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15-杂病广要-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胃气之伤而遽行承气,吾恐病安之后,宁免瘦惫乎。(《格致余论》) 
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一夕忽昏仆,目上视,溲注而汗泻。翁诊之,脉大无论,即告曰∶此阴虚阳暴绝也, 
盖得之病后酒且纳,吾能愈之。急命治人参膏,而且促灸其气海。顷之手动,又顷而唇动,及参膏成,三饮之, 
苏矣。其后服参膏尽数斤,病已。(戴良撰《丹溪翁传》) 
参归芍药汤,治痢久一二十日,痢去多不止,用此调理气血自愈。 
人参(一钱) 当归(酒洗二钱) 茯苓 白术(一半) 砂仁(七分) 山药(炒) 陈皮(各一半)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乌梅二个,灯草一团,莲肉七个,水煎温服。(《回春》)《寿世》白术和中汤,下痢白多, 
不拘新久,或用下后未愈者,用此和之。于本方去人参、砂仁、山药,加黄芩、黄连、木香。 
飞畴治朱元臣子,患五色痢二十余日,胸膈胀满而粥饮不进,服药罔效。别延两医诊视,一用大黄,一用 
人参。元臣不能自主,因执治于予。予曰∶用大黄者,因其胀满脉大也;用人参者,因其痢久不食也。痢久不 
食,大黄断断难施;膈满作胀,人参亦难遽投。今拟伏龙肝为君,专温土藏,用以浓煎代水,煎焦术、茯苓, 
甘草、广藿、木香、炒 
乌梅。一剂痢减食进,再剂而止,遂不药,调理而起。(《医通》) 
十全大补汤,痢疾已愈,气血大虚者,此方主之。(《医方考》) 
痢后调补,宜四君子汤加陈皮一钱半,即异功散。恶甜者,生料平胃散,加人参、茯苓各半钱。(《要诀》) 
x食治诸方x 鲫鱼作脍,主赤白痢。(《本草》唐本先附)作脍,治肠 水谷不和。(同上日华子)治 
赤白痢久不瘥,鲫鱼脍方。鲫鱼一斤鲜者,去鳞鬣,细切作 ,用蒜齑调和食之。(《圣惠》)(按∶《是斋》 
有鲫鱼入白矾纸裹煨食方,不录。) 
痢疾噤口,数日不食,食必吐,羸瘠殆尽。用乌骨鸡修事如常,白煮清汁与服。服之一日,胃气顿开,痢止 
人活,此异人方也。(《澹寮》引《增品方》) 
莱菔汤,治男妇大小赤白痢下。盖血随气运,气滞故血妄行。惟萝卜根叶,主消滞和中,通肠利气。余居 
金陵时,用此治人,无不效应,活人不啻数百矣。 
萝卜根叶(隔年冬间风干候用) 
上不拘多少,煮烂露一宿,次日空心,汁与叶同服。(《医汇》) 
金龙汤,治痢疾噤口,病势欲死者。 
金丝鲤鱼一尾,重一二斤者,如常治净,用盐酱葱,必入胡椒末三四钱,煮熟置病患前嗅之,欲吃随意连 
汤食一饱,病即除根,屡治有效。(同上) 
x灸法x 
泄痢不禁,小腹痛,后重,便脓血∶丹田(一寸半) 复溜 小肠俞(灸七壮不已取) 天枢 腹哀(日月下一寸 
五分) 冷痢腹痛,泄注赤白∶关元 穷谷(各灸五十壮) 泄痢及下失气脓血∶下腰(五十壮,穴在八魁正中央正脊 
骨上。灸,名三宗骨,三报之。)便脓血久痢下重∶小肠俞(灸,《医纲》引东) 
久痢阳虚,或因攻击、寒凉太过,致竭脾肾元神而滑脱不止者,本源已败,虽峻用温补诸药,亦必不能奏 
效矣。宜速灸百会、气海、天枢、神阙等穴,以回其阳,庶或有可望生者。(《景岳》) 
尝治许主簿痢疾愈后,咳逆不止,服诸药无效,遂灸期门穴,不三壮而愈。(《妇人良方》) 
x调摄法x 泻痢须要衣服周密,恐伤风冷。(《直指》) 
一宦家小儿病痢,自郾头车载至朱葛寺,入门而死。戴人曰∶有病远行,不可车载马驮。病已扰矣,又以车 
马动摇之,是为重扰其即死。(《杂记九门》)(按∶其下疑有脱文。) 
大须慎口味,重者瘥后百日,次者一月日,所以常哀骄恣者不能自慎,兴言于此,以为至慨矣。(《千金》) 
凡痢病,通忌生冷酢滑、猪鸡鱼油、乳酪酥干、脯酱粉咸。所食诸食,皆须大熟烂为佳,亦不得伤饱,此 
将息之大经也。(同上) 
泄痢之人,若不禁生冷鱼肉肥腻,与不服药同。(《幼幼》引《养生必用》)(《六要》曰∶若宿滞未净, 
又增新者,肠胃何由以清。渐渐壅塞,直至恶心不食,成噤口矣。) 
一男子病脓血恶痢,痛不可忍,忽见水浸甜瓜,心酷喜之,连皮食数枚,脓血皆已。人言下痢无正形,是何 
言也。人止知痢是虚冷,温之燥之涩之截之,此外无术矣;岂知风暑火湿燥寒六者皆为痢,此冰蜜甜瓜所以效 
也。(《杂记九门》)(按∶又载病泄食羊肝而愈,且曰∶戴人常曰∶胃为 
水谷之海,不可虚怯,虚怯则百邪皆入矣。或思荤茹,虽与病相反,亦令少食,图引浆粥,此权变之道也。若 
专以淡粥责之,则病患不悦而食减,久则病增损命,世俗误人矣。) 
下利以胃气为本,胃失生长,故恶物而不欲食。但得思食,无分何物,与之遂获愈者,此胃气胜故也。 
(《医通》)(按∶此说本于戴人。) 
治一妇患痢疾,素瘦弱,久卧病,而粥入胃,即腹痛且呕吐,必吐尽所食乃止。由是粒食不下咽,四十余 
日,众医为危,特迎予诊。曰∶病与脉应,无虑也。不劳以药,惟宜饲以米饮,使胃常得谷气,白露节后,症当 
获安。如期果愈。(《石山医按》) 
x痢后风x(详载于《历节》中) 
x痢后脱肛x(治方详出《脱肛》中)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多因久痢后大肠虚冷所为。肛门为大肠之候, 
大肠虚而伤于寒,痢而用气KT ,其气下冲,则肛门脱出,因谓脱肛也。(《病源论》) 
下痢脱肛,以养脏汤加升麻,去木香主之。(《原病集》) 

脏腑类
大便不通
属性:x源出诸说x 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胃为水谷之海, 
水谷之精化为荣卫,其糟粕行之于大肠以出也。五脏三焦既不调和,冷热壅涩,结在肠胃之间。其肠胃本实, 
而又为冷热之气所结聚不宣,故令大便难也。(《病源论》) 
又云∶邪在肾,亦令大便难,所以然者,肾脏受邪,虚而不能制小便,则小便利,津液枯燥,肠胃干涩, 
故大便难。 
又渴利之家大便亦难。所以尔者,为津液枯竭,致令肠胃干燥。(同上) 
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结,壅塞不通也。 
(同上) 
大便秘滞有三∶一者,三焦五脏不和,热气小,偏入肠胃;二者,风客三焦,气弱传导不利;三者,肾虚 
水少,胴肠干涩,皆令大肠秘滞。(《鸡峰》) 
《素问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平居之人,五脏之气贵乎平顺,阴阳二气贵乎不偏,然后津 
液流通,肠胃益润,则传送如经矣。摄养乖理,三焦气涩,运掉不得,于是乎壅结于肠胃之间,遂成五秘之患。 
(《济生》) 
x脉候x 诊其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手少阴经也(按,《脉经》少作厥),脉沉为阴。阴实者,病苦闭, 
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若胃胀。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脾实也。若肠中伏伏如牢状,大便难。(按∶以上 
本出《脉经》。)脉紧而滑直,大便亦难。(《病源论》) 
秘结,脉多沉伏而结。阳结,脉沉实而数。阴结,脉伏而迟或结。老人虚人便结,脉雀啄者不治。(《医 
统》) 
大便燥结,须分气血,阳数而实,阴迟而涩。(《四言举要》) 
x证治总说x 大便秘涩,盖非一证,皆荣卫不调,阴阳之气相持也。若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 
胃蕴客热,口糜体黄,是谓热秘。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或因病后重亡津液,或因老弱血气不足,是 
谓虚秘。或肾虚小水过多,大肠枯竭而多秘者,亡津液也。或胃实燥结,时作寒热者,中有宿食也。治法虽宜 
和顺阴阳,然疏风散滞、去热 
除冷、导引补虚之法,不可偏废,当审其证以治之。(《圣济》) 
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更有发汗利小便,及妇人新产亡血,走耗津液,往往皆 
令人秘结。燥则润之,涩则滑之,秘则通之,寒则温利之,此一定之法也。(《济生》) 
凡脏腑之秘,不可一例治疗,有虚秘,有实秘。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当以麻仁丸、七宣丸之类 
主之(七宣丸用诃皮、柴胡、枳实、木香、桃仁、大黄、甘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浓朴汤 
主之(用浓朴、白术、半夏、枳实、陈皮、甘草)。实秘者物也,虚秘者气也。(《保命》) 
结燥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有阳结,有阴结,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结燥者。治法云∶肾恶燥, 
急食辛以润之,结者散之,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散之,阴结者温之。 
仲景云∶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约丸润之。食伤太阴,腹满而食不化,腹响,然不能大便者,以苦 
药泄之。如血燥而不能大便者,以桃仁、酒制大黄通之。风结燥而大便不行者,以麻子仁加大黄利之。如气涩而 
大便不通者,以郁李仁、枳实、皂角仁润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 
燥结愈甚,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导引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噫!可不慎哉。(《兰室》) 
若气秘不通者,与三和散。若老人风秘,及产后去血过多,肠胃燥涩,便秘不通,宜以四物汤,加去白青 
皮煎服。(《管见良方》) 
凡通利大便,若用大黄、巴豆等药而大便不通者,阴阳关隔,水火不升降故也。有热者,来复丹夹三黄丸, 
薄荷泡汤下。无热者。养正丹夹神保丸,橘皮煎汤下。(《直指》) 
有风秘、冷秘、气秘、热秘。又有老人津液干燥,是名虚证。妇人分产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 
未复,皆能作秘,俱宜麻仁丸。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传于大便,故传化难。冷秘,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 
固结,津液不通,胃道秘塞,其人肠内气攻,喜热恶冷,宜藿香正气散(按∶《统旨》作理中汤),加官桂、 
枳壳各半钱,吞半硫丸。热药多秘,惟硫黄暖而通;冷药多泄,惟黄连肥肠而止泄。气秘,则气不升降,谷气 
不行,其人多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养正丹,或半硫丸、来复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用木香、枳 
壳、青皮、杏仁、槟榔、郁李仁、皂角、半夏曲)。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热秘,面赤身热,肠胃胀闷,时 
欲得冷,或口舌生疮,此由大肠热结,宜四顺清凉饮,吞润肠丸,或木香槟榔丸。有气作疼,大便秘结,用通 
剂而便愈不通,又有气秘、强欲通之,虽通复闭,或迫之使通,因而下血者,此惟当顺气,气顺便自通。顺气 
之法,又当求温暖之剂,曾有下巴豆等药不通,进丹附却通,不可不知。宿食留滞,结而不通,腹胀气急,胸 
中痞满,宜感应丸加巴豆。凡诸秘服药不通,或兼他证不受药者,用蜜皂角兑。冷秘,生姜兑亦佳。(《要诀》) 
x阳结阴结x(肾衰证)秘结一证,在古方书有虚秘、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等说,而东垣又有 
热燥风燥、阳结阴结之说,此其立名太烦,又无确据,不得其要而徒滋疑惑,不无为临证之害也。不知此证之 
当辨者惟二,则曰阴结、阳结而尽之矣。盖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知 
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若或疑余之说而欲必究其详,则凡云风秘者,盖风未必秘,但风胜 
则燥,而燥必由火,燥则生风,即阳结也,岂谓因风而宜散乎。有云气秘者,盖气有虚实。气实者阳有余,阳结 
也;气虚者阳不足,阴结也。岂谓气结而尽宜破散乎。至若热秘、寒秘,亦不过阴阳之别名耳。再若湿秘之说, 
则湿岂能秘,但湿之不化,由气之不行耳;气之不行,即虚结也,亦阴结也。总之,有火者便是阳结,无火者 
便是阴结,以此辨之,岂不了然。余故曰∶凡此二者,即秘结之纲领也。(《景岳》) 
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此或以饮食之火起于脾,或以酒色之火炽于肾,或以时令之火蓄于 
脏,凡因暴病,或以年壮气实之人,方有此证。然必有火证火脉,内外相符者,方是阳结。治此者又当察其微 
甚,邪结甚者,非攻不可,宜诸承气汤、神 丸、百顺丸之类主之;邪结微者,宜清凉饮子、元戎四物汤,或 
黄龙汤、五烛散之类主之。(同上) 
阴结证,但察其既无火证,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