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10-子午流注说难-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寒一热。舌纵烦满消渴。初生小儿脐风。口噤痿厥洞泄。
x针灸x 针入三分。不宜见血。可灸三壮。
按∶然谷乃肾所溜之荥穴。阴荥为火穴。坎中有一阳无根之少火能生气。其穴亦名龙
渊。潜龙在渊之义也。男女精溢。不孕者皆取之。此火能然于深谷之中不受水
克。故名然谷。吾蜀有产盐区。名自喷井。火自地中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亦然谷少火之明证也。
三、太溪(俞穴)
x部位x 在内踝之后跟骨之上。动脉陷中。
x证治x 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手足寒至节。喘息者死。呕痰实口中如胶。善噫寒疝。
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若 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瘦
瘠。手足厥冷。
x针灸x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按∶太溪穴。肾脉所注为俞土。乃九针十二原之要穴。久病重病欲知脏气之强弱者。
必诊此脉。金匮中脉法。有寸口趺阳少阴之分。趺阳即胃原冲阳。少阴即太溪
也。(仙)曾于途中救治倒地昏迷之急痧证。寸口无脉。太溪有脉。用开十宣法。救之而痊。如太溪
脉已绝。不可救也。
四、复溜(经穴)
x部位x 在足内踝上二寸。动而不休陷中。
x证治x 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KT KT 。善怒多言。舌干胃热。虫动涎出。足痿不
收履。 寒不自温。腹中雷鸣。腹胀如鼓。四肢肿。五种水病。溺青赤黄白黑。
青取井。赤取荥。黄取俞。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泄后肿。五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热。盗汗不止。
x针灸x 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五壮。
按∶穴名复溜。以足少阴别入跟中之脉。下歧为二。后绕大钟交足太阳。前下行水
泉照海。为阴跷奇经之起点。上达交信。亦在内踝上二寸。此别脉也。其太溪正
经直上之脉。复从内踝稍后上二寸而溜于此。与出涌泉溜然谷同义。故名其穴曰
复溜。复溜在后。交信在前。中隔一小筋。交信乃阴跷 。再上 分中曰筑宾
穴。又阴维脉之起点。故曰阴跷阴维者。足少阴之别也。
五、阴谷(合穴)
x部位x 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乃得之。
x证治x 膝痛不得屈伸。舌纵涎下。烦逆溺难。少腹急引阴痛。妇人漏下。不止。腹胀满
不得息。小便黄。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
x针灸x 针入四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按∶按阴谷乃足少阴肾所入为合之水穴。穴在内辅骨后下。大筋小筋间。互相根据倚。
取穴者必先令病者微屈其膝。以指审其间应手之脉。再拨开上下大小筋。乃可进
针。此乃足阴经最高而深藏不露之穴。故名阴谷。
上卷本输穴说难
手厥阴心包络五穴
属性:一、中冲(井穴)
x部位x 在手中指之端。
x证治x 热病烦闷。汗不出。掌中热。身如火。心痛烦满。舌强。
x针灸x 针入一分。灸一壮。
按∶中冲乃心包络所出之井穴。膻中为臣使之官。其脉出手三阴之正中。手诸井穴皆
在指侧。此穴独居中指端之正中。故名中冲。
二、劳宫(荥穴)
x部位x 在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
x证治x 中风善怒。悲笑不休。手痹热病。三日汗不出。怵惕。胸胁痛不可转侧。大小便
血。衄血不止。气逆呕哕。烦渴。食饮不下。口腥 。胸胁支满。黄胆目黄。
x针灸x 针入二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按∶劳宫乃心包络之荥穴。阴荥火穴。劳勤也。臣使之官。代心主之官行政。故曰劳宫。
三、大陵(俞穴)
x部位x 在掌后两骨之间方下。两筋间之始陷中。
x证治x 热病汗不出。臂挛腋肿。善笑不休。心悬若饥。喜悲泣惊恐。目赤。小便如血。
呕逆狂言不乐。喉痹口干。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
x针灸x 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按∶大陵乃心包络所注之俞穴。在掌后两骨结点之下。两大筋间之始。近大指前有大
渊。小指后有阴 神门。成一横线。穴位宽大。故名大陵。
四、间使(经穴)
x部位x 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
x证治x 心悬如饥。卒狂。胸中澹澹。恶风寒。呕吐。怵惕。寒中少气。掌中热。腋肿肘
挛。卒心痛。多惊。喑不得语。咽中如鲠。
x针灸x 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按∶间使二字皆作去声读。在内关之后与外关别络相通。三焦孤府之营卫气有余而过
于此则脉至。无余而不过于此则脉止。臣使之官。或至或止。故曰间使。
五、曲泽(合穴)
x部位x 在肘内廉下陷中屈肘取之。
x证治x 心痛善惊。身热烦渴。口干逆气呕血。风胗。臂肘手腕善动摇。
x针灸x 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按∶曲泽乃心包络所入之合穴。在肘内廉大筋之下陷者之中。微屈其肘乃得之。其穴
位深。故曰曲泽。
上卷本输穴说难
手少阳三焦六穴
属性:一、关冲(井穴)
x部位x 在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x证治x 口干。头痛。舌卷喉痹。霍乱。胸中气噎不食。肘臂痛不能举。目生翳膜。视物
不明。
x针灸x 针入一分。留三呼。灸三壮。
按∶关冲乃三焦手少阳所出之井穴。外关内关。别络横通。心包络井穴曰中冲。心本
藏之井曰少冲。此穴居少冲中冲之间。故曰关冲。
二、液门(荥穴)
x部位x 在小指次指之间合缝处陷中。
x证治x 惊悸妄言。寒厥臂痛。不能自上下。 疟寒热。头痛。目眩赤涩。泪出。耳暴聋。
咽外肿。牙龈痛。
x针灸x 针入二分。灸三壮。握拳取之。
按∶液门乃三焦之荥穴。阳荥为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水之精谓之液。阳
受气于四末。故名其水穴曰液门。
三、中渚(俞穴)
x部位x 在无名指小指本节后间陷中。液门后一寸。
x证治x 热病汗不出。臂指痛不得屈伸。头痛。目眩生翳。目不明。耳聋咽肿。久疟。手
臂红肿。
x针灸x 针入三分。灸三壮。握拳取之。
按∶中渚乃三焦所注之俞穴。若江之有渚。而居其中。故曰中渚。
四、阳池(原穴)
x部位x 在手腕上横纹陷中。
x证治x 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臂不能举。
x针灸x 针入三分。不宜灸。
按∶阳池乃手少阳三焦所过之原穴。手表腕上陷中。从无名指本节直摸至腕中心陷凹
处。如池状。故名阳池。下针时不可摇手。仰其指掌。则穴位明显。
五、支沟(经穴)
x部位x 在腕后三寸骨间陷中。
x证治x 热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胁腋痛。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暴喑。产后血
晕。不省人事。
x针灸x 针入三分。灸七壮。
按∶支沟乃三焦所行之经穴。穴前一寸有外关别络。入手厥阴经。三焦水道流行至
此。别有一分支之沟渠也。
六、天井(合穴)
x部位x 在肘外大骨之上陷中。
x证治x 咳嗽上气。胸满不得语。唾脓不嗜食。寒热凄凄不得卧。惊悸悲伤。螈 癫疾五
痫。风痹头颈肩背痛。耳聋目锐 颊肘痛肿。臂腕不得捉物。及泻一切瘰 疮肿疹。
x针灸x 针入三分。灸三壮。
按∶天井乃手少阳三焦经脉所入为合之土穴。穴在肘外大骨后上一寸两筋骨罅间陷
中。肘前五寸有穴。曰四渎。沟渎归于下流。而天井独居其上。盖有用之水天一
所生。蓄之井里。以备生生化化之用。故曰天井。取穴时。先曲其肘。在大骨后一寸。穴位取定
。令病患叉手按膝头。乃进针。
上卷本输穴说难
足少阳胆经六穴
属性:一、窍阴(井穴)
x部位x 在第四指外侧爪甲角。
x证治x 胁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烦热。汗不出。痈疽。口干口痛。喉痹。舌强。耳聋。转
筋。肘不可举。
x针灸x 针入一分。灸三壮。
按∶窍阴乃足少阳胆所出之井穴。在足太阳之后。为手少阳三焦下俞之起点。少阳者
一阳也。阳根于阴。故曰窍阴。头完骨上亦有窍阴穴。乃手足少阳与足太阳之会。故同名窍阴。
二、侠溪(荥穴)
x部位x 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间本节前陷中。
x证治x 胸胁支满。伤寒热病汗不出。目赤。颔肿。胸痛耳聋。
x针灸x 针入二分。灸三壮。
按∶侠溪乃足少阳胆所溜之荥水穴。三焦下俞在此与足太阳足少阳交会。其穴位狭
窄。故名侠溪。
三、临泣(俞穴)
x部位x 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去侠溪一寸五分。
x证治x 胸满气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 。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
行。 疟日西发者 酸洒淅振寒。妇人月经不调。季胁支满。乳痈。
x针灸x 针入二分。灸三壮。
按∶临泣乃足少阳所注之俞穴。足少阳头部。有一临泣穴。在目上入发际五分。乃足
少阳太阳阳维之会。取之可治目眩泪生翳诸证。居高临下。曰临泣。足下有此临
泣穴。亦足太阳与足少阳交会处。故同名临泣。此穴上通带脉灵龟八穴中。有此
一开穴。待时取之。功用最大。两临泣穴。继起针灸家。在头者曰目临泣。在足
者曰足临泣。因足太阳少阳之起穴。皆在目内外 。泣自目出。故曰临泣。
四、丘墟(原穴)
x部位x 在外踝之前下陷中。去侠溪五寸。
x证治x 胸胁满。痛不得息。寒热。目生翳膜。头肿。久疟振寒。痿厥。腰酸痛。髀枢中
痛。转筋。足胫偏细小腹坚。卒疝。
x针灸x 针入五分。灸三壮。
按∶丘墟乃足少阳胆经原穴。丘之大者曰墟。诗邶风。升彼墟也。读上声。有升高之
义。胆六 穴至此。转而高升。故名丘墟。
五、阳辅(经穴)
x部位x 在外踝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即外踝上四寸光明悬钟二穴之中。
x证治x 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肤肿。筋挛。百节酸疼。痿痹。马刀。颈项痛。喉痹。汗
不出。振寒。 疟。腰 酸痛。不能行立。
x针灸x 针入五分。灸三壮。
按∶阳辅乃足少阳所行之经穴。阳经为火。胆为阳木。木能生火。火曰炎上。辅助其
阳经之上升。穴在外踝上辅骨前绝骨端。故名阳辅。
六、阳陵泉(合穴)
x部位x 在膝外陷中。即膝下一寸外尖骨前之陷凹处。蹲坐取之。
x证治x 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
x针灸x 针入六分。灸七壮。
按∶阳陵泉乃足少阳胆经所入之合穴。此穴在膝外突出。陵高于丘。此穴下有外丘。
有丘墟。与膝内阴之陵泉斜对。故名其穴曰阳陵泉。凡疾高而外者。皆可取此穴。
上卷本输穴说难
足厥阴肝经五穴
属性:一、大敦(井穴)
x部位x 在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
x证治x 卒心痛。汗出。腹胀肿满中热喜寐。五淋七疝。小便频数不禁。阴痛引小腹。阴
挺出。血崩尸厥如死。
x针灸x 针入一分。灸三壮。
按∶先师许公直 云。大敦在足大指端内侧。其肉敦阜。一般认大敦处为隐白。误
矣。凡伤寒病久。热入厥阴。刺大敦见血立效。考正穴法云。大敦足大指端。去
爪甲如韭叶及三毛中。盖三脉动于足大指。阳明在上。厥阴在中。太阴在下(俗
本太阴误作少阴)。阳明多气多血。与肝脾同会于足大指。故指上生丛毛。名曰
三毛。三毛之间非大敦穴。考足少阳脉交足厥阴。别跗上。入大指。出其端还贯
爪甲。出三毛。可证明经称三毛中。乃由足大指前之发端处达到三毛。经过大
指侧。肉起如敦状处是穴。穴在指端及三毛二者之中。名曰大敦。名实相副。继
起用针者。刺大敦多在足大指丛毛之间。浅刺之。误矣。
二、行间(荥穴)
x部位x 足大指次指间即合罅后五分动脉陷中。
x证治x 呕逆咳血。心胸痛。腹胁胀。色苍苍如死状。中风。口 。嗌干烦渴。瞑不欲
视。目中泪出。太息。癫疾短气。肝积肥气。 疟。洞泄遗尿。癃闭。崩漏白
浊。寒疝。少腹痛。腰痛不可俯仰。小儿惊风。
x针灸x 针入三分。灸三壮。
按∶行间乃足厥阴所溜之荥穴。由大敦转入足大指与足次指两指缝间。一彳一亍曰
行。两足指相合。故曰行间。
三、太冲(俞穴)
x部位x 行间上二寸陷中。
x证治x 虚劳呕血。恐惧气不足。呕逆发寒。肝疟。令人腰痛。嗌干。胸胁支满。太息。
浮肿。小腹满。腰引少腹痛。足寒或大小便难。阴痛遗溺。溏泄小便淋癃。小腹
疝气。腋下马刀疡 。 酸踝痛。女子月水不通。漏血不止。小儿卒疝。
x针灸x 针入三分。灸三壮。
按∶太冲乃足厥阴肝所注之俞穴。肝脏血。女子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太冲又为
九针十二原之原穴。五脏禀受六腑水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