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16-本草易读-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名:本草易读
作者:汪讱庵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内容:《本草》一经,撰自炎农。其种三百六十五,以象周天之数。汉末张仲景悉以《本经》 
撰方 
,治疗疾苦,其效如响。此《伤寒》、《金匮》所由称方药之祖也。自唐以降,药品日增, 
而性味多未研究,率皆师心自用。沿及宋、元,药益称倍,仍相谬误。即以《本经》制方, 
其精 
无如 
耳目所及无多,古今名实互异,地土殊产,气味异质,一时难以推测。故特即诸家增补,择 
其稍精详者,附诸《本经》,合为一体,兼为稍敛句法,以便诵读。其土产形状,真赝谬误 
,悉折衷于李氏《纲目》,如是而已。盖本草之撰,代有其作,试举其目,兼约其略。陶氏 
参《别录》而名医仍旧,(萧梁陶弘景增补《名医别录》。)徐氏增《药对》而雷公悉遵。( 
北齐徐之才补《雷公药对》。)唐之英公,后增修乎通明,而详定又赖苏恭;(唐李 撰《英 
公本草》,长史苏恭重订)。蜀之韩升,重校证夫新唐,而图说颇详陶、苏。(唐伪翰林韩保 
升撰《蜀本草》。)黑白异迹,《开宝》取唐蜀而更订,(宋开宝间,刘翰撰《开宝本草》) 
。继踵者,嘉佑之《补注》;(宋嘉佑间,命郎中林亿、禹锡撰《嘉佑补注》)。图说相谬, 
《图经》继《补注》而再刊,(宋仁宗命博士苏洵撰《图经本草》)。参效者,寇 
氏之《衍义》。(宋医官寇宗 撰《本草衍义》。)他若《千金》之食治,(唐孙思邈撰《千 
金·食治》)。不遗食物;孟、张之《食疗》,(唐孟诜、张鼎等撰《食疗本草》)。取法食 
医。士良明食品之性,(宋南唐医学助教陈士良撰《食性本草》)。专务调养藏器拾药性之遗 
,(唐县尉陈藏器撰《本草拾遗》)。不厌僻怪,采百药而收单方,《证类》复改为《大观》 
(宋时蜀医唐慎微撰《证类本草》,后改《大观本草》)。分诸药而配五行,《补遗》推展 
乎《衍义》。(元末朱丹溪撰《衍义补遗》。)明 炼熬煮之法,雷公之《炮炙》,(刘宋时 
雷着《雷公炮炙》)。仅及三百;辨升降浮沉之义,元素之《珍囊》,(宋时金易州明医张 
元素着《珍珠囊》),未及编评。东垣祖洁古而成《法象》,(元末元素弟子李杲着《用药法 
象》)。师程克遵;海藏习明之而着《汤液》,(李杲弟子王好古着《汤液本草》)。源渊相 
授。迨至有明,《集要》循古,(王伦着《本草集要》)。《蒙筌》凿句,(陈嘉谟着《本 
草蒙筌》)。《发挥》因循,(徐彦纯着《本草发挥》)。《会编》撮要。(汪机着《本草会编 
》。)盛矣,李氏《纲目》,(李时珍着《本草纲目》)。统括诸家,引证百氏,萃玉集锦, 
指谬 
独赖 
此撰之存。第卷帙太繁,不无滥与,而吴越一家,卒难割分。展如之人,得无登兰台而趑趄 
也耶。然而诗以约精,笔随削成。述创非劳,悲悯倍切,所谓先天下而忧其忧也。居闲闲而 
怀济世之隐者,得毋类是。于焉,即素日所珍,诠次成编,具陈臆见,以当胪言,聊以备亿 
兆疾痛之需,成一部阴骘之书,如是焉耳。 



内容:一、昔唐慎微撰《证类》,悉收古今验方附入,《纲目》因之增广数倍。第收括太繁,未 
经 
详择,优劣并载,不无包荒。兹于千万方中,加意去取。凡险危峻猛、赝伪邪僻之品,用之 
而意有畏难者,并弃如遗。所有精详真实、轻淡简便之剂,试之而效如应响者,悉收入录。 
更于诸家大剂,选其尤切实者,与所带试奇效大小诸方,随附每味之下,则庶几因症查方, 
任意驱使,可无畏缩忐虚之虑。 
一、医家本草不读,则药性不明;即偶读矣,或旋忘之,虽读如无读,而仍药性不明; 
药性 
不明,于病之寒热虚实虽悉,于药之寒热温凉则昧,且于药之反畏宜忌,更相违逆。如是欲 
用药却病,将药与症,两不相符,而欲拯厄拔苦,生死骨肉也,难矣。兹于精拣各方,附于 
各药之下,因症用方,按门查寻,一览而知方所在,即一览而知药之性,盖方之所在,即药 
性之所在也。 
一、用药治病,有轻病立愈,重病悠轻,小症忽大,危症卒死者,峻猛大剂是也;有小 
病略 
瘥,大病少效,轻症不重,重症不危者,轻淡小方是也。盖以峻猛治病,恒治十而愈六,而 
四者必损。何者?不有大胜,必有大败也。以轻淡治病,每疗十而愈四,而六者无恙。何者 
?纵无大功,亦无大过也。兹于小方,则加倍收之,于大剂,则约略举之。盖早储此心于不 
求有功,只求无过之地。惟其不求有功也,而医家之功量,正无限矣。 
一、医家治病,当以常问此心,无所抱愧为主。盖用药如用兵,难保常胜。我朝徐洄溪, 
江 
南宿儒也。其导人以行医之道,惟小心谨慎,择清淡切病之品,俾病势少减,即无大功,亦 
不贻害。若欺世徇人,止知求利,乱投重剂,一或有误,无从挽回。病家纵不知,而此心不 
能无愧也。愚以为非阅历深者,不能有此确论。兹所附诸方,皆轻淡切病之品,治病期以缓 
攻,而效不欲速收。药方与本草,相辅而行,为寿世无穷之利。医家执此以行,则终身无抱 
愧之时矣。 
一、是编有本草未及载,而主治颇详于方中者,如甘草治下痢、疗羸瘦,防风通便秘、 
解诸 
毒之类是也,读者由此而推测之,自能悟本草主治,犹有未尽之秘,依经制方,复有旁通之 
妙。盖本草与药方,相须而行,大有裨益。而近世选本草者,每于诸药主治,则详言之,于 
所药方,悉屏弃之,是未谙本草与药方,相辅而行之义也夫。 
一、是编诸方,于药之贵重者,悉多不录。以贵重者多伪,而且费资浓,取浓资买伪药, 
以 
伪药治真病,于医、病两无所益。不惟无益,而反有损,故不多录。 
一、是编诸方,于药之遐僻者,亦不重载。以遐僻者,其来不易,或经雨湿虫蛀,渝其 
故色 
,或出殊产异道,失其常性。愚以为用药之际,当即照本草察其形色,尝其气味,各与本草 
吻合,方为真品。然后再照如何炮炙,而后用之,方属妥当。 
一、是编诸方,于药之习见习知者,独加详收。以习见习知者,多真实无伪也。 
一、是编诸方,即不常习医之人,亦可照症查方。如遇病患所求,即照目录中,查其所 
病, 
再照所病,查其所兼症,乃照所症,寻篇查其所宜方。或此方不妥,再查目录中,另查彼方 
。或彼方仍不妥,欲另取大方,即照诸方中大方加减取用。仍即所方本部,查其药性之寒热 
温凉、反畏宜忌,再即病之寒热虚实,而合观之,尽任用药。即不小效,亦无大咎。凡尿赤 
便燥,舌苔气粗口渴者,实热也。尿清便滑,舌润气微,口不渴者,虚寒也。然外感初得, 
舌色亦润,不可不知。 
一、是编当家值一部,以备缓急之需。盖即稍识字之人,亦可照症查方。或山僻之区, 
无地 
求药,或贫寒之家,乏资制剂,即照目录所症。其旁注中,有所习见习知之品,而所习见习 
知之品,即方中之君药,或即此单方一味。如此方不妥,或不效,欲另择一方,仍照前再查 
一方。盖方随意到,用之不尽也。 
一、有谓古方不能治今病者,此大谬也。夫病不外乎六淫七情,试问风寒暑湿,古今之 
天气 
,有以异乎?喜怒忧思,古今之人情,不相侔乎?如果有异而不侔,何《伤寒》、《金匮》诸 
方,用之而效验如响,唐、宋以下诸方,用之而有效有不效者,岂以仲景为今,而唐、宋以 
下为古耶?盖非古方之不效于今,而实今人之不复能用古也。兹撰大方,不遗仲景,而唐、 
宋以下,仍择其精详者,悉附记载,聊备用方者之去取云尔。 


脉法总括
内容:肺心∶浮脉主表,浮紧伤寒,浮缓伤风,浮数风热,浮芤失血,(边有中空为芤)。浮洪 
主火 
,浮濡阴虚,浮滑痰热,浮弦痰饮,浮散危候,浮革劳极,(浮如鼓皮为革)。浮大内虚,多 
在右关。 
肾肝∶沉脉主里,沉紧内痛,沉弦伏饮,沉数内热,沉实热甚,沉迟内寒,沉滑宿食, 
沉细 
湿寒,沉弱气郁,沉牢固冷,沉伏霍乱。 
脾脏∶迟脉主脏,迟浮表虚,迟沉里寒。有力为痛,无力寒虚。迟缓沉实,阳盛之端。 
迟细 
难涩,(涩脉)。阴衰可见。一息三至,脉现三关。 
心腑∶数脉主腑,有力为热,无力为疮,细数为劳,滑数痰火。数止为促,阳盛之候, 
一息 
六至,数脉不谬。 
胆肝∶弦脉主饮,弦数为热,弦迟为寒。寸弦头痛,尺弦肾伤。弦紧寒实,弦细病极。 
伤暑 
之脉,弦细芤迟。少阳伤寒,弦数弦细。 
四至为缓,平和之候,有止为结,浮结气滞,沉结则积。动脉如豆,三关皆有,崩带失 
精, 
为痛为惊。动而中止,良久方出,此为代脉,病关生死,平人难救,妊妇可喜。 
八脉奇经,直上下行。紧直任脉,浮督牢冲。寸左右弹,阳跷之形。尺左右弹,阴跷可 
凭。 
关左右弹,带脉在中。尺外斜上,至寸阴维。尺内斜上,至寸阳维。浮直为督,脊强癫痫。 
牢直为冲,气逆表里。紧直任脉,七疝瘕坚。阳跷阴急,(阳缓)。阴跷阳急,(阴缓)。寒热 
恍惚,螈 癫痫。阳维寒热,目眩僵仆,阴维心痛,胸胁刺筑。带主带下,脐痛失精。 


本草易读卷一
内容:汪 庵先生秘本 
清御医吴谦审定 

本草易读卷一
中风部一
内容:中风口噤(白术第九,验方十四。) 
中风口噤(荆芥七十三,验方四。) 
中风口噤(竹沥三百三十八,验方一。) 
诸风口噤(南星一百四十,验方三。) 
牙关不开(南星一百四十,验方四。) 
口噤身冷(独活三十三,验方一。) 
口噤痰壅(皂角三百零四,验方一。) 
中风不语(独活三十三,验方四。) 
中风舌强(黑雌鸡三百八十七,验方一。) 
中风不遂(黄 第二,诸方六。) 
卒风不语(黑豆二百零七,验方三。) 
中风失音(槐米三百零一,验方八。) 
中风痰壅上膈(铅四百二十二,黑锡丹。) 
中风口斜(黑豆二百零七,诸方一。) 
中风口斜(皂角三百零四,验方二。) 
中风口斜(白附一百三十九,验方一。) 
口目斜歪(乳香二百八十四,验方一。) 
口目斜歪(南星一百四十,验方八。) 
口目斜歪(蓖麻一百三十四,验方五。) 
一切偏风(荆芥七十三,验方三。) 
手足不举(蓖麻一百三十四,验方四。) 
半身不遂(蚕砂三百五十二,验方一。) 
诸风有痰(藜芦一百三十六,验方二。) 
暗风卒倒(细辛四十三,验方三。) 
中风不苏(藜芦一百三十六,验方一。) 
中风身直(槐皮三百零二,验方九。) 
中风不省(木香五十三,验方二。) 
中风中气(南星一百四十,验方十二。) 
老人中风(鸡三百八十七,验方三。) 
一切卒中(生姜二百二十八,验方二。) 
中风主方(麻黄一百零二,诸方十一。) 
中风续命汤(麻黄一百零二,诸方十二。) 

本草易读卷一
风寒部二
内容:发热身痛脉紧无汗为伤寒(麻黄一百零二,诸方二。) 
发热头痛脉缓有汗为中风(桂枝二百七十七,诸方一。) 
伤寒头痛(发热脉洪。葛根一百七十一,验方九。) 
头痛如破(葱二百二十一,验方一。) 
时疾头痛(葱二百二十一,验方二。) 
数种伤寒(葱二百二十一,验方三。) 
发热头痛无汗(胡桃二百五十四,验方一。) 
一切伤寒(白芷五十,验方十三。) 
伤寒脚挛便癃(白芍五十一,诸方二。) 
传阳明经表在脉洪不饮(葛根一百七十一,验方九。) 
传阳明经表去脉洪大渴饮(知母第七,诸方一。) 
伤寒传胃谷入即吐(吴茱萸二百六十一,诸方一。) 
传少阳(见下。柴胡三十,诸方二。) 
传府腹痛腹满大便燥结脉实(大黄一百二十八,诸方一。) 
发热身痛脉紧无汗烦躁(麻黄一百零二,诸方三。) 
寒热往来胸胁满喜呕(柴胡三十,诸方一。) 
伤寒气喘(紫苏七十六,验方十一。) 
伤寒痞满(槟榔二百五十八,验方四。) 
汗后恶寒(白芍五十一,诸方三。) 
下后胸满(白芍五十一,诸方四。) 

本草易读卷一
温热部三
内容:温热症表具饮水(元参十八,验方十二。) 
温症表具脉洪不饮(葛根一百七十一,诸方一。) 
伤寒劳复二便如血(胡连二十七,验方十二。) 
劳复食复(紫苏七十六,验方十。) 
食复(神曲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