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失误-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伊朗最伟大的复兴计划。在他自己的书中,国王用梦幻般的语言,描绘了伊朗的美
好未来:“15年前开始的我国革命,是伊朗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通过革命,
所有阻碍积极行动的屏障都已拆除,这样,各种才能和潜力都能自由地发挥,伊朗
人民可以平等地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
工厂建立起来了,土地分到了农民手中。整个伊朗像一个大工地,在哈尔格、
阿巴丹、设拉子,石油化工厂像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铝矿、铜矿。铁矿……
都在开采,伊朗的钢产量竟然达到了100万吨,而石油产量竟然位居世界第四。
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0年时间里,伊朗修建了2.1万英里的公路,
国内17个城市,现在都有了飞机场,电话线遍及伊朗的大部分地区。伊朗的国民
经济以每年9%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伊朗成了世界上第9个最富裕的国家,离国
王规定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国力强大了,军队也发展起来了。国王用他庞大的支付能力在美国采购军火,
使困境中的美国军火工业绝境逢生。国王出手很大,美军已经装备的军事装备,他
要装备;美军未来得及装备的,或者无力装备的,他也要装备。伊朗空军成了世界
第三大空军,而海军装备的高精尖武器,即使是美国海军本身,也会羡慕不已。
这就是白色革命。这场革命奠定了国王本身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果说国王自认
为可以与居鲁士一比高低是他自己发昏的话,但是,对国王取得的成就,只要是一
个公正的观察家,那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但是,国王统治下的伊朗远不是太平盛世。只要想一想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一
个专制君主,你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奥秘了。国王要为人民谋福祉,给人民选举权,
给人民公平的审判权,给人民公平的发展权,但是,他不明白,专制制度本身就是
伊朗发展的最大障碍。在20世纪中期,他竟然还能重拾中世纪时法王路易十四的
遗梦,讲出“朕即国家”的梦话,这就注定他的革命只能以悲剧收场。他的传记作
者热拉德·德·维利埃正确地预言:“巴列维国王即使有发展祖国的宏愿,不过,
就像所有专制者一样,这只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他越是改进教育状况,他越是要
使他的国家摆脱贫困状态,他越是鼓励人民增强政治责任感——那么他自己的政权
所面临的危险也就越来越大。他老是不相信知识分子,可是他少不得知识分子来协
助开发这个国家。要是一位大学教授发表了一种独立不羁的思想见解,马上就会被
开除,或者甚至被捕了——显而易见,在伊朗国内,毫无言论自由可言。随着本国
人民最终达到了智力成熟的境界,巴列维国王的这种矛盾心理,势必要给自己招来
麻烦。随着伊朗日益摆脱思想上的桂核,他——作为伊朗国王和伊朗人民之‘父’
的这颗星辰,可能会逐渐黯淡下去。伊朗孩子们要学会读和写的三个词,即KOD
A,SHAH,MIHANE(真主、国王和国家),说不定到了某一天,其中的
第二个词儿甚至就可能给消灭掉了。”作者讲这番话的时间是1976年,只过了
两年,他的话真的应验了,我们不能不叹服作者的先见之明。
巴列维国王的灾祸,植根于伊朗相对发达的经济基础和滞后的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在国王的大力推动下,白色革命取得了成效,伊朗的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
展。但是,统治伊朗的上层建筑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果说君主专制与落后的封建
生产方式是一对孪生兄弟的话,那么,这种制度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却生来是一对
死对头。巴列维用专制的手段推动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结果经济问题可能解决了,
可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却更加突出了。国王的专制统治不仅没有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而逐步走向开明,而是变本加厉了。国王曾请不自禁地写道:国王“不单
是国家元首,同时又是人民的引路人和导师”,“从根本上说,在我们国家里,国
王是三权——行政、立法和司法——之首”。这种制度造成的后果是伊朗的政治极
端腐败,国王大权独揽,听不过半点不同意见,而其他社会阶层却没有一点权力。
国王还任用秘密警察镇压异端。经济上,国王及其家族贪得无厌。国王以其个人名
义设立的基金会拥有200亿美元的财富,而王族也利用各种手段,广敛钱财。为
了获得暴利,国王甚至打起了毒品走私的主意。尽管国王也口口声声说要反腐败,
可是却没有一点效果。 曾经担任 14年首相的胡韦达说,反腐败必须“从国王的
家庭和随从开始,否则毫无意义。再说,只拍苍蝇,不打老虎,也不公平”。法国
《世界报》记者说,向腐败开战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请记住国王本人
在这方面也不是两袖清风”。
伊朗的生产力是发展了,但下层穆斯林生活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相反,贫
富悬殊却更加明显了。首都德黑兰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北部是富人的天下,那里建
的是豪华的酒店、舞厅和夜总会、西式别墅,而南部则充斥着贫民窟、小巷子和污
染的空气。伊朗一家大报的主编说:“这种西方化的项目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西方
银行,西方枪炮,西方特工人员,西方建筑物。人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解决我们的
问题。但是,它们解决了我们的问题吗?我看没有。”一位接受过西式教育的女医
生说:“大量金钱用在建设一些大赌场上。贪污腐化在我们身边蔓延。我们的儿童
却由于喝了脏水而死亡,传染病人却没有预防针可打。我们感到沮丧,这有什么奇
怪的呢?”下层穆斯林问,同为真主的子孙,为什么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国王及
其家属可以花天酒地,可他们却连肚子也混不饱,这是什么缘故?在人口众多、文
盲大量存在的伊斯兰世界,下层穆斯林只得从帕兰经冲寻找答案。他们期待真主重
临人间,来帮助他们摆脱苦难,重建公平。正义的天国。
另一个阶层对国王更是恨之入骨,那就是宗教人士。白色革命触动了宗教界的
利益,国王把原先属于寺庙的土地分给了无地的农民,撼动了寺庙的根基。此后,
他们将不得不将就着依靠信徒的布施度日。对此,他们无法忍受。此外,政治上的
专制,国王生活腐败,社会风气的败坏,也触动了他们的神经。妇女怎能取下面纱?
又怎能走出厨房?这是真主的旨意,任何人也不能违背的。可是巴列维却让她们这
么做了。还有,银行是国王进行剥削的根源,电影院是传播淫乱思想的场所,而工
业化则是造成贫富分化的罪魁,这些事情国王竟然都干了。在什叶派毛拉的眼里,
国王成了万恶根源。最早起来反抗国王的就是什叶派毛拉们。霍梅尼说,国王的革
命是“违反民族利益和危害公共道德的阴谋”。1963年,当国王宣布了他的雄
心勃勃的计划后,什叶派的毛拉们首先就起来反抗了。什叶派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
利用德黑兰的清真寺作为自己布道的场所。在讲话中,他不断对巴列维王朝发动攻
击,不过,当时他并没有直呼巴列维的名字,而是管他叫“今日的叶兹德”,这是
一个叛教者的名字。霍梅尼的讲话在信徒中点燃了星星之火。6月5日,听完霍梅
尼布道的信徒终于走上街头,喊出了“打倒叶兹德”、‘稍灭独裁者”的口号。次
日,霍梅尼在圣城库姆被捕。随后,大批穆斯林就走上街头,要求当局释放他们的
领袖。德黑兰几乎是万人空巷。信徒们沿路看到商店就砸,见到没带面纱的妇女就
打。政府出动了军警,发生了流血冲突。德黑兰上空炮声隆隆,坦克和装甲车横行,
一场暴乱终于被镇压下去了。霍梅尼被迫流亡伊拉克。
库姆暴乱镇压下去了,国王度过了历年的好时光。这一段时间伊朗的国民经济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伊朗的国力蒸蒸日上,世界第五大工业国这个目标似乎就
在眼前。正在这时,国际形势却风云突变。在美国,民主党人吉米·卡特上台执政。
美国天生有一种领导世界的愿望,认为这是天定命运,命运注定美国要在这个世界
上发挥自己的力量,卡特当然也不例外。据说,卡特是带着使用美国巨大的物力来
为更广泛的人类事业服务的决心而就任美国总统的,人权外交成为卡特外交的一个
基石。在就职演说中,卡特声称:“因为我们是自由的,便永远不能对自由在别的
地方的命运漠不关心。我们的道义感支配着我们明确地喜爱和我们一样坚定不移地
尊重个人的人权的那些社会。”他说:“如果一个政府折磨自己的人民,或为了他
们的信仰而监禁他们,或不给少数民族以公正的对待,或不给人民以移居国外的权
利及宗教信仰的权利,我们不能作作不见不闻。”事实上,卡特政府在人权问题上
确实下了不少功夫。1977年10月5日,卡特签署帼际人权公约》,第二年1
2月6日,白宫又特地举行联合国人权宣言30周年纪念。此外,美国还谴责南非
的白人种族主义政权,促进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释放了大批的政治犯。
人权外交的春风也吹到了中东。说到违反人权,恐怕没有比巴列维政权更厉害
的。以万斯为首的国务院对巴列维国王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美国的新闻舆论也大肆
鼓噪。在这种情况下,原先被压制的伊朗反对派,不管他是世俗的,还是宗教的,
一下子都行动起来了。卡里姆·桑贾比的民族阵线自50年代遭到镇压以来,已经
潜伏了几十年,此时公开走上前台,重振旗鼓。迈赫迪·巴扎尔甘创建了一个保卫
人权和自由活动权委员会,也公开散发小册子,传播自己的纲领。1977年5月,
五十多名律师签署了一项宣言,抗议行政部门干涉司法事务。6月,一批作家要求
废除新闻检查制度。7月,一些知识分子发表致国王的公开信,要求结束君主专制。
批评时局的各种版本的材料在市面上流传。
国王当然意识到了这股危险的暗流。他马上作出了反应。美国人不是批评他搞
专制、独裁吗!?那好,马上成立一个政党,仿效西方的政党制,让人民享有发言
权。不幸的是,这个依据他的旨意而成立的复兴党仍然是独裁的象征。尽管少数党
员可以在议会中投票反对政府的议案,但真正的决定权仍然操在国王手中。秘密警
察虽然没有去找反对派的麻烦,但是,它的眼睛仍然盯着反对派的一举一动,只不
过没有下手而已。这种自由对反对派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他们认为,国王作出的种
种宽松的姿态,不过是转移人民注意力的一种伎俩。试问,言论自由在哪里?新闻
检查废除了吗?都没有。而国王却利用一切机会对世界各国的事务品头论足。在国
王眼中,美国是“伸缩性的社会”,英国工人“懒散”,而意大利则是‘动乱”。
他告诉美国人,真正缺乏人权的地方正是美国。在美国,腐败盛行,而在伊朗,小
偷都进了班房,即使是他享有高位,也不能例外。他断言,人权问题在伊朗并不存
在,伊朗人享有可以想象得出的一切人权。
在伊朗的人权问题上,美国政府井木能以一个声音说话。国务院对伊朗大加鞭
挞,而白宫对巴列维却屡加抚慰。1977年11月15日,国王访问华盛顿,伊
朗学生在白宫外面进行示威,示威者打出了“处死国王”的旗帜。华盛顿出动了武
装警察,使用了催泪弹。正当卡特在白宫的南草坪上致词欢迎国王时,一阵风吹来,
催泪弹的烟雾包围了宾主双方。正在致词的卡特流着泪,而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也
是泪流满面,全世界都能通过电视转播看到这奇特的一幕。在会谈中,卡特盛赞国
王领导下的伊朗取得的成就,只是婉转地提到,国王是不是可以采取缓和的政策,
与持不同政见者进行协商,放松镇压政策,以便缓和一下人权问题?国王却表明自
己无能为力:伊朗之所以加强“法制”,是为了对付苏联的共产主义。如果苏联的
威胁解除了,伊朗的局势当然可以缓和,但目前很明显做不到。就这样,国王利用
美国在战略上的需要,轻松地挫败了美国的人权外交。1978年新年前夕,卡特
总统访问新德里,在归途特意访问了德黑兰,与国王共度新年。这只能说明,美国
人权外交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公正的社会,而是为了美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