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15-杂病广要-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芩(各三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数服良愈。(《宝鉴》)(按∶此方本出《医学
发明》,今去五味子、人参、茯苓,加知母、桔梗、黄芩。又《伤寒广要》载有增损方,宜并考。)
均气八仙汤,哮喘气急而不得息者,宜用。
麻黄(二钱) 杏仁(二钱) 石膏(三钱) 桔梗(一钱) 片芩(二钱) 知母(二钱) 贝母(一钱用
北细辛三分煎汤拌炒二母) 生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寿世》)
x豁痰诸方x 降气化痰汤,治因于痰者,喘则便有痰声。
紫苏子(炒捶碎一钱半) 前胡 半夏(汤泡) 茯苓 橘红 桑皮 杏仁(炒) 栝蒌仁(炒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统旨》)
三子养亲汤,治凡人年老形衰,苦痰气喘嗽胸满。
紫苏子 芥菜子 萝卜子
上各微炒,生绢或稀布小袋盛煮汤,可随甘旨饮啜,勿
煎。(《皆效方》)《韩氏医通》每剂不过三钱,不宜煎熬
太过,若大便索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
片。《济生全书》本方合导痰汤,亦名三子养亲汤。
哮喘久不止,不拘老小,一服即止,并治小儿奶哮。
石膏 半夏 栝蒌仁 陈皮 麻黄(各一钱五分) 枳实 杏仁(各一钱) 甘草(七分) 生姜(五片)
水煎热服。(《幼幼集成》)
治急下涎,半夏汤(案∶馆本作千缗汤)。
齐州半夏(七枚炮裂四破之) 皂角(去皮炙一寸半) 甘草(一寸) 生姜(两指大)
上同以水一碗,煮去半,顿服。沈兴宗待制,常病痰喘不得卧,人扶而坐数日矣。客有见之者曰∶我曾如此,
得药一服瘥,我以千缗酬之,谓之千缗汤,可试为之。兴宗得汤,一啜而愈。(《苏沈》)
治远年日近喘嗽。
皂角(不蛀者三大茎)
上一味,刮去黑皮,刀切开去子,每子仓内,入巴豆肉一粒,合就麻皮缚定,用生姜自然汁和蜜,涂令周匝,
漫火炙,又涂又炙,以焦黄为度,劈开去巴豆不用,以好明矾一两枯过,萆麻七个,姜汁和蜜涂炙前三味为末,
却以杏仁二两去皮尖研成膏,却与前药和匀,每服一钱,用柿子干炙过候冷,点药细嚼,临睡服。忌热毒鱼
鲞、油面酒米醋、煎 热毒等物。(《本事续集》)(按∶又治急中风,口开涎上欲垂死者,用江子、白矾瓦上
末,蜜丸鸡头大,每用一丸,良久吐痰立效,宜参。)
x泻下诸方x 治暴喘欲死方。
大黄(一两) 牵牛(二两炒)
上件为细末,每服二钱,蜜水调下立愈。治上热痰喘极效。若虚人肺虚胃冷者,不可用。(《中藏经》)
《宝鉴》
全真丸,治痰涎不利,涕唾稠粘,本方以皂角轻炒,水一大碗,浸一宿,入萝卜一两切片同熬,投药末丸。
己未岁初秋越三日,奉召至六盘山,至八月中,霖雨不止。时承上命治不邻吉歹元帅夫人,年逾五旬,身体
肥盛,因饮酒吃潼乳过度,遂病腹胀喘满,声闻户外,不得安卧,大小便涩滞,气口脉大两倍干人迎,关脉沉
缓而有力。予思霖雨之湿,饮食之热,湿热大盛,上攻于肺,神气躁乱,故为喘满。邪气盛则实,实者宜下之,
故制平气散以下之。
青皮(去白) 鸡心槟榔(各三钱) 大黄(七钱) 陈皮(去白五钱) 白牵牛(二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一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煎生姜汤一盏调下无时,一服减半,再服喘愈,止有胸膈不利,烦热口干,时时咳嗽,
以加减泻白散治之。(《宝鉴》)(泻白散见上)
治实喘方。气虚而喘者,不可服。
芫花(不以多少,米醋浸一宿,去醋,炒令焦黑,为细末。) 大麦面
上二味等分,和令极匀,以柳枝浓煎,酒调下立定。(《是斋》)《朱氏》名麦花散,每服一钱,柳枝煎
汤调服食后。
喘而服药不效者,利导之,宜神保丸。大便已溏者,不可用。(《要诀》)(按∶神保丸方出《苏沈良方》,
用木香、胡椒、巴豆、干蝎,详见《胁痛》。)
x涌吐方法x 丹溪云,哮者专主于痰,宜用吐法。亦有虚而不可吐者,必使薄滋味,不可纯用寒凉,必
兼散表。此深造病情者也。(《赤水》)
瓜蒂散,凡病 气塞不通者,此方三吐之。(《医方考》)
信州老兵女三岁,因食盐 过多,遂得 喘之疾,乳食不进。贫无可延医。一道人过门,见女病喘不止,教使求甜
瓜蒂七枚,研为粗末,用冷水半茶钟许调,澄取清汁,呷一小呷。如其说才饮竟,即吐痰涎若胶 状,胸次既宽,
喘亦定。次日再作,又服之随手愈。凡三进药,病根如扫。此药味极苦难吞咽,俗谚所谓甘瓜蒂苦,非虚言也。
(《医说》引《类编》)(《医史·张扩传》当涂郭祥正子,患嗽,肌骨如削,医多以为劳。扩曰∶是不足忧。
就坐饮以药,忽大吐,使视涎沫中当有物,视之得鱼骨,宿疾皆瘳。)
咸哮,喉中痰声不绝,以人参芦煎汤饮之,探吐。(《原病集》)
x降气诸方x 降气汤,定上气息鸣卒□(疑喘字)便欲绝者,入口气下,万金不传。
吴茱萸(三两) 桑根白皮(六两)
上 咀,分四处,每一以水二升,酒一升,煮三沸,取清汁,作三服,立验。每煮成入生姜汁一匙匕,煮一
沸为准。自神龙致仕孟伊芳阳传,云用无不效。(《元和纪用经》)(按∶此方本出《肘后》,生姜同煮,不用
汁。)《万安方》引《可用方》降气汤,治气虚喘促,及大病后虚喘,于本方加五味子。
息贲汤,治肺之积,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久久不愈,洒洒寒热,气逆喘咳,发为肺痈,其脉浮而毛。
半夏(汤洗七次) 吴茱萸(汤洗) 桂心(各二两半) 人参 甘草(炙) 桑白皮(炙) 葶苈(炒各一两半)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按∶此系于《千金》奔气汤,
加桑白、葶苈、枣者。)
四磨汤,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或下养正丹尤佳。(《济生》)(按,四磨汤本出《卫生家宝》,用木香、
槟榔、沉香、乌药,今此方易木香以人参,不如原方为优。)
云岐云∶四七汤,治痰涎咽喉中上气喘逆,甚效。(《准绳》)(宜考《诸气》)
x重坠诸方x(宜与次款相参)养正丹,若气虚喘急,或发咳嗽,用生姜、生附各四钱,水二盏,煎至六分,
临熟入沉香少许,名沉附汤,调钟乳粉咽下。(《易简》)
若上盛下弱而喘促者,宜苏子降气汤吞黑锡丹。(《妇人良方》)(《兰台轨范》曰,黑锡丹,镇纳元气,
为治喘必备之药。)
虚劳喘嗽眩运方。
灵砂(一两研细) 人参 木香(各二钱半) 大香附(杵净) 大红川椒(去合口并子焙出汗各半两)
上细末,糕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橘皮汤下。(川椒引气归元)(《直指》)
x滋补诸方x 治阴虚发喘,用苏子配六味地黄汤,加麦冬、知母。(《汇言》引陶仲林《枢要》)
飞畴治斡顺溪内子,患喘证月余,服破气宽胸豁痰清火等药不效,发表利水亦不应,其疾转急,稍动则喘难
休息。诊之六脉细数而面赤戴阳,用大剂六味地黄作汤,加青铅两许,一服而缓,二服而止。(《医通》)
东圃治一少年哮喘者,其性善怒,病发寒天,每用桂附八味地黄汤及黑锡丹而平。一次用之未效,加生铁落于
八味汤中,一剂而愈。又治一顿嗽痰甚者,即于桑、杏、枳、桔前、苏、陈、半汤剂中,加而用之,一服遂定。
(《药性纂要》)
x灸法x 有贵人久患喘,夜卧不得而起行,夏月亦衣夹背心。予知是膏肓病也,令灸膏肓而愈。亦有暴喘
者,予知是痰为梗,令细锉浓朴七、八钱重,以姜七片,水小碗,煎七分服,滓再煎服,不过数服愈。若不因痰
而喘者,当灸肺俞。凡有喘与哮者,为按肺俞无不酸疼,皆为谬刺肺俞,令灸而愈。亦有只谬刺不灸而愈,此病
有浅深也。舍弟登山,为雨所搏,一夕气闷几不救,见昆季必泣,有欲别之意。予疑其心悲,为刺百会不效,按
其肺俞,云其痛如锥刺,以火针微刺之即愈。因与人治哮喘,只谬肺俞,不谬他穴,惟按肺俞不痛酸者,然后点
其他穴云。(《资生经》)
灸法∶璇玑、气海、膻中、期门。背中骨节第七椎下穴,灸三壮,喘气立已,神效。(《景岳》)
纳之浊痰荡涤,虽为得法,又必于潜伏为援之处,断其根株,须用各家秘传诸穴灸法。(《时方妙用》)
脏腑类
〔附〕短气少气
属性:(诸虚惫证)
x短气候x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体实,实则气盛,盛则气逆不通,故短气。又肺虚则气少不足,
亦令短气,则其人气微,常如少气不足以呼吸。诊其脉尺寸俱微,血气不足,其人短气。寸口脉沉,胸中短气。
脉前小后大,则为胸满短气。脉洪大者,亦短气也。(《病源论》)
x少气候x 此由脏气不足故也。肺主于气而通呼吸,脏气不足,则呼吸微弱而少气。胸痛少气者,水在
脏腑,水者阴气,阴气在内故少气。诊右手寸口脉阴实者,肺实也,苦少气,胸内满膨膨,与 相引。脉来濡
者,虚少气也。左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厥阴少阳俱虚也,病苦少气不能言。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大
阴阳明俱虚也,病苦胃中如空
状,少气不足以息,四逆寒。脉弱者,少气。皮肤寒,脉小者。少气也。(同上)(按∶诊右手以下,是《脉
经》文。皮肤寒云云,是《论疾诊尺篇》文。)
x乏气候x 夫虚极之人,荣卫减耗,腑脏虚弱,气行不足,所以呼吸气短也。(同上)
短气之证,亦有虚实之殊,虚者肺气之虚,实者由心腹胀满,或水停心下,或风湿相搏之所致也,当各究
其所因而施治。(《统旨》)(按∶原举喘、短气之辨,全取《明理论》,既录于《伤寒广要》中,仍不赘。
《医贯》亦据成氏,补呼吸虽急而无痰声句。)
外有短气不足以息者似喘,但有虚有实,不可作喘治。虚者六君子加五味、麦冬。实者痰气阻碍,导痰丸。肾
气不能摄精者,补肾丸。(《苍生司命》)
若肺气太虚,气不能布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短气,此虚之极也。(《明医指掌》)
中年人病后,气促痰嗽,腿足冷肿,腰骨大痛,面目浮肿,太阳作痛,悉属命门火衰阳虚之候,用八味丸
料佳,若作痰治立殆。(《六要》)
关格之证为喘者,如《六节藏象论》曰∶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
四倍以上,为关格。此关格之证,以脉言,不以病言也。今人之患此者颇多,而人多不知。且近时察脉者,不论
人迎,惟在寸口。但其两手之脉,浮弦至极,大至四倍以上者,便是此证。其病必虚里跳动,而气喘不已。此之
喘状,多无咳嗽,但觉胸膈舂舂,似胀非胀,似短非短,微劳则喘甚,多言亦喘甚,甚至通身振振,慌张不宁。
此必情欲伤阴,以致元气无根,孤阳离居之候也。多不可治,方论详《关格》门。(《景岳》)
虚炎阴阳不升降,下虚上盛,气促喘急,宜苏子降气汤去前胡,下黑锡丹或养正丹。气急甚而不能眠卧者,
沉附汤或正元饮,或四柱散,去木香,用沉香,并以盐煎,下黑锡丹或灵砂丹、三炒丹,不效则以前药下朱砂丹。
短乏者,下气不接上气,呼吸不来,语言无力,宜补虚四柱饮,木香减半,加黄 、山药各一钱。若不胜热药
及痰多之人,当易熟附子作生附,在人活法,余皆仿此,药轻病重,四柱饮不足取效,宜于本方去木香,加炒
川椒十五粒。更不效,则用椒附汤。上焦干燥,不胜热药者,宜于椒附汤加人参一钱。寻常病当用姜附而或上
盛燥热不可服者,惟此最良。气短乏力之人,于进药之外,选一盛壮男子,吸自已之气,嘘入病患口中,如此
数次,亦可为药力一助。此法不特可治虚乏,寻常气暴逆致呃者,用之良验。(《要诀》)
脏腑类
喑
属性:x病由风冷x 风冷失声者,由风冷之气,客于会厌,伤于悬壅之所为也。声气通发,事因关户,会厌是
音声之户,悬壅是音声之关,风冷客于关户之间,所以失声也。(《病源论》)
中冷声嘶者,风冷伤于肺之所为也。肺主气,五脏同受气于肺,而五脏有五声,皆禀气而通之。气为阳,
若温暖则阳气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