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知识大全-最全的生活百科全书-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7:2000系统右键点击“我的电脑点属性”,
在“系统特性”窗口中点选“高级”选项卡,然后单击其中的“启动和故障恢复”选项,把“系统失败”框中“自动重新启动”前面的对勾去掉
18:XP系统右击“我的电脑点属性点高级点设置把“系统失败”框中“自动重新启动”前面的对勾去掉就可以了。
19:点开始右击我的电脑点属性点高级点错误报告禁用错误报告
20:去这里::it。rising/service/technology/tool。htm (免费流行病毒专杀工具名称)
:http:/online。rising/瑞星在线杀毒、免费在线查毒。
21:2000XP系统还必需升级下补丁:点开始点Windows Update自动更新点驱动更新
经过以上步骤;如果还是自动重新启动;那就有可能是硬件的问题了请参考电脑自动重启故障解决方法大全:
系统自动重启的几大原因
dreamdak/show。aspx?id=1241&cid=93
yesky/SoftChannel/72348973209223168/20040721/1833491。shtml
linux。softhouse/html/200509/2005090908545000010910。html
jota/page。asp?id=625
参考资料:知道
=
为什么电脑键盘不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
众所周知;计算机键盘字母是按一种杂乱无章的顺序排列的。也许你会纳闷:为什么所有计算机、打印机和排版设备上的字母编排顺序都是一样的呢?字母分布为何不按英文字母顺序而要混乱得毫无规律可循呢?
答案是这样的:绍尔斯造出打字机后;奇怪地发现一个打字员正常击键时老是出故障。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绍尔斯跑去请他的妹夫——一名数学家兼学校教师帮忙。他妹夫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键盘上把那些常用的连在一起的字母分开;这样击键的速度就会稍稍减慢;也就减少了故障的发生。
绍尔斯很乐意地采纳了他妹夫的建议;将字母按一种奇怪的QWERTY顺序排列。为了避免发生故障而不得不将字母杂乱无章地进行排列;告诉公众这一事实或许会让绍尔斯觉得尴尬。于是;他巧妙地耍了一个花招;说这样排列是最科学的;可以加快人们的打字速度。
而实际上;绍尔斯的这个说法;已经被英国打字机发展史方面的权威人士认定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欺骗活动之一”;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奇怪的是;那些与绍尔斯设计不同的、更为科学的键盘竟然被历史淘汰了;而人们却渐渐习惯于使用这种编排古怪的键盘。
人们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设法发明打字机。1714年在英国,亨利·米尔为一台机器申请专利,这种机器的名字叫“誊印字母的人造机器或工具,用它可以像书写一样, 单个字母独写,或数个字母连续写,所有书写内容都可以整洁准确地用大写字母誊抄在纸张或羊皮纸上,与印刷不相上下”。那台机器可能买不出去,因为没有人能记住它的名字。
第一台使用的打字机是1868年在美国由克里斯托佛·莱瑟姆。肖尔斯取得专利权的。他的机器被称为打字机。他有活动的架子,有让打字纸转行的控制杆,还有按字母顺序排列的键盘。
但是肖尔斯有一个问题。在他最初的模型上,它的“ABC” 键这种排列,在打字员快速击键的时候,常常引起键堵塞。肖尔斯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各键互不干扰,他的解决办法是让打字员别打得太快。肖尔斯请求他的内兄重排键盘,不让最常用的字母考得太近,要让铅字连动杆能够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样他们就不会碰撞在一起堵塞机器。新的排列便是打字员今天使用的QWERTY排列。当然,肖尔斯称新的排列是科学的,能够提高速度和效率。其实它所提高的唯一效率就是让打字员的速度慢下来,因为几乎不管打英语的哪个词都要求打字员的手指在键盘上跨越更长的距离。
打字机的优点当然大于这个键盘的缺点。打字员们很快记住了奇怪的字母排列, 打字机一下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打字员熟记了字母的新排列,打字速度提高之时,打字机的制作技术也有了改进,字母键也不再像最初那样容易堵塞了。
以现在的目光看,肖尔斯发明的键盘实在不怎么样,它的字母排列方式缺点太多。例如,英文中10个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个离规定的手指位置太远,不利于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键盘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过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英语里也只有三千来个单词能用左手打,所以用起来十分别扭。有人曾作过统计,使用QWERTY键盘,一个熟练的打字员8小时内手指移动的距离长达25。7公里,一天下来疲惫不堪。遗憾的是, 千百人的习惯成自然, QWERTY键盘今天仍牢牢占据着计算机的输入领域,虽然有人早就设计出更科学的键位排列,却始终成不了气候。现代计算机键盘根本不存在金属棒之类的累赘,这当然是肖尔斯们始料不及的事
=
为什么东西方人的眼睛颜色不同?
东方人是黑眼珠,西方人是蓝眼珠,这是人们所共知的。那么,为什么种族不同的人,眼珠的颜色也会不同呢?
这里所说的眼珠是指眼球前面中间部分,这个部位是由角膜、虹膜和瞳孔组成的。由于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那么眼珠的颜色就是虹膜的颜色。
那么,为什么东方人的眼珠是黑色,而西方人的眼珠是浅蓝色的呢?这要从眼球虹膜的结构上来谈。
科学家研究发现,我们人类眼球的虹膜由五层组织构成的。它们是内皮细胞层、前界膜、基质层、后界膜和后上皮层。这五层组织中,基质层、前界膜和后上皮层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在这些细胞中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就决定了虹膜的颜色。
色素细胞中所含色素越多,虹膜的颜色就越深,眼珠的颜色也就越黑;而色素越少,虹膜的颜色就越浅,则眼珠的颜色就越淡。
色素细胞中的色素含量与皮肤颜色是一致的,并且与种族的遗传有关系。东方人是有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所以,眼珠看上去呈黑色;西方人是白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少,基质层中分布有血管,所以,看上去眼珠呈浅蓝色。
=
为什么东西距离眼睛越近越看不清楚
要考虑到晶状体的焦点的问题。
眼睛的基本构造如所示.最外层的无色透明部分叫做角膜,中间的透明囊状物叫做晶状体.紧贴着晶状体有一带孔的薄膜叫做虹膜,中间的小孔叫做瞳孔.瞳孔的大小可通过肌肉的伸缩自动改变,以控制进入眼睛内光的多少.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暗时,瞳孔变大.晶状体和前面的角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液体——水样液,晶状体和后面的视网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玻璃体.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都对光线产生折射,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个凸透镜的前焦点约在角膜前1。5cm处,后焦点约在角膜后2。0cm处.用眼睛观察的物体,距离都大于2倍焦距,所以从物体射进眼睛里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产生视觉,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如果过近,则实象不会折射到视网膜上,而是之后,则变的不清楚了。
=
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结出不同图案的冰花?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都紧闭房门在屋子里取暖,屋子里的温度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变热,它们在飘动的时候,碰上冰冷的玻璃就凝结了。而且,有的玻璃光滑,有的玻璃毛糙,有的玻璃干净得一尘不染,有的玻璃上面有很多污垢。这样,水蒸气蒙上去的时候,就不均匀了,有的地方水蒸气多些,冰结得厚些,有的地方水蒸气少些,冰就结得薄些。在冰结得薄的地方,遇到一点点的热气和压力,又会熔化。就像人们画画,颜料多用,颜色就深;颜料少用,颜色就浅;不上颜料的地方,就是画纸本来的颜色。
就这样,玻璃窗上各种各样的美丽冰花就“画”出来了。又因为水是有表面张力的,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一种互相的拉力,它们有向水的中心团聚的倾向,荷叶上的漂亮的露珠就是这样形成的。而在玻璃窗这个平面上,一团一团的水分子也各自向自己的中心“使力”,这样用力的结果,就出现了各种非常规整漂亮的几何图案。这些图案并不一定是五角或六角的,还可以是其他的几何图案。但不管是什么图案,一定非常规整,非常美丽。
=
为什么冬天下雪不打雷;夏天下雨打雷
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春夏季节,由于受南方暖湿气流影响,空气潮湿,同时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空气不断受热而上升,上层的冷空气下沉,易形成强烈对流,所以多雷雨,甚至降冰雹。
而冬季由于受大陆冷气团控制,空气寒冷而干燥,加之太阳辐射弱,空气不易形成剧烈对流,因而很少发生雷阵雨。但有时冬季天气偏暖,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当北方偶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对流加剧,就会形成雷阵雨,出现所谓“雷打冬”的现象。气象专家还说,雷暴的产生不是取决于温度本身,而是取决于温度的上下分布。也就是说,冬天虽然气温不高,但如果上下温差达到一定值时,也能形成强对流,产生雷暴。冬打雷在中国很少见,但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冬天就经常出现
空气极不稳定的时候,容易发生强烈的向上对流运动,而形成高耸的积雨云,云中充满上上下下奔窜的水汽,就会产生静电,云的上端会产生正电荷,云的下端会产生负电荷,地面又是正电荷,那么,正、负电荷之间有空气作为绝缘体,若正、负电荷间的电压差,大到可以冲破绝缘体的空气,使空气在瞬间膨胀爆炸、发热发光,发光就是闪电,膨胀爆炸发出巨大声响就是打雷。
=
为什么冬至吃饺子不会冻耳朵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
为什么肚子饿时会“叫”?
肚子饿了会咕咕叫,这是人们常有的切身体会。
为什么会肚子饿呢?这是神经中枢的感觉。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进的饭菜,一般大约经4—5小时,就从胃中排空。这时候,胃就会开始剧烈收缩。胃排空的时间与食物的成分有密切关系。如果纯粹是糖类食物,一般2小时左右排空,蛋白质类食物,大约需3—4小时,而纯脂肪类的食物,约需5—6小时。因此,混合食物平均是4—5小时。
胃排空的速度还与进食的量成正比例。如胃中有100毫升的食糜,则每分钟排出约5毫升,当胃中食糜容量达500毫升时,则每分钟可排空15毫升。
胃中的内容物排空以后,胃就开始收缩。这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收缩,它起自贲门,向幽门的方向蠕动。这种收缩使人感到饥饿;也就是应该进食的一种信号。
我们知道,不论什么时候,胃中总存在一定量的液体和气体。液体一般是胃粘膜分泌出来的胃消化液,量并不太多。气体呢,一般是在进食时,随着食物一起吞咽下去的。这样,胃中的这些液体和气体,在胃壁剧烈收缩的情况下,就会被挤捏揉压,东跑西窜,就象我们洗衣服的时候,衣服中如果包着一定量的空气,在水中一揉一搓,也会发出现吸咕咕的声来,这两种情况是同一个道理的。
=
为什么感觉肉麻的时候会起鸡皮疙瘩?
有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