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二冲击波-从东亚金融危机到全球经济大变局 作者:李罗力-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纽约时报》说,中国看来是最可能受到亚洲金融风暴波及的国家。中国比陷入金融危机的其他亚洲国家负有更多外债,国有银行的坏帐比其他国家多,金融体制还不稳。多年来,中国四家最大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消耗大量资源,其中三家碰到无盈利及无力偿债的局面。更糟的是,今年注入中国的外资减少了35%,经过多年快速增长后,它开始碰到波折。中国出口货可能面对东南亚国家的激烈竞争,因为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后,使它们的出口成本降低。东南亚国家的购买力下降还将导致它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减少。如果中国经济严重衰退,可能导致好几千万城市居民打破饭碗,这可能引发社会灾难,因为中国已有好几千万人失业。不过,《纽约时报》说,有些经济学家和银行家认为中国似乎不会受到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金融危机的波及。因为人民币不在世界市场上自由交易,中国被隔绝在国际货币投机交易范围外。虽然今年来注入中国的外资减少,但中国的外资大半是投在长期而未能立即套现的项目上,而不是投入股市,因此中国面对资金突然外逃的风险不大。以中国人立场来说,如果亚洲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什么启示,那还许是东南亚市场区所出现的问题,为北京主管经济工作的官员提供了所需的动力,以便对金融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另一方面,据中新社报道,当人们为中国没有遭受亚太地区金融风波的正面冲击而庆幸时,北京的外经贸专家指出,中国不可掉以轻心,应当全面评估东南亚金融动荡对中国外贸和利用外资的影响,尽早吸取教训,寻求对策。外经贸部国际贸经合作研究院最近进行专题研究,日前在该院的《国际经贸消息》举行的一个座谈会上,专家指出,东南亚国家金融动荡影响投资者信心,对外资的吸引力有所削弱。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较好,应当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同时又要注意优化使用外资结构,并加强对资本出入的监管。
  暂不让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明智的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12月2日说,中国经济在这次的区域金融危机中保持稳定,证明中国暂时不让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自由兑换是个明智的决定。李光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时对他说,他每一次到中国访问都见到中国在变化与进步,这是“令人鼓舞”的。李岚清告诉李光耀,中国在最近的区域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证明中国实行逐步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是正确的,他并重申中国将继续实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不过,李岚清也强调中国从社会主义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是个没有先例可循的挑战,要取得有效成果,中国必须照顾多个方面的问题。他说,要推动中国经济前进,除了必须大力栽培数以万计的管理人才、改变人们的观念外,中国也必须从世界各地吸引专才,并让他们的专门知识能够适用于中国的环境中。同时,中国也不会忽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李岚清在会谈中重申,人民币不会因为亚太区域的金融危机而贬值。他相信如果中国推行积极吸引外资的政策,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潜能,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强竞争力及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李光耀和李岚清在谈到亚太区域的金融危机时,都认为虽然亚太区域的经济在短期内将受到影响,但是重要的是维持投资者对亚太区域的信心。
  人民币贬值的利弊得失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3日发表阮次山的文章言:
  中国到目前为止并未受到东南亚金融风暴的袭击,这主要是有它特殊的原因,但西方传媒仍预测,为了竞争上的需要,中国人民币会贬值。本文指出贬值与否的利弊。
  正当亚太地区金融风暴方兴未艾之际,世界各国在思索救援之道时,总难免会联想到,身为世界最大的开发中国家的中国何以能在这股风暴中屹立不摇?当然,连带性的问题也会以中国为焦点,譬如,东南亚及韩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会产生什么样近程及中程的影响?这几天,国际金融界甚至产生种种说法,有人认为人民币在周边邻国货币中均贬值40%到60%的压力下,会被逼跟着贬值以保持外销的优势。但是,上月26日,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交易中,人民币却升值到1美元兑8。2798元人民币,创30个月以来的新高记录,显示人民币面对升值压力,而且世贸组织在28日发表的报告中认为人民币不应贬值。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富祥也在27日表示,人民币最近不会贬值,中国副总理朱¤基在上周接见日本经济新闻社部长鹤田卓彦时也表示:“中国绝对不会采取把人民币贬值的对策”。最近一周,许多美国大报纷纷对中国经济的状况提出探讨,《纽约时报》甚至在上月27日的报道中认为,中国即将受到亚太地区这场金融危机波及,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华盛顿邮报》则在29日头版以长文分析称,中国经济状况在今后1年里的确会因为这场亚太金融危机而产生“冷却”状况,不过,该报认为,所谓中国经济成长会“冷却”,只是个“相对名词”,因为,中国经济即使在今后1年产生“冷却”,也只是从过去平均每年成长11%变为后年的成长约8%左右而已,其经济成长率仍骄人。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之所以未受到亚太金融风暴的波及,主要有两大因素:一、中国大陆拥有大约1300亿美元的外汇存底,这笔雄厚的基金使中国当局有足够的能力击退外国炒家对刚回归的香港汇市进行投机炒作的企图;二、由于中国仍未加入世贸组织,外汇市场未对外开放,人民币也未在国际市场上交易,外国炒家不得其门而入。中国这些年来为进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仍和美国及其他国家争执不休,这回却似乎“因祸得福”。不过,由于中国在这几年来与全球经济网络的交往日渐密切,因此,虽然由于本身经济体系和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未完全接轨,中国仍然不能自外于任何区域性经济或金融危机,这也就是在近两周以来,中国内部除了在11月17日到19日召开金融会议,江泽民、李鹏、乔石、朱¤基都参加会议之外,江泽民并在最近号召全国干部“学金融”,足见中国当局已体会出中国面对亚太金融危机已不能掉以轻心的严重性。面对亚太金融风暴,中国当局必须思考两个息息相关的问题:一、人民币到底应该升值或贬值;二,如何彻底改造中国境内四大银行
——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民银行和建设银行。关于人民币应升值或贬值的问题,应追溯到这个问题的根本,即这回亚太金融风暴其实或多或少与中国有关。因为,从1994年以来,人民币贬值三次,从1994年的5。7人民币兑1美元贬到最近的8。3元,由于过去5年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大都“死盯住”美元,人民币贬值的结果,自然使这些国家的币值相对升值,当然,也使中国累积了相当占优势的外汇财富。这几年来中国大陆骄人的经济成长率有大部分是要拜人民币贬值之赐。贬值可保持优势,因此,一旦中国周遭国家货币平均贬了40%到60%时,为保持外销优势,人民币似乎应考虑贬值,因为一来中国外销总值中有61%货物是销往这些遭遇金融危机的国家,同时中国外销往欧美市场的货物往往直接和上述亚太国家有价格竞争,人民币若不跟进贬值,必然在价格上失去优势。问题是,中国大陆是全球个人存款率最高的国家,人民存款率为40%(美国只有4。7%;日本为13。1%),1996年,全中国人民总存款额为5亿人民币左右。因此,人民币一旦贬值,对国内民心、经济将会造成重大冲击,何况人民币若贬值,对其周遭邻国必然又会产生波及作用,引发另一轮亚洲地区“报复性货币贬值”危机,同时也会使这些国家对中国投资额下降。11月25日,中国官方的《中国证券报》引述政府资料表示,今年1月到9月,协议外资在中国降低了38。8%,虽然协议外资巨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当局取消了许多外资企业的进口关税优惠所致,但是,由于这股金融风暴,香港及东南亚的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将减少,若中国再使人民币贬值,在短期间内,自然对中国不利。因此,即使面临人民币非贬值不可的压力,中国政府也必将从政治与经济两个层面考虑,在今后半年内,守住人民币现值,不使其贬值。
  中国的银行制度不健全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阮次山的文章言;同发生金融风暴的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借贷关系有所不同,而问题的焦点则为中国国有企业拖欠银行的债务极大,这是目前中国在积极处理的问题,如果此问题未妥善处理,则风暴发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对于中国是否真能免受这次亚太金融危机波及的问题,许多持悲观论的金融界人士认为,中国终会受到“感染”,因为和最近遭遇金融风暴的几个东南亚开发中国家一样,中国所面对的财经问题大致相似,譬如:这些国家的外债负担都相当大,因为许多开发中国家大都在货币政策上采取“紧盯美元”政策,藉这种固定汇率政策对外举债,一方面想稳住国内通货膨胀并有利产品外销,一方面可吸进大量外资,但是,这些国家在金融管理上,在银行体系上却又缺乏恰当制度,最后,当西方资金来源停止借贷,而贷方又对短期性贷款要求支付差额,并拒绝延续借贷时,骨牌效应便接踵而至。以泰国为例,过去许多泰国财团经由政府担保向国外银行借贷,以8%的利息取得美元贷款,以此美元在兑换泰币时先赚取部分差额,再以15%的利息转贷民间小企业,一进一出赚取的差额在20%左右,再用此利润炒作房地产,使泰国的泡沫经济出现闪耀的光芒,眩人眼目,一旦国际炒家抓住此弱点进场炒作,其效应便如摧枯拉朽。不过,对中国来说,虽然其外债有1190亿之多,但是大都属中、长期借款,较不容易受到贷方中止延续信贷的困扰,不像泰国,60%的外债都属短期贷款,一旦贷方中止信贷,危机便至。银行制度不健全,呆帐太大。在最近这场亚太金融风暴中,包括韩国、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受灾国在内,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西方国家要伸出援手时,开出的第一个条件便是要求这些国家改善金融及银行体制与管理措施,以求“先堵漏洞再装水”。对许多国际金融专家而言,中国大陆的金融体系中,弊病最大的便是其四大银行体系的管理与制度。以贷款为例,由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银行对于借贷并无风险与盈利观念,大多数银行放贷都依据国家政策,于是,货币只在国有企业与中央政府之间流通,银行根据政府在产业及政治上的优先考虑而放贷,而不是根据产业的市场价值贷款,因此,近几年,当国有企业债务越积越高时,有些企业甚至靠借贷发薪水,终至不能自拔。当然,国有企业之间的债务在“你欠我,我欠他,他欠你”的三者之间循环后,最终的债主就是银行,因此,最近几年,中国各银行累积的呆帐达20%,其金额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此数额令人咋舌,而中国四大银行系统之所以能生存,未出现过去的“白条”状况,完全拜人民的储蓄存款所赐,若无5亿人民币的存款支撑,中国各银行可能面临严重人民币现金不足的窘境。因此,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快速的革新银行体系。因为银行体系及管理若长此以往,若任由20%的呆帐恶性蔓延,中国很可能马上面临民间对银行的信心不足,这种“信心”若降至某一个临界点,任何风吹草动的谣言都会造成全国银行遭挤提的现象,一旦被挤提,其严重后果不言而喻。1993年,由于银行呆帐情况严重,中国政府另设了三个政策性融资机构,试图把各银行原有的政策性给国有企业的贷款业务移至这三个机构,并使四家现有的银行纯商业化,自订贷款规则,不受制于行政压力。但是,这种改革似乎收效有限,由于人为因素,各商业银行反而滥用职权,滥加借贷,尽管政府“严打”,最严重时,几乎每周都有银行负责人因滥权贪污而被判刑。11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金融会议即再次强调革新金融制度及银行商业化的政策,但是,这种“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究竟能落实到什么程度,有待观察。不管中国当局对银行体系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方案,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填补各银行因国企呆帐所形成的资金短绌现象。据估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