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精细化管理-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缺乏利益,员工积极性就会下降,消极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管理是以管为主的。从汉字的字源上看,古文中“管”与“官”相通。在数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下,“管理”中沉淀着厚重的官本位意识。对下属而言,可以只谈“管”不讲“理”。即使讲“理”,也是为“管”服务的。随着历史的进步,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的重心逐渐由“管”转移到“理”上来。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过程、组织、工艺、技术诸多要素的日益复杂,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已力不从心,需要有专业知识
的人来管理或参与管理,于是便出现了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主要任务就是“理”,这就出现了“管”与“理”的分离,当然是把“理”放在前面。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完善,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树立,以理服人逐渐成为认识上的主流,讲理的管理才被认为是真正的管理。
韦尔奇是奉行“管理越少,公司越好”理念的人,韦尔奇曾说:“最好的管理就是没在管理。”这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根据
“无为而治”的观念,管理可以不要管,只要理。要达到这种不要管的管理境界,需要管理者具备更高的智慧,例如要使被管理的人从
被动的依从到主动的认同。
韦尔奇强调,管理不需要太复杂,因为经营活动实际上非常简单。对韦尔奇来说,经营一个成功企业的秘诀在于确信企业所有的关键决策者了解所有同样关键的实际情况。如果他们充分了解那样的情况,他们会在“如何解决业务”问题上达成一致的结论。
韦尔奇曾经自豪地说:“我经常到公司所在地去听取主管的简单汇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我们也定期召开企业决策者会议,各业务部门的领导人会到通用总部来进行为期两天的会议。大部分有关各事业的原则性决策,就是在上述情况下作出的。基本上,我并没有亲自去经营这些业务。我只是选择最适当的人,让他们去经营,而我去观察他们做得到底好不好。”
人们担心如果“管”退居“二线”,会不会使企业变成一盘散沙呢?当然不会。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是因利而聚,企业只要能“理”出
更多的利,就为彼此结合、利益均沾提供了可能。
2.分不清重点
小故事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这个故事启发我们,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次和关键,认清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然后从
重要的方面下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每天都面对许多工作,这些工作都既有紧急程度的不同,同时也有重要程度的不同。有的是紧急、重要的工作,有的是不紧急、重要的工作,有的是紧急、不重要的工作,而有的是不紧急、不重要的工作。如何统筹安排好这些工作,是每一个管理者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有的管理者认为,精细化管理没有不重要的工作,于是案头上列了很多必须完成的工作,而且都是重点工作,终日奔忙,但事情却似乎越办越多,甚至越办越糟。还有一些管理者认为精细化管理就需要事必躬亲,于是他们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处处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可还是按倒葫芦浮起瓢,或是丢了西瓜捡芝麻,越忙事越多,越忙情况越糟。
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分清轻重缓急,特别是在大型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作为管理者就必须懂得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做好人员分工,并且安排好各项工作之间、各个人员(部门)之间的先后次序和相互衔接,不时地注意其进度,监督其质量,检查其结果。而对那些地位重要、影响重大的工作,就可能要亲自动手,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地做好。
做管理者必须舍得放手,善于放手。有些事情可以放一放再处理,有些事情可以交给别人去处理,给自己留下必须亲自处理而且马上处理的重要工作去做。这样才能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在用人方面,同样要讲究管理的层次和重点。如果没有层次,没有重点,片面强调一视同仁,优秀者不重赏,不重用;庸劣者不重罚,不重处。
结果只能是以表面上的平等造成了事实上更大的不平等,以牺牲优良、牺牲效率为代价来维持平衡。
3.对细节重视不够
汪中求先生讲:“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有一次,汪中求到一所大学讲“细节”课,其中一个班是财会班。课堂秩序并不太好,学生觉得细节有什么好讲。汪中求就把一张增值税发票复印成卷子发给他们,要求每人模拟填写一份增值税发票。结果,50名大四面临毕业的学生只有2人填对了。汪中求对他们说:“作为大学生,一张票据十几个栏目,填写错一两个栏目,老师还会给七八十分。但是,作为企业职员,发票填错一栏,整张发票就作废,那就是0分。”显然,这是对细节重视不够。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途中,着陆前意外发生爆炸,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事后的调查结
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隔热瓦上一块脱落的泡沫。在这里,一个小小的错误,其结果岂止是一个“0”分。显然,这也是对细节重视不够。
案例
宝洁推出汰渍洗衣粉时,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以惊人的速度飙升,可是没多久,这种势头逐渐缓慢了。宝洁公司于是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在一次小组座谈会上,有消费者抱怨汰渍洗衣粉的用量大,当追问是什么原因时,这位消费者说:“你看广告中在倒洗衣粉时,倒了那么长时间,所以,说它洗得干净,其实是因为它用得多。算计起来更划不来。”于是品牌经理赶紧把广告找来,掐算了一下展示产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时间,一共3秒钟,而其他洗衣粉广告中仅为1.5秒。就是在广告上这么细微的一点疏忽,已经对汰渍洗衣粉的销售业绩和品牌形象造成了伤害。显然,这也是对细节重视不够。
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精细化管理关键要突出一个“细”,这个“细”字有几层含义:一是规范,系统的每一环节都必须规范,符合大系统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就会使整个系统产生不协调。
二是科学,指管理的方法科学,即从系统工艺流程出发,各道工序、每个环节都严密控制,有机衔接,符合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
三是周到,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必须考虑到,不留死角。同时,要求生产过程的管理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每一项产品到了什么地方、进行到什么程度要一目了然。有的管理者认为自己是领导,应该关注企业的发展战略,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等这样的大事,至于企业日常中的小事情,是相关主管的事,不是自己的事。所以他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小问题熟视无睹。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许多多的小问题足以酿成大祸。
正确的做法应是既要抓“大”,又不能放“小”,最主要的还是抓“小”,落实“小”的细节,从那些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抓起,抓那些薄弱的环节。因此,管理者有必要经常亲自去过问下属一些看起来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经理还应亲自拜访客户,了解客户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平日不做具体的小事,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洞察秋毫,要能直接感觉到每个细节在整个系统中所发挥的连锁作用,切勿因小失大,让不起眼的小细节捅了娄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更高的把握细节的能力,谁就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案例
南京“冠生园”的没落
1918年,全国人民都在强烈呼吁“提倡国货、抵制洋货”时,一个叫冼冠生的广东人在上海创办一家“冠生园”食品店,自产自销
蜜饯、糖果,兼营奥式茶食。经过苦心经营,逐渐做大起来。许多年来,“冠生园”一直以它优异的质量深得顾客信赖,其品牌价值曾达
千万元。而在200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却是这样一幅画面:卖不出去的“冠生园”月饼拉回厂里——刮皮去馅、搅拌、炒制入库冷藏——来年重新出库解冻搅拌——再回到月饼生产线……南京冠生园“陈年馅料做新饼”的曝光,震惊全国。
不到一年时间,即2002年3月,南京冠生园正式向南京市中级法院申请破产,一家具有80多年历史的知名老字号企业轰然倒
下。南京冠生园倒闭了,到底谁之过?“冠生园事件”曝光后,南京冠生园并没有向社会及时道歉和开诚布公地与消费者进行对话,反而将祸水一并引向其他同行。
冠生园公司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竭力为自己开脱,甚至表示使用“陈馅”做“新饼”的月饼企业,绝不止“冠生园”一家,这一
现象在整个行业内相当普遍。这话一出,几乎“株连九族”,对“冠生园”的同行们几乎是一种毁灭性打击。接着,南京冠生园又就“陈馅月饼”作出激烈回应。面临这样的危机,冠生园并没有对此事作出正确的挽救措施,而是一错再错,结果终于断送了企业的生命。
试想,如果冠生园的领导放弃对质量问题的辩白和对抗,在一些细节上作出正确的反映,与政府部门合作,重新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通过各种媒体公开向公众道歉,对公众坦诚相待,并在自己产品的质量问题上采取严格的监督措施,还有可能逃过这一劫。
企业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必须做好经营和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就如同一座摩天大厦,如果想让它坚实、稳固、经久耐用,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将它的地基打好,在组建它的每一部分时都应该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马虎。经营企业也同样,细节有时往往是决定一个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4.没有设定标准一个公司应有两本书,第一本是红皮书,是公司的策略,也就是作战的指导纲领;第二本是蓝皮书,就是SOP(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包括人事SOP、生产SOP、物料SOP、销售SOP、财务SOP。设定标准是企业很容易疏忽的地方,虽然有工作手册、工作流程,但标准的精髓我们却没有掌握。
全国各大城市的医院都有SOP,病人一到医院首先要挂号,接着排队就诊,然后领药,但是为什么我们往往对医院的服务不十分满意呢?因为虽然医院制定了SOP,但是对于SOP的细节没有进行量化,所有这个SOP只是一个作业流程,而不是一个标准的、量化细节后的SOP。
我们经常看到服务性质的单位会挂一个标语:“微笑服务”,而到底怎样的笑可以称为微笑?世界500强之一的沃尔玛规定员工面
对顾客微笑要露出八颗牙。
很多企业非常重视SOP,但没有认识到在工作流程和工作手册当中最大的疏忽,就是没有量化细节,工作流程如果没有在细节上进行量化,就做不出标准。我国海尔制定的管理战略就是: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可见标准对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
案例
世界第一大计算机系统供应商戴尔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路攀升。在普通人的眼里,戴尔的成功往往被简单地归结为它众所周知的法宝:直销。然而,戴尔的另一个成功秘诀——标准化却鲜为人知。戴尔中国区总经理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