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一个it人的十年轮-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利工程以及其他集体设施,都是比较大型的工程,依靠单户的农民,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这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借助国家的力量。
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之后,农村基本回到了一盘散沙的状态。整个国家的力量,无论是政权的力量,还是经济的力量,都集中在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国家的整体农业机构,越来越变成了吃财政饭的清水衙门。
一方面,农村需要资金投入建设和维护设施。另外一方面,现有的制度下,国家财政即使愿意投入农村,由于中间历经部委省市县乡几级截留挪用,很少有资金能够真正地投入农村。即使是农民辛辛苦苦的存款,也被城市经济体,通过银行贷款转移,然后以通货膨胀的方式,向农村变相地赖账。
经过持续将近30年光吃老本很少投入的掏空,大量的水利设施,坏的坏,漏的漏,很多已经丧失功能。在遇到大小天灾的情况下,很多土地就减产甚至绝收。
另外,青壮年大量离开农村,到城市寻求新的发展。导致农村严重的空心化和老龄化,老人、留守儿童和妇女,现在成了农村的主力。
水利设施的老化,加上农村人口现状。联产承包责任制,慢慢走到了利弊逆转的时候。
然而,在现有的城市化体系之下,特别是高房价制度设计之下。这种土地制度,却万万不能大动。因为,大部分的农民工,城市都没有给出保障的底线,住房固然是奢想,子女上学都处处被歧视。唯一能够比较靠谱保障他们的,仍然只有土地。农民可以不相信官员,不相信报纸,但是他们始终相信土地。
我调查过的农民,几乎没有人愿意流转土地,更不愿意耕地被政府征走。即使是外出打工,临时把土地让给别人耕种,仍然随时准备回来,收回土地自己耕作。
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之下,“土地流转政策”在大部分地区,几乎算是一个笑柄。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确保在现有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建设公共的水利设施?
答案是有的,利用现代的信息化系统,建立垂直的从中央到村庄和农民个人的三农款项直通车,绕开中间层对三农财务拨款和分配的环节,就可以办得到。但是部委省市县乡的官员们,不会答应,因为这样既不符合他们的政绩利益,也不符合他们的其他利益。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10…04…09 15:50
作者:吾生有涯学无涯 回复日期:2010…04…08 12:55:37
楼主;我最近去了趟湖北;发现那里的农民都一年只种一季或干脆只种点经济作物供自己消费;粮食将来会成大问题。
=u=
现在的粮食作物,都比较高产,差不多一亩相当于过去的两亩。如果粮食价格上涨,农民们种地有利可图的话,单季水稻改成双季稻,也是很容易的。
我的“谁来养活中国”,阐述主题思想,并不是将来会发生饥荒。而是为了养活,我们必须牺牲一切品质。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10…04…10 08:05
谁来养活中国(四)
现代农业“饲养”中国
对于饥荒的预期,底层民众尤其害怕。一说到通货膨胀,无数的人总是问我,要不要囤积一些粮食?中国几千年中,大饥荒的历史,太让人刻骨铭心。对于饥荒的恐惧,已经深植入我们的基因。
好消息是,在看得见的将来,大家无需担心食物的数量问题。
坏消息是,在看得见的将来,大家一直担心食物的品质问题。
食品给人提供能量和营养,每个人的食物需求,可以折合出粮食的使用量和土地的消耗量。我曾经写过《一亩三分地的红色警戒》,计算的结果,大致上是通过进口一些大豆,18亿亩耕地,可以基本养活国民。
为什么耕地比以前少了,人口比以前多了,土地还能够养活我们?
答案在于现代农业综合技术体系。
我们得承认,这些年,农村除了水利失修,人口老化。现代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种子技术,不断地取得突破。从普通的良种到杂交再到转基因,种子技术的进步,大幅度地提高了土地的单产。同样一块地,能够提供的食物数量成倍地增加。
现代农业提供的化肥、激素、农药,为丰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化肥把食物能量的生产,很大部分转移到了工厂。曾经和农民讨论过,如果不使用有机肥,同时不使用化肥,亩产至少减半。也就是我们食物的能量,已经超过一半以上,不是来自太阳,而是来自化工厂。同样的道理,激素可以有效地调节植物生长,把最主要的能量转移到食物上。农药能够把生产的“浪费”减少到很低。
与现代石化工业同时进步的,还有农业设施。例如大棚,大棚把北方的冬天,充分地利用了起来。按照经验和统计数字,大棚的生产效率,是非常惊人的。一亩大棚的产值,甚至可以达到普通露地的几倍以上。甚至在广西这样的农业大省,市场上也到处充斥着来自山东的大棚作物。
现代养殖行业,无论是水产,还是禽畜,都实现了集约型的规模运营。这种现代养殖模式,对于粮食的消耗,已经降低到了极限。传统的农村庭院式的养殖,由于生长缓慢周期过长,消耗粮食很大,已经基本被市场淘汰。现代养殖模式,和传统的模式相比,相同的产量,起码要降低一半的粮食消耗。
现代交通和物流体系,可以确保食物从产地到达任何需要的地方。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援引娃哈哈瓶装水的铺货来说明。远到任何一个乡镇市集,你都可以找到正版的娃哈哈瓶装水。水的运输和食物运输,技术上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现在的道路交通物流体系,可以随时大规模地调度食物分配。
中国历史上的饥荒,很大部分原因是物流的效率,即粮食很难运输到发生饥荒的地方。假如现在西南干旱的背景,倒退100多年,正好是大清晚期,那么即使在周围省区,政府囤积了足够救灾的食物,又怎么能够送到每家每户灾民手里?
先进的农业技术,先进的农业设施,先进的物流体系,这可以确保在有限的耕地,出产更多的农产品,同时能够有效地运输到需要的地方,这就是未来很难发生大饥荒的基础。
唯一的问题,就是食物的品质,已经很大程度地下降。食物是能量和营养的结合体,现在的食物供给,能量是充分的,现代人不缺乏脂肪和卡路里。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胖子越来越多,肥胖病也越来越多的原因。但是食物里缺乏的是足够的生长期,足够的阳光积累,以及各种微量的元素。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食物总可以吃饱,但是总没有味道。
药食同源,良好的食物,能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这比单纯提供能量,意义要大得多。前不久认识浙江一个专门做食疗的老师,她在各地寻找优质的食品,然后根据顾客的身体状况,配置不同的蔬菜食谱。她的生意好得惊人,每天都忙忙碌碌。(现在我还经常给她提供货源)。
所以,谁来养活中国这个问题,如果就食物能量供给上来说,中国完全可以“饲养”十几亿人口。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10…04…10 22:21
作者:栗树下 回复日期:2010…04…09 09:21:30
村长, 有深度。请教个问题!我刚完成620亩山林流转手续在县城边,林权证在办理中。其中有10…15年树约3…4万棵,准备2011年载约10万棵。现在上下有约70亩荒地, 30亩水田。可租,可买。租是100元每亩每年。买断2万元每亩,村长给个建议, 买还是租。本人想步村长后尘。兴趣兼投资。
农业经营环境,各地相差很大。另外风土人情区别也很大,很难一概而论怎么搞。个人在当地的社会关系,也很重要。
所以我很难具体给各个地方的朋友,做农业的具体建议。如果问及具体的操作细节,诸如使用哪种设备比较合理等等,我知无不言。
请各位朋友见谅。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10…04…11 08:38
谁来养活中国(五)
进口食品养活中国
关于进口的食品,来看几个数据。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1至12月累计进口量为4;255万吨,同比增加13。7%。
这就是著名的“大豆战争”我们的“战果”。摊到国人身上,每个人变相地吃了60多斤大豆,而且进口的主要都是转基因大豆。消费大豆的方式一个是食用的豆油,另外就是豆粕为原料养殖的水产、家禽、牲畜等。如果算更长一些,这些养殖业产生的排泄物,作为有机肥,也为中国农业提供了原料。
另外一条来自中国食品网的信息显示,从2009年起,中国国内玉米供需将再次出现缺口,并将逐年扩大,同时玉米净进口量也将不断增加。嘉吉公司预计,至2012年随着中国国内需求的迅速增长,玉米自给能力持续下降,届时中国将不得不依靠580万吨的净进口维持国内玉米供需平衡。
另外,据广州海关统计,2009年广东进口粮食539。8万吨,比2008年同期增长39。7%
中国的畜生,让美国人来养活,这就是无可奈何的现实。
由于美国通过补贴进行转基因大豆倾销,价格压低到了中国豆农盈利的底线,所以能够占领了国内的很大份额的大豆市场,让国内的豆农种植大豆基本无利可图。东北很大面积的土地,被排挤种植了水稻。
我们很庆幸,幸好美国人不大规模地种植水稻。
按照郎咸平先生的说法, 进口的大豆和玉米,通过食用油和猪肉的传导,差不多可以影响CPI34%左右的份额。我以前计算的结果是大约1/3,数据相当地接近。
左派人士很喜欢做“反美”“反帝”的姿态,姿态当然很优美,言语也很激动人心。不过,考虑到食品市场,帝国主义国家供给的数量,这并不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另外,中国对粮食进口的需求,也为自己培养了工业化的潜在竞争对手。水稻的出口,让吃苦耐劳的越南人民,找到了一条迅速实现原始积累崛起的道路。算是中国带动其他国家致富的“正面典型”。通过农业实现原始积累的越南,正在快速走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对中国珠三角,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后面将附上一些网络上的材料数据)。
进口的粮食市场,目前来看,还是很充裕,尤其是大宗粮食类农产品,进口的价格并不算昂贵,这也是有人胆敢鼓吹18亿亩耕地无需保护的理由。要警惕这种论调,其危害性眼下看起来并不大,未来就很难说。一旦发生类似于铁矿石那样的价格被动,通货膨胀率就很难控制,甚至动摇整个经济基础。
未来很长时间,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实,而且进口量有增无减。如果增长率持续超过13%,未来十几年,进口量将会增加两倍到三倍,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趋势。这意味整个国家,抗击国际政治经济风险的能力,在大大地降低。
三线城市现在正在迅速发展,城市化的圈地运动,一波高过一波。从东部沿海,迅速地蔓延到了西部。我去过的县城,即使是国家贫困县,也在大力修建道路,扩充城镇,大广场到处都有。
政府还能不能够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很难说。就算中央有决心,地方政府会不会变相地卖地?年年增加的粮食进口量,很能够反面地说明问题。
但愿我们的未来更美好,而不是很糟糕。有人会说,我们还有未来吗?我想还不至于那么坏。
PS: 这篇文章和上一篇,并不矛盾。第四篇说的是,食品供给充分,暂时无需担心数量问题。第五篇说的是进口,现在的国际粮食市场,还是供给比较充分的,暂时没有问题。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10…0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