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七地以下还退,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都不退,成就容易。也正因为这个事实,所以文殊、普贤才劝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发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从这些地方,这才真正看到西方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庄严。不取西方净土,那从前李老师讲的话,这个人「非愚即狂」,他不是愚痴一定就是狂妄。如果头脑清醒、思想是正常的,哪有不求西方净土的道理?这不可能的!
愚狂是众生的大烦恼,我们自己有时候有,不能够觉察。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我、劝勉我,我半信半疑,对净宗不反对,也赞叹,但是自己不肯学。什么原因?不是愚就是狂!一直到自己讲《华严》这才觉悟了,才知道自己真的是愚痴、真的是狂妄,才把这个毛病改过来,死心塌地一心修学。换句话说,我这一生要是遇不到《华严》,让我死心塌地修净土,难!真的不容易。虽然我们也讲过《法华》、学过《楞严》,学得不够彻底,对於经教里头真实义不能够理解。在《华严》里面这搞清楚了,回头再看《法华》、《楞严》,求愿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定了。《法华》里头有,早年大意没发现;《楞严》里头有,也没有发现。诸位要知道,我是学《楞严》的,《楞严》过去也讲过六、七遍,真的是懵懵懂懂的,「二十五圆通章」我也只看到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没有看到大势至,粗心大意!
怎么会发现大势至菩萨也是个特别法门?给诸位说,这要感谢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把这章经文,这章经文不长,二百四十四个字,他把这段经文抽出来,附在《净土四经》后面,号称《净土五经》。印光大师这个作法,我感到很惊讶!所以回过头来把《楞严经》拿出来细细的来观察,才发现了。发现大势至菩萨跟弥勒菩萨两个人对调,按顺序,大势至菩萨在前面,弥勒菩萨在后面,因为他们是七大。七大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大势至菩萨是见大,弥勒菩萨是识大,顺序是这么排法的。结果《楞严经》上排法颠倒了,因为他们两个人太接近,换个位置不容易发现,不像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从前面调到最后,这非常明显,不容易!很多细微的地方,我们年轻学教都疏忽,老师讲经也没有特别说明,我们听众是粗心大意,这种情形,我相信许许多多年轻人学教,很容易犯这个过失。如果不是在经教上长年学习,过错总是不免,而自以为是,这是最大的毛病。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还以为自己学得不错,也以为自己讲得不错。最精彩的地方、最重要的地方疏忽了,这成什么话!所以世出世法,干哪一桩事都不容易,这是我们几十年亲身经历的。总算因缘殊胜,知道回头,回头是岸!
就本宗华严教义来看,《华严经》上讲,「十信菩萨,即有净土。」跟一般大乘讲的不一样。何以十信菩萨就有净土?往下这个经文我们就看到了。实在讲,这里头佛也常讲,「心净则佛土净」。十信里头初信位,初信位何以有净土?他心清净了。这个道理讲得圆满,心净则国土净。修净宗修什么?就是修清净心。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六根接触六尘之处修,修戒定慧三学。无论在什么场所,世法、佛法头一条要守规矩,守规矩就是持戒,要守法,守法就是持戒。决定不犯规,决定不犯法。这个规矩、这个法律是有问题的,对我们修行是有障碍的,要不要守?要守。「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这个地区如果是有法令禁止佛法弘传的,我们在这个地方就决定不能够弘传佛法。为什么?如果你在这个地方偷偷的还来弘扬佛法的话,你破坏了规矩,破坏了佛教的形象,这个事大!现在它有这个法律不准弘扬,也许过几年它就改正、它就修订了。
学佛的人要有耐心,决定不做犯法的事情,不做违规的事情。又何况今天世界交通方便,是个开通的世界,这个地区禁止,那个地区不禁止,我们到不禁止的地方去弘法,到欢迎佛法的地方去弘法,这样就对了。诸佛如来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佛法里面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他不接受,这就是无缘。这个地区不接受,这个地区现在没有缘;那个地区接受,那个地区的缘成熟了。你要不懂这个道理,你违法、犯规,破坏佛教形象,这就错了!你不要以为在这里弘扬佛法你有功,没有功!你把佛教形象破坏了。佛法的形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头都遵行的,怎么可以违犯?佛法是好事情,大好事情!我们知道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好事,但是人家不要,我们不能勉强去送,不可以!等到他什么时候觉悟了,欢欢喜喜来求,我们再恭恭敬敬送过去。
所以学佛的人就是偷偷犯规都不可以,除非有特别因缘,那个特别因缘,我们没有智慧,我们不懂。像永明延寿大师,那是特别因缘,他犯法,他偷盗国库里面的钱财去放生,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用这个方法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度国王。所以我们看到他的结果这才晓得,他那是手段,那就是我们讲的高度的艺术,我们凡夫没有智慧做不到。他偷盗国库的钱,常常偷,以后被人发现,当然有一些嫉妒障碍的人,把这个事情揭穿,告到政府。政府来一查,他是学佛的老实人,实话实说,全招出来了。偷盗这些钱干什么用?放生,没有自己用,没有做自利的事情,放生。当时人说他愚痴、糊涂,怎么干这个事情!把这个事情报告到国王那里,国王说:那还是按照法律来处分。但是国王就想到那个法律处分是砍头,杀头的!绑到刑场,国王告诉执法的人,看他害不害怕。如果他的表情恐惧、害怕,就杀掉算了;如果他不害怕,一点畏惧都没有,把这个人带回来,带到我面前来,他要看他。永明大师被绑到法场杀头,一点恐惧都没有,执法的人员问他:「你为什么不害怕?」他笑著说:「我以一条命救千千万万的生命,我值得!所以欢喜接受国家的惩罚。我救了好多好多的生命!」执法的人把这个事情向国王报告,国王召见,赦免他的罪。问他:「你想做什么?」他想出家。国王成就他,做他的护法。
那个就是特别因缘,那是特别的智慧、特别的手段,我们不能学!要懂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守法,一定要守规矩,决定不能够做犯法违规的事情,这样子我们心安理得。心安,心就清净;清净心就住净土,所以净土最重要的因素是心清净、身清净。身心清净,我们境界就清净,这是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勉励同学们的。《华严》确确实实是了不起的教学,在这个课程里面讲,初信位的菩萨就有他的净土。
「净方便」就是「净因」,所以底下说「久近善友,得生有善友之刹中」。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不就是有善友的佛刹吗?而且是上善,不是普通的善。所以我们学佛要亲近善知识,要常常接受善知识的薰陶,这比什么都重要。要懂得远离恶知识,什么是恶知识?对於我的善心善行没有帮助的,我统统远离。对我的善心善行有帮助的,我要尽量的去亲近。实在找不到善友,经书是善友,佛像是善友,我供养佛像,天天看佛像,天天跟佛像在一起,天天读经书,诚心诚意的去读,读久了,意思自然明了。古人常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很有道理。人一定要懂得亲近善知识,我们的善心、善愿、善行才能保得住,才能够不会被世缘染污。
清凉在此地又告诉我们,前面讲庄严,「刹庄严」,那都从果上讲的;这一大段要讲清净,讲清净都从因上讲的。佛说法总是先说果后说因,让你看到果,你才会发心去修因。前面意思多半是在劝勉我们修善,而这一段是劝勉我们断恶。注子里头也有个比喻,比喻说得好,他说对於这个世界居住的环境,这个地方所讲的譬如「洗涤」,前面所讲的好比是「粉绘」装饰。当然,先要把它打扫干净,然后才能够装饰,意思讲得很圆满。清净方便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请看经文,经文也有十句,我们看长行第一句:
【所谓诸菩萨亲近一切善知识同善根故。】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一句就是给我们讲要依靠善知识,「从明师受戒」,这是我们学佛第一个关键的因素。跟到一个好老师,你就会有成就;你跟一个不是真正善知识,那你要受很多辛苦,你这一生很难成就。尤其是第一个老师,第一个老师先入为主,以后你接触别人,你都会拿这个老师做标准,做一个辙码子,去量别人,这个麻烦!第一个老师是比什么都重要。亲近的老师太多、太杂,肯定是不容易成就,为什么?你的思想、思路乱掉了。古人求学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古人讲的师承,他跟一个老师,他跟老师的思想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条路!容易走出来。诸位要晓得,两个老师就是两条路,三个老师就是三叉路口,四个老师就是十字街头,你往哪里走?老师愈多愈糟糕,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两个。
诸位要问,「法门无量誓愿学」,怎么学法?一个老师怎么学法?没错,这一个老师你毕业了,你才能够搞「法门无量誓愿学」。你跟定这个老师,那个毕业的标准是什么?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这个标准,你可以离开老师,可以去参学,没有障碍了。五十三参就是这样的,善财童子跟的老师是一个人,文殊菩萨。在文殊这一会上他开悟,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一品,毕业了!毕业出去参学,五十三参!「法门无量誓愿学」,他有条件、有资格。我们现在不行,我们现在听一个人的,就会受他影响,自己没有智慧,把自己的心搞乱,得不到清净心。清净心能开悟,你学得太多、太杂,变成什么?变成佛学常识,学到最后这是世间的佛学家,你成就的是什么?世智辩聪、记问之学。你会讲得头头是道,你的烦恼不断,你的习气不断,你的贪瞋痴慢不断,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么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一定要亲近一个善知识,在一个善知识里头得清净心、得平等心,你得到了!如果得不到清净、平等,你就没有资格出师;中国古时候讲出师,现在人讲毕业,你就毕不了业。所以你跟定一个好老师,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指导你、帮助你,成就你戒定慧三学。那个戒就是规矩、方法,老师有一套方法、有一套规矩,你必须要遵守,你从遵守,你的心慢慢定下来、静下来了。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开了。到智慧开,老师自然就打发你,劝你去参学。参学是成就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
这一句经文里面,『所谓诸菩萨』,不是普通人,这都已经毕业了,在自己老师那个地方修学完成,毕业了。毕业之后怎么样?『亲近一切善知识』,这不就是五十三参了吗?善财从文殊菩萨那个地方毕业,出来参学,他是菩萨,他不是普通人。他是什么菩萨?圆教初住菩萨,你看看他第一个参访的是德云比丘,《四十华严》里面称为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是初住菩萨。他要不到初住的程度,他就见不到初住菩萨,他也没有办法向初住菩萨学习。他参访哪一位,他的程度已经到达跟善友相等。就跟我们世间读书是一个道理,你是小学生,你亲近的是小学老师;你是中学生,一定亲近中学老师;你是大学生,大学程度,你一定亲近的是大学教授。菩萨参学亦复如是,你看他参访善知识是什么等级的菩萨,他的水平就达到这个等级。他到最后参访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等觉。一生成就,从凡夫地证到如来究竟的果位,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我们到哪里去找一个善知识来做依靠?这桩事情古人讲得好,「可遇不可求」,你到哪里去找?偶然之间遇到了,遇到是有因缘的,不是没有因缘,过去生中的缘、善根福德因缘,我们才遇到。遇到之后你要具备好学生的态度。讲到好学生,《弟子规》就重要,这个课程在古代是教童蒙的,启蒙的。大多数是教什么年龄?五、六岁,还没有正式上学,五、六岁,正式入学前一、二年,学这个课程。这个课程父母教、兄长教,哥哥教弟弟。在家做好儿女,是父母的好儿女,在学是好学生,老师的好学生,好儿女的标准、好学生的标准就在《弟子规》。你然后亲近好老师,老师看到你确确实实具备做学生的条件,他会全心全力帮助你。你要不具足这个条件,老师想帮助你帮不上,不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