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15-杂病广要-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味子(三两) 干姜(二两) 款冬花(二两) 桂心(一尺) 麦门冬(一升去心) 大枣(一百枚劈)
粳米(二合) 桑根白皮(一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先煮枣并桑白皮、粳米,五沸后,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生葱。(《外台》)
黄 建中汤,加半夏曲、生干姜、五味子同煎,空心吞安肾丸,治肾经虚寒,咳嗽痰唾,面色黧黑,小腹动
气作痛。(《直指》)
真武汤,凡年高气弱久嗽通用,仍间服养正丹(同上)
治肺胃俱虚,咳嗽涎沫,间有血丝,不能食,四味理中汤,浓煎北五味子汤调下。久嗽痰饮去多,肺故虚损,
若用补肺药,反伤脾胃,不如干姜等助脾,使土旺生金,肺气安妥也。(《澹寮》)
加味理中汤,治肺胃俱寒,咳嗽。
人参 白术 干姜(不炒) 甘草(炙) 半夏 茯苓 橘红 细辛 北五味子(等分)
上细锉,每服二钱半,姜枣煎,食前服,曾经解利者通用。(同上)
治冷嗽方,寒嗽痰薄,呷热汤暂止者,宜理中汤加五味子。(《朱氏》)
吾乡沈方伯良臣,患痰嗽,昼夜不能安寝,屡易医,或曰风曰火曰热曰气曰湿,汤药杂投,形羸食减,几
至危殆,其子恳求治于张致和。张脉之,乃曰∶脉沉而濡,湿痰生寒,复用寒凉,脾家所苦,宜用理中汤加附子。
其夜遂得贴枕,徐进调理之剂果安。或曰∶痰证用附子何也?殊不知痰多者,戴原礼常用附子疗治之,出《证治
要诀》。(《续医说》)
乌梅丸,治气血不充,胃中虚寒,遏大便湿热于内而作咳嗽者。盖大肠与肺相为表里,治宜益气血、散胃寒
为主。(《原理》)
治寒嗽如神。
川姜(一两) 人参(半两)
上并为末,溶软饧为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含化咽津。(《卫生十全》)
治咳,喉如鼾声为虚,与独参汤一、二服自退,多服数十剂痊愈。(《痰火 门》)
x清肺诸方x 治热嗽方,热嗽痰浓,鼻热腥气,饮冷水而暂止者,宜以小柴胡汤治之。(《朱氏》)治一
妇人时行感寒咳嗽,遂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姜、枣,只加北五味子煎服愈。(《妇人良方》)
清镇丸,治热嗽。
小柴胡汤内,加人参一倍。青黛(半两)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汤下。(《保命集》)《宝鉴》人参清镇丸,治热止咳,
消痰止喘,于本方去大枣,加麦门冬、陈皮、五味子。
黄连解毒汤,治咳而喘急,面赤潮热,脉洪大。(《病机汇论》)
若咳而属胃火有痰,宜竹叶石膏汤。(《内科摘要》)(互见前诸嗽证治中。)
石膏散,治热嗽喘甚者。
石膏(二两) 甘草(半两炙)
上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下,又生姜汁、蜜调下。(《宣明》)《神效名方》加人参半两去芦。
二母宁嗽汤,治因伤酒食,胃火上炎,冲逼肺金,以致咳嗽吐痰,经旬不愈,一服即瘥。
知母(去毛钱半) 贝母(去心钱半) 黄芩(一钱二分) 山栀仁(一钱二分) 石膏(二钱) 桑白皮(一钱)
茯苓(一钱) 栝蒌仁(一钱) 陈皮(一钱) 枳实(七分) 五味子(十粒) 生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临卧时,细细逐口服。(《医鉴》)
清金化痰汤,因火者,咽喉干痛,面赤,鼻出热气,其痰嗽而难出,色黄且浓,或带血丝,或出腥臭。
黄芩 山栀(各一钱半) 桔梗(二钱) 麦门冬(去心) 桑皮 贝母知母 栝蒌仁(炒) 橘红 茯苓(各一
钱) 甘草(四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如痰带血丝,加天门冬、阿胶各一钱。(《统旨》)《济世全书》清火宁嗽汤,
于本方去山栀、知母、栝蒌仁、橘红,加枳实、前胡。《回春》清肺汤,于本方去知母、栝蒌仁,加当归、天门冬、
杏仁、五味子。
梅青丸,平肺气,止咳嗽,利咽膈,化痰涎。
青黛(二钱半) 半夏(四两汤洗七次) 硝石(三两) 桔梗 天南星(生) 蛤粉(各一两) 白矾
上件捣罗为末,水浸 饼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后温生姜汤下。(《御药院方》)(按∶丹
溪治咳嗽声嘶,此血虚火多,用青黛、蛤粉为末,蜜丸含化,盖其所本。俱系本于《医说》引《类编》痰嗽不寐
而脉浮,用蚌粉炒红,拌青黛少许,淡齑水滴麻油数点调服者,宜参阅。)
碧玉丹,治顿嗽无时,连声不已,与食吐出而后止。
白嫩天花粉(六钱) 南星(姜矾牙皂汤煮熟) 九制胆南星(各四钱) 熟石膏(六钱) 青黛(二钱)
冰片(六厘)
共为极细末,白蜜调,每服三、四岁者一钱五分,周岁者钱许。第一服用玄明粉三分,枳壳一分,同白姜、
萝卜汤送下,伤风身热姜汤下,服后仰卧片时,忌食油醋、葱韭、咸辣等物。(《医意商》)(按∶《本草汇言》
引《方脉正宗》治顿呛,用枇杷叶、前胡、防风、薄荷、杏仁、桑皮、蒌仁、桔梗、甘草、升麻,水煎。又有龚
云子方。并宜考。)
x豁痰诸方x 陷胸汤,专治郁热咳嗽,痰吐不出。(《诸证辨疑》)(按∶此盖小陷胸汤。)
三子养亲汤,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韩氏医通》)(方见《喘》门)
六安煎,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一钱去皮尖切) 白芥子(五、
七分老年气弱者不用)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景岳》)
二妙丹,治男子妇人因思虑之极,喘满痰涎作声,生姜汁调苏合香丸,仍用二陈汤加枳壳、木香煎,调苏合
香丸,下养正丹五十粒。(梁国佐取效方)(《朱氏》)
x泻肺诸方x 一人形长色苍瘦,年逾四十,每遇秋凉,病
咳嗽气喘不能卧,春暖即安,病此十余年矣。医用紫苏、薄荷、荆芥、麻黄等以发表,用桑白皮、石膏、滑石、
半夏以疏内,暂虽轻快,不久复作。汪诊之,脉颇洪滑,此内有郁热也。秋凉则皮肤致密,内热不能发泄,故病
作矣。内热者,病本也。今不治其本,乃用发表,徒虚其外,愈不能当风寒,疏内徒耗其津,愈增郁热之势。遂
以三补丸,加大黄酒炒三次、贝母、栝蒌丸服,仍令每年立秋以前,服滚痰丸三、五十粒,病渐向安。(《类
按》)(按∶三补丸系黄芩、黄连、黄柏三味。)
清中含化丸,治咳嗽吐臭痰。
大黄(一两) 石膏(六钱) 薄荷(二钱)
生蜜丸如弹子大,徐徐含化。(《大还》)
《博济方》治大人小儿咳嗽大妙,犀灰散。
巴豆 杏仁(去尖) 半夏(各等分)
上用一合子盛之,以赤石脂闭缝了,用三斤炭火 令透赤,即取出放冷,细研如粉,小儿半字,淡姜汤调
下。大人咳嗽,姜汤下。(《幼幼》)
治诸般嗽疾。
天南星 半夏(各一两各使姜汁浸一宿) 猪牙皂角(去黑皮并子) 杏仁(去皮尖面炒黄) 青黛(各半两)
焰硝(三钱) 巴豆(二十一粒去壳生用)
上一处为末,姜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临卧姜汤下,小儿五丸。(《本事续集》)(按∶《宝鉴》透
罗丹,治痰实咳嗽,用皂角、黑牵牛、半夏、大黄、杏仁、巴豆。其意相似,宜参。)
治痰涎壅结,咳嗽咽痛,硝矾丸。
白矾 焰硝(各等分)
上为细末,入锅子内捺实,以生茶叶数片盖之,火 通红,伏火为度,茶叶旋添,直待伏火后,却连锅子
入地坑一宿,取出为细末,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丸,姜汤送下,食后临卧服。(《卫生
家宝》)
x收涩方法x 治嗽多用粟壳,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后药也,治痢亦同。(《丹溪》)
多年久咳嗽,先嚼哑芙蓉,只用一分许,后即服神功。久年咳嗽用神功,枸杞、苁蓉及款冬,各秤一两分四
剂,苦参减半水煎同。(四味分四剂,水煎服后,用烟筒散熏之,连熏五、六次即愈。)(《云林神彀》)
x熏法x 《古今录验》疗咳,腹胀,气上不得卧,身体水肿,长孙振熏法。
蜡纸一张,熟艾薄布遍纸上。熏黄(末三分) 款冬花(末二分)
上三味并遍布艾上,着一苇筒卷之,寸别以绳系之,烧下头, 烟,咽之亦可,三十咽, 讫则瘥,欲尽
三剂,一百日断盐醋,日一,每 三寸,三日尽一剂。(《外台》)又崔氏疗久咳不瘥熏法,用款冬花一味。有
人病久嗽,肺虚生寒热,以款冬花焚三、两芽,俟烟出,以笔管吸其烟满口,则咽之,至倦则已。凡数日之间,
五、七作,瘥。(《本事衍义》)久嗽不应,可用熏法,款冬花将蜜拌润焙干,入有嘴壶中烧,吸烟咽之。若
胸中闷,举起头,以指掩定烟,稍间再吸。(《医通》)
x灸法x 久嗽,最宜灸膏肓穴,其次则宜灸肺俞等穴,各随证治之。若暴嗽则不必灸也。(《资生经》)
治嗽,灸天突穴、肺俞,大泻肺气。(《丹溪》)
脏腑类
喘
属性:喘古又称之上气,气即气息之谓,故巢太医书,以短气少气等,并而为一门。今亦取彼二证,以附于后。若
夫喘与嗽者,证治相因,则宜与前卷互参,固不待言矣。
x源由x 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病源
论》)
肺主气也,一呼一吸,上升下降,荣卫息数,往来流通,安有所谓喘。惟夫邪气伏藏,痰涎浮涌,呼不得呼,
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填塞肺脘,激动争鸣,如鼎之沸,而喘之形状具矣。有肺虚挟寒而喘者,有肺实挟热而
喘者,有水气乘肺而喘者,有惊忧气郁肺胀而喘者。又有胃络不和,喘出于阳明之气逆;真元耗损,喘生于肾
气之上奔。如是等类,皆当审证而主治之。(《直指》)
愚谓上气者,气上而不下也。人之气以呼吸出入相通,今气壅满于胸臆,出应急而入应不下,谓之上气。呼
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肺主乎气,为五脏盖。今气壅则肺叶张,秘塞气道而不下,作喘急也。亦有下元气虚,
根本不固,致气泛壅,上气喘息,甚者唇白,鼻头焦黑,为危恶之证,宜急以温暖镇坠固气药投之。(《万安方》
引《可用方》)
有自童幼时,被酸咸之味,或伤脾,或抢肺,以致痰积气道,积久生热,妨碍升降而成哮证,一遇风寒即发。
缘肺合皮毛,风寒外束,弗得发越,内热壅郁,新痰复生,因新痰而致旧痰并作也。是以气高而哮,抬肩拮项,
不得仰卧,面赤头疼,恶寒发热。治宜散表,表散热解,气道流通,庶亦暂可。有饮食浓味伤脾,不能运化而发
者,脾伤则津液不得布散而生痰涎,壅塞经隧,肺气为之不利,则胸满腹痛,盗
汗潮热,昼夜发哮,声如拽锯。治宜消食健脾,清痰利气,斯亦定矣。有房劳太过,肾水衰少,不能制火下降,
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金受伤,金伤则生化之源绝矣。病则下午潮热,哮声如雷,头疼面赤,盗汗烦躁,昼轻
夜重,脉数无力。治当补肾制火,清金润燥,庶或得安。有气逆而发者,经曰怒则气上,有升无降,又曰大怒
则火起于肝,又曰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火。肺虚不能平木,病则胸满胁痛,耳聋眼赤,气出如火,治宜抑肝
利气。是疾也,气浓者当劫而吐之,拔其病根,根拔又当速补中气,中气充实,痰不再作矣。(《赤水》)(按∶
病因诸说,更见证治总说及虚实条中,宜参看。)
x喘嗽之异x 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行气温于皮毛。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一受邪,安能统摄诸气,气乱
胸中而病生焉,重则为喘,轻则为嗽。喘之为病,由痰实而气不散,上激咽喉,哮吼作声,咯不出,咽不下,憧
憧而急,喝喝而散,张口抬肩,摇身辊肚。嗽之为病,由气激而痰随上浮,风生喉靥,淫淫如痒,习习如哽,涕
唾稠浓,声音重浊,甚则续续不已,坐卧不安。所以古人于喘嗽二证,治法颇同,但剂有轻重耳。(《简易》)
x脉候x 脉出鱼际,逆气喘息。(《脉经》)
上气喘息低昂,其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上气注液,其脉虚宁宁伏匿者生,坚疆者死。
(同上)
(按∶《千金翼》作其脉虚慢伏匿者生,牢弦者死。)
其脉滑者生,快者死也。(《病源论》)(《千金翼》大而快者死。)
大凡喘脉宜浮迟,不宜急数。(《原理》)
脉来弦紧而有力者,实也。脉见紧促短数者,虚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