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个体的崛起-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国人口结构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的经济政策却忽略了这一点。如果把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和人口迁移等问题一并考虑,德国每年减少的就业人口是40万!也就是说,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会越来越少,优秀的年轻人才也将入不敷出,企业招聘会越来越难。最后,无人可招! 守住员工流失的大门 我们都知道优秀员工的重要性,但企业很少认真思考人才的选用问题,往往会搞得一团糟。很多人事主管在面试的时候,只会给申请者出难题,却不考虑双方是否合适。他们往往不会认真准备面试的内容,所以问起来就显得没有层次、漫无目的,也不做深入的讨论和论证,通常只凭直觉和第一印象就做出最后决定。尽管吉列(Gillette)、贝塔斯曼(Bertelsmann)和迪斯尼(Disney)的高层都曾公开宣称会亲自面试管理阶层,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进行系统的计划和思考,这样做也只会流于形式。 管理阶层必须在选用人才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他们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询问:这个人适合我们公司吗?而应该问:我们公司适合这个人吗?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销售人员的任务就是为公司卖产品。假如你进入一家结构紧密、规定繁杂的公司做销售人员,在成为销售人员之前,你必须先参加一系列严谨的训练课程和讨论会。试想一下,你会觉得舒服吗?现在你来到另一家管理比较松散的公司,他们只告诉你:“这是电话,这是顾客的通讯地址簿,我们希望你在一年内完成X万的销售额,加油!”你认为,你在哪一家公司成功的机会大一些?虽然你在这两家公司的职位相同,销售目标也相近,但是在第二家公司,你可以自主选择完成任务的方式,而在第一家公司你必须听命行事。如果你的性格倾向于独立,那么你在第二家公司肯定能够如鱼得水,在第一家公司则会束手束脚。反之亦然。在此,我们并不是想讨论哪种个性比较优秀,而是说,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天赋异禀 你在找哪种人?十项全能型?很多企业都希望找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才,结果却找到了一个庸才。经验丰富型?但你总不能一直看着后视镜开车吧。总有一些经理人,在招聘的时候只看申请者的各种证书,而忽略了他的工作热情。聪明型?很多人在学校里成绩优异,作为经理却一败涂地。那什么是有天赋的优秀人才呢?你只要记住一句话: 天赋让人与众不同。 天赋包括思考和感受两方面:喜欢秩序,喜欢冒险,能在例行公事中找到乐趣。它是针对某项任务的能力和倾向的正确组合。一个沉默寡言、克己奉公的护士,毫无疑问是个优秀的护士,但如果让她做护士长,就可能不太称职。一个在生死之间冒险决策的外科大夫,对内科来说可能就是个无可救药的疯子。一个聪明的面试官,懂得如何分辨求职者的个性特征,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性格如何?对哪方面工作比较有兴趣?最喜欢做的是什么?最关键的是,如何运用时间?从时间的安排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喜好、意愿和性格。此外,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值得参考,比如: ·喜欢鹤立鸡群,还是不事张扬? ·喜欢线性思考,还是喜欢用复杂的模型来辅助思考? ·喜欢安定,还是变动? ·喜欢面对冲突,还是愿意避免冲突? 在面试之前,人事主管还应该考虑清楚:招人的标准是什么,想招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不能招。企业文化和传统在此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全球最大的企管软件公司SAP的总裁迪特马·霍普(DietmarHopp)曾说:“SAP公司成功的秘诀是,我们形成了知人善任的企业文化,所以总能留住一些顶尖人才。而其他企业失败的原因是,他们的主管绝不敢启用会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只对能力低于他们的人感兴趣,因此,员工的素质永远赶不上管理阶层的素质。”如果你赞同霍普的观点,你就应该扪心自问:“我究竟用了多少比我优秀、事业前景比我好的人?”我相信数目一定不多。 很多时候,管理阶层并非真心想找高级人才,且很多招人标准也实在不敢恭维。他们在广告上写着,应征者必须具备团队工作能力、天生的权威性、社交能力、情商等等,结果却只能招到平淡无奇的业务员。依照这个标准,主管只能筛选出和自己高度相似的个体,只不过能力比主管低,不会对他构成威胁。所以,我们在很多公司中看到的,是高度一致的会议文化。 复杂是优点 如果主管只任用能力低于自己的员工,公司就会变成侏儒企业。负责任用新人的人,必须首先检讨一下自己: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寻找人才,还是寻找庸才?如果公司真的想挑选出人才,就必须制定相应的选人标准,而不是用一个框框套住所有的应聘者。 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生存,就必须提高复杂度。如果想让公司的复杂度大于市场的复杂度,就必须提高公司内的异质性。也就是说,公司需要与众不同的人才,才有可能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持竞争优势。总之,就是要保持员工的原汁原味。 企业中的员工越是特立独行,能处理的信息就越多。 员工的差异性越大,顾客的类型就越多。比如,就因为贝塔斯曼有一个学中文的员工,他们在中国成立了读书俱乐部。来自波士顿的企业管理学教授马克斯·奥特(MaxOtte)说:“企业应该保持员工的多样性,这样才更容易成功。”如果你真的想提高公司的复杂性,提高公司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你就必须尊重和自己不同的人,也必须让自己成为独具特色的人,而不是只会点头的哈巴狗。有一句美国谚语说:“如果每个人都唱同一个音,歌声肯定不会悦耳。” 劝告和希望的对立面 尽管在现实中,面试只能占用很少的时间,主考官甚至很难有时间做出“客观的”判断。但是,专业的、有准备的面试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套用一句俗话:“因为能力而录取,因为个性被解雇。”在面试的时候,很多人只把目光放在应聘者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经验上,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成功条件—应征者的想法、个性、特质、灵敏度和对人的基本态度等。在日常工作中,主管经常会面对很多突发状况,这就需要他们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相对迅速地做出判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的个性特征就非常重要,他必须能够抛弃成见,实事求是地冷静思考。 对于某一特定事件而言,判断者的专业知识越少,就越能检验他的判断能力。这也正是等级制度的规律—等级越高的人,客观判断能力越强。这种能力没法通过任何课程培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另外,应聘者的责任感也非常重要,但这在面试的时候却很难考察,只能通过面试设计来观察他的态度。 因为能力被雇佣,因为个性被解雇。 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却很有用的方法:试用期。一个可靠的试用过程,比其他分析方法都要管用。在试用阶段,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处理事物的能力很容易就能检测出来。不过据我所知,主管很少认真对待员工的试用期,更别提仔细评估结果了。别忘了,这可是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大事。记住,不要明知是错的,却还要去做。 让应聘者挤破头的企业 怎样才能保证招聘过程成功进行呢?一个招聘方案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注意到了所有应聘者的结构。谁会以这家公司为荣?谁会为公司取得的成就骄傲?谁是仅仅因为公司的名声就跑来应聘?谁是最优秀的人才?谁是资质中等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也就是说,优秀的招聘人员能够招到优秀的员工。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招聘人员的素质,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呢? 第一田纳西银行(TheFirstTennesseeBank)是美国田纳西州最大的金融机构,拥有250家分行,大约6000名员工,其中70%是女性。1996年,他们的招聘广告公开宣布:“我们的管理人员将首先从员工中挑选,然后是顾客,最后才是股东。”从那时起,该公司的股票就开始飙升了四倍之多,而且该公司一直是美国最受欢迎的20家企业之一。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公司的成功被归功于管理阶层,他们成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每年大约有10万人想进入公司工作。其他成功企业也大体如此,这从数字就可见一斑:西北航空从150000应聘者中挑了25000名员工;全球第一大独立内存模组制造商金士顿科技公司(Kingston)从4000人中录取600人;SAS软件公司从12000人中选3200人。对他们来说,优秀人才不需要找,只需要挑就可以了。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公司,取得持续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挑选并重用优秀人才。调查显示,相对于普通人而言,优秀人才对于企业形象的关注程度要高34%,对招聘方式的关注程度要高18%。所以对公司来说,他们必须精挑细选面试的主审官,因为这代表了公司的形象。 应征者想了解的公司形象,并不是美化过的广告形象,而是公司内在的外部反映。员工就是最好的广告载体,由员工推荐新人,一直是个很不错的办法。员工为什么会推荐新人呢?因为他在公司里工作很愉快。当然,推荐也是要承担风险的,所荐非人,自己则会名誉扫地;而被推荐的人也可能会埋怨他:“你怎么能让我来这样一个地方呢?”有些美国公司会奖励推荐新人的员工,但这却有一个副作用—员工推荐新人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公司的将来。 如果企业必须通过打广告来招聘,那么, 它已经丧失了吸引优秀人才的最好机会。 专业技能—然后呢? 管理阶层的挑选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过去,市场环境变化迟缓,管理阶层的任务相对简单,能力要求也就不严。而今,市场结构已经和过去明显不同,管理阶层的综合能力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存亡,所有各个企业都争相网罗优秀的管理人才。 管理人员的选用是管理任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后续影响极大。错误的选择短期内可能会导致公司损失数十万,长远看来,则可能因蔓延效应而造成对公司整体的负面影响。但是,很少有企业会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还和以往一样,考虑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观察其控制管理的权力倾向。通过这种标准选择出来的管理人员,无非又是一台制造庸才的机器。 没有什么领导特质可以全球通用。沉着冷静的性格有利于达成目标,但在营销和技术管理部门,冷静就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企业在拓展新领域时需要性格外向、喜欢冒险、思维活跃的人;但在内部重整时,就需要组织力强、精打细算、性格内向的管理者。任务改变,管理者也应该随之改变,就好像拼图游戏一样。此外,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原来成功的管理组合也可能一败涂地。例如,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可以让苹果电脑(Apple)迅速扩张,但他创立的NeXT公司却惨遭失败;费迪南德·皮耶希(FerdinandPiech)是大众汽车集团(VW)的大功臣,却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DaimlerChrysler)丢了饭碗。你们的公司在寻找什么样的人才呢?超级管理人才,还是管理界的东方不败?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只有合适的工作、合适的下属、合适的公司和老板都具备时,管理者才能发挥才华,获得成功。 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人。 马克斯·韦伯曾说:“只有每个人都尽力寻找,并且评价他人,看他是否能在工作岗位发挥最大能量,这样企业内的秩序才会正常。”如果你希望公司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让公司多样化。管理阶层需要更多的女性、不同国籍的人。不仅在公司的流程中,我们需要多样性和异质性,管理阶层也同样需要这些,以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 看看下面这些例子吧:惠普公司(HP)有女性执行官;阿迪达斯(Adidas)的董事会曾由两名德国人、两名法国人、一名澳大利亚人、一名瑞士人和一名瑞典人组成;美国运通银行(AmericanExpressBank)的首席执行官是黑人。管理阶层的异质性越高,公司的开放程度越大,前景就越好。如果公司的管理阶层性格相似,公司将缺乏创造性和竞争力。可见,选用合适的管理阶层,不仅是个管理上的问题,也是公司拥有美好未来的机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