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中国的新革命-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企业家〃的双重身份。他的外貌不像柳传志那么威风凛凛,也不像李彦宏那么清秀奶油,然而特点突出。他有一副典型南方人的脸盘和北方人的身材,满口京腔却夹着明显的南音。日后出名之时,他的这一形象成为媒体弘扬的话题,被当做中关村海纳百川的象征。
  王志东是地道的外来人事实上中关村第二代中那些卓有成就的人物几乎都是外来人,而早先的创业者几乎都是本地人。他生长在岭南东莞一个小镇的教师家庭,有着读书和崇商的双重传统。17岁那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无线电系。这在小镇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对他本人来说则意味着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旅程。他第一次离开小镇,奔向北京,先坐长途汽车,又坐火车,进入这座城市,登上104路无轨电车,再换一辆332路公共汽车。在辗转两天两夜之后,他走进中关村。那是1984年秋天,正是〃电子一条街〃的开拓者们蠢蠢欲动之时。此后几年,这个在校大学生也成了这条街上的〃生意人〃,当时中关村的大学生们把这叫做〃上街〃。他在校园外面攒电脑,写软件。他成了所有最新软件的收集者,还是一家小公司的合伙人。大学三年级时,他的收入已经超过他的老师。这让他成了白颐路上小有名气的人物。
  一个偶然事件把他和王选联系起来。此前这一老一少之间似乎存在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虽然相知然而无缘得见。那一天有个人来找王志东,带着刚刚购买的北大电子排版系统和一台计算机,告诉他这两个东西不能兼容,甚至北京大学那些卖给他软件的工程师们也无能为力。王志东没费什么力气便破译软件密码,略加修改,大功告成。王选很快得知此事,以为自己的密码被泄露出去,又惊又怒,派人追查。此人凭借顽强的努力成为激光电子照排技术的发明者,当时正在蒸蒸日上之时。一定是当初那段郁郁不得志的经历,让他成了一个惜才之人,对于后辈学生极为友善。当他得知让他难堪的人居然是王志东时,大为诧异。两人就这么见面了。王志东那时刚刚毕业,学校把他分配到一家国营企业,而他不喜欢这份工作,拒绝上班。这让王选大喜过望,他在这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于是邀他加盟汉字激光照排的事业。这正是王志东想要的。他没有怎么犹豫就答应了。王选对这位新员工有一种奇特的信任。他告诉王志东可以不来上班,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任何事情,也可以不必向他汇报。王志东于是每天钻在北京大学南墙外的一间小屋里苦思冥想。这屋子是王选为他租下来的,尽管又小又破,连个卫生设备也没有,但它地处白颐路和海淀大街的拐角,这位置让他能从最近距离观察和吸收〃电子一条街〃上的新技术。

  第24节:转变的年代(9)

  如前所述,这一时期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当务之急,是建造一个成熟的中文操作环境。第一代软件工程师在这个领域的一系列发明,把中关村迅速变成计算机时代的一面旗帜。但是直到90年代初,技术的基本途径仍然是把外来软件程序加以〃汉化〃,其作用类似于把一本英文图书翻译成中文。这在法律上本来就留下〃未经授权〃的纰漏,又因软件本身的更新速度快捷无比,令人备感头疼。当时这些长于〃汉化〃的程序员们,最怕搭载着新鲜功能的英文操作系统突然出现,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原来煞费苦心〃汉化〃来的旧版软件,又将白费功夫。
  王志东早就是中关村颇具规模的〃汉化〃队伍中的一员。他曾参与制作〃DOS操作系统〃的中文版本,也曾把〃电子一条街〃上流行的应用软件解密和汉化。在加入王选团队之后的一年里,他关注的是微软公司的〃视窗〃。90年代中期〃视窗95〃的巨大成功,使得这种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最终统治了微机世界。但是在那之前很多年,〃视窗〃一直默默耕耘,并非大众手上的消费品。在中关村,谈论〃视窗〃是前卫和尖端的表现,只有一批专业人员和计算机〃发烧友〃才会对它感兴趣。有一次王志东和王选谈到〃视窗〃,两人一致同意这东西早晚有一天会主宰天下。王志东还老实坦白,在他解开的无数软件里,只有〃视窗〃让他感到震撼。于是王选开始挑唆这个后辈:〃你有本事改我的东西,你敢不敢把微软的东西也改了?〃王志东被这话激起万丈豪情。〃这是我露一手的好机会,〃他对刚刚结识的女友说,〃咱们少见几回面吧。〃此后他便闭门不出。他的打印机终日作响,不分白天黑夜,把吐出来的程序一层层堆在地上。他满地乱爬,在那纸堆里寻找〃视窗〃世界。两个月后他走出小屋,身后一片狼藉,手上拿着〃视窗1?0〃的中文版。
  这在当时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过,这个成功无法在市场上应验,甚至连技术上的原创也说不上。就像过去曾经做过的那些事一样,王志东现在做的也无非是把英文变成中文,这在专家们有个术语,叫〃内核汉化〃。他并未得到微软授权,所以篡改人家产品本身就牵涉到版权问题。这一点王志东并未想到,事实上当时整个国家都不在意。但是他很快遭遇一个沉重打击。他这里为〃视窗1?0中文版〃的得意劲儿还没过去,〃电子一条街〃出现了〃视窗2?0〃。这等于他几个月的努力全都白费。等他拿出汉化后的〃视窗2?0〃,大街上又来了〃视窗3?0〃。除了步步紧跟其后,他似乎别无他法。可是公司销售人员对他的永远的〃马后炮〃终于不能容忍,把他轰出门来。
  他决心另觅新路。他接连好几个月闭门不出,苦思冥想,毫无进展。有一段时间他几乎绝望。这一夜他倒在床上,睡梦中忽有一道电闪雷鸣划过,把他惊醒。〃啊!是不是可以这个样子?〃他大叫一声,跳将起来,打开计算机,写下一个小程序。那是他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体验,直到很多年后依然铭记在心。
  〃灵感!〃他说,〃真正的灵感!〃
  他的想法是,不再篡改〃视窗〃的内部程序,只把自己的中文平台从外面挂上去。他把自己的新程序叫做〃陷阱技术〃,还说这是他的〃核心思想〃。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他是在〃视窗〃程序上切开一个缺口。当信息数据跑到这里时,就会掉下来。而他预先设置的中文平台则会张开双臂拥抱这些数据,把它们转换成中文,然后送回原来的地方,让它们按照既定流程继续运行。他在那天夜里做的全部工作,只是制作这样一个〃陷阱〃,或者更形象地说,是一个挂钩。这就是他说的那个〃小程序〃,总计不超过60行。
  他把它拿到〃视窗3?0〃上,一举成功。又把它拿到其他版本上,百试百通,甚至还可以兼容各种型号的显示器和打印机。这可真应了计算机软件世界里的那句箴言: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
  他停下来,忽然意识到自己刚刚完成一个伟大创举,激动不已,无法入眠,嘴上振振有词:〃从来没人做过这种外挂啊!全世界都没有啊!〃就这样直到东方渐白。

  第25节:转变的年代(10)

  他是对的。个人计算机的〃中文平台〃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程序,也叫〃外挂程序〃。王志东和所有软件工程师,再也不必煞费苦心地篡改人家的程序。他给自己的发明起了个不中不洋的名字,叫〃BDWin〃,这是〃北大〃二字汉语拼音的字头,加上英文〃视窗〃的前半截,所以又叫〃北大视窗〃。后来有人借助汉字的谐音,说它也可以叫〃笨蛋视窗〃,倒把王志东说笑了。〃这么叫也对啊。〃他说,〃笨蛋都能用,正好说明它最聪明。这跟傻瓜相机是一个道理。〃
  他没有申请专利,却跑到女友面前吹嘘一番,说他〃完成一个翻天覆地的革命〃,又说〃没有人比我做得更好〃。女友名叫刘冰,后来成了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一对〃龙凤胎〃,当时她只是北大计算机系的二年级学生,瞪着一对眼睛听来听去,对那〃陷阱技术〃将信将疑,但她无保留地相信这个男人。〃你说是世界第一,〃她对他说,〃就是世界第一。〃王志东于是去找他的老板,告诉他不要再卖那个〃视窗2?0〃了,因为已经有了更棒的玩意儿。老板问他有多棒,他说〃世界第一〃。这老板正是那个楼滨龙,是个久经商场、老谋深算之人,当然不会像那个涉世未深的女学生一样天真。他把眼睛一眨说:〃我要是卖你这个东西,那不是打我自己吗?〃这意思很清楚:一旦王志东的新技术获得成功,那么所有旧式〃汉化版〃软件就全都砸锅了。
  新技术总是借助市场力量青云直上,但也常常被市场压着不能成长。两种情形在计算机的世界全都屡见不鲜。当初王选求贤若渴,可现在王志东的发明在他眼皮子底下竟被冷藏。看来王选一门心思都在激光照排系统上,对微机操作系统并不在行。然而〃陷阱技术〃一经证实简洁有效,立刻像潮水一样在中关村蔓延开来,接着又向全国扩散。1991年6月8日,福州召开全国第一届〃视窗〃技术大会。它本身就是一个预言:〃视窗〃势不可挡,要成气候。会议主持者名叫严援朝,我们一定还记得此人是我们国家第一代程序工程师,在长城微机的研发中功业卓著,尤其擅长微机操作系统的汉化。这一回,他带来了自己的〃中文视窗系统〃,本以为能够成为会议主角。然而当他看到王志东和他的〃外挂式中文平台〃,立即把自己的东西收拾起来,逢人就说,〃去看看北大的,去看看北大的〃。这么一来,全中国都知道了,中关村有个王志东。
  今天回头来看,1991年夏天的〃福州会议〃在计算机历史上是可以留下一笔的,它标志着中关村第二代软件工程师登上舞台。〃BDWin〃现在成了北大新技术公司的招牌产品。那一年剩下的几个月里,楼滨龙把它卖出至少1000套。每套680元,用一张5英寸软磁盘就装下了。
  24岁的王志东现在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他既不需要、也不向往公众的欣赏和追捧。他羞于面对记者的访问。他内心深处那种散淡自由的性格发生了作用,他打算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于是他逃离舆论中心,筹划婚事,把那个一直用信任和仰慕的眼光看着他的女学生娶过来。到了这一年11月,他决定离开北大。王选问他为什么。他直截了当地回答,他对北大把他的发明冷落一年之久耿耿于怀,甚至对王选团队也感到失望。他还特别讨厌公司内部帮派争斗。他就这样转身离开,走之前留下了〃BDWin〃的源代码。他打算到新加坡去留学,尽管前程无法预测,但他希望告别过去,轻装前进。有一段时间,他在中关村的朋友们全都感到,他们就要失去这个软件天才。
  在被人们解释为天才的人身上,总有一种本能,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甚至就连他自己也不能控制。就在等待新加坡使馆签证的那几个星期,他又写了一个新程序,他把它叫做〃中文之星〃。按照他对新婚妻子的解释,是因为〃闲着没事,写着玩儿的〃。可是几个月后,全中国的计算机经销商和消费者都不会把它当做一个玩笑。
  如果说〃BDWin〃把中国计算机的软件工程师们带上一条新的道路,那么〃中文之星〃则是这条路上的一座丰碑,并且成为90年代中期中关村传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文操作平台,简洁、机敏,而又符合汉字世界的习惯。然而在1992年的这个春天,只有一个人意识到〃中文之星〃的价值。他叫贺文,是王志东在北大读书时的朋友。此人学的是政治学,满脸憨厚,工于心计,虽然不懂技术,但却极有商业眼光,善于蛊惑人心。当他在王志东的电脑上看到〃中文之星〃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财源。于是他下决心说服王志东放弃出国,留下来和他一同创业。这贺文摆出一副热血青年的样子,展开三寸不烂之舌,一会儿〃振兴中华〃,一会儿〃中国硅谷〃,一会儿又说〃中文之星〃简直就是一棵摇钱树。直到把王志东弄得热血沸腾。两人凑了15万元,注册一家公司叫〃北京市海淀区新天地信息技术研究所〃。说是研究所,其实是专门兜售〃中文之星〃的。王志东成了公司的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从此再也没有加入〃出国潮〃。

  第26节:转变的年代(11)

  贺文没说错。当计算机的显示屏上悠悠滑出〃中文之星〃四个汉字的时候,人人称羡,都说〃汉字世界〃的新纪元已经开始。〃中文之星〃一炮打响,第一个月就赚进90万元纯利润。贺文把它标价680元一套与〃BDWin〃同价,因为挂在〃视窗3?0〃上特别好用,所以买家也不嫌贵。
  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所有那些〃中文平台〃的缔造者中,王志东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位。以他的发明为基础的〃中文之星〃,在它最后从市场上消失之前卖出至少1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