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杨改革猛的站起来,一拳砸在桌几上,“砰”的一声,把桌几上的茶水,震翻了,茶水流出来,滚落到地毯上。

田弘遇吓了一大跳,以为皇帝发火了,再看,不像啊发火了应该是怒视自己啊皇帝的目光,明显的是看着屋外的,那目光,那叫一个深邃,仿佛看不见底的深渊……田弘遇觉得自己的魂魄都给那个深渊吸进去了,头一次感觉到皇帝的可怕。

田云梦听到屋子里一声巨响,以为皇帝和自己老爹谈崩了,准备去求情,可是一看,皇帝好像不是对自己老爹发火呢,见没什么事,又不好上前去,又退了回去。

正好小太监拿地图过来,王承恩连忙借送地图的机会提醒皇帝:“陛下,陛下,地图送过来了。”

杨改革深呼一口气,这个羊吃人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不仅仅可以羊吃人,逐渐吞噬掉蒙古人,还可以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的吸收劳动力,成为缓解明末人口压力的一大利器,更可以借鉴那个“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用羊毛控制整个蒙古,准确一点,就是用羊毛衫赚回来的钱控制蒙古皇协军,用皇协军控制蒙古,如果搞得好,一年二百万的收入,足以把所有蒙古成年男子招募到自己的帐下,当然前期,自己得贴钱进去,得进行大力的扶植、推广……,而保暖技术的进步,保暖手段的提高,汉族的农耕区域可以从如今的长城以南,扩张到日后的东三省地区,为缓解日后的人口压力准备足够的土地储备,野猪皮,不过是挡在自己路上的一个难题,不是明朝灭亡的关键、直接所在,明朝灭亡,还是灭亡在了农民造反,灭亡在了自己内部压力之下,如果能把东三省收入囊中,可以说,明朝日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人口压力,都不是问题……

“陛下,地图,……陛下,地图来了……”王承恩再次提醒皇帝。

“……嗯,地图来了?看看……”杨改革收回心思,把这个惊天的秘密渐渐的埋入心底,这个,只能是自己心中的秘密,自己现在所谋略的东西,影响时间跨度之长,恐怕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长远……

几个小太监摊开地图,因为没地方悬挂,所以,几个小太监一人持一边,把整个的地图展现在了皇帝的面前。

“大伴,快找找,东胜卫在那里。”杨改革记得田弘遇说过,从宁夏卫到东胜,都产这种羊毛。

“遵命,陛下,奴婢这就找……”王承恩先找到了陕西,然后找到宁夏卫,然后沿着黄河走,很快,就在“几”字的东北部找到一个标注了“东胜卫”的地方。

“陛下,在这里,在这里啊……”王承恩一看到东胜卫,就立刻嚷了起来,不过,好像发现什么,又不嚷嚷了。田弘遇一副想说什么,却插不进去嘴的样子。

“这里啊?”杨改革看了一眼。

“……陛下,东胜卫应是我朝早年设立的,如今,怕是内迁了,这个东胜卫在边墙之外啊……”王承恩从地图上就看出端倪了,立刻沮丧起来,这东胜卫标注在长城之外,也就是说,如今是不存在这个东胜卫了,因为长城之外的地盘,都丢了或者内迁了,给皇帝找到一个不归明朝管的地盘,这不是刮皇帝的脸么?

【多谢书友“52qd”“toto000”的月票,多谢书友“同袍梓儿”的打赏和评价票,再次感谢几位对这本书的支持。】

【继续求票,求推荐,收藏,月票,打赏等等票。还有两三天时间,看能不能收藏到三千,还差三十四个收藏,说实在,这本书的成绩,实在是太差了点,连三千个收藏都还没到,惭愧……,到三千收藏一直是我的心愿,请大家多多帮忙。】

'w  w  w &n; b  o  o  k  。c  o  m'

 第二百七十一章 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二)

第二百七十一章  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二)

田弘遇也连忙说到:“是啊是啊陛下,这东胜卫是老一辈对那里的称呼,如今,怕是没有了……”

杨改革仔细一瞧,确实,这东胜卫在河套东北部,‘几’字转角的地方,黄河北岸,长城之外。如今没有东胜卫了,也就是说,自己想不脱离原料产地,又想离京师近的地方建厂,这个想法,怕是不现实,按照如今明朝实际控制的地方,这加工基地,只能是在长城之内,可这又远离原料生产基地了,杨改革觉得,这是一个麻烦。

这个羊毛衫的生产基地该设立在那里呢?杨改革犯难了,离开原料基地,成本势必会增加,离京师远,自己又不好控制,还只能把这个生产基地设立在长城之内,否则安全也没保障。

杨改革转了几圈,挺为难,……又想起来,自己既然要借鉴日后那个“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那自己何不直接找到日后产羊毛衫的那个鄂尔多斯所在地呢?既然是借鉴和模仿,或许可以模仿得彻底一点。

想到这里,杨改革的心中,算是安定下来。准备今天晚上到网络上搜搜,看看日后那个“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到底在哪里。

“陛下,陛下……”王承恩见皇帝的脸色已经平静下来,立刻问道,看皇帝怎么样了。

“没事,没事,大伴,地图收了吧,朕和老丈人继续说一下……”杨改革有了主意,已经不是很焦急了。

王承恩疑惑的看了下皇帝,招呼小太监们收了地图,准备去找那个负责管理地图的人的麻烦,这明显是张过期的地图,也敢拿到皇帝跟前来,这不是纯粹的害咱家吗?王承恩一肚子火。

“嗯……,老丈人,朕给你的买卖,就是去收购这种羊毛。”杨改革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收购那种羊毛?莫非,陛下是要做那种精美的毛料?”田弘遇小心的问道,很疑惑,那种羊毛虽然好,也挺值钱,可是,要说能做出多大的出息来,他田弘遇不相信。

“是的,朕打算用那种羊毛做成布,然后做成衣服去卖,朕已经从南方调集了纺织工匠,过不了多久就会开工,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的收集这种羊毛,争取今年冬天之前做出一批成品来,把招牌先打开,朕先前是把这个生意交给琉璃斋去做的,不过,琉璃斋毕竟和这个隔行了,又对蒙古不熟,所以,朕决定,把这个生意交给你做……,怎么,老丈人,不想干了?”杨改革发现田弘遇一副愁眉苦脸的样。

“陛下……陛下,这生意,怕是会亏本啊……陛下……”田弘遇哀叹着,以他常年做生意的眼光,这生意,绝对是亏得一塌糊涂,他还想着靠给皇帝揽财,替自己女儿争宠,现在一看这生意,心里是凉了半截。

“为何?”杨改革问道。

田弘遇几乎是哭丧着脸,道:“陛下,臣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可是,也知道,我华夏大地的百姓家,向来是男耕女织,衣裳、布匹什么的都是自家制作的,从来没听过直接买新衣裳穿的啊陛下,这生意如何做得?岂不是要把陛下的银子往水里扔?臣担不起这个罪啊”

田弘遇是真的哭了,这个生意叫什么事?古往今来,可曾有出售成衣的?那个不是自家的女人们自己做?如今陛下的生意居然是把羊毛做成布匹,然后做成衣服,这从古至今,还没听说过。

“呵呵,老丈人?你说的这个情况,朕知道,不过朕都不怕,你怕什么?浪费了银子,也是朕的银子,没费你一分钱,你怕什么?”杨改革笑呵呵的问到。

“可是……陛下,这个生意,真的会赔本啊何况毛料做的布依旧是毛乎乎的,根本就不能和丝绸比光鲜,甚至连棉布都不如,做出来的衣物,谁敢穿出来啊?岂不是被人笑死?”田弘遇也糊涂了,既然皇帝知道还要这样干?这不是和银子过不去吗?又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这毛料可不是丝绸,也不是棉布,做出来的衣物,可不是很光鲜,要是毛没处理好,整个就是一个“毛人”,要想这种衣物成为老百姓都穿的衣物,田弘遇觉得自己是在是难以想象。

“唉……老丈人,看来,你做生意的眼光,还是差了点啊天下做什么生意最赚钱?莫过于人们的衣食住行,这衣服排在了第一位,老丈人居然说做衣服买卖赚不了钱?至于没人敢穿出来,老丈人可能还没理解朕的意思,朕的打算,是用这种毛料做成贴身穿的内衣,称为保暖内衣,或者叫羊毛衫、羊绒衫,只穿在里面,外面依旧套其他衣物;和外表光鲜不光鲜可不沾边……,以这羊绒衫、羊毛衫的保暖效果,老丈人还怕卖不掉?”杨改革开解自己的老丈人。

“……陛下,穿在里面的?这个,陛下,好像……可是,陛下……要是能赚钱,早就有人做了,为何从古至今,从没听说过有人这样做呢?”田弘遇是打死也不相信,这种违背几千年历史传统的生意他是个好生意,天下的事,都讲究一个顺势而为,没见过这样逆天的。

“呵呵……老丈人还是没醒悟过来了,正是因为从古至今没有人做,所以,朕才要开这个先河,要是从古至今都有人做的,老丈人想要掺一脚,怕就是朕帮忙,老丈人也不见得能赚到多少啊比如盐、铁、茶,天下人都知道这个赚钱,可是,老丈人有把握在这里面分一杯羹吗?”杨改革反问自己的老丈人。

“可是……陛下……”田弘遇对皇帝说的盐、铁、茶这些东西垂涎三尺,可是也知道这些东西他也难以插手,这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多少藩王,勋贵,大臣们都在里面捞吃的,即便是有皇帝支持自己,田弘遇也不敢说吃独食,能分到一点残汤剩饭都不错了,和琉璃斋那种生意一比,实在是没劲了。

“你放心,老丈人,朕叫你做,自然是有把握的,前人没有人做过,那朕就开这个先河,天下人没有买成衣的习惯,那朕就给天下人养成一个习惯,别的不说,我朝不是有二百多万官兵吗?朕不敢说一人一件,给九边的官兵一人一件,朕还是有把握的,这样多的衣物,你这两年能准备出来,那都算是你有大能耐,帮了朕大忙,明白吗?”

杨改革这不是信口开河,要知道,这羊毛衫,特别是羊绒衫的保暖效果,那比棉花可好得多,吸汗性好得多,如果有自己的引导和推广,必定会风靡全国,如果能把价钱,成本压下来,要说人手一件,也不是不可能,当然,杨改革不指望每年给自己赚几百万两银子,能把皇协军那块军费抹平,杨改革就心满意足了,否则,自己常年背着皇协军那巨大的军费开支,实在是个负担,必须要有一个生意,能补贴皇协军的那块开支,否则,常年累月的,自己会给拖垮,用草原上的东西养草原上的皇协军,这是杨改革当初的打算。

更重要的是,如今虽然自己大举赈灾、移民,可是,杨改革觉得还是不够,还是决定多开几个能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的企业,比如石油业,比如这个纺织业,也是一个道理,杨改革从来都是把明朝内部的问题当作事关自己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来办,一直谨记着,明朝是给农民造反推翻了,不是野猪皮。这种生死攸关的事,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

田弘遇一听,给九边的官兵制作几十万件的成衣,也稍稍安生下来,原来皇帝是这个打算,要这样算起来,确实够他忙活几年了,做出来的衣物,根本不愁没销路,要是这个生意,倒也是稳赚不赔。

“陛下仁慈,如果有陛下的预定,那臣倒是不愁这个生意不好做了,可是,即便是有陛下给预定,这也不是一个长久的事啊总不能年年都靠陛下的预定吧?”田弘遇算了一下,虽然有几十万件衣裳,可是,自己依旧赚不到多少钱,对这个生意,又没太大的兴趣了,又开始挑刺。

“这个你放心,朕做事,自有打算,你可见过朕做亏本的买卖?朕既然要做这一行,肯定能把这一行做大的,每年几十万件衣物,那不过是个开始,朕的设想,是我大明朝人手一件,能做到这个,这个生意,就算是做成了,朕的目标其实是温暖全世界……”

“……”田弘遇只能目光呆滞的看着皇帝,这个皇帝,大概傻了,又在说这种不可能的话了。

“……羊毛衫的买卖,你只管做,赚了有你一份,亏了算朕的,朕绝不会亏待你的,何况,这生意,朕说过,还和我朝的国运联系到一起的,不光光是生意那样简单。”杨改革刚开始的计划,是把这个羊毛生意和皇协军绑定,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意那样简单,只是暂时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

田弘遇一听这个生意还和国运联系到一起,瞬间对这个生意起了敬畏之心。

【求票收藏到了二千九百七十多个,还差二十几个,大家加油】

'w  w  w &n; b  o  o  k  。c  o  m'

 第二百七十二章 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三)

第二百七十二章  温暖全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9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