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东西,应该叫做‘围屋’……”

“围屋……”那几个绿袍小官更是皱高了眉头,苦苦思索着什么叫围屋。

杨改革见下面一群人都是一副不知所以然的样子,又解释道:“此物,名‘围屋’,意思是围起来的屋子的意思……”

下面的人更是摸不着头脑,这房子建成这样,难道住着舒服?怎么看,这东西都不像住着很舒服的东东啊!更像是一座堡垒。

一小官觉得自己心中似乎有点谱了,心想这皇帝一直都很关心这辽东的战事,可能这东西就和战事有关,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堡垒,于是,高兴的出来奏到:“启禀陛下,微臣知道了,这个建筑,定是堡垒了,防御敌人进攻的。”

……

杨改革一阵无语,心想我这个东西,可绝不是用来造堡垒的。可是又一想,这围屋,造出来的初衷,确实是防御土匪,野兽的,这个小官,说得还真没错。

“此物,确实类似堡垒,但是,却不是,朕另有他用。”

那小官傻眼了,没猜中皇帝的心思。

杨改革又道:“此物,其实,是用来听歌唱曲的。”杨改革很想说,这里是一个大剧院,搞合唱,开演奏会的,可又怕明朝人听不懂什么叫大剧院,只好说是唱歌听曲的。

下面的人被雷得不轻,本以为是和战事有关,皇帝关心辽东的安危,国家的命运,那还有几分自豪感,现在可好,给皇帝造风花雪夜的娱乐场所,这,实在有点……,算了,反正是给皇帝造东西,管他造什么呢,有点忧国忧民的绿袍小官把心思又拉回来了。

“朕要造的这个地方,要能容纳几千人同时听歌,容纳百十人同时唱歌。”皇帝的话再一次响起。

下面的人再一次被雷得不轻。从来听歌听曲都是靡靡之音,都是在小房子里,包厢里,几个人围着一个小女子玩暧昧,没见过几千人一起搞这事的,实在是……不知廉耻啊!几位小官在心里大骂皇帝不是东西,脸上又不敢表现出来。

“朕这个东西,需要让声音聚集,不扩散,如此,才听得清……”杨改革一个人在那里侃侃而谈,没看到下面几个小官的脸色,变得极不自然。

……

“……你们,明白没有。”杨改革说了一大通。

几个小官内心痛苦,脑子混乱,被几千人同时**的场面给搅乱了心思。见皇帝问,勉强定了定心思,领头的道:“启禀陛下,能造,不知陛下要造多大?”

“朕也不知道要造多大,只知道,能容纳几千人在场就行了。一共分三层。有三面是坐观众的,一面是给歌唱的人表演用的,为了能够让在场的人都听到,所以,唱歌的人会比较多,所以,这个表演台子,必须稍微大一点,可能要容纳百人一同歌唱,还要留有伴奏的场地,这个,就要靠你们去完善了。”杨改革思索着自己心目中大帝国大剧院,把自己能想起来的东西都告诉这几位小官。

几位小官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是一个大型的演唱场所,并不是什么皇帝隐秘的搞**的场所,心中汗颜。

。。。。

 第九十八章大剧院

领头的看了看手中的图纸,听了皇帝的话,道:“启禀陛下,此物要营造,非得用巨木不可,否则,要造三层,实在难以支撑,这巨木,则比较难寻找,可能需要人经年累月的从深山里寻找,拖出……”

这个小官立刻讨论起这建筑方案起来。小理

“木头?哦,这个不!朕准备用泥巴造,地基用石头,墙一律用泥土造,房间以木材辅助支撑,并不需要用巨木,再一个,用木头造的房子,那样大,几千人在里面,难免会失火,到时候,咋办?”很有安全消防意识的杨改革是绝对不会让人用木头造大剧院的,那可是个大悲剧,万一有人不小心打翻一个灯,那岂不是大明帝国的高官皇帝一网打尽?这个bug是无论如何不会留出来的。

“……泥土?……”这个小官也纳闷了,什么时候皇帝又喜欢用泥巴造房子了?难道这是新潮流?

“是的,泥土,泥土不惧火,承重也好,造三层才够安全,也比较节省。”杨改革用百度搜索过那个围屋,里面提到,一座建筑面积巨大,能住几百人,质量上乘的围屋,造价不过二三十万两银子,那还是清中后期时候的造价,想必,在这银子更值钱的明朝,造价会更低,这是杨改革造围屋做大剧院的初衷,便宜,够用,安全。

……

那几个小官一阵沉默,飞快的在心中分析皇帝的话。

“敢问陛下,陛下可是要如筑城墙那般,营造此物?”那小官脑袋开窍了。

“城墙?呃……似乎……是的吧。”杨改革觉得这古代城墙内部,应该是泥土夯筑的,外面包砖。否则,全部用石头和砖来建,那工程量,实在太大了。

“启禀陛下,既如此,微臣就知道如何营造此物了。”这小官脑子一旦开窍,就很快明白该怎么造了。

这样快就明白了?杨改革有点不可思议,想自己不知道百度了好几个晚上,才弄出了这样一幅不堪入目的设计图纸。你一听,就明白怎么造了?那岂不是说,我这个当皇帝的,没有这方面的细胞?水准很低?杨改革郁闷了。

“那该如何营造呢?说说看,说得好,朕就让你负责设计和营造此物。”杨改革决定排开杂念,只要别人有真本事,就把这事抛给他去做,自己是当皇帝的,不是设计建筑的设计工程师。就是有百度也不行,这东西,还是交给古代的专家来办比较合适。

“启禀陛下,此物,依陛下所言,倘若要容纳几千人,微臣以为,以二千为好,再多,则不适宜了,地基,宜深挖,以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以保证地基牢固,内外可包砖,保证不走水,以木头做辅料支撑,屋顶盖瓦,已足以。”这小官一口气把如何营造说了出来,很干脆。看来有几分本事。

杨改革很欣喜,这当皇帝就是有这点好处,办事的人才从来都不缺,只待发掘!

正要表扬一番这个人,另外一绿袍小官颤巍巍的奏到:“启禀陛下,微臣如果没记错的话,此物,乃岭南客家人的居所,名曰‘围屋’。”

这回轮到杨改革被雷了,没想到,自己从百度搜索下来的东西,在明朝还有人认识。

“的却不错,此物,正是‘围屋’。”杨改革也很干脆,承认这东西就是百度的客家人的“围屋”。至于为什么要用围屋来做大剧院,其实也很简单,在这个没有钢筋水泥的世界里,要造出容纳几千人听歌的地方,又要节约,又要安全,还就围屋比较适合。

围屋的优点相当的多,比如,比石制的便宜,虽然罗马斗兽场也能容纳更多的人,明朝也能造,但是造价太高昂,不适合现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崇祯帝;木质的,则太不安全,全木质,相信也能造,但是一个火烛,这大明朝的首脑们就一网打尽了。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这土制的“围屋”最为合适。

当然,如果能捣鼓出水泥,那就更好,想怎么修就怎么修。可惜现在没有。

从音质来说,这围屋,用土造的,可以很好的隔绝外面的声音,可以提高内部演唱和演奏的音质效果。可以隔音,也可以让内部的声音更加的集中,听起来更加的清晰,更能保证音效。

比较起来,这围屋,还真的是这明朝做大剧院的首选。

(图为围屋,大伙看看,能不能做大剧院,呵呵,据说半夜小便,异常响亮。)

……

刚才那颤巍巍说话的绿袍小官,抹了抹泪,道:“启禀陛下,此物可造,此物可造……”

杨改革纳闷了,怎么好好的哭起来了。难道这人也是个客家人?睹物思人?

“咦!难道卿家是岭南人?客家人?”

“启禀陛下,微臣正是。”这人说着说着还流泪了。说起这客家人,也是一段辛酸史,从西晋开始,就有大批的汉人南迁,躲避战乱,也就有了客家人的说法。也算得上是一部血泪的迁徙史。这个,杨改革百度围屋的时候,多少知道些。

杨改革也唏嘘了几下,道:“爱卿不必如此伤心,现在乃是我大明朝的天下,这天下,还是汉人坐的,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岭南也是我大明朝的疆域,又何来客家人的说法?爱卿不必伤心,只要我大明朝不亡,大明朝的疆域内,客家人都是朕的子民,朕一视同仁,无需以客家人自居。”

杨改革安慰道。

那哭泣的小官颤声道:“陛下说得是,微臣想差了,微臣必将陛下的关怀和话传给岭南数百万客家人,让他们知道,陛下对他们的关心,对他们的爱护,……”

杨改革用围屋做大剧院,不过是想省钱,节约,却没想到这种特殊的建筑惹得一位客家人落泪,看来,这客家人自己还得关怀关怀,这样就容易感动,那自己何不多关怀关怀,说不准能得到这一个特殊人群的某些支持呢。

……

杨改革很快就定下了,让这几位小官先把这图纸设计好,把这功能设计好,再看看没有漏洞,杨改革就准备造这帝国大剧院了,帝国的偶像,士兵们的梦中情人,都该好好包装包装,该出场了,这明朝的士气,也该锃锃锃的往上涨啊!

……

就这样,杨改革带着极为兴奋的心情“回家了”,这个家,就是坤宁宫,皇后的居所,虽然,紫禁城都是皇帝的家,整个天下都是皇帝家的,但是,杨改革这个宅男觉得,自己晚上常年在那个地方睡觉,那个地方才能叫家,是皇帝又如何?难道一个人还能睡几个床板吗?所以,在杨改革的心目中,这坤宁宫,天天和皇后睡觉的地方,才是“家”,至于紫禁城,那不过是“故宫博物院”罢了。

……

坤宁宫。

皇后周婉儿见皇上从没这样开心过,也好奇的问道:“呵呵呵,皇上,何时如此开心啊?”

“高兴,高兴,今儿个真高兴……”杨改革笑呵呵的道:“呵呵,这个,婉儿,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不过涉及军国大事,所以也就不便说,呵呵,反正,值得高兴就是……”这件事,杨改革已经给别人下过封口令了,对自己,也准备严格执行的,因为,这个是涉及到日后自己的人生安全,涉及到自己会不会拿刀砍自己老婆。所以,就算是皇后,杨改革也不打算说。何况,这**,也有传统,不能干涉朝政。

“呵呵呵,皇上不说就算了,今天,臣妾也有件高兴的事。”皇后周婉儿并没有因为杨改革对他隐瞒朝政上的事而不满。

“哦,什么事?值得高兴?”

“呵呵,我爹来信说,说他已经到了江南了,在江南准备停留几天,就去广西呢。”皇后周婉儿笑呵呵的说道。

。。。。

 第九十九章羊吃人

这件事,是杨改革让老丈人去南方种甘蔗的,让皇后多关注,给老丈人保持持续而有力的压力,这样,周奎那个历史上的糊涂蛋,才会用心去办事。/小理听到皇后提起老丈人周奎到了江南了,还写信回来了,感觉不错,如果事情顺利,明年这个时候,就会有大批的精英去南方买地,种甘蔗了,带动甘蔗园的发展,这就需要劳动力,这北方的人口,才可以自动的往南方流动,这人口爆炸的压力,才会减轻,否则,靠皇帝那点内帑去救济,杨改革这饷帝的称号,恐怕还得再改一改。

“呵呵,这是好事啊!但愿老丈人他能将这件事办好。给朕帮把手,朕也能松口气。”

“……皇上放心,臣妾会经常催促的,必将这件事办妥。为皇上分忧。”皇后周婉儿也是一心想帮助自己的丈夫,崇祯皇帝的,但是一直就没什么好办法,除了能把这**管好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给皇帝分忧,现在皇帝交代了一件有功社稷的“天大”的事,自然是要多用心的。一家人,写不出两个字来。

“呵呵,那就好,这件事,如果老丈人的钱不够用,婉儿告诉我,朕还可以再出,务必要将这件事办好就是,这件事,有利社稷,功在千秋啊!”

……

谈情,说爱,交好,快活似神仙。这是杨改革自穿越以来,最快乐的一天了。

……

第二天一大早,杨改革就精神抖索的去上班了。

文华殿。

昨日,商讨了大致的路线。

今天,就要和孙承宗商量具体的细节,完善步骤,这件事,如论如何,也是必须要关心的,事关自己的生命。

……

到了中午,这细节完善,才算告一段落。

商讨的结果,令杨改革有点不爽快。远没有昨日那样大杀四方的快感。

针对细节问题,几个参谋部的人提出了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也有杨改革自己提出的问题,无法,或者很难解决。

首先,毛文龙那里,必须要清理干净,必须要牢牢的控制住,绝对不能中、西两线都发起进攻了,毛文龙还在家里悠哉悠哉。那毛文龙如何控制?以前靠的是文官们扯皮,漂没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9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