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世界形势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时代条件);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基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基础)。党的十五大又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和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006年单选题第28题)。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2004年第10题),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4年第11题)。在当代中国,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4.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在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的伟大转移;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标志着党在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毛泽东同志去世和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批判了“两个凡是”和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使人们的思想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成功地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著名的南方谈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二个宣言书。
邓小平同志去世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邓小平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然要求尊重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运用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实践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尊重实践就是尊重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我们党工作路线上的体现。
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与时俱进对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要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005年第24题)。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2005年第11题)。搞清楚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基本成果的前提下,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004年第25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科学水平:这一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克服了片面强调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错误倾向;这一概括,为我们既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这一概括,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根本任务提出的依据: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这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3)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4)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8.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而是中国特有的,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经济上——虽然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但是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种分配方式;政治上——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但**政治还不能达到高度的成熟;文化上——虽然马克思主义已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构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封建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仍有广泛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有一个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由历史条件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由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我国还是发展中的第三世界;由现实状况决定:虽有经济实力的巨大增长,但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长期性: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100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科学依据;是警惕右,特别是防止“左”的强大思想武器。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四项原则,改革开放)”。
(2)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四项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反对僵化和自由化。
(3)改革的性质和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作用;改革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从改革和革命的目的来看,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改革对社会发展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看不亚于一场革命,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对旧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旧体制的根本改造;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政治大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005年第33题)
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来看: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深化改革必将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得好则会有力地支持改革,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来看:只有通过改革加快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突出矛盾,求得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保持稳定则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要条件,国家一乱则一事无成。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展开,是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的整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