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现代后期文学史-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诗人保尔·瓦雷里 (1871—1945)。
纪德在一定程度上把批判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是法国现
代文学中最矛盾的作家,被誉为“20世纪法国文学史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纪德在一次大战前发表的主要作品有《人间粮食》(1897)、《蔑视道德的
人》 (1902)、《窄门》(1909)等。作者在其中表达了一种否定一切道德
规范的思想,表现出深深的悲观主义倾向。纪德的后期作品主要有《梵蒂冈
的地窖》(1914)、《田园交响乐》(1919)等。1926年完成的小说《伪币
制造者》为他带来了世界级的声誉。它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当时年
轻人的徬徨和苦闷,表达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人与人
之间虚伪关系的批判。由于纪德的思想倾向比较复杂,因此他的创作时而表
现出“进步”的一面,时而又表现出消极落后的一面。他在晚年所著的《忒
修斯》一书,对自己一生的思想和创作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由于纪德的作
品内容广博,艺术意味深远,因而获得了194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对现代法
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瓦雷里是法国后期象征主义派诗人。他在法学院读书时便开始了诗歌创
作,1917年发表的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连串心
理活动,表现了感性生活和理性生活的冲突,被西方评论家誉为“优秀的法
国诗篇”。1920年发表的长诗《海滨墓园》具有自传性,是诗人的“自我独
白”,同时也是一篇哲理意味很浓的诗。表现了瓦雷里以往的生平活动和思
想感情,从自然的不朽和人生的无常的对比中,得出肯定现实、面向未来的
积极的结论。瓦雷里的诗歌偏重于形而上学的思考,他企图建立一种精确而
严格的诗的形式,所以很讲究诗的格律。他的14行诗在艺术上尤其精湛。
在两战期间的法国文坛上,具有深厚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也得到了继续
发展,在整个现代文学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除老一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
… Page 14…
曼·罗兰以外,又涌现出一批新秀:马丁·杜加尔(1881—1958)、杜阿梅
尔(1884—1966)、莫里亚克(1885—1970)和莫洛亚(1885—1967)等。
马丁·杜加尔是一战后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位主要代表作家。1909
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变化》。他的代表作是八卷长篇巨著《蒂波一家》
(1922—1940)。作者通过对蒂波父子两代与兄弟之间矛盾冲突的描写,再
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当时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同时也对帝国主义战争进行了批判,歌颂了法国工人的斗争和人民的反战情
况。小说情节曲折,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杜加尔因此而
获得了193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其他主要作品还有《让·巴洛瓦》(1913)
和《古老的法兰西》(1933)等。
杜阿梅尔是文艺团体“修道院”的创建人。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并将之比作人间地狱,决心一定要消灭
它!他在这一期间创作的短篇小说《烈士传》(1917)、《文明》(1918)
等,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对战争牺牲者深表同情。一次大战后,杜
阿梅尔创作了一系列以社会下层人物沙拉文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后来合成
五卷集《沙拉文的生平与遭遇》(1920—1932)出版,描写了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沙拉文的种种生活经历,他想在社会中寻找一立足之地,却屡屡失败,
最后只好把自己孤独地关在有限的小天地里。杜阿梅尔的另外一部重要作品
是十卷集长篇小说《巴斯基埃家族史》(1933—1945),描写了理想主义者
个人奋斗的失败。
莫里亚克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擅长心理分析和描写人物的内心冲
突,被誉为20世纪心理分析小说大师。其主要作品有《给麻疯病人的吻》
(1922)、《黛莱丝·德克罗》(1927)、《蝮蛇结》(1932)和《黑夜的
终止》 (1935)等。这些作品,有的抨击了传统伦理、习俗的虚伪,有的对
资产阶级家庭的血腥关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有的则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
批判。莫里亚克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以小说、戏剧和日记较为著名,
并因此而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莫洛亚是一位现实主义小说家、历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一生创作了大
量成功的作品。他写的长篇小说有:《非仙非兽》(1923)、《贝尔纳·盖
斯耐》 (1926)、《气候》(1928)、《家庭圈子》(1932)、《幸福的本
能》(1934)和《九月的玫瑰》(1956)等。除此之外,莫洛亚还写了许多
题材广泛的短篇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与此同时,在法国文坛上也活跃着一批杰出的共产党员作家。其中主要
包括亨利·巴比塞(1873—1935)、瓦扬—古久里(1892—1937)和保尔·艾
吕雅(1895—1952)等人。他们以自己的作品和文学活动,推动了法国左翼
文学向前发展。
巴比塞是一位杰出的反法西斯革命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从诗歌开
始的,第一本诗集《哭泣的女人》(1895)是巴比塞的处女作。一次大战前
他写了长篇小说《哀求的人们》(1903)、《地狱》(1908)和一些短篇小
说。巴比塞的成名作是两部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小说《炮火》(1916)
和《光明》(1919)。《炮火》的副标题是“一个步兵班的日记”。小说以
日记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步兵班在战争中受尽磨难,大多数战士死于战场的悲
惨遭遇,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强烈愿望,提出了“到底为什
么打仗”的问题,最终得出了“必须通过革命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才能从
… Page 15…
根本上消灭战争”的正确结论。这本书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先后被译
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成为畅销一时的世界名著。《光明》也是描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西蒙·保朗是一位以秩序维护者
自居的小资产阶级庸人,他在经受了战争的磨难后,逐渐觉醒而最终成长为
一位革命者。列宁对《炮火》与《光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论第三国
际的任务》一文中曾指出:“群众的革命意识的日益增长,已成为到处都可
看到的普遍现象,亨利·巴比塞的小说 《火线》和《光明》,可以说是这种
①
现象的一个极其明显的证据。”除了创作以外,巴比塞还积极从事进步活动。
1919年,他联合其他进步作家成立“光明社”,并出版了《光明》杂志。1923
年,巴比塞加入了法国共产党,他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镣铐》(1924)和
传记 《左拉》、《斯大林》等。
古久里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和作家。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
进行反战活动。1920年法国共产党成立后,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人道报》
编委。1933年,他作为第三国际的代表访问了中国,参加过远东反战会议。
古久里一生除了写下了大量的政论、杂文、通讯以外,还创作了中篇小说《休
假》(1919),短篇小说集《盲人的舞会》(1927)、散文集《士兵的战争》
(1919)和回忆录《童年》(1938)等。
艾吕雅是一位著名的进步诗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1917年
出版第一本诗集《义务与不安》,表达了自己在探求真理道路上的困惑。战
后,他参加了达达主义团体并参与开创超现实主义运动,发表的主要诗集有:
《动物与人》(1920)、《生活的必要和梦想的后果》(1921)、《为了不
死而死》 (1924)、《痛苦的首都》(1926)和《公共玫瑰》 (1934)等。
这些作品没有摆脱超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悲观主义情调。
30年代,艾吕雅参加了西班牙内战,投身于保卫西班牙共和国的斗争,并创
作了一些革命战斗诗篇。1938年,他完成了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转变,同超
现实主义团体彻底决裂。1942年,艾吕雅加入法国共产党。大战期间和战后,
他创作的诗集有《诗与真理》(1942)、《和德国人约会》(1944)、《政
治诗集》 (1948)、《道德教训集》(1949)、《礼赞集》(1950)、《畅
言集》(1951)等,表达了他保卫和平的决心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两战期间,法国左翼文学的代表除了上述几位作家外,还有路易·阿拉
贡 (1897—1982)。他是诗人兼小说家。他同艾吕雅一样,20年代也曾参加
过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团体。1928年加入法国共产党,艺术上转向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发表了具有革命意义的诗篇《红色战线》(1930)。1934年开
始发表总名为《现实世界》的多卷集长篇现实主义小说,反映了20世纪初的
法国社会生活,表现了知识分子的徬徨和苦闷。二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
后参加“抵抗运动”,发表了许多反法西斯的爱国主义诗集:《断肠集》(1941)、
《埃尔莎的眼睛》(1942)、《蜡人馆》(1943)和《法兰西的晨号》(1944)
等。战争结束后,阿拉贡创作了多卷本长篇小说《共产党员们》(1947—1951)。
这部作品歌颂了共产党人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斗争,成为他的代表
作。此后,他又发表了长篇历史小说 《受难周》(1958),这是一部强调个
人意志自由的作品,反映了作者这一时期的复杂思想状态。
此时的德语国家文学也获得较大发展。德语国家指德国、奥地利和瑞士
① 《列宁全集》第29 卷,第465 页。
… Page 16…
德语部分,它们有着共同的文学传统和密切联系的文学生活。在两次世界大
战期间,由于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影响,批判现
实主义文学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并逐渐成为德语国家文学的主流。一
大批卓有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家活跃于德国和德语国家文坛,其中主要有德国
的亨利希·曼(1871—1950)、托马斯·曼(1875—1955)、海塞(1877—
1962)、弗希特万格(1884—1958)、雷马克(1898—1970)和奥地利的斯
蒂芬·茨威格(1881—1942)等。
亨利希·曼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他早期创作的长
篇小说有: 《在懒人乐园里》(1900)、《垃圾教授》(1905)、《小城》
(1909)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了谴责帝国主义战争的政论《论左
拉》(1915),要求用革命来结束战争。1914—1926年间,他创作了批判德
意志帝国的三部曲《帝国》,包括《臣仆》(1918)、《穷人》(1917)和
《首脑》(1925)。其中的《臣仆》是亨利希·曼最优秀的讽刺长篇小说,
塑造了赫斯林这个帝国臣仆的典型,并通过这个形象揭露了德国军国主义和
帝国主义的丑恶面目。在此之后,亨利希·曼又创作了历史小说《亨利四世》,
其中包括《国王亨利四世的青年时代》(1935)和《国王亨利四世的完成》
(1938)两部分。小说塑造了一个代表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领袖形象,这
同疯狂的刽子手希特勒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深刻的反法西斯的社会意义。
托马斯·曼是亨利希·曼的弟弟,德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它描写了自由资
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一个资产阶级望族的没落,刻画了一系列资产
阶级人物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部小说代表了
托马斯·曼一生创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