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94-伤寒指掌-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邵评∶邪由口鼻吸受。其气先入肺卫。次者递传心营。甚至逆传心包。从上焦而及中下二焦。 
当从心营肺卫。宗三焦立法。从手经施治。若自肺而入阳明胃中经腑者。可同伤寒用 
足经药施治。凡温热暑疫等症。皆当如是。所谓与伤寒治法始异而终同也。惟治疫之法。当厘清上 
中下三焦。用芳香逐秽解毒开泄之剂。是第一要旨。 
又评∶凡病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邪入心营肺卫。尚在上焦。至入于血分。则邪干下 
焦矣。故曰三焦相溷。若直走下焦。与包络中结邪不相干涉。故仍主轻扬清上。而佐 
以咸苦之味。两相兼顾。此疫邪入手经。与前列之症不同也。 
疫邪入上焦 如口糜、丹疹、喉哑、咽痛。舌苔红中间白。或白中兼红。此邪在肺与 
包络也。宜犀角、鲜生地、元参、连翘、石菖蒲、川郁金、牛蒡子、射干、银花、人中黄之类。 
邵评∶此邪由肺卫而入心营。尚未传入包络。包络有邪。必神昏谵语。如下条之 
见象也。此是营卫交病。用泄卫透营两解之剂。 
疫邪入膻中 如见舌苔鲜红。神昏谵语。或发丹疹。或兼喉痛。疫邪逆传膻中也。 
非比伤寒客邪。无庸发散。亦非停滞里症。无庸消导。治当清血络以防内闭。大宜 
解毒逐秽。宣窍开闭。如犀角、连翘、元参、生地、银花、人中黄、川郁金、石菖蒲、西黄、琥 
珀之类。兼用至宝丹。 
邵评∶此与伤寒表里之邪大相悬绝。治法大异。此清血络而开闭宣窍逐秽之法。治温热暑疫邪 
入包络之要旨。不独疫症然也。 
疫邪遍三焦 疫疠秽邪。从口鼻吸入。分布三焦。久则血分渐瘀。其邪愈深。其热 
愈结。当以苦咸之制。仍是轻扬理上为治。加犀角水、银花露、白金汁、西瓜翠衣、栝 
蒌皮、黑元参之类。(以上参叶案) 
邵评∶邪从上受。先肺卫。次心营。此邪在上焦。至入于血。则邪干下焦矣。故曰邪 
遍三焦。邪愈深入。则热结而不能外泄。用咸苦以清下焦血热。仍佐轻扬清上 
之剂。则三焦同治矣。此咸苦清血之味。余俱轻清上热。为治疫遍三焦之良法。 

卷四伤寒类症
吴又可法(摘要)
属性:凡瘟疫如见舌苔白如粉者。其邪已入膜原。汗之必不解。当用达原饮。以透膜原 
之邪。看兼何经。加入引经表药。如兼太阳加羌活。阳明加葛根。少阳加柴胡。如舌 
苔薄而不浓。脉不甚数者。感之轻也。可从汗解。如感之重者。舌苔必浓。脉必数。纵 
服药。邪必内陷。但看舌苔渐渐黄燥。此邪渐入于胃也。前方加大黄下之。若脉洪 
长而数。汗大出。此邪适离膜原。初入阳明。白虎证也。舌上纯黄燥刺。又兼里症。此 
邪已入胃腑。承气汤选用。 
邵评∶邪从口鼻而入。直行中道。而入膜原。故舌苔白如敷粉。膜原者。脾与胃以膜相联。乃 
脾胃之半表半里。附近于胃。疫邪先入膜原。最易陷入于胃。如从表达。亦从三阳经外出。故加三阳引经药。 
疫症有两三日即离膜原者。有一旬半月不传者。有初得之。四五日厌厌聂聂。至五六日。陡然势张者。 
疫邪为病。有从战汗解者。有从自汗盗汗不解者。有无汗竟归于胃者。有胃气壅 
抑。必从下后而得战汗解者。有汗解未尽。越三四日复热者。有发黄因下而复热 
发者。有竟从发 而愈者。有里症急。虽得 。不愈者。 
疫毒甚者。日有三变。初起一二日。舌苔白如粉。早服达原饮一服。午后舌变黄色。 
胸膈满痛。大渴烦躁。此毒邪传里也。前方加大黄下之。烦躁稍减。傍晚复加烦躁 
大热。通舌变黑刺。鼻生烟煤。此毒邪最重。复合聚于胃。急用承气汤下之。至夜半 
热退。次早苔刺如失。此数日之法。一日行之。因其毒盛变速。故用药不得不紧。设 
用缓药。必无救矣。每见瘟疫二三日即死者。皆此类也。 
邵评∶下后稍缓。至夜复热。其势更甚。热而成实。灼伤肺胃津液。故舌黑刺而鼻 
烟煤。邪毒甚也。热实胃腑。故用承气急下之。使邪毒从下而解。若一日数变。用 
药亦一日行数日之法。盖病变极速。治法亦急。所谓急病急攻也。失治则液涸邪秘而死。 
疫病失下。自利纯臭水。昼夜十数行。口燥、唇干、舌裂。腹满硬痛。此热结旁流也。急 
以承气下之。以去宿垢。其利自止。若胃热失下。郁而为黄。热更不减。搏血为瘀。故 
经气不为热瘀郁。不致发黄。热邪不干血分。不致蓄血。若同受其邪。则发黄而兼 
蓄血。非蓄血而致发黄也。但蓄血一行。热随血走。黄随热泄。故治黄茵陈蒿汤。治 
蓄血桃仁承气汤。去桂枝、甘草。加丹皮、归尾、赤芍。 
邵评∶胃中热郁不得泄越。则发黄。热甚血瘀。则蓄血。此邪热入于中下两焦所 
致。至辨发黄与蓄血。当察其小便。若小便不利。则热郁膀胱而发黄。若小便自 
利。则热瘀血分而蓄血。如此辨治。万无一失。治黄、渗湿清热而通下。治蓄血、消瘀清热而破血。 

卷四瘟疫九传
但表不里
属性:疫之传有九。然亦不出表里之间而已。但表不里者。其证头疼身痛发热。而复凛 
凛。内无胸满等证。谷食如常。此邪传外。由肌表而出。或斑消。或汗解为顺。轻剂可愈。有汗出不彻。 
而热不退者。宜白虎汤。或斑出不透。而热不退者。宜举斑汤。有斑汗并行。而并不透。合用煎汤。 

卷四瘟疫九传
但里不表
属性:但里不表者。惟胸膈痞闷。欲吐不吐。吐而不快。宜瓜蒂散吐之。若邪传里之中下 
二焦。则心腹胀满。不吐不呕。或燥结便闭。或热结旁流。或热结下利。或大肠胶闭。 
并宜承气辈。有里而再里。或至于三。皆根据前法。 
邵评∶吐下未净。复聚于中。故曰里而再里。至三里之症。少有也。 

卷四瘟疫九传
表而再表
属性:表而再表者。所发未尽。膜原尚有隐伏之邪。故三四日后。根据前发热。脉洪而数。及 
其解也。斑者仍斑。汗者仍汗而愈。至于三表者。亦稀有也。 
邵评∶瘟疫之邪。由膜原达表。或 或汗之表。表邪化而膜原尚有未尽之邪。复出于表。故曰表而再 
表。此与伤寒先表后里之治迥别。须使出表之邪。仍从 汗而解。至三表之症。实罕见焉。 

卷四瘟疫九传
表里分传
属性:表里分传。始则邪气伏于膜原。尚在半表半里。二证俱见。必先通其里。令里邪去。 
自能达表。或斑或汗。随其性而升泄之。病退而热未除者。膜原尚有未尽之邪也。 
宜三消饮调之。若分传至再至三。未之频见。照前同治。 
邵评∶疫邪自口鼻吸受。直行中道。流布三焦。伏于膜原。为半表半里之界。邪在于此。或表里分传。 
表里二症同见者。治宜先通其里。里通则表达。与伤寒先表后里之法大异。从表解者。或 或汗两门。 
随症治之。膜原之邪。未能尽传。表里症并见者。用三消饮内外并解之。若分传再三之症。亦属稀少。治法同前。 

卷四瘟疫九传
再表再里
属性:有再表再里。或再表里分传者。医家不解。反责病患不善调养。以致反复。病家不 
解。反咎医师疏于救治。彼此归怨。胥失之矣。不知病势之当然。其气性如此。 
邵评∶疫症是秽浊之邪。不正之气。伏膜原而布三焦。其邪之或结或开。或表或里。本无一定。故多 
表而再表。里而再里。表里分传再见之症。此病情之传变不常。邪气之聚散无定。乃病势之当然。非关调治 
之失宜。然必病者元气不虚。方可随症施治。若虚弱之体。恐未能当此缠扰耳。疫症之外。若风寒温暑湿热诸 
病。则鲜如此见症也。 

卷四瘟疫九传
先表后里
属性:先表后里者。始则但有表证。而无里症。宜达原饮。有三阳经症者。加三阳经药。继而脉大而数。 
自汗而渴。邪离膜原。未能出表。宜白虎汤辛凉解散。邪从汗解。脉静身凉而愈。二三日后。或四五 
日后。依然发热尚宜达原饮。至后反加胸满腹胀、不思谷食、烦渴等证。加大黄下之。 
邵评∶邪从口鼻吸受。先由肺入。肺主皮毛。则先见表症。有头疼身痛发热凛寒 
之象。用达原饮以宣其邪。三阳者。太阳阳明少阳也。故太阳加羌活。阳明加葛根。少阳加柴胡也。 

卷四瘟疫九传
先里后表
属性:先里后表者。始则发热。渐盖理证。下之便愈。后复发热。反加烦疼。身重脉浮者。宜 
白虎汤主之。不得汗者。津液枯竭也。加人参。覆杯即愈。 
邵评∶瘟疫自口鼻而入。直行中道。伏于膜原。膜原为半表半里。其邪自内出外。故有先见里症。可 
先下之。下后里通。邪渐出外。在阳明之经。故见烦热脉浮身疼重之症。再用白虎汤以清之。不得汗者。正 
虚液竭。白虎加人参。以扶正达邪。若大汗大下后。表里之证悉去。继而一身尽痛。身如被杖。脉沉 
细者。此汗出太过。 
阳气不周。骨寒而痛。非表证也。此不必治。二三日后阳回自愈。 
邵评∶汗下之后。表里之症虽去。而津亏气弱。不能营养筋骨脉络。故痛如被杖。用药宜养营和阳之剂。 
又评∶瘟疫与伤寒大异。伤寒不可早下。瘟疫有先里后表之症。故可先下。下之 
里通而表达。盖瘟疫之邪自内达外。与伤寒先表后里之治不同法。此瘟疫伤寒分泾渭处也。 

卷四瘟疫九传
表证偏胜
属性:表证偏胜者。膜原之伏邪发时。传表之邪多。传里之邪少。当治其表。里证兼之。 
邵评∶膜原附近于胃。为表里之分界。邪伏膜原。出表者多。入里者少。则表证偏 
胜。乃七表三里之候。当先治表。而略兼治里。 

卷四瘟疫九传
里证偏胜
属性:若里证多而表证少。但当治其里。而表证自愈。 
邵评∶膜原之邪。入里者多。出表者少。则里症偏胜。乃七里三表之候。但治其里。里通。则邪外出而愈。 

卷四瘟疫九传
大头瘟
属性:即大头天行。宜普济消毒饮。 
邵评∶风热湿浊。扰乱清阳之境。故伤高巅之上。从上越者生。下行者死。初起寒热体重。头面 
肿痛。或红或紫。或青或黄。目不能开。咽喉不利。不速治。十死八九。甚者砭针刺之。如大便硬。 
加酒蒸大黄三钱缓下之。若额上面部肿赤者属阳明。本方加石膏。耳之上下前后并额旁红肿者属少阳。 
本方加柴胡、花粉。项下耳后赤肿者属太阳。本方加荆防、羌活。盖大头瘟肿赤之处。分三阳经部位。 
故药亦分三阳经加法。但邪在上焦。药宜轻清。频进而缓服。急则过其病所矣。 

卷四瘟疫九传
捻颈瘟
属性:头与咽中肿胀。喉痛。声不出。即虾蟆瘟。宜荆防败毒散。 
邵评∶邪伤上焦。蕴于肺胃。喉痹失音等象。较大头瘟之肿在肌表者。更深一层矣。此症邪干 
肺胃。当用射干以发肺邪。石膏以泻肺热。犀角以解胃毒。大黄以疏胃壅。方为正治。此方先用羌活、 
独活、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燥烈而专达表。与秽邪之在上焦肺胃者。似不相值。须斟酌用为妥。 

卷四瘟疫九传
瓜瓤瘟
属性:胸高而起。呕血如汁是也。生犀饮。 
邵评∶此邪在中焦而血热受伤。疫毒深重。故以清营解毒为治。 

卷四瘟疫九传
杨梅瘟
属性:遍身紫块。忽然发出。霉疮是也。刺块出血。宜清热解毒。人中黄丸。 
邵评∶此症毒瘀血分。人中黄丸用苍术之燥烈。专走气分。防风之辛散。专走肝 
经者。似为未合。当加银花等解毒之品。并当宣通血分为妥。若清热解毒汤用 
羌葛、升麻。皆是躯壳之药。不能疏通三焦。瘟疫诸症。俱当从上中下三焦治。不 
当以表里为界也。人中黄丸之苍术。虽芳香逐秽。未免燥烈太甚。宜酌用之。 

卷四瘟疫九传
疙瘩瘟
属性:发块如瘤。遍身流走。旦发夕死者是。用三棱针刺入委中三分。出血。服人中黄散。 
邵评∶疙瘩一症。崇祯十六年京城大盛。患者有顷刻即死。其治法与此同。载见 
说铃。同时有羊毛瘟。起病必有红点在背。挑破。中有羊毛一缕。无得活者。死有 
数百万。当博求千金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等书。或有治法。 

卷四瘟疫九传
绞肠瘟
属性:肠鸣。腹痛。干呕。水泄不通者。是也。探吐之。宜双解散。 
邵评∶此症上下格拒。闭结不通。急急探吐。吐则气通。或有生机。然此湿毒多郁 
于下焦。与干霍乱相近。金匮备急丸亦可用。 

卷四瘟疫九传
软脚瘟
属性:便清泄白。足肿难移者。是也。即湿温症。宜苍术白虎汤。 
邵评∶湿热伏于下焦。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