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祖纲目-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摺R巳て浠埂T狡呷铡J艉笫掠谧〕殖缭!c逶「隆K髦绞橘省J橐选L袢换稹J侔耸濉O钠呤2枧Q莱菅劬笆椴换怠S喑缮崂N迳萌弧鹆稹M司油殁帧:槲湮迥甓8唇ǚɑ帷!〈蠹萘傩摇Z鸩锏谝灰遐小W怨钜灾潦拧;范C也辉梅A晔氯铡:鍪久诺茏釉弧N嵊匈硪蛭戳恕1氐背曛H甑任鹨允老啾莆摇N醇浮J疚⒓病P蝗ヒ揭┮场J质橐毁省N扯Mm枇J夹胁枧J悠涿踩缟J槌菅啦换怠I枥尬匏恪9壅呔喝≈ァ�

  (甲寅)印原禅师入寂(中峰本法嗣临济二十世)

  印原。自明本记莂。所至皆以丛林师子儿称之。会清拙澄。将入日本建立法幢。原送至四明。澄曰。子能同归。以辅成我乎。原曰。云水之踪。无住无心。何不可之有。即摄衣升舟。其后。澄能化行遐迩者。皆原力也。原还日本。历主名刹。洪武甲寅春正月日。夜参半。召门人谓曰。吾今日逝矣。尔等即龛'療…(日/小)+土'之。母狥世俗行祭奠礼。更可遍语诸刹旧弟子。恪守吾平日所训。使法轮永转可也。黎明。宾朋候问。起居应接如平常。及午呼侍者曰。时至矣。可持觚翰来。及至。复曰。吾塔已成。惟未书额耳。大书心印二字。入室端坐。泊然入灭○李愿证。字大猷。姑熟人。母陶无嗣。昼夜祷于观自在佛。夜梦一比丘尼。乘白鹿车抱婴儿。授曰。此福慧儿也善视之。既而有娠。生未逾月。儿忽身热如火。不进抱。母复梦前比丘尼。持栗数颗嚼食之。梦觉。儿汗下如雨遂瘳。年四岁。嬉戏父膝下。因授以记姓书。儿曰。此有何义。读之将奚为。父大惊。更以孝经。一诵即能闇记。稍长。益骏发异常。父尝手书楞严圆觉二经。逐卷取读之。力白父母出家。祝发受具。久之。杖锡来南京。谒慧昙于天界。昙命为侍者。谓曰。子才锐甚。宜留意文学。他日期子弘宗持教也。于是。独坐一室。竺坟鲁典。无不研穷。寻命掌记。戊申。出世嘉兴水西寺。庚戌。迁吴兴道场。未几。退居武康山中。著观幻子内外篇。以合儒释一贯之妙。癸丑冬。还天界。时宋濂侍 上升武楼。遥望禅林顾濂曰。中有良僧乎。对曰。近有二僧。从吴越中来。皆能文辞。 上曰。其名谓何。曰一则愿证。一则证传。 上曰。试取观之。濂。因进证传文一编。 上亲览。终卷曰。是或儒者之所不及。复问愿证所著。曰太常丞张丁家。有往复论性书。遂遣中官召丁。携证书至。 上复览如前。喜曰。论议甚高。其铁中铮铮者乎。明日。乃 召见谨身殿。慰劳备至。 敕吏部二僧皆除。应奉翰林文字。赐第太平门。及妻妾各二。令中秘给书籍。闭门习读。三月俟发长胜冠。然后莅职。后三月。证有疾。中使问疾者。络绎于道。竟不起。病将革时。惟仰首言曰。死则死。所可憾者。受 上深恩。不能报尔。遂口授其友。草谢表。表未终而逝。 上夜梦证来谢服大布宽衣。巾稍欹。叩其家人。服色正同。因移棺撼巾不正。 上尤为嗟异。时甲寅春二月也。寿三十七。证传即郭传。字文远。会稽人。与证同召。后升修起居注。迁考功监令。一日 上谓濂曰。卿言。楞伽为达摩氏印心之经。 朕阅之信然。人至难持者心也。触物而动。渊沦天飞。随念而迁。凝冰焦火。经言操存制伏之道。实与儒家言不异。使诸侯卿大夫人咸知此。纵未能上齐佛智。其禁邪思绝贪欲。其不胥为贤人君子之归。濂对曰。诚如 圣谕。第其文学简古。义趣渊微。宋臣苏轼。颇尝患其难读耳。 上曰。此书生缠蔽文义之过也。朕于宫中。略览数过。已悉领其大旨。即 敕奉御取经示濂。且点诵曰。如佛语心品第一卷所言。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此三相者。最为微隐。惟佛能究言之。第四卷所言。自心妄想非性。智慧观察。不堕二边。先身转胜而不可坏得。自觉圣趣。是般若波罗蜜。此言六度万行。互相融摄。成菩提分。皆繇般若成立。尤为深切。般若心经。金刚般若经。皆心学所系。不可不讲习也○可传。自得法于元长。去栖范蠡岩。岩有虎。一夕避去杭之仁和。去城东五里所。其地当元季。为战斗之区。莽无居人。及归我明。遗民稍集。往往好勇嗜利。屠羊豕以成肆。传悯之。托钵行化。有褚道真。与金芗者。首为迎礼。先是。真梦异僧至其庐。倡偈为赠。及见传。俨然与梦不殊。真遂与芗。日乞食馈传。且请右族。共建精舍一区。甲寅七月讫功。名其庵曰圆应○普仁。住智者禅寺。一坐十五夏。别筑燕居于西麓曰潜庵。将有终焉之志。洪武戊申。抗之中竺。请仁住持。仁欲往。郡守从容问曰。佛法有重轻耶。曰否。曰佛法既无重轻。师位宁有崇卑耶。仁一笑而止。甲寅。净慈虚席。使者自武林。凡三至。仁乃起而应之。开法日。黑白环听者千人。各挹深饮醲。叹咏而去○初无愠。参竺元道公。请问狗子无佛性话。才开口。被道一喝。愠大悟。通身汗下。因呈颂云。狗子无佛性。春色满皇都。赵州东院里。壁上挂葫芦。道乃发笑曰。恁么会又争得。愠拂袖便出。尝谓同参曰。此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决不在语言文字上。我辈若不遇这个老和尚。几被知解埋没一世。公等设有把茆盖头。当不忘所自。出世住明州灵岩。迁台之瑞岩。示众。稳坐家堂。因甚主人翁不识。掀翻大海。掴碎须弥。平地上因甚抬脚不起。眼光烁破四天下。自家眉毛落尽。因甚不见前后。下语者。多不契。学者方景从。竟谢事入松岩。松岩在万山之巅。人迹罕到。愠至。悉谢遣徒御。但缄一书寄寺众。众发缄。乃退院上堂语也。遂抵岩泣请还寺。愠坚拒不允。甲寅。东夷闻愠名。使者入贡中国。兼奏请住持。愠至南京。以老病力辞。 上悯而不遣。留处天界。时学士宋濂。遇休沐。必访愠。剧谈道妙。是年冬。归隐鄞江。丙寅七月日。忽示微疾。僧问疾者至。愠惟力谈禅病。勉以祖道自重。无一语及世间相。索笔书偈云。七十八年。无法可说。末后一句。露柱饶舌。咄。端坐而逝。

  (乙卯)德隐普仁禅师入寂

  普仁。住净慈。乙卯春。秘书事起。有诬智者寺僧。购名画以归者。事下刑曹。刑曹以仁旧主寺者。当知其是非。逮而质焉。事将白。仁忽示微疾于京师寓舍。屈指计曰。今夏五月矣。左右曰。然。曰此八月八日最良。吾将逝矣。至期整衣。端坐而逝。虽当溽暑。容色不变○可授。居净慈二载。洪武八年八月日。击键椎集众。再三申精进之戒。手挝鼓而退。归卧竹院。忽示微疾。端坐西向。召左右谓曰。吾将逝矣。左右进觚翰请书偈。授麾去之曰。吾宗本无言说。乃合爪连称佛号。至声渐微而寂。茶毗。齿牙贯珠不坏。舍利光色晶莹。如金银水精者。遍满于地○怀渭。自净慈。退居钱塘梁渚。问道者。接踵而至。乙卯十二月日。忽示微疾。召门弟子。属以后事。怡然而逝。火化。得不坏者三。曰牙齿。曰钵塞莫。曰室利罗。渭躯分短小。神宇超朗。终身持诵金刚经。未赏虚日。报国入院。季秋而山丹发花。一枝五萼。如佛手然。净慈行化。有陈氏妇。预梦神僧临其门。及渭至。稽首作礼。愿为尼以相依。渭举大法开导之。其妇恍若有所悟入。渭行未百步。而妇竟与家人别。坐脱而去○初晋义熙中。有西域僧法愔。至庐山。与慧远结社。已而来苏。以念佛三昧。化导有情。苏人翕然归之。为建净寿院。后改名万寿。元末。天下大乱。寺为兵所焚。洪武癸丑。蒲圻魏观。来为郡。周视废基。蹙额言曰。是刹之废。不得名。浮屠不足以起之。行中仁公。乃寂照和尚。世适今住虎丘。德涵道融。堪为人天师。中兴之责。庶其在是乎。遣使致书币。凡三往而后应之。仁泊然独居。未几。远近清修士。鱼贯而来。仁曰。可矣。于是重兴殿宇。百废具举。乙卯冬十月告成。仁太息曰。吾耄矣。宜选春秋强盛者继之。乃退居松林兰若。勤旧合舆议。延景瓛继其席。瓛。字莹中。

  (丙辰)明叟昌禅师入寂(千岩长法嗣临济廿一世)

  明叟昌。得法元长。元至正己亥。与弟子无闻聪。结庵浦江县东十五里。其地曰花山。庵名栖静精舍。昼夜以禅寂为务。洪武丙辰十月日。一旦无疾辞众。说偈曰。生本非生。灭亦无灭。撒手便行。虚空片月。说已。端坐而逝。昌殁。聪继之。弗懈益虔。

  (戊午)朴隐元净禅师入寂(元叟端法嗣临济十七世)

  元净。住灵隐。入院甫浃日。左右请曰。寺政实繁乏都。寺僧司之。有德现者。称多才。昔掌崇德庄田。能辟其莱芜。以食四众。傥以功举。其谁曰不然。净诺之。先是。勤旧有闻。歆现之获田利。率无赖比丘。请前主僧代之。及现被选。大惧发其奸私。走崇德县。列现过失。县令丞置不问。未几。有健令至。上其事刑部。刑部讯鞫。既得实。以净为寺长。法当缘坐。移符逮净。或谓净曰。此三年前事尔。况师实不知。且不识闻。宜自辨诉可也。净笑曰。定业其可逃乎。至部。部主吏问曰。现之犯禁。尔知之乎。曰知之。曰既知。当书责款以上。净即操觚如吏言。尚书暨侍郎。览之大惊曰。师当今名德也。恶宜有是洊审之。净了无异辞。于是。皆谪陕西为民。闻亦大悔。且泣曰。闻草芥耳。岂意上累师德。蚤知至此。虽万死不为也。净弗顾。行至宝应。谓从者曰。吾四体稍异常时。报身殆将尽乎。夜宿宁国禅寺。净女弟之夫陈义安。时为青州卫知事。移戌凤阳。以道经寺中。净悦曰。吾遗骸有所托矣。是夕共饭。犹备言迁谪之故。不见有惫色。明旦。忽端坐合爪。连称无量寿佛名。泊然而逝。龛敛火焚。骨间舍利。丛布如珠○智及。居穹窿。戊午八月示微疾。九月四日。索笔书偈而逝。茶毗。火焰化成五色。有气袭人。如沉水香。齿牙数珠不坏。遗骨绀泽。类青琉璃色。舍利交缀于上○慧朗。别号幻隐。台州项氏子。七岁患疽。置床上。忽不见。已而求得之。问其故。曰顷睡中。有四童子舁至此。无他也。翼日疽愈。既长出家。参行端。端问。东岭来。西岭来。朗指草鞋曰。此是三文钱买得。端曰。未在更道。朗曰。某甲只如此。和尚作么生。端曰。念汝远来。放汝三十棒。朗乃悟旨。久之。遂罄底蕴。曰才涉思惟。皆为剩法。出世五峰。戊午。住灵隐。

  (己未)东溟慧日法师往生净土(天台宗)

  慧日。住天竺前后二十五年。洪武改元。始获谢事。时有学僧伽。奉 诏入京。鱼贯而见。日年最高。白眉朱颜。其班前列。 上亲问。以升济沉溟之道。日备述其故。 上悦。顾众谓曰。迩来学佛者。惟饱食优游。沉狸岁月而已。如金刚楞伽诸经。皆摄心之要典。何不研穷其义。苟有不通。质诸白眉法师可也。自后数 召见。字而不名。及建钟山法会。请日说毗尼净戒。辞归上天竺。日修西土安养之学。十二年秋七月朔日。梦青莲华生方池中。华色敷腴。清芬袭人。既窹。召弟子曰。此生净土之祥也。吾去人间世。殆不远乎。至四日。趺坐书颂。合爪而寂。寿八十九。腊七十三。藏全身于山之西峰。日躯干修伟。眉长一寸余。其白胜雪。目睛闪闪射人。道德余光所照。不问耄倪。见日经行。辄曰。我白眉和尚来也。争持香华。以为供养。居尝颜面严冷。片言不妄发。即发虽对王公大臣。未尝出一软媚语。至于诱掖后进。色温如春阳。

  (辛酉)万峰时蔚禅师入寂(千岩长法嗣临济廿一世)

  时蔚。住邓蔚山三十余年。学徒奔凑。示众。大凡参学做工夫者。先将平日所知所见。人我利名。尽情扫却。然后将本参话头。顿在目前。行住坐卧时也参。著衣吃饭时也参。屙屎送尿时也参。静闹闲忙时也参。喜怒哀乐时也参。但于十二时中。心心无间。念念相续。不忘这个话头。须是大起疑情。大疑即大悟。不疑即不悟。悟即悟自本心。明即明自本性。古人云。佛见法见。是二种铁围山。若有所见。尽成其障。所以证道歌云。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此事不论根性利钝。即要信得及。行得切时节到来。忽然触著磕著。洞明大事。祖师云。我本求心不求佛。法界元来无一物。佛者觉也。如何是觉。'囗@力'呵呵。方知此语。实无妄也。且道。笑个什么。经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然须如是。须经大善知识。炉鞴煆炼。将来方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