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失误-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参谋部又下令,基辅军区要接受从外贝加尔调来的第16集团军,规定必须在7月
10日前集结完毕。
    德军在边境地区集结,身处前线的基辅特别军区的每一个人都看得很清楚,因
此,他们一直要求莫斯科给他们配备纵深打击部队。现在这些部队终于派来了,巴
格拉米扬和基辅军区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很高兴,但是,他却无权下令军队进入前沿
阵地。基尔波诺斯原来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莫斯科知道后,来电严厉质询:各筑
垒地域部队为什么占领了前沿阵地?这样做很可能会刺激德国人,挑起武装冲突,
因此,总参谋部指示,立即撤销这一指令。自己下达的命令要自己来撤销,基尔波
诺斯大为沮丧。
    6月 15日, 莫斯科传来命令:从6月间日起,第二梯队的5个步兵军要全
部开往边界。由于基辅军区对此事早有准备,这个命令执行起来并不费力。而且,
基辅军区还规定,每支部队强行军机动的时间表是二至三昼夜,一部分师要在6月
间日晚出发,其余的师则在第二天晚上出发,他们携带一切战斗必需品,为了隐蔽
起见,各部队都在晚间行动。而且,为了不让德军察觉苏军的行动,军区规定,各
军的集中地域距离边境应有几昼夜的行程。
    边境地区的形势越来越紧张。6月19日,第12集团军司令员波涅杰林将军
请示,德军的挑衅越来越频繁,假如德国飞机侵犯苏联边境,高射炮在什么情况下
可以开火。基尔波诺斯答复,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开火:1.军区军事委员会下达特
别命令;2.宣布动员;3.掩护计划生效,同时又没有特别的禁令。很明显,苏
联边防军当时确实有一个军事计划,只不过这个计划受到了特别严格的控制,即如
果没有莫斯科的指令,这个计划不得生效。但从6月份苏联的行动来看,这个计划
生效的时间也为期不远了。6月间日,朱可夫通知基辅军区,国防人民委员已经命
令建立方面军领率机关,将于6月22目前到达塔尔诺波尔。电报还指示,此事应
严格保密,但可预先通知军区司令部人员。战争的脚步已经越走越近了。
    朱可夫上任后,立即与铁木辛哥等人研究边境地区的铁路、公路和通讯情况。
副总参谋长瓦杜丁、华西列夫斯基报告了边境地区的交通情况,结论是,白俄罗斯
和西乌克兰的公路网情况很糟,许多桥梁不能承受中型坦克和火炮的重量,乡间遣
路需要彻底翻建,各边境地区的铁路很难适应大量卸载部队的要求。瓦杜丁说,德
国人通往立陶宛边境的铁路,其通行能力为每昼夜220列火车,回家庄应市决往
东普鲁土的铁路仅能通过84列火车,在白俄罗斯都马克兰等地,苏联的铁路线比
德国少一半。为了能迅速向边海培母供动部队,未可夫决定,立即扩大铁道兵的编
制,铁道兵原新台个旅,来可夫把它增加到13个旅,每个旅都有一个团、两个独
宋官和安全部队。如果苏联奉行的真是防御政策,那么,边境地区田变迁状况越差,
对防御者越是有利,决没有自己动手整修道路,为苏军的机械化部队的快速行军创
造条件之理。
    苏军的战略也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苏联历来奉行进攻战由。这是苏联第一
代军事家伏龙艺从国内战争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30年代在苏军十分流行。苏军
认为,只有进攻才能粉碎侵略者。朱可夫在其回忆录中称,这是“正确”的论断。
因此,苏联的军事学院对进攻战略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其他的战争方法,如遭遇
战、退却或被合围时的战斗,几乎没有研究过。从这也可以看出,要斯大林捆住自
己的手脚,等待德国人发起进攻,这是不可想象的。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
遭殃。斯大林不会等着敌人的炮弹落到头上才宣布战争。这里,《苏德互不侵犯条
约》不会成为障碍,斯大林也不会让条约捆住自己的手脚。1945年8月苏联对
日作战可以从反面证明这一点。《苏日中立条约》要到1946年才到期,如果苏
联真的信守条约,为条约所限,那就不会有出兵中国东北之举了。果如此,第二次
世界大战可能还要拖上一段时间。事实上,斯大林确实想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时
间可能已经很近了。这从苏军的调动也可获得证明。斯大林并不认为希特勒在征服
英国前敢于侵略苏联,可是,战争爆发时,除了已经调到西部边境的290万大军
外,还有很多部队在铁路上运行。德军在合围苏联边防军后,遇到了源源不断的来
自伏尔加河、西伯利亚、北高加索的部队,考虑到部队调动所需要的时间,这些部
队很明显不是在战争爆发后才奉命西调的。战后苏军的许多文件都有这样的记载:
“战争爆发时,第 64步兵军大部在行军”,“第 21集团军许多部队正在军列
上。军列分散在从乌拉尔到第聂伯河漫长的铁路线上”,“战争爆发时,第63步
兵军正乘军列行军。6月ZI日只有头几列军车到达目的地,后续部队直到7月初
才先后到达目的地,还有些部队没有到达就掉头北上”。这些记载表明,斯大林并
没有把自己的手捆起来,等着德军来进攻苏联。只是,希特勒走到他的前面去了。
当确信战争已经爆发后,斯大林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命令苏军转入反攻,粉碎主要
方向上的德军,并向德国领土上挺进。这个命令以国防人民委员第3号命令发出,
斯大林在上面签字,迫于压力,未可夫也在上面签了字。如果苏军事先没有周密的
作战计划,那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这么快就转入进攻的。可是,斯大林没想到,先发
才能制人,后发只能制于人。由于德军的突然袭击,苏联边境地区的空军遭到了毁
灭性的打击,而原先囤积在西线的大部分部队也被德军围歼了,后续部队正在向边
境地区挺进,苏军靠什么发起反攻?苏军统帅部与边境部队失去了联系,连德军挺
进到哪里都不清楚,这个计划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我不需要任何苦告,我知道战争即将来临,
    但是我以为我还有6个月的喘息时间。”斯大林对
    战争的时间表作如是判断,可是,希特勒却等不
    及了。
    斯大林心目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1942年之前德国不会进攻苏联。他
确信希特勒不会搞两线作战。他曾仔细读过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希特勒在书中
对件斯麦避免两线作战的教诲极为推崇,他认为,德国之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陷于两线作战境地。希特勒在书中对德国领导人的
失误长吁短叹,这在斯大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德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它无
疑会避免重蹈覆辙,对此,斯大林深信不疑。也正是处于这个原因,1939年8
月,当希特勒抛弃他一贯的反共反扬内各,急不可耐地与苏联接触时,斯大林就吃
准了希特勒的心少司因此来个漫天要价。 结果,希特勒在 1939年8月23日
满足了他的要求。苏联与德国瓜分了波兰,波罗的海三个小国也成了苏联的努力范
围。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斯大林的判断:希特勒不会两线作战,在彻底拿下英
国之前,莫斯科将高枕无忧。他认为,如果没有征服英国,希特勒是不会进攻苏联
从而使自己陷入两线作战境地的。1941年5月5日,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德
军之所以在西线获胜,首先在于它避免了两线作战。如果西线战事没有结束就匆忙
进攻苏联,那无异于自杀。他认为对英战事将在1941年冬开始,约需半年时间,
然后才能折向东进。这样,苏联起码在1942年前不会卷人战争。这种观念在他
心目中是如此坚定,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再也无法改变。
    不能说斯大林的想法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斯大林的想法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斯大林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希特勒的心理,这才有了德苏之间两年的合作。这
种合作,只有沙皇俄国与普鲁士的合作才能与之相提并论,而其成果,却远非沙俄
与普鲁土的合作可以与之比肩。但是,形势是在变化着的。作为哲学家的斯大林虽
然值得这一哲学道理,但是在实际思考国际问题时,他却把这个苦通的哲学常识抛
到了九霄云外。他不知道,虽然时间仅仅过了两年,但德苏合作或者德苏维系和平
的先决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1939年的形势是,如果希特勒不能取得斯大林的
谅解,那么,他贸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而1941
年的情景则完全不是这样。希特勒的德军已经征服了整个西欧,英国事实上困守在
英伦三岛,无法对欧洲大陆形成威胁。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希特勒发动侵苏
战争,他将面临一个对手,也是唯一的对手,那就是苏联红军。而且,斯大林也不
理解,正是由于苏军的衰落,才进一步刺激了希特勒的侵苏欲望。希特勒认为,苏
联是个内部分裂、外部孤立的泥足巨人,经过大清洗后的苏联军队像一尊无头的泥
塑雕像。苏联虽然在改组军队,但是,苏军的战斗力在一段时间内将会处于低潮,
它们将经不起强大的德军的突击。虽然德国的装甲兵专家古德里安在一本书中称,
苏联拥有一万辆坦克,但希特勒认为他在夸大其辞。很明显,希特勒既低估了苏军
的坦克数量,也看不起苏军的坦克质量。他预料,1941年8月15日德军就会
进入莫斯科,10月1日对苏战争即可结束,在一年内英国也会屈服。国防军指挥
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也认为,“俄国这个庞然大物如同一个猪尿脖,只需一触就会
把它捅破”。在1941年2月3日最高统帅部和陆军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哈尔德
估计,苏联共有155个师,这个数目同德军差不多,但是,他认为,德军的“质
量要优越得多”。苏军经过大清洗后元气大伤,这是任何一个稍具头脑的人都能看
得出来的,但是,苏军正在逐步恢复元气。因此,希特勒也想在苏军恢复元气之前
消灭苏联。至于说两线作战问题,希特勒也考虑到了。在希特勒看来,通向伦敦的
道路必须绕道莫斯科。英国之所以在德国的狂轰滥炸下还拼命抵抗,是因为它还可
以指望苏联。如果苏联被摧毁,英国最后的希望就会被粉碎。在1940年7月的
一次军事会议上,希特勒谈到:“英国的希望在于俄国和美国。如果对俄国的希望
破灭,那么它对美国的希望也将破灭,因为消灭俄国后就会大大增加日本在远东的
力量。”千头万绪,全部归结到苏联问题上来了。因此,必须消灭苏联,越快越好。
由此可见,在两线作战以及对苏作战问题上,斯大林的考虑与希特勒的想法全然相
反,这就不能不产生一种失误。由于斯大林认为德国将力避两线作战,他的注意力
完全集中到当时的英国战事上去了。挑起德苏之间的战争只会对英国有利,苏联参
加世界大战,必将减轻英国的压力。尽管当时苏联情报人员搞到很多情报,证明德
国即将进攻苏联,但斯大林都认为这是西方帝国主义的阴谋。1941年6月13
日,斯大林为再一次向世人尤其是希特勒表明他对德苏“友谊”的信任,特别发表
声明,说“德国同苏联一样,也在信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条款。苏联人士
认为,关于德国企图撕毁条约并准备进攻苏联的传闻纯属无稽之谈”,并说“这些
谣言是反苏反德力量的笨拙的宣传伎俩,他们希望战争进一步扩大和加剧”。苏军
情报部长戈里科夫也附和斯大林,说“关于今春对苏战争不可避免的传说和文件,
必须看作是英国甚至是德国情报机构散布的假情报”。殊料,这正好中了希特勒的
诡计,成了德国战略欺骗的牺牲品。
    斯大林之所以认为战争将在1942年爆发,实际上同当时苏联军队的实际情
况有关。“大清洗”后红军大伤元气,已经不堪一战。对此,斯大林也是清清楚楚。
他知道, 红军的装备正在更新,大量的新式武器,如 T-34型坦克、喀秋莎火
箭炮,都已经研制出来,但还来不及大批量生产,装备部队,更不可能立即产生战
斗力。通过营建“东方战线”,苏联的边界线大大向西推移,但是边境地区的防务
却没有能及时跟上。
    装备新式武器需要时间,培训军官需要时间,建立新的防御工事需要时间。时
间太宝贵了。斯大林深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