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忙爸爸的私房故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常,我们会在客人来之前先向他们介绍客人的一些简单背景。提醒他们和客人用英文或中文交谈,尽量不要中英夹杂,避免尴尬。告诉他们如果有别的孩子来,他们要负责照顾,陪小朋友玩。客人到家里之后,即使他们在做作业,也要停下来,到客厅来自我介绍,和客人谈几分钟后再离开。 
  我们很高兴经过几年的练习,他们已经习惯这种与人交往的情形,而且觉得自在。除了基本的自我介绍要求之外,他们有时候也能和客人聊几句,说几个段子。另外,很重要的是,虽然他们每人都熟悉两种乐器,我们从来不会要求他们表演,一来是尊重他们兄弟自己,再有我们也不想强迫客人,让客人觉得我们太卖弄、太刻意。 
  除了在家里之外,有任何社交机会,我们都会带着他们到朋友家里或者其他公众场合去。通常我们会在回家的路上或回到家之后,问他们这样的问题:“你们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打几分?”“如果再来一次,有什么是你们觉得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然后我们会把我们的观察告诉他们。除非不得已,我们尽量少批评,多鼓励。孩子需要鼓励,所以,通常我们会告诉他们做得特别得体、特别好的事情是哪些,借此来强化他们的行为认知。 
  我们特别高兴恩尼和杰克在进步之中。尤其恩尼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人际关系能力的评价特别好,老师用了“每次他走进教室,就把阳光带给大家”这样的评语,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敦亲睦邻   
  与人为善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 
  我们对孩子“与人为善”的能力特别看重。这种与人互动和人际关系的能力,包含与同辈的孩子们,也包含与长辈们的交流。我自己小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和年纪大的人在一起,常常听老人们说故事,所以长大之后一直觉得和年纪比我大的人交谈时特别自在,但要和同年龄层的人交流,反而不太自在。其实,和年龄大的人在一起时,我就会自动变成 
  一个绝佳的听众,不只听还会问,所以常常获得老人家的喜爱。 
  对恩尼和杰克的教育之中,传统的教育是我们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学校并不会去教导他们这些。所以我们必须自己添加一些项目。其中有一个做法是让孩子们自己安排时间,挨家挨户去拜访社区的邻居们,去有目的地聊天,回来之后我们会和他们讨论他们和邻居聊天之后的感想。这种活动,我和老婆称之为敦亲睦邻计划。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透过这样的行动,学习去关心身边的人,例如自己的邻居们。为了让邻居不会觉得唐突,当然事先得先和邻居打招呼,请他们腾出时间来和我们的孩子们聊天。 
  恩尼在这种人际关系上面的能力特别强,有他自己的天份。我们早就从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反馈中知道。但是小杰克就比较心不在焉,经常会让我们捏一把冷汗。例如他会连已经见过多次的人叫什么名字都叫不出来。所以,敦亲睦邻计划的首要分子就是针对杰克。我们第一次让他单独约邻居里他的好朋友凯文的妈妈吴太太。事先我们和吴太太打过招呼,希望她能配合演这一场戏。 
  杰克回家之后我们问他,“杰克,你自己觉得怎样?” 
  ——“还好。” 
  ——“还好是什么意思?” 
  ——“还好就是还可以。” 
  反正看来快要绕圈子了,索性直接问他,“那你觉得和小白阿姨(吴太太)谈完之后,你觉得她是什么样的人?” 
  ——“她还可以。” 
  ——“什么叫还可以?” 
  ——“就是还不错啊?” 
  ——“好吧,Jack,告诉我小白阿姨叫什么名字?” 
  ——“我不知道。” 
  ——“那你们聊了些什么?” 
  ——“我问她喜欢不喜欢玩游戏卡?” 
  ——“她怎么说?” 
  ——“她说她不喜欢。” 
  ——“然后呢?” 
  ——“我忘记了。” 
  ——“那小白阿姨的娘家是作什么的?” 
  ——“什么是娘家?” 
  ——“娘家就是她爸爸妈妈家,就是我们在高雄的时候去过,她们自己家里有电梯的那里。”老婆提醒他。 
  ——“哦,我没问。” 
  ——“那她有几个兄弟姐妹呢?” 
  ——“好像有好几个吧?” 
  ——“几个?” 
  ——“我不确定。” 
  ——“那小白阿姨和Denny叔叔是什么时候结婚的?他们来上海之前在哪里?” 
  ——“可能是印尼吧?” 
  ——“你告诉小白阿姨你去她们家做什么吗?” 
  ——“我说我妈妈要我来你们家和你聊天。” 
  ——“她怎么说?” 
  ——“她问我想不想跟她聊天。” 
  ——“你怎么回答?” 
  ——“我说我还可以。” 
  ——“什么叫还可以?” 
  ——“就是……就是还好。” 
  ——“你给你自己今天的表现打几分?” 
  ——“不太好吧?” 
  ——“那你自己觉得如果重新再来一次,再做一次,你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做法?” 
  ——“我可能会先准备一些问题吧?” 
  ——“然后像记者那样访问她?” 
  ——“嗯。” 
  ——“可以不用纸写下来只记在脑子里吗?” 
  ——“应该可以。” 
  ——“你走之前跟小白阿姨说再见了吗?” 
  ——“说了。” 
  ——“你自己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嗯,我们什么时候吃饭?”   
  下岗的恐惧   
  让孩子了解家庭和父母的困惑与压力 
  这年头在企业打工的白领,大概已经没有人不会有失业和下岗的顾虑和恐惧。有的差别应该只是对这种顾虑的处理和准备的不同罢了。 
  尤其是我们这些在外企当“佣兵”的外派人员,不是把竞争对手砍了,就得随时准备被 
  砍。在就业市场或公司里,不是往上爬,就是往外走,下岗的顾虑和压力是无时不在的。至少对我来说,从1994年回到大陆做事到现在,这些压力从来没有消失过的。只能战战兢兢,像从前英特尔老板说的十倍速的竞争社会,人人都有点歇斯底里。 
  在工作的将近二十年里,虽然我只换了四个公司,但几乎在每一个阶段,这种不安全感都和最好的朋友一样,永远伴随着我。这种压力往好的地方想,就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动力,但是对家人来说,他们肯定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像这样的问题,这种忧虑,我们有没有必要,该不该让自己的孩子知道呢?我们的决定是,应该真实地让孩子们从几个角度来了解这个大人的问题。因为,将来他们长大之后,这些事情,一样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所以,我们准备和他们谈我们所面对的大环境,工作的可能变局及万一发生后对家庭的影响等等。 
  小孩毕竟是会长大的,他们早晚会知道,这个世界不是永远动画片般的完美。我们不可能有永远的幸运,而他们应该有知的权利。孩子们虽然还都是小学生,在家里,我们从小就一直是以成年人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家里有重要的事情,我们肯定会对他们说明原由,并且争取他们的支持。即使只是像换工作这种事。 
  例如前阵子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必须得决定全家继续留在上海,让我一个人北京、上海两地跑,还是全家离开住了六年的上海,一起搬到北京。他们沉默了很久之后,带点伤心地说他们会很怀念他们在上海的好朋友。我半开玩笑地说:“你们还有我啊?我不是你们最好的朋友吗?”停了几分钟后他们困惑地回答我说:“不是,你是老爸!”我半天之后才弄明白原来老爸在他们心目中的级别是和朋友不同的,是比较高的。老爸不一定就像他们经常带在身边的“游戏王”(Yugioh)里最高功力,可以像核弹威力一样立刻结束游戏战斗的“大邪神”卡,但至少也是“青眼白龙”什么的。怎么就把自己降级了。 
  我和老婆在和他们谈论“下岗”这个话题时,归纳出两个结果让他们知道:哪些是可能变的,哪些是不会变的。家人还是永远会在一起,这是不会变的。我们会继续支持他们,让他们在英文教育系统受教育,这也是不变的。变的只有可能是地点,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多少。我告诉他们老外最常讲的一句话:家,就是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种心里的相互联系的状态,而不是地点和物理上的一栋屋子。只要我们在一起,那里就是家。 
  这个话题我们陆陆续续聊过几次。我另外的用意,也是想让他们知道生活上的不易。我们家的孩子,从来都是非常俭朴的,例如,他们只用废弃白纸的背面来画漫画。他们也穿我们家朋友孩子长大穿不了的衣服。而杰克穿哥哥恩尼的衣服,他也不会觉得怎样。他们相信,别人更注意的是他们衣服以外的东西。此外,有了工作上这种压力,他们也才会珍惜让他们上课的福报。所以,有一次恩尼还很好意地告诉我,他们学校的清洁工有缺。我告诉他,我比较喜欢去“煎汉堡包”(老外经常用在形容失业下岗的术语)。 
  和他们聊过这个话题的最大收获是,他们会关心我在工作上的情况。每次出差回来或是在我们父子间的电话聊天里,他们第一句话常常就是:“Dad,How’s your work?” 
  我记得2000年,我“四十大寿”的生日那天,除了老婆精心设计的惊喜晚会之外,最贴心的礼物算是恩尼和杰克送我的一副相框。里面有他们可爱的照片和他们手写的歪七扭八的祝福与感言。他们每人各写了十条感言,总结就是说,感谢老爸像牛一样地辛勤工作,才可以让他们念书,可以学习很多新鲜玩意,可以经常出国旅游,可以全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惜福吧。 
  我从来没想到,原来下岗的恐惧,也可以产生化学反应,转变成全家人凝聚的力量。   
  手机游戏梦工厂   
  千万不要对孩子说谎 
  在爱立信工作的前两年,我主要负责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和市场支持。移动互联网的简单概念就是手机上网,所以工作内容算挺好玩的,经常能够接触到很多新东西和新的行业外朋友。此外,新的手机、新的硬件、应用和游戏内容,我也都经常能“先玩为快”。 
  有一次,杰克的班级老师希望家长们能轮流到学校去介绍工作内容。学校不分家长的贫富贵贱,家长的工作和职位一概平等。干消防员的父亲可以去发表英勇事迹,做护士的妈妈也能教他们怎样趁人不备在后面扎上一针。和过去我在台湾上小学的经验决然不同。从前的小学,好像是符合理论说的,官大嘴巴大,只有当领导的,才会被学校邀请去学校演讲,而且是那种一开讲,底下学生就晕倒好几个的那种。 
  能被学校邀请去跟小孩介绍我的公司爱立信的工作,是无上光荣的事。虽然我不敢跟公司邀功请赏,但是,还是扎扎实实紧张了好几天。虽然自己老是认为在面对几百人、上千人的大型演讲早已驾轻就熟干过很多回,而且在国外培训过包含演讲技巧,参加过卡耐基的培训,还是公司第一名结业领了奖品的。此外,还接受过专业的发言人培训,作过公司发言人呢,但想到自己还从来没有对一群小孩讲过话,真是有些紧张。 
  我问了杰克所有别人老爸老妈的实际经验,自己也编了自认简单扼要孩子看得懂、听得懂的内容,还照卡耐基培训教科书说的做了好几轮Rehersal复习,准备了笑话数则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全部准备都不如杰克最后提醒的重要——记得多带点糖果! 
  演讲的当天格外轻松。原因是,每班就十五个学生左右。所以,感觉上比较像是在跟一群孩子讲故事,而不是演讲。讲故事,那太容易了,不是吗?反正在家已经做过N回了。等到杰克回家后,我急急忙忙问他,效果如何?他说还好,然后开始很细节地告诉我谁吃了三颗糖,谁吃了两颗,但口袋藏了两颗之类的观察。真细微啊,但都不是我想要的。对了!他们喜欢你的手机,觉得挺酷的。大家希望你能教他们玩手机游戏。杰克又补充几句。 
  恩尼对老爸也算蛮崇拜的。他去年生日的时候,我送给他一只手机加上“动感地带”的卡,作为他的小学毕业礼物。他特别感动。他们兄弟最喜欢周杰伦,周杰伦帮“动感地带”做广告,他自然也喜欢有周杰伦的东西。杰克简直是又嫉妒又羡慕。有一次周杰伦在北京,朋友帮我要他的签名照,还特别加上“送给恩尼和杰克(Ernie & Jack)”。结果周杰伦不晓得是英文不好,还是没注意,不小心把Jack写成La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