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古代后期艺术史-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酿、形成的阶段,一般称之为早期拜占庭艺术,它的特点是在罗马传统基础
上,融汇东方因素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君士坦丁建都之初,是很有雄心壮志
的,他力求把新罗马按帝国首都原有规模建设起来,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
力在数量上是很可观的。此地背山临海,有易守难攻、统辖四方的战略意义;
它西靠欧陆,北有金角湾,东、南两面则环普罗彭提斯海,形成一个由西向
东延伸入海的三角地带,君士坦丁决定在此三角尖端建新王宫、新教堂和罗
马帝国的行政机构驻地,以按罗马原有的广场、运动场(实为赛马场,不过
此时的赛马并非骑马之赛而是马拉战车之赛)和元老院、大会堂的布局在王
宫外兴建一系列公共建筑,甚至连新都城内的小山头也按罗马城的七丘分别
命名。君士坦丁时期的建筑,日后全被改建和拆建,早已面目全非,但从其
规划可知它是罗马城市建设的最后一个伟大尝试。在尽量依照罗马原制、原
物之余,它也适应新都的具体地形和发展需要而有所创新。例如,针对新皇
宫、政府部门皆在三角形尖端(东端)的总体布局,城内便设置南北两条横
贯东西的大街,以西面城门为起点,皇宫前的广场则是其终点,两条大街便
把全城联络起来,而在海边尽头的皇宫有如冠冕辖制全城。在具体的建筑工
程上,由于地势险要又三面环海,从建都开始便把城防工事和淡水贮备放在
首位,君士坦丁时便抓紧有关工程,至5世纪时它的城墙已建造得异常牢固,
墙外有宽30米的加深护城壕,前沿置短墙与外墙,最后是三重的城墙高近
10米,并设35米高的碉楼百余座,真可谓金城汤池,坚不可摧。这一系列
著名的城防工事确实使君士坦丁堡历经千年而未被外敌攻破。淡水贮备方
面,它根据古代地中海沿岸城市多年积累的经验,大事购筑地下蓄水池或水
窖,用罗马人擅长的拱顶技术修建容量很大的贮水池或地下水库,归城市政
府统一管理,不仅保证平时用水,战时被围情况下亦可维持长期的城市用水,
可说是罗马引水、用水工程的一个新发展。此外,城市街道亦作统一规划,
… Page 66…
两条穿城大街路面必须宽达10余米以上,其他街道宽度亦必须保持在4米以
上,私人住宅阳台必须高出街面5米,挑出部份不得超过1米,所有街道皆
必须有下水道设备,如此等等,可以说是充分吸取了罗马城市建设数百年积
累的经验。
君士坦丁的新皇宫的建筑,可以想见是较罗马尤为富丽堂皇,但这些金
殿琼楼现在皆已无迹可寻。从后人的记述中看,当时皇宫、元老院之类世俗
建筑还保留了较多的古典传统,如普遍使用古典柱式构成的柱廊、拱廊和凯
旋门式的大门、会堂般的接见厅、宴会厅等等。有一个特点是这类世俗建筑
和基督教建筑很不相同的,那就是它们仍然大量用古典雕像作装饰,尽管这
时罗马的雕刻技艺已大大退化,但拿过去的雕像装饰新皇宫仍是帝室威风所
在,正如君士坦丁在罗马的那座凯旋门用了许多前朝的浮雕作装饰那样。由
于有大量古典雕像(有些还是希腊艺术的珍品)被搬来装饰君士坦丁堡的宫
殿、厅堂以及街道广场,它还不失其古典都城的风貌,后人甚至把它看作一
个富于古典遗物的宝库。这些雕像日后也全部散失,偶然残留一两件吉光片
羽,却可以想见这个新罗马收藏的丰富。例如,现今在威尼斯圣马可教堂门
廊上放置的四匹青铜马雕像,就是从君士坦丁堡抡来的,当时欧洲的十字军
侵入拜占庭,威尼斯是其船支后勤供应者,便乘机获得许多战利品,其中就
包括这四匹青铜马像。据考,它们可能是某位罗马皇帝凯旋门顶上的四马战
车中的马匹,君士坦丁建新都时把它们搬到拜占庭的新皇宫中,因此又落入
欧洲十字军之手。这四匹被辗转劫运的铜马,大小与真马相近,神态亦栩栩
如生,可以说是古典雕刻的杰作,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它们是希腊盛期原物,
后被罗马皇帝拿走而装到凯旋门上,那来历就更曲折了。无论如何,这四匹
精美绝伦的青铜马像展示了早期拜占庭艺术还可能保存的一些古典特色,这
些东西在日后的拜占庭艺术中可说是影响愈来愈小,但却从未断绝。
在教堂建筑方面,早期拜占庭艺术却摸索开创了一条新途径。君士坦丁
建新都时,也把罗马当时流行的巴西利卡式教堂搬了过来,据说他在皇宫附
近建造 (或由后人续成)的教堂多取巴西利卡式,皆用木构屋顶。但帝国东
部地区原来就有比较发达的石砌技术,特别是在叙利亚、黎巴嫩一带,用石
砌圆顶代替罗马本土的水泥结构已卓有成效,现在可能又受到萨珊波斯影
响,发展了在方形墙基上盖石砌圆顶的技术,就为拜占庭的教堂建筑提供了
新条件。现在,以拜占庭为中心的东部行省逐渐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教堂建筑,
似乎要把巴西利卡式的长方形主厅和烈士纪念堂那样的圆顶教堂结合起来,
在主厅中央盖以圆顶,但这圆顶不是像罗马的圆顶建筑那样通常盖在圆形基
座上,而是盖在教堂中央的方形墙壁上,这就提出了新的技术难题。这个难
题是靠东方各地已相当发达的石砌技术才得以解决,原来,在4世纪间,从
埃及、叙利亚到两河流域一带,已在较小规模上探索方形墙基如何盖圆形屋
顶的问题,终于发现解决之方不外两法:一是以内角拱的形式在方墙的夹角
按对角线筑一斜拱,使方形变成八角形,或在此八角形上筑圆顶或进一步加
小内角拱而成16边形以筑圆顶;另一则是以三角拱(亦称“穹隅”或“穹帆”)
填满方墙夹角与圆顶圆弧之间的空隙。这两种形式后来在拜占庭建筑中都被
采用,但以三角拱或穹隅这一形式用得最多、最好,日后成为拜占庭教堂用
以构筑中央圆顶和其他圆顶的主要技术。不过,在早期拜占庭建筑中,这些
形式与技术都处探索阶段。据文献记载,最早的一座融巴西利卡式与圆顶式
于一炉的是君士坦丁建于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约完成于350年),由于它
… Page 67…
建在传说中的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后入土埋葬的坟墓上,因此在教堂主厅中
央圣墓上方盖一圆顶,可惜此庙被后世改建拆建之处极多,今已面目全非、
难以确定最初营建时的情况。但这座圣墓教堂在基督教中极为重要,因而东
方各行省仿其形制者甚众,逐渐发展了以中央圆顶为中心但也包含了长方形
中轴方向的教堂,日后遂成为中世纪的拜占庭教堂的主要形制。
早期拜占庭的雕刻也是按君士坦丁时形成的古拙风格发展。在建都之
初,宫廷和帝国政府的设施需用雕像之处仍有不少,除了搬来古典遗物外,
也不得不新刻一些以应急需,但新刻作品就像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上的浮雕
那样,与古典之作相比有天渊之别,人物呆滞,构图堆砌,标志着古典艺术
在这个号称第二罗马的新都城毫无振兴而只有凌落。君士坦丁时期的作品现
已荡然无存,但从较后时期的一些遗物上我们仍可看到类似情况。例如,在
390—393年间,提奥多西一世建于君士坦丁堡赛马场上的一个方尖碑基座的
浮雕,现仍存于赛马场遗址,这个作品规模可谓浩大 (高达4。3米),整体
构图一如君士坦丁凯旋门浮雕的图解式,以密集的人头排列表示众多士兵簇
拥皇帝观看比赛,完全丧失了古典艺术的气韵。更有甚者,在拜占庭的宗教
艺术中,雕像和浮雕也被视为邪物而遭严禁,因此雕刻技艺日后更为衰落。
拜占庭艺术唯一较发达的体裁是镶嵌画,由于它能适应基督教的要求,又吸
收了东方艺术擅长图案和色彩绚丽的传统优点,它在中世纪的拜占庭艺术中
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艺术形式,水平也达于空前绝后之境。早期拜占庭的镶嵌
画制作,从各种迹象看,已经相当开展,只是君士坦丁堡的早期遗物已完全
毁失,只能从其他两个较重要的艺术中心知其概况,它们就是希腊的萨隆尼
加和意大利的拉文纳。萨隆尼加当时还是北希腊的重镇和宗教中心,拉文纳
则是意大利的皇室驻地 (当时罗马皇帝已不常驻罗马而以拉文纳为久留之
地),后来又是拜占庭统治意大利时的总督驻地,因此发展为仅次于君士坦
丁堡的拜占庭艺术中心。萨隆尼卡的早期拜占庭镶嵌画主要是圣乔治教堂圆
顶上留存的部份 (约作于4世纪后期);拉文纳的早期拜占庭镶嵌画则有较
多传世,其中最好的是嘉娜·普拉西迪娅陵墓中的一组(约作于430年)和
东正教洗礼堂的一组(约作于5世纪前半期)。萨隆尼卡之作以圣徒形象置
于宫廷建筑背景之前,亭台楼阁的刻画相当精彩,色调尤为绚丽。普拉西迪
娅的陵墓则贯彻了基督教要求外表极为质朴,内部极尽辉煌的要求,建筑外
部仅露一色清砖,内部却遍布五彩缤纷的镶嵌画,屋顶以图案装饰为主,窗
间壁则绘以基督或圣徒形象,是早期镶嵌画的代表作。拉文纳东正教礼拜堂
的镶嵌画以图案花纹饰其基座,宫廷建筑图景饰圆顶下部,圆顶上部则画以
圣徒形象,可说是前两者的综合,但技艺的精到又有过之。显而易见,这些
镶嵌画表现的高度水平已为日后拜占庭镶嵌画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 Page 68…
六、古代后期的西亚艺术
1。安息王国的艺术
古代后期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西亚地区王朝兴替比较频繁,
但这一地区的古老艺术传统,从古巴比伦、亚述到波斯一脉相传的古代东方
艺术仍是古代后期西亚艺术发展的主流。尽管在此时期之初,由于希腊化的
塞琉古王朝统治了西亚广大地区,希腊艺术的影响一度比较显著,但在安息
王国兴起后,波斯一系的古代东方艺术传统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安息王国是由与波斯人血缘较近的帕提亚族建立,西方史书通称之为帕
提亚国,中国史书则以其王朝始祖阿尔萨息之名称之为安息。公元前250年,
阿尔萨息率众起义,摆脱塞琉古统治而独立,并于公元前247年称王。安息
王国建立后,不断开疆扩土,把塞琉古占领的中亚和伊朗地区逐一夺回。公
元前175年,安息得中亚的马尔吉安那;前155年得伊朗的米底地区,打开
了向两河流域进军之路,成为西亚大国。安息终于在公元前141年深入两河
流域,夺塞琉古建于其地的都城塞琉西亚,随即占领古巴比伦文明的核心地
区。公元前1世纪时,安息领土从中亚直达南高加索和小亚一带,定都于底
格里斯河畔的泰西封,开始以西亚帝国的雄姿和罗马相抗,罗马常遭失败。
此后安息与罗马帝国沿叙利亚东部至幼发拉底河一线相持达两百余年,安息
与罗马东部各行省经济、文化交流皆称频繁,而往东则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
印度交通。在这几百年的世界历史舞台上,安息与中国、印度、罗马同为影
响最大的四大帝国,它位于四国之间的中心位置更突出了它在东西方文化交
流中的桥梁作用。
安息文化基本继承波斯帝国的传统,因此,在艺术方面,波斯建筑、雕
刻与工艺美术始终是安息艺术师承的主脉,但也有来自中亚和帕提亚所在的
伊朗东北部的地方特色。安息立国之初,建都于尼萨城,其地在今中亚土库
曼首都阿什哈巴德附近,原为古波斯的帕提亚行省北部重镇,与另一行省马
尔吉安那的首府木鹿城同为中亚大城,在塞琉古时,两地受希腊文化影响亦
较著。这些历史背景使都城尼萨的建设反映出波斯、希腊和中亚本土的多种
色彩。较后,木鹿亦归安息统治,遂与尼萨共同发展为早期安息艺术的两大
中心(公元前2—1世纪)。迨安息西占两河流域,成为西亚帝国而与罗马抗
衡时,安息艺术亦进入其盛期或后期阶段(公元1、2世纪,直到224年萨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