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此可知,我们是中等根性的人,不是上智也不是下愚。上智、下愚好度,上智之人、上上根人,一闻千悟,他自然很容易放下;下愚之人老实、忠厚,你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也容易得度。由此可知,世尊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是为谁?就是为当中中等根性的人,不上不下,很麻烦,很不好度!特别是我们地球上的人,就像《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我们是属於这一类的,刚强难化这一类。由此能够领会得到,诸佛菩萨是何等的慈悲,真正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难度,他还是来帮助我们,还是来度我们,我们要知恩报恩。怎么报法?「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能报佛恩、报老师的恩、报父母恩、报施主恩、报众生恩,就在这一句。受持,受是接受,佛陀教导我们,无条件的接受,百分之百的接受。接受过来之后要保持,这个持就是落实,接受过来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自己工作之中,落实在自己应酬之中、处事待人接物应酬之中。
  这一落实就是表演,我做到了,「为人演说」,我做到了。你真能做到,世间人见到你,对你一定生起恭敬心,一定生起仰慕的心,他看到你的形象这样的圆满。像释迦牟尼当年在世,形象很重要,形象不是有意去修的,只要你依教奉行,你的心改变了,你的行为变了,常言说得好:种善因得善果,你现在所修的因全是善的,不但是善,而且清净,纯净纯善的因,哪有不得好果报的道理?好果报,头一个显示在你的形象,这就教人跟你一接触就生起仰慕的心,就想跟你学习,他就来跟你请教,你就跟他解说。教化众生怎么样教化?你就明白了,一定是先做到然后再说到,绝对不是说先说再行,是先做到而后再说到。读诵是给一切众生做榜样,告诉大众念念不离开佛陀的教诲,佛陀的教诲在经论里头。天天读诵、时时读诵,非常重要。为什么?特别是初学功夫不深的人,你要不读经,你就胡思乱想。中等根性的人用读诵经典把妄念打掉,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你想想他一定有个道理在。
  他为什么不教人参禅打坐,天天为大家上课,不怕辛劳,每天讲八个钟点?这个方法对娑婆世界众生肯定有利,大利益!参禅打坐他不开悟,领导他来念佛他不能得一心,确实远远不如讲堂上课收的效果大。如果我们不肯多想想、细心观察观察世尊表演的那一套,我们在经上看到、听到,茫然不觉,你说这个多可惜!我们学到哪里学,什么也没学到。所以要细心去观察,多去想想,然后恍然觉悟:世尊这样做,原来是这么回事情!利益众生讲求的原理原则是契机、契理,这个作法契机;另外的方法契理不契机,这个方法契机契理。他老人家在这个阶段的示现,以这个为中心,文殊、菩萨拣选圆通,「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世尊以音声做佛事。佛事,佛是觉悟,佛事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事,叫做佛事。佛事真正的意思我们要知道,不要以为听说佛事就是经忏佛事,那个就不对了,佛事本来的意思就是帮助众生觉悟。以音声为佛事,就是教学上课,为大家说明,破除一切疑惑。一切众生听了佛的教诲,断疑生信。「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清净信心生智慧,智慧生了之后,那不就觉悟了吗?
  觉悟的心行就跟佛没有两样,纵然没有佛菩萨那么圆满,至少也能做到相似,天台大师讲相似即佛。相似即佛是什么人?我们前面讲过,信解菩萨,信解菩萨是相似位。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世间杂染虽然严重,灾难虽然频繁,只要有人带头,为什么?佛在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不迷、佛性不邪、佛性不染,他有佛性,现在是迷邪染障碍了佛性。所以中国圣人讲「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肯定一切众生的本性是善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至善,现在虽然在迷,迷没有人去帮助他、去诱导他,如果有人帮助、诱导,他会觉悟、他会回头。你帮助他,把佛法讲给他听,劝导他,他还是不觉悟,还是不回头,什么原因?帮助的人功力不到家。功力不到家是我们自己修行不够,也就是我们这个形象还不够好,这个道理不难懂,这个道理不深。
  我们在初学的时候有了疑问,别人给我们解答,解答的跟老师说的一样,我们对他讲的不相信,我们相信老师的。什么原因?老师的形象好、威德好,心里头自然仰慕,对他生起信心。另外那个人呢?他形象不好,虽然说的话跟老师说的是一样,没错,但是引不起我们的信心。我相信这种经验很多人有,由此可知,形象,好的形象从哪里来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而来的;换句话说,真干才能得来。真的因才感到真实的果报,形象是属於果报。还是一句老话:种善因得善果,因真果就真,自自然然能够摄受众生。有许许多多真的像经上讲的刚强难化的众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帮助他回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比比皆是。所以帮助一个人,不能够说「三年五载这个人不行、不能回头,算了,不要管他了。」佛菩萨不会起这个念头。佛菩萨跟一切众生相聚时间的长短完全是缘分,绝对没有意思说「这个人不错,好,我们多多的接触;那个人不好,算了,以后不要往来。」这是凡夫的妄想分别执著,菩萨不如是,菩萨的心真诚清净平等,哪里会动这个念头?
  於是我们就懂得,佛菩萨跟众生的缘分是随缘,决定没有起心动念。缘聚缘散,缘在哪边?缘不在佛菩萨这边,佛菩萨这边如如不动,永恒的,不变的,所以缘都在众生那边。众生需要佛菩萨,需要不是嘴里说的,是要有表现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真的需要决定是信受奉行,决定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佛菩萨就住世了。请佛住世,怎么个请法?这样就请来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智慧、有能力,无需要佛菩萨帮助,佛菩萨就走了,入般涅盘了。由此可知,都在缘,缘不在佛菩萨这边,缘在众生那边。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众生不认识缘,这个缘就是我们今天一般世间人讲的机会,众生不认识机会,不知道抓住机会,觉悟的人、明白的人要帮他忙。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八相成道里面示现成道,我们这个世间人没有人认识,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在大树底下打坐。肉眼凡夫不认识,没有人请佛住世;没人请,佛坐在那里就灭度了,我们一般讲坐化,那多可惜!
  幸亏净居天人,净居天是四禅五不还天,这些天人看到了,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赶快下来,下来变化成一个凡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法,请佛住世。世尊一看到有人请了,他就不入般涅盘,留在世间。这个说明净居天人帮我们一个大忙,我们要感恩。用什么方法感恩?如果我们发现有这个机缘,大家都懂得,我们要代替大家请法,代替大家请佛住世。今天佛不在这个世间,如果遇到真正善知识,真正有修有学这样的大德,无论是在家、出家,我们知道也要像净居天人一样,代大家启请;决定不可以说,只有自己得利益,不顾大众,那就错误了。尤其是我们读《华严》之后,我们的心量拓开了,不仅是佛门里面的高僧大德我们要请他住世,请他弘法利生,也就是请他教学,其他任何宗教有修有学的大德们,我们都要请,不能说「那不是我们佛教,那是基督教、那是回教」。你要想想:在这个世界上,基督教徒有多少?回教徒有多少?他们跟我们学佛的人一样信仰宗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真正的大德,没有听闻到真正的大法,也跟我们佛教徒一样迷信,得不到神圣教诲的真实利益。你想想,要不要代他启请?当然要!
  不属於宗教的,世间有道德、有学问的,我们遇到这些人,也要代替社会大众、一些不信仰宗教的社会人士,代他们启请。只要被我们发现这人真有道德、真有学问,他的见解、他的思想、他的行持跟诸佛菩萨一切神圣很接近,我们想那些人又何尝不是诸佛神通力变现的?我们遇到,那就是有缘,就像净居天人遇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有缘,立刻就要下来启请,毫不犹豫、毫不迟疑。我们这个道场建立的时候我就说过,我们的摄影棚要发挥最高的效果利益社会众生。我不在的时候,不在此地,希望凌会长多多留意,或者是国内、或者是本地、或者是台湾,真正大善知识请他们到这个地方来录相,我们把这些录相带广泛流通教化众生。讲《四书》也好,讲《五经》也好,只要所讲的符合道德的水平,真正能够帮助社会净化人心,那都是宝,跟佛家讲的法宝无二无别,我们要真诚恭敬代一切苦难众生启请。
  像上一次我们请徐醒民老师跟我们讲儒学,我们又请江逸子老师为我们讲《论语》,都是真善知识。诸位长住在这里,这边法师当中畅怀法师他也能讲。只要能讲经的法师,我们都希望他能够到这个地方来讲几个单元,我们把它做成专集,帮他流通。他们讲的度他那一类有缘众生,我们不能够疏忽,不能够小心量,我们要把这个世间一切正法发扬光大。圣一法师现在身体不好,这是我们的缘不具足,以前身体好的时候,我们没有道场、没有设备,他可以用潮州话讲经,度那一批人。所以希望同学们多多留意,你们知道的给我提供意见,我来启请;约好时间,请他们到此地来录相。我们的网路也同时可以播出,我们的网路不是我一个人专用的,所有一切善知识共同的,这个功德才大!现在时间到了。到这个地方,第九段「劫转变差别」我们讲完了,明天我们讲最后一段「无差别」。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六六卷)  2002/07/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66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最后一段,第十段「无差别」: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无差别。】
  这一句话,我们要细心的去体会,去观察。『世界海』是无量无边的世界,世界海里头『有世界海微尘数无差别』。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无差别者,谓前九辨诸世界,约相不同,随业染净,由於众生有差别故」。这句话是交代这一品经从开端,在前面有九段经文都是讲的差别。差别从哪里来的?是从相上来的,现相不同。佛在这部经上跟我们说,世界海,包括一切众生,我们平常讲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这就是世界海,从哪里来的?佛跟我们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无差别,唯识所变就有差别。识是什么?识是众生心,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落在心想里面,差别就来了。随业染净,这个就差别了。业,那就是指的众生,众生造业不相同。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业。业有善恶染净,这是四大类,每一类里头千差万别,差别是从这儿来的。
  前面九段经文为我们说差别相,最后跟我们讲真实相,真实相没有差别。何以没有差别?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说得很多,我们不能不知道。讲无差别,这是佛跟法身菩萨他们的境界,我们不懂,不是我们的境界。大师说,这个地方讲无差别,「性无二故」,所以后面偈子里头有「业性起也」。这是讲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怎么来的?业性生起来的。性跟相相对,从相上讲有差别,从性上讲没有差别。相,那是无量无边。大,这是讲世界,我们今天天文学家所讲的星系、银河系;小,讲到微尘。大的世界是法性变现的,小的微尘也是法性变现的,微尘跟星系有大小差别不同,但是法性没有大小,法性没有差别。银河系的法性跟一粒微尘的法性是一个性,所以从性上看就没有差别。
  佛告诉我们,佛把这一切现象分为两大类,有情的、无情的两大类。有情的,我们今天讲的动物;无情的,是讲植物、矿物。现在科学家把一些物质现象分为三类,动物、植物、矿物。佛法里面只分两类,有情跟无情。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无情的众生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没有差别。正因为没有差别,《华严经》上才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种智是什么?种智是成佛。佛法里面讲智慧有三种,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阿罗汉证得一切智,菩萨证得道种智,到如来的果位证得的是一切种智。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