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俄罗斯-苏联文学简史(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是丰富而又复杂的。纵向地看,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在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上都难免会出现某些因社会变革而带来的巨变;横向地看,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是在与苏联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的,各民族文化基因的相互交融、碰撞,使俄罗斯文学发现了许多新的可能性。所有这一切,使得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一直充满着变化和起伏,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本书试图在简短的篇幅内,尽可能集中、客观地描述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基本走向,并对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加以介绍,使本书的读者能对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产生出一个明晰而概括的印象。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
  (一)国别、地区文学史,
  (二)分体文学史,
  (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
  (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
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俄罗斯──苏联文学简史 (下)

  第一章 世纪之初的文学

  第一节 概 说

  从本世纪初到1917年的十月革命这之间的十几年,是俄罗斯文学史中的一个转折时期。

  在近代的世界历史中,每逢一个世纪的结束,往往出现一种既茫然又求索的所谓“世纪末情绪”;而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则又必然引发人们心底的某种愿望和希冀,从而导致新思想和新艺术的出现。神秘的日期,仿佛能在冥冥之中起着一种扭转乾坤的神奇作用。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就这样在转折中开始了穿越世纪的历程。

  时至二十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已发展至顶峰,它积半个多世纪的硕果,以繁星似的文学大师们的骄傲姓氏,向世人展示着俄罗斯文学的伟大和瑰丽。二十世纪初,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作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后的经典大师,仍在积极创作,他们为文学后来人树立了伟岸的榜样,但是同时,他们也使后来者意识到:十九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难以超越的,托尔斯泰的高峰是难以企及的!于是,人们只能转而寻求另外的出路。

  二十世纪初,又是俄国历史上社会动荡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从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到资产阶级的政治变革,从 1905年革命到日俄战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社会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剧烈变革。俄罗斯之命运的问题,引起了每一个俄国人、每一个俄罗斯文学家的沉思。这也是文学转折的内在动因之一。

  在二十世纪最初十几年的俄罗斯文坛上,活跃着多种文学力量。以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科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继续为中坚的文学力量;以象征主义文学运动为先导的俄罗斯现代主义文学潮流,也获得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与此同时,以高尔基等为代表的新兴的俄罗斯无产阶级文学,才开始亮出其独特的声音。多种文学并存,各种文学观点和各种文学风格同在,形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又一个五光十色、引人入胜的时期。

  每一时代的文学,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较之于以前的文学,二十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就整体而言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倾向。

  首先是心理因素的加强。俄罗斯文学批评家在评论二十世纪初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库普林的创作时指出,库普林理解生活的出发点是“内在的、精神的、美学的方面,而非外在的、物质的、政治的方面”。这一倾向同样也出现在其他作家的创作中。托尔斯泰在二十世纪的第一年推出的长篇小说

  《复活》,较之于《战争与和平》,心理的描写、心路历程的描述所占的比重无疑是加强了。契诃夫在其创作中、尤其是在其戏剧创作中,也对人物心理的深层作了创造性的发掘,使得后人对他的戏剧心理主义探究不止。在世纪之初各种流派的作家的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淡化情节、粗略人物肖像的倾向,人的心理状态成为作家们最感兴趣的对象。

  与此相关的,是文学作品中沉思、徬徨、苦闷、神秘等情绪成份的增多。这既是文学向人的内心世界转向之后的必然结果,同时更是沉重的社会主义现实在文学家们的心头投下的暗淡阴影。与抨击的、积极的俄罗斯十九世纪文学相比,这一时期的文学从宏观上看显得消极了一些,文学的真诚声音仍响彻在俄国社会,但确实有大批的文人试图逃避现实,摆脱社会及其众多的问题。在诸多社会问题摆在面前的情况下,躲进书斋,沉湎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去看,无疑是消极的,落后的,甚至可能是反动的;但这样的心态对于文学而言,却不见得都是消极的。直面地介入生活,是一种造就文学的方式;通过人的内心感受折射社会,也是产生优秀文学的途径之一。以象征主义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较多地体现着这样的社会态度和美学心境,它们不以改造社会为己任,但却在不知不觉地改造着文学。

  在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中,世纪之初的这十几年间的文学是相对独立的。十月革命后的俄罗斯,步入社会主义时代,俄罗斯文学也在地步入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时代,十月革命后的文学和十月革命前的文学,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均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就是说,世纪初十几年间的文学是与二十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的俄罗斯文学差异较大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一段文学曾遭遇到有意或无意的冷落。直到最近,这一段文学才开始受到批评界和文学史家的重视,许多史实和材料被重新发现,众多的作家作品“回归”,人们开始更客观、更具体地对这十几年间的文学进行考察。更有人士在考察和研究之后,已提出了在二十世纪末重新“对接”世纪之初文学传统的主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这一时期的文学将得到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科学的研究,它在整个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所占据的位置,也将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肯定。

  第二节 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末,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达到其顶峰。进入二十世纪后,这一文学仍在持续发展。此时,许多俄罗斯文学的大师纷纷逝世,只有托尔斯泰、契诃夫和稍后开始创作的柯罗连科仍屹立文坛。他们的创作,既构成了俄罗斯批判现实文学一个完满的尾声,同时又是新世纪文学一个辉煌的开篇。

  在十九世纪中期开始文学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到十九世纪末时已完成了他的三部主要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但托尔斯泰是一个跨越世纪的文学巨匠,这不仅是就其史诗巨著的恒久影响而言的,同时也是就托尔斯泰在二十世纪最初十年间积极的创作活动而言的。至1910年11月7日在铁路小站阿斯塔波沃病故,托尔斯泰在二十世纪中生活了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中,托尔斯泰不懈创作,继续着他的道德探究,继续着他试图用文学拯救人类灵魂的努力。他晚期的重要作品有:《舞会之后》、《活尸》、《哈泽·穆拉特》等。发表于1899年的长篇小说《复活》,可视为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绝唱,也可视为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开篇之作。这部小说是托尔斯泰长期艺术探索的总结。《复活》的情节是这样的: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在作客亲戚家时诱奸了“半是养女,半是家婢”的姑娘卡邱霞·玛丝洛娃。玛丝洛娃后沦为妓女,并被诬告犯有谋杀罪而受审。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团的一员,认出了玛丝洛娃,同时也“良心发现”,为营救玛丝洛娃而奔走,营救失败后,又随遭流放的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并向玛丝洛娃求婚。在为玛丝洛娃奔走的过程中,他经历了一场灵魂的变革,决心反省过去的一切罪恶,为善和仁爱献出自我,他终于“复活”了自己的人性和良知。目睹聂赫留朵夫作所的一切,玛丝洛娃也深受感动,她虽然“爱上了”聂赫留朵夫,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她嫁给了民粹派活动家西蒙松,决心重新开始生活。她也“复活”了。然而,小说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它描述了男女主人公灵魂“复活”的过程。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活动,广泛描述了俄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法庭、教会乃至整个国家机器和全部的社会道德的虚伪性都作了无情的批判,撕下了社会的“一切假面具”。

  与《复活》一样,托尔斯泰在二十世纪的创作都充满着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他的剧作,他的中短篇小说,他的政论,都不再是孤立的文学作品,而是托尔斯泰道德主张的艺术阐述,是其政治思想的传声筒。列宁在概括托尔斯泰的后期创作时曾说:“他的自己的晚期作品里,对现代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这是托尔斯泰晚期创作的一大特征,也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二十世纪的延续。

  与托尔斯泰共同步入二十世纪的另一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是契诃夫 (1860—1904)。他在二十世纪的创作虽然只持续了短短的四年,但他对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乃至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却是巨大的。在二十世纪,契诃夫又发表了《出诊》、《新娘》等短篇名著,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从而成为俄罗斯文学中唯一一个以短篇小说创作为主登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所体现出的简洁、含蓄、细节描写、抒情风格等特征,为后人所称道,所摹仿。著名学者是巴思在他出版于二十世纪中期的《现代短篇小说论》一书中,曾将契诃夫和莫泊桑并称为“支撑现代短篇小说整体结构的两支柱子”。

  这一时期,契诃夫的戏剧创作也取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