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禺全集6-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的大国是困难的,治理经过十年浩劫后的中国尤其难。我们需要的是自上
而下的团结与决心。全国正在为四化而努力,人民日夜盼望富强的新时期早
日到来。

赵丹同志的遗文,虽然仅囿于文艺,但他的心肠和用意是深远的,广阔
的。

赵丹同志真是一位人民的艺术家。

(原载《文汇报》1980年 
10月 
15日)


向茅盾先生学习

崇高的灵魂去了。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中国革命文学大师,中国新
文学运动的先驱者,茅盾先生离开了我们。

连日来,心情沉重,不只是悲痛,更多的是悔憾。我这一生,有许多机
会,接触多少伟大的心灵,在同一个时代,在同一块祖国的土地上,我却没
有去亲近他们,这实在是说不出的悔憾!

四十几年前,我的老友巴金告诉我,已和鲁迅先生约好了见面的日子,
这是我渴望已久的。当时,鲁迅先生已经病得很重,但还是答应见我。第二
天上午八时,我到了景云里鲁迅先生家中,他却在清晨去世了。他躺在简朴
的床上,再也不能和我说话了。

这次,在茅盾先生去世前,我赶到医院探望,他已借助氧气艰难地呼吸
着。我默默地站在床边,茅盾先生的儿子韦韬告诉我:早晨醒来过,情况似
有好转,我想茅盾先生也许会好起来吧?韦韬要把他唤醒,我来不及阻止,
茅盾先生已睁开眼睛。我听见他微弱的声音:“曹禺。。谢谢。”中间他说
了些什么,却实在听不出。我看看他那苍白清瘦的面容,慢慢又阖上了眼。
我想着,他会好起来的。我回家打电话给几位同志,告诉他们韦韬说的话,
使这些同志们放心。没想到这竟然是我和茅盾先生最后的一次见面。

在重庆时,我和茅盾先生有过多次接触。大家忙着抗日救亡运动,我没
有单独和先生长谈过。解放后,见面的机会多起来了。但我觉得他是前一辈
的作家,共同的经历和话头不多吧?又怕打扰他,我错过许多求教益的机会。

茅盾先生早在“五四”运动前夕,就开始了文学活动。“五四”以后,
更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业绩,不仅在中国,在世界
文学史上同样是不朽的。

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我经常用心地阅读。茅盾先生的《春
蚕》、《子夜》、《林家铺子》,我也经常用心地阅读。两位文学大师都是
我们这些后辈的启蒙者。

茅盾先生的多年写作生涯,为我们留下浩若烟海、精湛完美的文学遗产,
永远激励着我们广大文学工作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在茅盾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段时间,他身体虽然很不好,但他一直没有辍
笔。我在《新文学史料》中,不断地看到他的洋洋万言的《回忆录》。听说
他哮喘得很厉害,不能起床,只能坐十几分钟,最多半个小时。他终日躺在
床上,不停地追溯着过去,叫韦韬和儿媳陈小曼四处找资料,或托人到外地
去找。他用放大镜,仔细翻阅成堆成堆的资料;想到一些,看到一些,就从
床上支撑起来,扶桌一字一字地写着。他以极审慎、严肃的态度,为我们留
下了珍贵的新文学运动的史料。先生襟怀坦荡,对党、对人民赤诚炽热,数
十年如一日,为祖国文学事业奋斗一生。我深深崇敬先生。他永远是我们这
些后辈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们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原载《文汇报》1981年 
4月 
12日)


“我的心向着你们”——悼念茅盾同志

最近一个时期,常常听到茅盾先生的身体时好时坏。一会儿听说他住院
了,过些时候,又听说他出院了。然而在《新文学史料》中,不断看到洋洋
万言的《回忆录》,总以为他的健康还可以维持下去,我还有机会去看他。

那晚,在剧场看戏,遇见了周扬同志,他告诉我,茅盾先生的健康情况
很不好,一直在昏迷不醒,许多老病都复发了。这一夜,我十分不安。

第二天,我忙到北京医院看望。茅盾先生闭着眼睛,似乎睡着。床边立
着氧气罐,他的儿子韦韬同志告诉我,他已是整日整夜地吸氧了。医生说似
乎有好转,或有延长一段时间的可能。也许这是不得已安慰的言语吧?我觉
得这也可能有些根据。多少人在外边诚心地盼望茅盾先生早出院,继续写完
他的《回忆录》。又有多少读者根本不知先生病在垂危,以为他仍然是健康
的,正不断写出文章来滋育培养祖国的后代。我默默在床边望着。我只想不
要惊动先生,但韦韬一定要唤醒茅盾先生。我急忙阻拦,没有来得及,茅盾
先生已经睁开眼睛。我赶快上前,还没等我唤出声,就听见茅盾先生微弱的
声音:“曹禺,。。”下面他还在说,但我实在听不清,只有最后两个字,
我听出了,他说:“谢谢!”

我告诉韦韬,我是在茅盾先生熏陶下的后辈,我来探望先生,同时也代
表有多少人想来而没有能来的,先生精神好点时,请一定告诉他。告别时,
茅盾先生已经又慢慢地沉睡了,他的脸苍白着回来后,我立即给几个朋友通
了电话,把这个好转的消息告诉他们,叫他们放心一些。

第二天,我正在写稿子,得到消息,茅盾先生故去了。

他离开我们了。我再也写不下去什么。

下午开学习会,周扬同志把不幸的消息告诉大家。他谈着谈着,眼里涌
出不尽的泪水。他说不下去了,只好请贺敬之同志来读茅盾先生致党中央的
遗书。

我和同志们沉默着,流下热泪。

散会后,我重又想看到他,虽然他昨天就已不在了。但,我还是要去看
他。

史群吉同志劝我说,他一定已经不在那里了。我没有听,依旧到了北京
医院,又走到 
119病室。房间里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那张床上空荡荡的,
铺着雪白的床单。不在了,是不在了。连韦韬也不在了。并非是人去楼空之
感,而是深切地感到一个可亲可敬的灵魂去了。

伟大的人并不是常能遇见的,但我的祖国在我生时,却出现不少千古人
物,有的就在一个城中,有的和我近在咫尺。我常以为早晚总能相会长谈,
我竟失去和他们接近的许多机会。

对茅盾先生,我不知有多少次想探望他,甚至想和先生长谈几次。我知
道他平易近人,也很健谈。然而,大约我总觉得他是前一辈的作家,共同的
经历和话头不多吧,我没有决心闯过我自己设的难关,没有单独访问他。我
羞涩,我见生朋友和师辈常发怵,怕给他添麻烦,终于未能和先生畅叙几次。
现在他故去了,我悲痛,还深感对不起茅盾先生,因为我竟然忘记他是乐于
见友朋的,从不把自己当作大人物看。我错过了求教的机会。

一九三七年,大公报举办文艺奖,其中有《日出》。大公报副刊主编萧
乾办了一版副刊专为介绍《日出》,巴金、靳以、杨刚、荒煤、朱光潜等朋


友都写了文章。那充满最恳切的鼓励的头一篇文章,是茅盾先生写的。尽管

那时,我还没有与茅盾先生相识。

我一点不了解他的为人,想不到竟是这样的热情洋溢。

在长沙时,曾经得到他一封信,约我为刊物写文章。当时忙于搞抗日宣
传,还要教书,匆匆之中竟没顾上及时复信。至今想起都很抱愧。而那封笔
迹秀劲的来信,也流失了。

在重庆的一段日子,常常能与茅盾先生见面,他是中华全国抗敌作家协
会的主席。每次见他,听他谈话都那样娓娓动听,教益是不能忘怀的。

一九四六年,我去国外讲学之前,非常想见总理一面。但总理那时已不
在重庆。我给八路军办事处打电话,找吴老、董老,都不在家。后来,我便
找了茅盾先生。他约我到他家里吃饭。茅盾先生平时自奉甚俭,当时,他的
生活也不宽裕。他的爱人孔德沚同志,却亲自力我准备了一顿极其丰富的饭
菜。饭间,我请教茅盾先生几个问题。记得他亲切、从容地指出两点:一定
要把中国的实际情况告诉世界;再有,便是要讲讲文学的社会意义。后来,
在国外的一年里,我确是这样做了。

我解放后的作品,茅盾先生也都看过。对《胆剑篇》,他还作过十分中
肯的分析。他真挚的关心,使我感激。

在四届文代会上,我见到他,那次真是下了决心,当面请他为我写一幅
字。很快,我就收到了。他的字苍劲方正。我立即送到荣宝斋裱好,今天,
这成了多么珍贵的手迹。

近日,我重读了茅盾先生的《回忆录》。他终生那样严肃精深地追求共
产主义理想。他勤奋一生,持重、公允。他的文章言论都充溢着坚定的信念
和力量,我深深地崇敬他。

茅盾先生故去了,老一辈的遗爱在哪里呢?我想,是在我们心中无限的
怀念。我怀念茅盾先生,这绝不仅是悲痛,更是奋发。

我仍然听得到茅盾先生在病床上的声音,“曹禺。。谢谢。”中间他说
的是什么呢?我没有能听见。但我觉得,那是他还在像过去那样亲切勉励着
我这个后生。

(原载《中国青年报》1981年 
4月 
16日)


天地共存

茅盾同志离开我们已半个多月了。这些天,在悲切的怀念中,又仔细读
先生在病中写的《回忆录》。我痛感我们失去了一位多么严肃、坚定,又多
么慈祥、真诚的文学前辈。

茅盾同志学识渊博,治学严谨,通晓中外古今的文学和思想。他是祖国
革命文学园圃中的一位勤勤恳恳的耕耘者。他诲人不倦,平易近人,像长江
流水,默默地流入支流、沟渠,灌溉、滋润文学园地的幼苗,使我们这些后
辈,一代一代地茁壮成长,结下累累果实。

数十年如一日,从未辍笔,勤奋、扎实地工作着,为党的文学事业,作
出卓越的贡献,直到他停止呼吸。“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就是茅盾同志的真实画像。但他从未表露自己,从不以大人物自居。他是
伟大的!

茅盾同志,一直关怀着青年的成长。早在“五四”运动以前,他自己也
不过二十岁出头,就参加编辑《教育杂志》、《学生杂志》。在《学生杂志》
上,写了两篇社论,他号召学生“翻然觉悟,革心洗肠,投袂而起”。他说:
“鸣呼!浩浩黄胄,其果有振兴之日那?。。。。社会,其果有革新之望那?会
当于今日之学生觇之。”茅盾同志早年为改造社会,振兴中华,胸怀远大的
理想和抱负。他对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革新思想”、“创造文明”和“奋
斗主义”。那时他就对青年寄予无限希望。

坚决服从党的领导,他从不顾个人安危,在暴风骤雨的险恶时期,他一
身充溢着饱满的革命正气,星夜奋战,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拼死斗争。无论革
命处于低潮或高潮,他总是忠贞不渝,持重,顽强,埋头工作。这种崇高的
品德与情操,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学习的光辉楷模。

茅盾同志浩瀚的文学著作,早已被世界称为划时代的伟大作品,反映了
中国大时代的动态,生动绘出黎明前的旧中国社会,歌颂为新中国而流血奋
战的革命力量,深刻地塑造出无数的新的与旧的人物典型。他的文学业绩,
使我们懂得了创业的艰难,要狠狠鞭答旧社会的黑暗势力,光明在斗争中才
能到来。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对学文学的后辈,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的无限热诚。
我最近在《萌芽》杂志读到他在一九五六年《给初学写作者的信》,那种耐
心的态度,恳切的言语,像父亲对子女一般的殷切的希望和嘱咐,要求青年
博览群书,指出应该看些什么,为他们仔细计算,花多少业余时间读这些书
籍,处处都使我益发崇敬这位革命前辈。

茅盾同志,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对自己终生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
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有人死了与草木同朽,有人死了与天地共存。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茅盾同志是与天地共存的。

(原载《解放日报》1981年 
4月 
26日)


我很想念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是我的文学前辈,他很谦虚,说我是他的朋友。我们经过抗日
战争与解放战争,又生活到社会主义时代,我们相处可以说是相当亲切。

他回到北平,知道房子不好找,他邀我住他家的一个小跨院儿,这样可
以朝夕见面。我知道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作家,尽管他热爱朋友,每天一定
要写多少文章,这个习惯是不能废的。

我怕打扰他,不敢应承。但我却失去一个好机会。他的家是一个群众之
家、文艺之家、国际友人之家。下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