的态度却令李诚中感到惊讶。
赵原平愤怒的表示,他不会就这么背负着骂名灰溜溜的回到幽州,他是一名纯粹的军官,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勾心斗角,他的志向是在战场上,他要用自己的浴血奋战表明自己的清白。
崔和也不愿回去,因为在后勤事务上表现出来的天分,崔和在后勤处这一职位上如鱼得水,赢得了所有后勤处军官包括赵弘德的赞誉。如今的他很享受作为一名后勤军官的生活,更享受同僚们尊敬的目光,或者可以这么说,崔和终于找到了自己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梦寐以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9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