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445-灵素节注类编-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支别,而并太阳以行于表者可知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岐伯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营
其脏,阳脉营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上言跷脉并少阴而行,故帝疑止行五脏,不营六腑。岐伯谓脏腑经络,出于一本,故气血如水之流,阴阳
如日月之行不休,阴脉营其脏,阳脉营其腑,循环无端,而必分其表里浅深部位者,将以察其有病无病,而可
调之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
此言男子以阳跷为经,阴跷为络,女子以阴跷为经,阳跷为络也。盖跷脉为少阴、太阳两经之支别,非同
脏腑正经之脉。以其并少阴而行于阴者,为阴跷;并太阳而行于阳者,为阳跷。故男主阳,以阳跷为经,阴跷
为络;女主阴,故以阴跷为经,阳跷为络,不同十二经随脏腑分阴阳,而阴阳皆有络脉也。以其为正经之支别,
与络脉相类而又不同,故名曰奇经。奇者,异于常经之谓也。八脉皆称奇经。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灵枢·寒热病篇》曰∶足太阳有通项入脑
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
交于目锐 ,阳气盛则 目,阴气盛则瞑目。
足太阳经,行一身之表,其有通顶入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若感邪而头目苦痛,当于项中两筋之间
针之,以通入于脑也。阴跷、阳跷之脉,于此分别,与太阳经会合于目 ,而卫气之出入、阴阳之相交,均在
此处,故阳气盛则目 不能合,阴气盛目瞑不能开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骨空论》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中极穴名,在脐下四寸。中极之下,曲骨穴也,是任脉之气所起。关元穴在脐下三寸,上行至面,入目中
央,与督脉交接也。其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后贤分列七疝,名目多端,大抵皆由外邪与气血胶结,以伤筋脉,
故多涉于肝,以肝主筋也。其女子瘕聚亦然。而带下之病,多由脾虚带脉弛缓,以致津液下泄,故名带下。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气街者,阳明胃经之穴,在少腹毛际两旁各二寸,为冲脉之气所起也。前文《灵枢·逆顺肥瘦篇》言冲脉
为脏腑经脉之海,上行至颃颡渗诸阳,下行至足跟渗诸阴;而此云至胸中而散者,大抵自气街至胸,其脉如
木之干,其上行至头,下行至足者,如
木之枝而分散也。故其现病,但气逆于胸腹里急,而无头足之现病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庭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
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
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
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
孕,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又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马注∶任、冲、督三脉,一源而三歧也,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气街而行足少阴。会阴
穴在少腹之下,横骨中央。督脉起于会阴,而女子入系庭孔,即HT 漏之所,为阴庭,乃溺孔之端也。督脉有支
别,自溺孔之端分而各行,循阴器,合篡间,在前后阴之中间也;绕行篡后,又别络分行,绕臀内廉,贯脊属
肾,与足少阴、太阳之络相合而行者也;又与足太阳之起于目内 ,由巅顶而行肩膊,抵腰循膂络肾者合行也。
其男子起会阴,循茎下至篡,与女子同也。薛生白曰∶其直行者,自尻上循脊里,上头,由鼻而至人中;其自
少腹直上者,皆任脉之道,而列为督脉,盖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脉之海,
则前亦督,而后亦任也。任脉循背,谓之督脉,自少腹直上者,谓之任脉,亦谓之督脉,是以背腹分阴阳而言
任督。若三脉者,名虽异而体则一耳。上冲心而痛,名为冲疝。盖兼冲、任而为病者,不得前后,即仓公所谓
不得前后溲也。不孕、癃、痔、遗溺、嗌干等病,虽由督脉所生,而实亦任冲之病也。任者,女子得以任养也;
冲者,以其气上冲也;督者,以其督领经脉之海也。此三脉,皆由阴中而上行,故其为病如此。骨上,谓横骨
上、毛际中曲骨穴也。脐下营,谓脐下一寸阴交穴也。皆任脉之穴,而治督脉之病。虽分三脉,其所言治但云
督而不云任冲,所用之穴,亦以任为督,可见三脉一体,督即任冲之纲领,任、冲即督之别名耳。略举针石以
言,则用药之法该乎此矣。楠按∶上文《脉度篇》云∶督脉、任脉,四尺五寸,共合九尺,则是行于身前者名
任,行于身背者名督,督为阳脉之纲,任为阴脉之纲也。又阴跷脉气,起于足少阴经照海穴,在内踝下;阳跷
脉气,起于足太阳经申脉穴,在外踝下五寸。是故《难经》以阳跷为阳经之络,阳跷为阴经之络,本其脉气起
处以为经者也。上文岐伯言,男子以阳跷为经,阴跷为络,女子以阴跷为经,阳跷为络,则是以主治者称经,
佐治者称络,男主阳,女主阴,而与《难经》各有取义也。故《难经》言十二经之气,灌注八脉,譬之沟渠满
溢, 霈妄行,圣人不能复图,因其气由正经漫溢,不能复归于经,而无循环次序,故名奇经。或解作奇偶之
奇,谓其独而无偶,然阳跷、阴跷,阳维、阴维,任脉为阴,督脉为阳,固非独而无偶,其解作奇偶之奇,可
见非也。《难经》又曰∶阳维起于诸阳会,阴维起于诸阴交。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
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观以上诸文,阳维是维持卫阳者,故其病则
苦寒热;阴维是维持营阴者,故其病则苦心痛也。诸阳会,是诸阳经聚会之穴也;诸阴交,是诸阴经相交之穴
也。以其交会之
处,则气盛满溢,乃为维脉之气所起也。又曰∶阳跷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阴跷者,亦起于跟中,
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如
坐水中,此言腰弛而冷,如坐水中也。盖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如束带然,为脾脏之气所主,脾虚则腹满
而带脉弛,故腰冷而或下坠也。按此言阳跷由外踝上行入风池,其为足太阳之支别,更可见矣。起于跟中者,
外踝下五寸,足太阳经申脉穴也。阴跷亦起于跟中,内踝下足少阴经照海穴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灵枢·五音五味篇》帝曰∶妇人无须者,何也?岐伯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
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毫
毛。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
此又言冲任之脉,皆起于胞中,循背里上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肌表者,循腹右上行,冲任会合于咽喉,
别而络唇口。血盛,则生髭须,妇人行经,其血数脱,不荣唇口,故须不生焉。
帝曰∶士人有伤于阴,阴气绝而不起,阴不用,然其须不去,宦者独去,何也?岐伯曰∶宦者去其宗筋,
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此言宦者去其宗筋,则内伤冲任之脉,血泻不能复生,且宗筋肝所主,肝藏血者也,去宗筋则肝血大泻,
焉能复生?故皮肤结滞,血不上荣口唇矣。
帝曰∶其有天宦者,未尝被伤,不脱于血,其须不生,何也?岐伯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冲任不盛,宗
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此言天生如宦者,不但冲任之脉有气无血,而宗筋且不成就,则更亏缺,不能生育,故名天宦。若后世更
有为石女者,皆阴阳偏杂之气所生,释典所谓业报之身,由夙世自心所造之业也。
卷四上
四诊合参总论
属性:四诊者,望闻问切也。望以辨色,闻以辨声,问以辨证,切以辨脉。盖人禀气血以生,气血不和而为病,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但病变多端,其脉其证皆有真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故圣人立法,必以四端互相
参合,方无错误,如《素问·疏五过论》、《征四失论》,谆切告诫,而俗学不明此理,妄意揣度,虚言矜夸,
谓切脉即能知病,欺人自欺,其害实甚。又如《难经》言∶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
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此言诊得弦急之脉为肝
脉,必有肝脏之证,如面青、善怒等,方为肝病,如无肝证,即非肝病,各脏皆然,是故一脉所主,病有多
端,一病所现,亦有多脉,必当脉证互相印合,方能知其病由,故四诊之道,缺一不可,经文已详悉矣。惟辨
舌苔之法,未曾论及,止有《灵枢·师传篇》云∶
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热病篇》言∶肺热病,舌上黄而已。盖脾主肌肉,卫者,
肌肉也,唇舌为肌肉之本,故视之可验病之吉凶也。若夫强弱寿夭之形,及一切病状,尤当于禀赋疾病诸门合
参,以明其理。本门最详者脉也,脉为气血流行之象,而有升降出入,故当与营卫经络、阴阳脏腑诸门同观。
必得悟其神理,指下方能明其为和为病、为虚、为实。古人论脉云∶吾心之所解,口莫能宣。此神理必须心悟,
非言语所能传。能明其脉,则证之真假自见;能辨其证,则脉之虚实自明。所谓真者,脉证相合,虚实显然也;
所谓假者,脉证不合,实病似虚、虚病似实也。真者易辨,假者难辨,不辨其假而误治之,杀人于反掌间,
可不畏哉!可不慎哉!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灵枢·五阅五使篇》岐伯曰∶五官者,五脏之阅也。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
各如其脏,经气入脏,必当治里。
五官者,五脏之窍也,故阅其外而知其内。气血流行于经,出现于两手气口之脉,而色现于明堂,为气血
之华采。明堂者,鼻也。五脏具五行之性,合天地五时之气化,故有五色随时更变出现,以应五时之序。各如
其脏者,如肝木旺于春,其色青;心火旺于夏,其色赤;脾土旺于未月长夏,其色黄;肺金旺
于秋,其色白,肾水旺于冬,其色黑也。经气入脏者,如经病而深入于脏,必当治其里,以脏为本,经为末也。
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岐伯曰∶五色已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
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广大,寿中百岁。如是之人,血气有余,肌肉坚致。
本经《五色篇》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即首面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
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
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此言脏腑应于
首面之部位,详下节《五色篇》也。盖庭为颜额,必开张,而明堂必广大,其颊侧耳门为蕃蔽者,如墙壁之方
正,而护于外,颐颔之基址,高耸而下垂,居面部之外,比中亭更大也。其色充润而治,颜面平博广大,如是
者其血气有余,肌肉坚实而致密,则寿有百岁矣。
帝曰∶愿闻五官。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
者,肾之官也,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 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
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