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成功的方法1-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③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
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满足爱好和各种感情的活动。
课程设置
根据生活准备说和知识价值论,他提出学校应该开设以下五种类型的课程:
第一类是生理学和解剖学。它是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是合理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类是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等,是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是使文明生活成为可能的一切过程能
够正确进行的基础。
第三类是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履行父母责任必须的知识。
第四类是历史。有利于调节人们的行为,维持正常社会关系。
第五类是文学、艺术等。
教学原则与方法
① 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它包括: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
② 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类似“复演说”)
③ 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直观 抽象)
④ 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⑤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⑥ 重视实物教学。
二、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从9世纪中叶到15世纪末,法国教育也是以基督教教会的教育体系为主的。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出现了一批资本主义的手工业工场,资产阶级得到一定的成长。
宗教改革以后,教育权主要掌握在天主教手中。
17世纪,法国的各级教育仍在天主教会的控制下。初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这一时期,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是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法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教会的管辖之下,大学排斥新教徒的现象非常普遍。
18世纪,法国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向法国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发起了挑战。
18世纪中、后期是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法国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
2。教育思想
1。爱尔维修论教育
爱尔维修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主要派别法国唯物主义者的重要成员之一,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他认为人人都是通过感官获得知识,从而获得精神发展的, 也就是说,人人生而智力平等、主张教育民主化,这一观点直接抨击了“天赋不平等“,论证社会及教育的等级制度合理的贵族理论。
爱尔维修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但他在这个问题上走了极端,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旧的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
主义。
鉴于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重大影响,爱尔维修要求彻底改在旧学校,主张由国家创办世俗教育,还倡导人们关心现实的利益。此外,他还论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指出人的终生都应在学习和受教育中,主张爱护身体,重视体育。
2。狄德罗论教育
狄德罗是法国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他否定了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但他认为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优点,遏制缺点,肯定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有巨大作用。
揭露封建专制剥夺人民受教育权利,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把教育教由新的国家政府管理,主张推行免费的强破义务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同培根一样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
4。拉夏洛泰论教育
(三)拉夏洛泰的教育思想
拉夏洛泰是 18 世纪中期法国驱逐耶稣会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他的《论国民教育》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办学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是基于教会教育特别是对耶稣会教育的批判形成的。
拉夏洛泰还从知识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角度说明了国家办教育的必要。
国民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良好的法国公民,教育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国家。教育任务是使人民心智完善、道德高尚、身体健康。还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教师严谨、有道德、会教书;提倡自然教育;还强调课本的重要性。
5。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
1799 年,拿破仑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对教育进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
在教育改革方面,拿破仑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要求教育为国家服务,为国家提供受过训练的忠诚的行政官员,是教育与帝国的社会秩序和专制性质一致。拿破仑首先采取了与天主教会“和解”的政策,以利用教会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政权。1801年,与罗马教皇签订了“教务专约”,同意恢复天主教会在法国的合法地位,但要求教会遵守中央政府的各项制度。“教务专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利用宗教来为其政治利益服务的开始,但同时也为天主教在法国地位的合法化创造了条件。拿破仑还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法令,如《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关于创办帝国大学的法令》、《关于帝国大学条例的政令》。通过以上教育改革,拿破仑逐渐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教育体制。其特点是:
第一,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帝国大学:掌管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权力部门教育行政机构
第二,全国的教育实行学区规划管理,实行大学区制。将全国划分成27个大学区。大学区总长、帝国大学和学区的督学以及学区的大、中学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由帝国大学总监任免。
第三,开办任何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学校的学年安排、课程设置、考试和升级等,在全国都是划一的。
第四,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
在整个19 世纪,拿破仑建立的中央集权化的教育体制基本按原样保持着。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德国是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德、意、法)以后形成的封建制国家。宗教改革运动后,德国的新教和旧教都加强对学校教育的争夺,形成了德国历史上历来重视教育的特点。
16世纪末,德国各封建邦国十分重视初等教育的普及工作。
在这一时期,德国中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有文科中学和骑士学院。。
需要指出的是,18世纪初,一种新的中学类型——实科中学开始受到重视。
德国的高等学校早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就已经产生了。
18世纪后期,德国也开始改变过去教会控制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局面,加强国家对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控制。
在初等教育方面,洪堡德特别重视提供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养工作。
在中等教育方面,洪堡德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重视新大学的建设工作。1810年建立起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的建立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并重的新的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
1815年,代表封建贵族和僧侣利益的欧洲“神圣同盟”成立后,德国政治又开始走向反动,德国的教育也出现了倒退。
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基本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实现了以普鲁士邦为首的统一,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相联合的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德国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德国实科教育逐渐得到重视。
2。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等论教育
(1)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天性或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
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是一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是人们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人的天资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人的天资是随着时间连续不断的发展的,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天资在同一时间是同步发展的。
人的发展取决于天资和激发两个条件。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激发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首先,第斯多惠非常重视主动学习,人必须主动掌握知识;其次,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天资。
2。教育的目的
第斯多惠从人生观的角度论述教育的目的。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与人类的目的一致。在人类思想史上,对人类的使命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是宗教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的使命是相信上帝;
第二种是哲学的观点,认为人类生活的目的是理性、真理;
第三种是教育的观点,认为人生最高目的是完善教育,发挥天资、智力、主动性。
第斯多惠首先肯定了第三种,又吸收了前两种,得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自我完善意味着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和谐的,教育中的和谐首先是针对全人类而不是个人而言的,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发展个人的天性;其次,和谐是针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统一而言的。和谐发展要求全面发展身体
和精神,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3。教学论
①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
第斯多惠认为,二者是相互相成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知识的学习)。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
形式目的应占首位,因为发展能力是最后的目的。
②教学原则
第一,遵循自然原则。
首先要认识人的一般天性和特殊天性,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是一切课堂的最高原则,其他一切原则只属于从属地位。
第二,遵循文化原则。
教师在制定一切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文明以及民族的民族性。
第三,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
学生智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教育必须遵守这一规律。彻底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反复的讲,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第四,直观教学原则。
人的智力发展是从观察外部世界开始的,人的一切认识的基础是感受、感觉,教学必须遵守这一认识规律。
直观教学的要求是: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4。论教师
第斯多惠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他竭力提倡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并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
第一,自我教育;
第二,有崇高的责任感;
第三,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
评价:第斯多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其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吸收了教育史上苏格拉底、卢梭、赫尔巴特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运用于教师培训实践中,推动了德国师范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有指导意义。
四、俄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俄国是从9世纪开始过渡为封建制国家的。
俄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从彼得一世(1672-1725)开始的。
1802年,俄国成立了教育部。1804年,又颁布了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国民教育章程》和《大学及附属学校章程》。
1815年以后,教育政策变得更为反动。
1826年,沙俄政府在镇压了进步的“12月党人”的武装起义以后,又强化了其反动的教育政策。
总之,这一时期俄国教育倒退和落后了。
19世纪中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改革运动的洪流。
19世纪60年代是俄国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俄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给予极大的重视,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等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封建农奴教育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农奴制废除以后,从1860-1864年间,俄国在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开始了教育上的改革。
初等教育是这次改革的重点。
1864年的《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规定,文科中学是无等级的学校,可以招收各阶层子弟入学。
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还推动了女子中等教育和大学的发展。
总之,在十月革命前,俄国的教育与西欧、北美的教育相比是十分落后的。1914年,俄国仅有10万多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仅有20%,文盲占全国成年居民的75%,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仍是为特权阶层和资产阶级服务的。
2。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
(1)论教育的作用
乌申斯基把教育分成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两种。
无意的教育是指大自然、家庭、社会、人民及其宗教和语言等,是对人的发展有最大效力的教育者;
有意的教育是学校和教育者,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强大的影响。
完善的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