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思考:我的哲学与宗教观 作者:何新-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

  何新:问题在于,这种〃绝对〃的物质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绝对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从希腊时代已经在被探究。 在中国,儒家注重生命的意义,忽视死亡的意义,因此忽略本体和本原问题的讨论。而是道家和中古的佛学,对这个问题作过较深的逻辑探究。但是,总的来说,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论是模糊的、混淆的,歧义丛生的,不明确的。西方哲学从希腊以来对本体问题的关注,使得其自然哲学以及自然科学,在概念及方法的意义上都胜于东方哲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逻辑理性主义认为绝对的东西乃是一种理念的存在,或者说〃信息〃的存在。 这种理念,柏拉图谓之Idea,黑格尔谓之〃理念〃。例如一支木柴焚灭,必生为碳灰,不会生为黄金或其他。其焚灭依据的是温度,其生成新质遵守的是化学定律,并且遵守特定的数学理式。这些理式与制约其生灭的原则,都是一种实在的宇宙秩序。这种理式就是Idea(类型、形态)。这种秩序是抽象的东西,并不在现实的物理直观之中。万物的生灭,莫不如是。 由此观之,存在的世界,乃是一个二重性的世界(现象/本质),一方面是物象的,似乎是有实在性的世界。另外还有一个深藏在实物之内的信息性的世界,其中有数学规律以及各种逻辑秩序。而且正是抽象的东西制约着具体的东西。 正是这种抽象的东西,这种抽象性的秩序,可以认为是物的灵魂。而实物,则只是载体。这就是唯心、理性主义的深刻的本体论根据。

  16、宇宙具有生命的过程

  记者:唯心主义认为理念决定存在。这是否是一种〃物话论〃或〃生命哲学〃?

  何新:是的。不仅是生物,而是宇宙,存在本身是有生命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有两种理性,主动的理性与被动的理性。宇宙是主动的理性,人的理性则是被动的理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柏拉图认为〃知识起源于回忆〃,这实际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更确切的说法,是人类的理性模拟宇宙自主的本有的理性。 生物与死物之不同,即在于每一个生物体之内,不仅有抽象的理念,而且这种抽象理念具有 统一的目的性,从而具有一种自主性(人格的统一体)。这就是作为主体。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曾经深刻地指出,他的哲学与旧哲学的不同,就是不把实体单纯地理解为实体,而是理解为主体。 现代科学哲学(普利高津等)对于宇宙的存在、发展进程,也已将其理解为一个自我组织、自我协调的进程。这种自我组织、自我协调的运动,实际也就是将宇宙不仅理解为实体,而且理解为〃主体〃,即活的有机的而且有逻辑组织和目的性的实体。 记者:您,以及自然科学家所理解的理性主义,实际是指宇宙中的秩序。 何新:古希腊哲学中,唯理主义的代表者是柏拉图(Plato,425…347BC)。〃理念〃(Idea,ετδοζ,τδεα)希腊文辞根是〃观看〃,转为名词就是观念。后来亚里士多德所谓〃形式〃也是其衍生词。它相当于中文的观念,形态,类型。 柏拉图认为,存在物是二重化的,一方面是现象,现象不是实体。实存的是理念。他称之为Idea,范式、范型、模式(Idea of forms)。人类所感知的世界是现象世界。现象世界乃是Idea的拷贝(copy)或影象。Idea才是真实、不动不灭的实体,相当于佛家所谓〃真如界〃。柏拉图说: 〃[或人问]:此一世界是否久已固存?既无其始?又非出于创造?我的回答是,此世界由创造而来。 此一世界既可见之,又可触之,故可感而觉之。可感而觉之之事物皆出于创造。'造物之主'(artistic imagination)参照某些理念(模样)造此世界。[或人又问]那些理念是一存不变的、永久如此的吗?或许那些理念也出于创造而来?[我说]:假如这个世界真正是美好的(fair),而造物之主又真是善意的,则造物之主创造此世界所参照之理念必然是永恒不变的。 当此世界混沌毫无秩序时,造物之主赋与每一事物其所能承担尺度与和谐,加以创造。 需知当世界混沌时,除非出于偶然,一切事物无尺度、形状可言。同时也无名称可言。既非火,也非水,更非其他构成的元素。 在此混沌状态中,造物之主赋之以秩序,由此秩序建筑此一世界。(引自《蒂迈欧篇》。)

  17、〃理念〃(Idea)就是〃信息〃

  记者:现代科学能够证实〃理念〃的实存吗?

  何新:理性主义哲学认为 Idea先于现象,设计先于作品。诡辩派安提丰曾为此而嘲笑柏拉图,他说,把一张床埋到土里,任其腐烂,最后得到的不是一个床的Idea,而是腐土上长出另一棵树。 他自以为这个反驳很高明。但是我们可以回答他:这棵树的生长还是服从着某种先在的秩序(〃遗传密码〃),这种先在的秩序仍然是〃Idea〃,也就是理念。 究竟什么是柏拉图所谓理念?什么是Idea?其实,Idea就是现在讲的信息,或者遗传学所说的〃基因/基因组合〃。亚里士多德称之为〃nous〃(υουσ,理性)。又称之为〃隐德来希〃(ευτελεχεια,潜动之能),〃自己产生自己的东西〃。(《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311页。)认为它是〃不动的推动者〃。 黑格尔曾说:理性(Nous)统治着世界。但自然界不能使它所含蕴的理性得到自觉。只有人才具有双重的性能,人是有自我意识的理性(《小逻辑》)。 理性是一种自组织和自控制的系统。理性是有序化的,是反熵,反死亡的。而熵(〃热寂〃)就是歌德《浮士德》中那个绝对否定的魔鬼,摩斯菲特菲勒斯。 迄今为止,在哲学上人们还难以对〃信息〃以及〃基因〃给予内涵明晰的定义。贝塔朗菲(L。V。Betalanffy)说: 〃基因组不是独立的或自我的活动的胚基的总和或镶嵌,而是一个产生有机体的整体系统。〃 换句话说,在基因组中存在着关于一种有机体整体系统的全部信息。基因有一个物质的基础,即〃胚基〃,但其本质却不是这种〃胚基〃,胚基只是生物整体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

  18、普遍性与必然性的客观根源

  记者:但是基因是物质的。

  何新:物质只是基因载体。基因中的信息不可见。例如一棵树的生长,如果基因只是一种灌木,它就绝不可能长成参天巨木。一棵树可以长高长低。但绝不会超过一定的范围。它的树叶虽然每一片都与另一片不同,但所有的树叶,却都从属于一种基本的形态和类型,这表明确实存在着约束一种树生长发育的内在秩序。这种秩序生物学家有时称之为〃遗传密码〃,指来自遗传基因中的信息组织。 这种基因信息,就是Idea。人类也是如此。基因是一种Idea(范式),它复制人的全部遗传特征包括形相。所谓〃克隆〃就是对Idea的全信息复制。 Idea寄存于物质的结构(基础),但本身并非物质。物理的世界是被动的世界,它是被一定的秩序和规范组织起来的。这种秩序、规范、组织,就是〃道〃,就是〃理念〃(Idea)。 人类历史活动也显示出目的性的存在。人类社会演化的逻辑序列,是一个有组织的序列。无序化(熵化)在这一进程中成为否定现实的手段,成为破坏既有组织,而向更高级组织过渡的阶段。这也就是历史进程中〃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记者:对基因及信息的这种理解,使得这两个自然科学概念具有了更深的哲学意义。

  何新:正是如此。休谟曾提出一个问题:普遍性与必然性是否具有客观根据? 基因,基因中存储的遗传信息,就是普遍性与必然性的客观基础。 生物学发现了遗传信息/遗传密码的存在。这种遗传信息证实了生物学历史上的〃预成论〃假设。在人的第一期受精卵的细胞者中,已经预设了一个人一生的身高、体重、形态、智能,换句话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预设了人未来命运。所以,不是〃存在先于本质〃,而是〃本质先于存在〃。这就是命运,必然性。而基因的复制,所谓〃客隆〃,也就是普遍性。 为什么类同的现象、事物可能不断被复制?表明后面有〃看不见的手〃,这就是遗传信息。所以,羊总是生羊,猪总是生猪。这种普遍性就是必然性。这种普遍与必然,并非人为设定的,而是内在于客观世界自身的。这就是因果律的内在根据。这就是康德所谓〃先验统合〃,黑格尔的〃绝对理性〃。这就回答了休谟与康德所提出的问题。

  记者:如果认为宇宙具有生命,那么,这是否也就是神灵呢?

  何新:从理性主义的观点看,神灵并不是一种具象的人格。所谓〃神〃就是Idea,就是莱布尼兹所谓〃单一质〃(〃单子〃,Monade(Monade/mo nad,旧译单子,晦涩难解。此辞起源于毕达哥拉斯哲学。这个概念是非物质的。))。是信息的创造者、推动者、组织者,是宇宙万象的原因。也就是亚理士多德所说的〃目的因。〃

  19、毛泽东并不赞同绝对物质论

  记者:您认为信息是本体范畴,这是一个有原创性的新观点。你对理性主义的这种肯定,在哲学的意义上会导致一个强大的冲击。

  何新:也许如此。但我想指出的一点是,与人们通常的印象相反,其实毛泽东的晚期哲学也不主张绝对唯物主义。 我最近读到毛泽东1964年10月读任继愈著的《中国哲学史》时所写的一个批语。任继愈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绝对唯物主义的观点。任继愈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和发展和它的规律都是绝对的、客观存在的。否认这一真理,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坑。而相对主义把物质世界永恒发展和它的规律完全取消了,物质也成了相对的……〃 这种表述,是50…70年代中国机械(绝对)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的一种典型表述。直到今日,中国大学中的通行教本还是在讲这一套。 但是,恰恰是毛泽东在中国最早地表示不赞同这种观点。他在读任继愈此书时在这段话边上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表示他并不相信这种说法。同时毛泽东针对这段话还写了以下一段批语,那是极其耐人寻味的。他批评任氏说: 〃相对中有绝对。绝对只存在于相对之中,普遍只存在于个别之中,永恒只存在于暂时之中。离开这些来谈什么客观辩证法,前面多次引证列宁的话这岂非自相矛盾?!〃(何新按:请注意这个〃?〃和〃!〃。)(《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206页。) 也就是说,毛泽东认为,物质的存在并不是绝对的,而仅仅是寓于相对之中,永恒只存在于暂时之中。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这一见解与列宁《哲学笔记》中的见解十分相似。 实际上,现代物理学的物质论,已日益远离那种基于绝对物质观的实物微粒论。从物质物理结构的性质看,物质的本质乃是光量子,而光本身就是变动不居、虚无飘渺的能量信息之流。 存在的基础只是光,这一点恰恰显示了存在的虚幻性。人生、宇宙、物质的虚幻性,正是建立在光量子飘渺无常的虚幻性上的。

  20、青年马克思的唯心论

  记者:但是马克思呢?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

  何新:在本体论问题上,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是热忱的唯心主义者。 唯心主义在历史上形成了复杂的形态。其幼稚的形态是万物有灵论的原始灵魂论,甚至是迷信和巫术。在较高级的信仰形态上是宗教唯心主义。在成熟的哲学理性的形态上是唯理主义、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 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文前写有一篇给他的岳父威斯特华伦的献辞。马克思讲了这样一段激动人心的话: 〃您深怀着令人坚信不疑的、光明灿烂的唯心主义,唯有唯心主义才知道那能唤起世界上一切英才的真理。……您,我的慈父般的朋友,对于我始终是一个活生生的明显证据,证明唯心主义不是幻想,而是真理。〃 (新版(1995)《马恩全集》第1卷第9页。) 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唯心主义,不仅是一种理性主义,也是理想主义(我这里使用的是1995年出版的最新译本《马恩全集》。事实上,《马恩全集》的旧译本(1982年版)中,〃唯心主义〃这个词被译者译为〃理想主义〃。) 从伦理学的观点看,迷恋物质、沉沦物欲的唯物主义,是缺乏道德和人格基础的。例如希腊时代最著名的唯物主义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就是以享乐和纵欲闻名的享乐主义伦理学派。物质享乐的寻求被这一派哲学认为是生活中至上的价值。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还讲过这样一个观点:〃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