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经衰弱和强迫观念的根治法-xuenzai-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测议论。
  * 欲望和痛苦的冲突
  生的欲望越大,死的恐怖也越大;伴随着生的欲望的逐步变小,死的恐怖也会逐渐变小。死的恐怖表现严重的人,显示了他生的欲望旺盛。而缺乏死的恐怖的人,业已证明他的生存欲望也已经丧失。在这各种不同程度的生存欲望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生死问题。倘若完全进入生与死的无限度的境涯时,则属于常说的数学中的正数、负数和无限大,就不存在生死问题。例如在愤怒或爱情发展激化到极点时,就会完全忘却死亡。而惊愕、恐怖到达极点时,则会惊得发呆、不能动转,甚至完全失去生存要求。因为愤怒和爱情是对生命的发挥忹爆发,而惊愕和畏惧则是对生命的破灭与窒息。
  对待这种问题,切莫忘记主观和客观观测的差异。这时,当对个人欲望或自觉程度进行主观测试,并充分达到愤怒、惊愕时,对于生和死很快就会失去自觉。这和乘坐光速时,所有物体的大小全都消失,与你坐在火车里就觉得该车的速度是同样的道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想吃美味的东西,想得到金钱、得到权势。为了充分满足这些欲望,就必然要付出相应的经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参考社会中众多的事实,斟酌思考人生道路中欲望与痛苦的各种关系,甚至还要进一步将它延伸到生死问题。这样,在这一过程中就涉及到了我们的人生观,也牵掣到哲学观点的问题,在以此欲望为目标设计人生道路时,就成为乐天派。如果把痛苦当成目标时,就会出现厌世观念。对上述如能稍加思考的话,就能对人生进行客观的观察。但对实际的主要事实,也许是主观性的认识或许是主观与客观的混合,因此便会对欲望和痛苦之间关系的衡量上产生谬误。而所谓乐天或厌世,都是一种表现主观认识的词语。詹姆斯(James·william,1840~1910,美国心理学家。出生在纽约一个著名的豪富家庭。开始时学医(1864~1869)、后来再学生理学与解剖学(1872~1876)时,对心理学发生了兴趣。最后又(1879)转入哲学。是一位兼有生理学、心理学和哲学三种知识的思想家。曾于1875年建立过一个规模不大的心理实验室。1889的出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1890年他出版了著名的《心理学原理》后,标志着在美国这时也已真正有了自己的心理科学。晚年他又涉足宗教哲学。1907年发表《实用主义》一书,成为应用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译者注)所说的“积极和消极等等各种哲学思想的表现,都是分别由各位哲学家的气质创造出来的”。在乐天和厌世两者之间,虽然有的人想长生不老,却又认为摄生养神太费力、太麻烦;有的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却又觉得学习太辛苦、太困难。由此可见,在生与死、欲望与痛苦之间,实际存在着种种繁多的思想认识或不同的人生观。并且客观地理论地进行评判时,虽然可以形成一定的思想认识,但是一旦触及到人生的现实,就又会在欲望与痛苦之间发生思想的冲突。有的人陷身于情绪上的伤感,迷迷糊糊、束手无策时,在主观上就是佛教所说的妄想,成为烦闷或烦恼。这样客观上及主观上进行观察的结果,经常大量出现严重的龌龊或矛盾。我把它们叫做思想的矛盾。他们之间当然会存在很在的差异。因为观察者未能首先确定自己进行观察的立场。根据相对论原理,若不首先确定观测者的立场,对所有现象的观测就都变得不可理解了。正象我时常指出的那样“多数哲学都是思想游戏,那些把主观和客观混杂在一起、脱离实际机械呆板的理论,对于我们的日常现实生活不起任何作用。反倒由于思想矛盾或脱离了实际而带来严重的危害。按照禅家的观点则把它称作恶智。近重博士在他所著《禅学真髓》一书中,对三段论法称之谓一段论法。并说悟道就是一段论法。所谓一段论法,无论是欲望或是恐怖、就是自己完全处在这种境遇之中,不能进行自我评判的状态。”
  * 不可能不加思考
  现在,拟对思想矛盾的问题,列举一个极为不可思议的例子。就是我说过的神经质(俗称神经衰弱)患者时常为了“不愿意去想那些无聊的事情,不愿意发生那些讨厌的想法”而想方设法努力回避,或为此而痛苦不堪、。懊恼不已的问题。但是,通过接触身边事物,产生某种感受、涌现某种想法,这是人们在生存期间绝对不能否定的一种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断炊不食,也可裸体不着衣物。但是,唯独不用脑思考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这和想让冬天暖和,想不小便是相同的。对于这种非常明显属于不可能的事情,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它的不可能,岂不是十分滑稽、而且又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想法吗?这就是企图用脱离实际的机械逻辑来支配决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一样的一种思想矛盾。也是自己在企求快乐的欲望和逃脱痛苦发生冲突时必然产生的惊惶失措与迷惘的表现。与此相比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听到神经质患者们说这些话时,医生、亲兄弟、朋友及所有的人们,却常进一步对这些患者说:“要把心胸放宽一些才行,对于任何问题,千万都不要去想”。正因如此劝说,患者们也才更加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人们为什么会拿这种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向别人提出要求呢?这就是因为“没有设身处地的着想”,是想从客观上把这种逻辑勉强地硬套在这些人的身上。这不是思想矛盾又是什么呢?这和大人对待小孩,虽然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却要硬套用成人的想法是相同的,所谓不可思议的例子,并不须远处探求,而是经常回旋在自己身边。只不过是很多人竟然如此对于不可思议的事反而视而不见,不觉得有什么不可思议。
  * 欲望的各种表现
  此处拟对生的欲望这种现象从客观上略加观察分析。在生物学中被命名为自我保存欲、繁殖欲、种族保存欲,都属于这种生的欲望。在对它们进行客观性描述时,常常使用冲动、行动、活动这类的词语。如果按照人的年龄分别加以观察:婴幼儿的生命活动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达,只不过象是芽虫的蠕动那样,心里一不痛快就折腾哭闹起来,或进一步要求其他的保护。一阵的不愉快过去之后,就又安安静静地甜睡起来。即使给他做外科手术,也只是在用手术刀切割的时刻才猛哭一阵,切割完了,哭叫也立即停止了。虽然有的人把这样的幼儿心理活动比喻做禅家的彻悟。但这只是从未曾执着于某种事物这一点讲的。实际上,其目的要求与活动内容及其应用过程是根本不可能相同的。应该说这是由于幼儿时期人们的生存欲望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的一种表现,而绝不是什么彻悟。其次,到了儿童时期,生命的冲动能力逐渐旺盛起来。拿它和成人相比,恰如躁狂病状态那样不断地活动着,或者象歇斯底里那样,情绪非常容易变化,忽然哭泣、忽然大笑或大怒。他那生存的欲望虽然很强,却是非常单纯粗糙。因此,对死的恐怖也是单纯的,只不过是在现场的一时性表现。到了17~20岁左右,生殖欲勃然兴起,生的欲望也达到了最旺盛的时代。因此,死的恐怖也最强烈。由于在欲望与恐怖之间产生了思想摩擦。便十分苦闷懊恼起来。而神经质或歇斯底里也是这个时期发生最多。神经质症状是由于这种欲望与恐怖之间的思想矛盾引起,歇斯底里则是由这种激剧的情感变化引起的。到了三、四十岁,生儿育女之后又添加了种族保存欲。欲望进一步扩张,企求进一步自我延续与扩大,即所谓由小我向大我扩张。为了爱护子女,与自我直接相关的欲望和恐怖消失了;为了保障子女的生存,出现了爱护邻人、社会的行动。因此到了这个年代,再没有象儿童时代那样的冲动行为,或者象青年人那样单纯的自我中心主义,思想表现趋向于稳健。到了五、六十岁,身体结构逐渐趋向退化,活动能力衰减,生的欲望匮乏,死的恐怖也出现与之相应地衰减,不再那么激烈了。这乃是生命体的一种自然现象,所具备的这些,并不能单纯地认为都是自我修养与生活经验的结果。到了80岁或100岁,身心机能开始萎靡退缩,冲突不复存在、气力逐渐消失,思想判断能力也已逐渐消失,生的欲望及死的恐怖等就象炉火灭亡那样也逐渐消失,生命也面临终止。这种情况被称作自然死亡。但是,由于人们多数都要经受到患病等的挫折,所以,这种情况在社会生活中还是不容易看到的。象这样长寿、无疾而终的大往生,和未必真正领悟的那幼儿心境相似,绝不是什么所谓真正的彻底大悟。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发展趋势。我们观察事物时,必须对人类自然发展形成的结果和通过人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及时地加以区分。武士道那种赋有深义秘诀而决死的舍身态度,和那种因大吃一惊而丝毫不敢抵抗的态度是绝对不相同的。
  另外,人们由于其先天性素质或疾病等原因,他们生存欲望的表露,也形成各不相同的多种形式。亚历山大(Alexander,前356~前323,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少时就学于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醉心于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即位不久。平定了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后,大举各东方和南方进行扩张侵略。曾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过亚历山大城。后在东起印度河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的领域内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他对奠定古希腊文化的基础有所贡献。但他的军事侵略破坏性很大,遭受到各地人民的英勇抵抗。所建的大帝国,因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只是一个极不巩固的军事和行政的暂时联合,他病死后,迅即瓦解。但它对东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起了促进作用。史称亚历山大大帝-译者注)、拿破化(拿破化一世,即拿破化、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出生于科西嘉岛破落贵族家庭,是法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巴黎军事学校结业后,充当炮兵少尉,参加革命军后获少将军衔。在督政府时期,为击败欧洲反法同盟,先后进攻意大利、奥地利和埃及,1799的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称帝,任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并颁布拿破化法典。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陷巴黎,他被放逐于厄尔巴岛。1815年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并称帝。滑铁炉战役失败后,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直至病死该岛-译者注)。或者是学者、艺术家、事业家等人们,其生存欲望堪称具有乘风破浪、一字形直线式突飞猛进之势。对此,可以称做外向型精神倾向。其精神活动面向外部,一贯地朝着自己的生活欲望前进,根本无暇顾及到死的恐怖等等。这些人,因为平时缺乏自我内省,不去考虑生死之类的问题,所以有的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常常突然陷入惊慌失措。有的则草率处置。其中,还可以再划分许多种类的精神倾向。属于神经质素质的人,是内向型,对于自己的欲望经常自我回顾,不断对欲望和痛苦进行衡量。为此,达不到的欲望时,则时常怨天尤人。有排除不掉的痛苦时,则悲观失望。并在此期间产生思想冲突,终于形成回避痛苦,恐惧死亡这种意念的执着,渐渐的发展成各种神经质的症状或强迫观念。
  由以上情况来看,从精神修养方面讲,精神外向型的人们,如果对妄自发展的欲望不加抑制,不加强自我内省的修养,或者有的因冒险而身体致残,或者有的常常出现反社会的或非社会的行为。另外,对于内向型的人们,要通过其生命的自然发动,使之充分发挥原有的生存欲望,并不断激发前进,使之无暇考虑回避痛苦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已经沉沦于回避痛苦和恐惧死亡之中的人,则要使之充分地单纯地去感受他那痛苦和恐惧死亡之中的人,则要使之充分地单纯地去感受他那痛苦与恐怖,丝毫不让他得到发生思想冲突的余地。从主观上使之完全进入脱离相对感受的绝对痛苦之中。这样才能消除他对痛苦的自觉,由此再启发起原有的欲望。总之,必须使我们的整体生活得到调节和调和,而绝不应该仅仅偏向某一个方面。但是,无论是欲望或痛苦都不能把它设想成为固定了的实质性事实。必须经常将它与时间的演变这一第四量纲融合起来加以思考。后面准备应用相对性原理所说的“四维空间”,加以简单说明。
  * 缺乏恐怖的人
  另外,还有素质本身就属于意志薄弱的人。如流浪者,习惯性犯罪者、嗜酒者等,都属于其中特征较明显的。这些人缺乏生存的欲望,所以也极少有死亡的恐怖。他们的欲望十分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