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於法界示众影像。】
这一句经文,佛给我们说明普贤菩萨所入三昧的体、用,上面一句是讲的定体,下面这一句是讲定用。大定之体是『一切佛平等性』,大定的作用是『能於法界示众影像』。清凉大师注解,我们念一念,「此定相用,无量无边,皆悉依於如来藏说,略举其要。句有十三,门乃有十。以后二门收五句故,摄为六对。后之二门,各一对故。」前面的几句话我们特别要留意,「此定相用,无量无边」,凡夫跟佛菩萨的差别,凡夫的心是散乱的,佛菩萨的心是定的。定散之相又是什么?散乱之相妄想纷飞,我们常讲念头不止,连睡觉念头都没有止息,如果念头止息,这个人就不作梦。你睡觉还有作梦,梦境怎么现前的?妄念起灭,所以你的心定不下来。为什么你定不下来?你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这个说法是没错,但是初学的人听不懂,不得受用,我们得换句话来讲,我们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不下,起心动念想著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需求。
现在人常常讲保护自己,这个话在佛法里面讲是错误的,保护自己增长我执、增长妄念,那是妄念的根,这个念头是妄念的根。为什么?没有自己,没有我,没有我就觉悟了。你还有我,你念念当中,你没有离开我。诸位要晓得,舍弃这个身见,就是说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你才能入佛门,小乘证须陀洹果,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执著这个身是我,入不了门,学佛怎么学法、怎么用功,在佛的门外。佛好比一个学校一样,你还没有入大门,你在大门外;你执著愈严重,距离那个大门愈远。只要有这样一个执著,那起心动念样样都是为我,这个麻烦大了!为什么世尊当年为我们示现的是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你想想看他这个教学的用心何在?他可以不必这么做,但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别的,就是这一句所说的,「能於法界示众影像」。示是示现,做个样子来给迷惑、执著的众生给他看看,让他觉悟。
所以修道先要放下,一定要经过这个过程,彻底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放下之后再提起,提起是为众生服务。这个时候提起,你没有一点私心,你在行菩萨道,你入了无障碍的境界。还是有障碍,那就得放下,放下能够帮助你破除障碍;你不肯放下,在理上讲破除障碍是做不到的。理离不开事,事离不开理,几个真正学佛的人参透这个道理?普贤菩萨在此地给我们表演,「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这一句是定体。平等没有高下,平等没有分别,平等没有执著,平等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就是真诚,有妄想就不真不诚。平等就觉悟,平等就大慈大悲,所以他能为众生示现影像。平等的心没有边际,不平等有界限,换句话说,它有范围、有局限;平等,局限没有了,全部突破了。现在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的空间,不同维次空间从哪里来的?从不平等变现出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这一句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完全没有了,这个时候是一切佛的平等性。
清凉大师注解里头说的,「皆悉依於如来藏说,略举其要句有十三」,往下这一共有十三句,十三句总说为十门,下面经文就说到了。十门里面有六对,在这里略微介绍一下。「初二句明体用一对」,就是我们现在念的这两句,这两句是体用一对。「谓无分别智,证平等性以为定体」,什么能证?无分别智能证,平等性为所证,「影现法界为胜用也」,胜是殊胜,无比殊胜的德用。佛平等性就是如来藏,所以是依如来藏而说,菩萨已经证入佛的平等性。在十门里面,这是第一门,「契合佛性门」。讲它殊胜的大用,这就是第二门:「示众影像门,谓能现能生身土智影」,这里全用个影、影像,提醒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大般若经》上佛常常提醒我们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不是真的,这个相是无所有,楞严会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事实真相。所以相是妄相,毕竟空,不可得。这个相你可以欣赏、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控制,你不能占有。
我们凡夫的麻烦在哪里?想控制它、想占有它,於是无量无边的烦恼罪业油然而生。菩萨为什么在这里头种种享受,他为什么那么自在?他为什么没有这个罪报?没有六道三善道的善报、三恶道的恶报,他为什么没有?因为他没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他没有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这就是说明他可以欣赏、他可以受用,他不造业。因为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的根身六根、外面的六境,毕竟空,不可得。这就是佛的平等心,这就叫做如来藏,出缠的如来藏,超越了。超越什么?我讲最简单的,超越控制的念头、超越占有的念头。控制一切诸法的念头、占有一切诸法的念头,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是你不能够证悟的根本。你只要有这个东西存在,经讲得再详细、讲得再白,你还是听不懂,你还是不得受用。证得佛平等性,这是什么人?普贤菩萨。他起的胜用:「於法界示众影像」,这句话什么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讲,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什么?服务的项目无量无边,众生需要佛菩萨为你服务哪一项,他都来了,这事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众生需要吃饭、需要穿衣、需要喝水,普贤菩萨有没有来帮助我们?有!你每天穿的、吃的、喝的,无有一样不是!都在这里布施供养,你知道吗?我们每天吃的这碗饭,这碗饭从哪来的?稻米是土地上长的,人工去播种、去耕耘、去收获,辗转多少人的手到我们的厨房,厨房里面还有工作人员替你把米煮熟,你就想有多少人在这里给你服务,你才有这一碗饭。我们吃一口饭,我们挟一箸菜,有没有感恩的念头?我常常提醒同修,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穿这一件衣,这个衣服的布料从哪来的?我们喝这一滴水,这一滴水从哪来的?「自来水龙头一打开,水就流出来了」,你装个自来水龙头看看有没有水?人人为我,我有没有为人人?人人是诸佛菩萨的大权示现,众生、国土都是佛菩萨「能於法界示众影像」,几个人知道?几个人参透?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一般人看不懂。「示众影像」是说,能现能生「身、土、智、影像」,一切众生身、一切佛刹土、一切正智都是佛菩萨示现的。所以佛提醒我们,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要是轻视一个众生,得罪父母、得罪诸佛。我们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项目无量无边,但是你要晓得,无量无边项目里头最重要的项目是帮助众生觉悟,最重要的一条。如果在服务当中有这样一条,这叫做佛法;没有这一条、缺乏这一条,那叫做世间法,世法佛法差别就在此地。觉悟这一条在哪里?觉悟这一条混融在所有服务项目之中,就像前面讲的四句一样,智与行混融在一起,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细心体会。虽然我们常常勉励大家细心体会,依旧体会不得,这个原因我们要把它找出来,找出来之后要把它消除,我们菩提道上的障碍、阻塞就通了,畅通无阻。你要不把它找出来、不把它消除,菩提道上寸步难行!虽然学佛、虽然出家,还是搞生死轮回,还是搞造业受报,这个有什么意思?错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前面所说的这两句经文,说明普贤所入三昧的体用,清凉在注疏里头还有重要的开示。我们一般同修常常听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什么是佛性?有几个人能讲得清楚?佛性是真性、是真心、是理体,这些话都不错,但是不能给人一个具体的概念。清凉在此地提出,那就很值得我们参考。他说佛性含七个意思,第一个是「真」,我们常讲真心,确实一切众生皆有真心。真心起不起作用?给诸位说,起作用,刹那刹那都在起作用。为什么?妄依真起,离了真,哪来的妄?就好像影随身现,没有一个身,哪来的影子?身譬如是真,妄就譬如是影子。祖师大德跟我们讲得很清楚,第一念是真,我们眼见第一念是真心见、是见性见,见性就是佛性,可是第二念就变了,第二念就变成眼识见。
什么叫眼识?带著妄想分别执著,他一见马上立刻就起妄想分别执著,真就失掉了。耳闻声第一念是闻性闻,闻性闻声性,见性见色性,明心见性。所以祖师大德常说,只要保持第一念永远不变,这个人就成佛了,这个佛是究竟圆满佛。为什么经上常讲,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很有道理,「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非常可惜的就是他不能保持第一念,第二念就变了,愈变愈离谱,就这么回事情。我们如何懂得这个真的意义?如何能够保持真心?如何能够运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真心《大乘起信论》里头跟我们说得很好,「真心离念」,念是妄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心是真心。第一念真心,第二念就变了,变了怎么样?佛就堕落成凡夫。如果第一念保持不变,凡夫就成佛了。这个事实真相,希望同学们好好的去体会。
第二个意思「实」,这个实我们可以把它说为诚实,也可以把它说为老实。实的反面虚伪,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用诚实心待人接物?诚不诚实?诚是真诚,诚是真。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把诚下一个定义,诚怎么讲?「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定义下得好,跟孔子说的、跟佛陀说的一个意思!起心动念不诚了。真是佛性,实是佛性。第三个「善」,是佛性,《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善这个字佛讲得很详细,佛讲十种善,身: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贪、不瞋、不痴,佛把这个善讲得很透彻、很圆满。什么叫佛?我们常常看到佛像,特别是画的佛像,画的佛像佛的这个头上都有一个圆光,圆光上面写三个字,这三个字我们常常见的,梵文写的,也有用藏文写的,或者是用中文写的,这三个字发音叫「唵、阿、吽」。唵阿吽是什么意思?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我请章嘉大师提几个字给我做纪念,勉励我,章嘉大师就写了这三个字:唵阿吽,他是用藏文写的。年代太久,五十年前的事情了,这是我二十六岁。这么多年搬了不少次的家,他老人家给我写的这一张字,也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但是这一句话永远记在我心里,唵阿吽。什么字?善。这三个字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身口意,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善护三业」,佛顶上!岂不是就是《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吗?
身有三善,口有四善,意有三善,十善!五十年前章嘉大师教导我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想到与善相应。如果与不善相应,果报就在三恶道;与善相应,果报是在天道。如果能再修学大乘求愿往生,那你的果报是在佛道。人天以上到究竟佛果,都是以善为基础、以善为圆满,善是佛心;换句话说,善是自己真心里头本来具足的,为什么失掉?所以对於一切众生,我们劝善规过要有信心,再恶之人,我知道他本性是善的,他现在的恶习,那是习性所染的,习性是虚妄的,不是本有的,本有是真善纯善。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我的性、我的真心本性是真、是实、是善,当然可以恢复。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不觉是习性,本觉是本性,我本性里头具足这些东西,哪有不能恢复的道理?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这就是佛性,佛性里面所包含:真、实、善。
后面四个,佛法里常讲的四净德:「常乐我净」。「常」是永恒,没有生灭。一般人不相信,看到什么?释迦牟尼佛也有死、也有生灭,好像释迦牟尼佛对於生死他也不能解决。我们如果是这种看法,实在讲看得太浅,不够深度。如果你真正细心深入的去观察,「一切众生不生不灭」,哪有生死?生死是世间人一种错觉,不是实相,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里头没有生灭。你要是真正懂得佛在《楞严经》上所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所有一切现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哪来的生灭?大乘法给你讲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是不生不灭。《中观论》上讲的八不,那是讲一切法,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八个不,你才看到事实的真相,你才能契入境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