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失误-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盛怒归盛怒,肯尼迪的行动并没有失去理智。在危机刚开始的时候,吉
尔帕特里克和邦迪就为他开了一个好头。知情者虽然感到震惊,但大家都知道,必
须保守秘密,过早把消息泄露出去没有好处。这样,美国可以从容不迫地考虑对策,
让赫鲁晓夫自我得意去吧。肯尼迪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因此,从10月侨日确信
古巴有导弹到10月22日晚上肯尼迪发表电视讲话决定对古巴进行封锁,整整六
天时间,华盛顿捂紧了盖子,一声不吭,但美国的决策机器却紧张地运转起来。执
委会将从各个方面研究可以选择的途径,国务院在争取拉丁美洲各国和盟国的支持,
而五角大楼则着重研究各种可能被采纳的军事方案。为了不让外界察觉美苏关系出
现了意外,肯尼迪仍按原定计划到康涅狄克州为民主党候选人助选,直到午夜才返
回首都。10月18日,肯尼迪接见了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两人谈了两个多小时。
在谈话中,肯尼迪尽力把话题往导弹上引,但是葛罗米柯就是不搭腔。葛罗米柯到
最后也没有弄懂总统到底是什么意图。当天晚上,执委会举行会议。国务院八楼正
在举行宴会,腊斯克正在招待苏联外长,正好麦科恩和麦克纳马拉一起出现。敏感
的新闻记者围了上来,他们大概也意识到出了什么问题,因此,这两位麦先生就故
意装出是前来赴宴的。会议结束,为了防止再度碰到新闻记者,执委会的九名成员
全部挤进了司法部长的轿车。第二天,总统又到芝加哥助选。在华盛顿,麦克纳马
拉宣布,三军参谋长将在华盛顿暂留六个星期,以讨论编制预算问题。只是到20
日,嗅觉灵敏的英国人才意识到可能出了问题。当时,英国情报代表团正在美国访
问,他们在英国大使馆与中央情报局会谈。在这一个星期的开始,他们发现,参加
会谈的美国官员越来越少,有时全体美国人都被叫走。到星期五,他们断定,必定
是古巴出事了。新闻记者也嗅出了一些不平常的气味,《纽约时报》注意到军队的
调动和其他一些异常迹象,到周末也推测可能与古巴有关,甚至推测到可能与核导
弹问题有关。詹姆斯·赖斯顿写了一篇报道送到白宫,要求核实。总统亲自打电话
给该报的发行人,要求新闻界将消息封锁到他发表电视讲话的第二天,说如果发表
这篇报道,那么在他有机会实施自己的计划之前,就可能面临莫斯科的最后通碟。
于是,该报另换了一篇有关古巴问题的报道。《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了有关的消
息,麦克纳马拉要求该报将消息抽掉,该报也答应了。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驻
华盛顿记者刚从古巴旅行回来,他在古巴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在华盛顿,他却
遇到好多高级官员打听哈瓦那的气氛如何,他就意识到古巴可能出问题了。21日,
国务院起草了致各国政府首脑的43封公函,等待总统签名。致赫鲁晓夫的信件也
已经写好,它将与肯尼迪的演说副本一起送到赫鲁晓夫手中。美国各驻外领使馆已
经得到通知,要准备应付示威游行和暴力行动。在肯尼迪发表演说前一个小时,美
国各驻外大使都得到了一份说明情况的电报。美国护照处专门为一位旅客办理护照
签证,他就是前任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空袭主张被否决后,他曾负气不出席执
委会,但当政府要求他去法国向总统戴高乐说明情况时,他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在军事上作出“隔离”古巴政策的同时,美国在外交上也争取了主动。由于苏
联曾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在古巴部署进攻性武器,苏联在外交上已经先输一着。现
在美国抓住了这一点,大肆向盟国宣传苏联的背信弃义。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阿德莱
·史蒂文森在联合国口若悬河,控诉苏联的行为,结果,安理会的11个国家中,
美国获得了7个国家的的支持。美洲国家组织也通过了决议,支持美国对古巴进行
“隔离”;非洲的几内亚和阿尔及利亚也表示,拒绝苏联飞机在该国过境,不让它
通过空中走廊把核武器运进古巴;在巴黎,戴高乐将军接待了艾奇逊。他看了照片
后说:“如果发生战争,我将同你们站在一起。”这让艾奇逊大为欣慰。要知道,
戴高乐对美国是不满的,法国也不愿意充当美国的二流伙计,美法两国时不时会闹
些别扭,但关键时刻,戴高乐真不含糊。而出乎美国的意料之外的是,美国最重要
的盟国英国,虽然表态在安理会尽力支持美国,但其态度却远不像戴高乐那样干脆。
美国政府的这些举措,充分表明赫鲁晓夫对肯尼迪的判断是多么错误。苏联在这场
危机中处于被动局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肯尼迪的高明还表现在他并不想把赫鲁晓夫逼到绝路上,从而促使赫鲁晓夫孤
注一掷。肯尼迪并不想发动一场世界大战,尽管美国在这场力量竞赛上远远领先,
但一场核大战并不是肯尼迪希望的。他也担心如果美国不留余地,让赫鲁晓夫下不
了台,那么赫鲁晓夫很可能就发动一场大战。长期与苏联人接触,对苏联领导人有
着深刻了解的艾夫里尔·哈里曼告诉肯尼迪:“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气势汹汹,就会
迫使他采取对策。在公海上一出事,便会关系到苏联的威信问题,并且大大减少和
平解决的可能。”实际上,美国人也注意到了赫鲁晓夫做出的一些表示。22日晚
上,美国歌唱家杰罗姆·海因斯在莫斯科举办音乐会,赫鲁晓夫后来看望了他,苏
联对此曾大事渲染。在与美国企业家威廉·诺克斯的谈话中,赫鲁晓夫虽然有些恐
吓的味道,但语气却是友好的。24日,赫鲁晓夫又同意举行最高级会议,这已经
是一个愿意和平解决的迹象。哈里曼判断,这不是一个想打仗的人的做法,而是一
个求助于美国使之摆脱困境的人的做法。哈里曼建议:“我们一定要给他一条出路。
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做到这一点,那我们就能削弱苏联内部唆使他干这件事的强硬集
团。但是,要是我们不给他一条出路,就会使事情逐步升级为战争。”哈里曼的分
析在总统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肯尼迪在危机开头的一些举措也是煞费
心机。一方面,他要让赫鲁晓夫明白,美国不会容忍苏联把核导弹部署在美国的家
门口,导弹必须撤出,如果苏联不愿意这样做,那么,一场核大战势所难免。美国
作出了封锁古巴的决定,三军进入了戒备状态,让核力量进入戒备状态的命令是有
意用明码电报下达的。这是做给赫鲁晓夫看的:如果你不就范,那么,我们就打一
场核大战。另一方面,肯尼迪也没有把赫鲁晓夫赶到绝路上去。封锁的决定是在2
2日作出的,但到24日上午10点才开始实施。而在检查运往古巴的船只选择上,
肯尼迪又动了一番脑筋。在宣布隔离22个小时后,美国海军在公海上拦截了一艘
苏联油船。该船通过无线电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声明所载货物全部是石油,美国海
军放它过了封锁线。肯尼迪说:“我们不想强迫他挺而走险,我不想把他逼得走投
无路。”到26日,美国驱逐舰“小约瑟夫·肯尼迪”号在公海上与“马卢克拉”
号货船通话。“肯尼迪”号发出信号“奥斯卡11月”,让对方“停车”,对方照
办了。美国水兵登上了“马卢克拉”号,对其进行了检查。这是第一艘遭到美国军
舰检查的船只,实际上它并不是一艘苏联船,而是‘咄身”美国后归属于巴拿马又
在黎巴嫩注册的船只。肯尼迪通过此举表示,美国的隔离措施是认真的,并不是儿
戏,对此苏联应有充分的认识。但是,美国并不打算直接冒犯苏联。肯尼迪在危机
开始的最初几天,可以说是给足了赫鲁晓夫面子。这就为危机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封锁在继续,古巴的苏联人也在拼命加班加点,他们想尽快把导弹安装
好,以便进入使用状态。26日中午,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苏联在古巴的导弹
工地仍然没有停工,要制止国会和军队内的鹰派已经越来越困难了。这等于向苏联
发出威胁:如果苏联再不作表示,战争恐怕真的要爆发了。入侵古巴的准备工作在
进行着,美国人丝毫没有想保守机密,美国的盟国已经得到通知:进攻迫在眉睫。
总统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则告诉苏联大使多勃雷宇,说他哥哥最多能克制两天,
催促苏联尽快采取行动,消弥危机。
25日凌晨1点,塔斯社驻华盛顿记者戈尔斯基跨进华盛顿记者俱乐部附设的
一个酒吧,这是一个各国新闻记者聚会和交流信息的场所。他刚一进门,老朋友普
拉科夫就把他叫过去,说刚刚有两个美国记者从这里离去,26日,美国将对古巴
采取行动,一位记者已经飞往南部,去报道这场即将发生的战争。这个情报对戈尔
斯基十分重要,他马上向苏联使馆作了报告。使馆立即派一个参赞与这两位记者联
系,请他们共进早餐。这顿饭没有白清,两位记者证实了戈尔斯基的消息。消息立
即传到莫斯科。
华盛顿下午1点半,美国广播公司负责采访国务院的电视评论员约翰·斯卡利
接到苏联大使馆一个熟人打来的电话。苏联大使馆参赞亚历山大一国明要求与斯卡
利紧急会面。福明在电话中说:“事情非常重要。请在10分钟内,到西方饭店碰
头。”福明可能是克格勃的人,斯卡利当然知道。他平时与福明多有接触,在美苏
关系十分紧张的时候,福明与他接触,说不定真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因此,
斯卡利没有拒绝福明的请求,10分钟后他赶到了宾夕法尼亚大街的西方饭店。福
明形容樵怀,心慌不安。他说:“看来战争就要爆发了!一定要想个法子挽回整个
局势。”斯卡利让他不要急,坐下来再说。两个人坐定,平素沉默寡言的福明坐在
那里,一时开不了口。看来,他太激动了,需要镇静一下。然后,他提出了一个建
议:“或许有一条出路。如果我们答应在联合国视察下撤走我们的导弹,同时赫鲁
晓夫先生答应不再向古巴运进这类进攻性武器,你认为这个建议如何?美国总统是
不是愿意公开答应不侵略古巴?”斯卡利说,他不知道,不过他愿意去试一试。福
明说,你可以从国务院的朋友那里打听一下。他掏出笔,写下一个号码,递给了斯
卡利,说:“这是我们家的号码,如果我不在使馆,就打这个电话。这是极其重要
的。”斯卡利把这个建议带回去,交给国务院情报研究司司长罗杰·希尔斯曼,后
者又转给了腊斯克。腊斯克要斯卡利告诉福明,美国注意到谈判的实际可能性,不
过,时间是有限的,不能超过48小时。当天晚上,斯卡利与福明再次会面,斯卡
利带来了国务卿腊斯克的意见:美国政府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福明听说后大喜过
望,立即告辞了。
两个小时后,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与国务院之间的专线电传打字机工作起来了,
一封赫鲁晓夫的信件传了过来。在这封信中,赫鲁晓夫第一次承认,古巴确实有苏
联导弹,运送武器的工作已经完成,言下之意是,美国的封锁没有达到目的。不过,
他又说:他深切地渴望和平,让我们不要使局势弄得不可收拾。强行实行隔离只会
使苏联采取它自己认为必要的措施,“如果战争果真爆发,这就不是我们的力量所
能控制得了的,战争的逻辑就是如此。”赫鲁晓夫建议,如果美国作出不入侵古巴,
也不允许别人入侵的保证,局面马上就会改观,因为苏联在古巴存在的必要性就不
存在了。赫鲁晓夫打了一个比方,说危机好比一条中间打上结的绳子,两头越拉,
结就会越紧,到头来只好用剑把它砍断,如果两头都把绳子放松,那么结就会解开
了。赫鲁晓夫向肯尼迪呼吁:“总统先生,你我现在就不要从两头拉紧那条你们已
经打上了战争结头的绳子了。”这个比方对美国人的影响很大,在他们心中留下了
长久的印象。执委会立即开会,讨论赫鲁晓夫的建议。结果执委会决定把它作为正
式照会接受下来,并于次日晨答复。国务院的苏联问题专家连夜进行研究,而其他
人,则可以定定心心地睡一个好觉了。他们将不用担心今天晚上睡下去而明天是不
是还能起来的问题了。
可是,第二天情况又有了变化,致赫鲁晓夫的回信还没有拟就,苏联方面的第
二封信又传了过来。这一次,赫鲁晓夫似乎不那么激动了。苏联可以撤出部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