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15-杂病广要-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如雨,痰声如锯,此皆临危之绝症。(《百问》) 
先生于是症,独重在肝。盖肝者将军之官,善干他脏者也。要知肝气一逆,则诸气皆逆,气逆则痰生,遂 
火沸风旋,神迷魂荡,无所不至矣。(《临证指南》邵新甫) 
x脉候x 涩则无血,厥寒为甚,尺微无阴,下痢逆冷。热厥脉伏,时或而数,便秘必难,治不可错。( 
《崔氏脉诀》) 
厥逆之脉多于沉伏者。但沉迟散为之寒,沉伏而数为之热,浮而无力者是气虚,洪滑有力属顽痰,沉滑 
身冷者难治。(《玉案》) 
x辨异x (轻重)卒中之脉,由气虚欲脱,有浮洪、搏急、缓滑、弦紧之脉候。诸厥之脉,由气闭不 
通,则沉伏涩脱或沉弦微滑之分别也。卒中之症,面赤肢温,息粗鼻鼾,体和顺而不象病形。诸厥之症,面青 
口噤,四肢厥冷,肢体僵强,奄奄一息,如死状也。(《百问》) 
古人又有尸厥、痰厥、风厥、寒厥、痉、 、痫、角弓反张皆似厥,极惊人,极难辨,识得真,勿惊忙, 
候脉息面色,看清动作厥状而治之。大指掐拳内凶,掐拳外轻。脉大浮洪有力易醒,脉细沉伏数急不连贯凶, 
面青、环口青、唇白、鼻青孔黑、人中吊危。此论极为秘要。(《尊生书》) 
x诸厥总略x(附治方) 有涎如拽锯声在咽喉中为痰厥,手足搐搦者为风厥,因醉而得之为酒厥, 
暴怒而得之为气厥。凡尸厥、痿厥、风厥、气厥、酒厥,可一涌而醒,次服降心 
火,益肾水,通血和气之药,使粥食调养,无不瘥者。若其 
余诸厥,仿此行之。慎勿当疑似之间,便作风气,相去邈矣。(《事亲》) 
若伤寒手足厥逆,昏不知人,邪正已极,温下之间,稍或迟缓,祸不旋踵。或汗不解,暴衄不知人而厥, 
或杂病得吐衄血而厥,不知人者,一二日或三日必间,间则为愈矣。盖阴气尚实,必身不热,热则不厥,厥则 
为血温身热主死矣。暴气厥而形实者,七情所致,痰饮内郁而厥,或半日或一二时必间。形虚而气逆甚者, 
多致不救。此又可见气血为厥,阴阳暴逆之甚也,故不可断作风治。(《微义》) 
厥有七症,寒、热、痰、气、食、尸、蛔,七者是也。(《司命》) 
苏合香丸,治卒暴厥不知人,未辨风痰气厥,宜与此膏,化浓汤灌之,醒后却议脉证用药。(《微义》) 
(按∶此门别无通治之方,仍附于此。) 
x气厥x(宜与《诸气》门气中参看)(气虚厥)脉至如喘,名曰气厥,气厥者不知与人言(《素问》、 
《甲乙》作暴厥)。(《脉经》) 
仁宗最宠贵妃,一日食次,忽仆倒,遍身卒冷。急奏帝。上乃急召孙、杜。既至奏曰∶不妨,此乃气 
厥尔,少顷,吐即复苏也。御坐良久,果吐而苏。上问因何而得。二人并奏曰∶此贵妃方食,因忧怨气上, 
遂与食相并,故如此者。吐即气透,故复苏也。上问妃,有何事如此。妃对曰∶陛下无嗣,臣外家不能为陛下 
生皇嗣,所以自怨,气忽上逆,而至惊动圣驾。上叹曰∶朕亦自责,乃劳汝致病耶。因嘉奖孙、杜之能,良久 
曰∶医道如此,岂非良医也耶。(《纲目》引孙)(按∶楼氏谓上暴厥不知人不治自愈,举经文“气复反 
则生”以征之。) 
气厥之证有二,以气虚气实皆能厥也。气虚卒倒者,必其形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脉微弱,此气脱证 
也,宜参、 、归、术、地黄、枸杞、大补元煎之属,甚者以回阳饮、独参汤之类主之。(按∶《医方考》 
曰∶行立之间,暴眩仆绝,喉无痰声,身无邪热者,阴虚阳暴绝也,独参汤主之。即此证也。)气实而厥者, 
其形气愤然勃然,脉沉弦而滑,胸膈喘满,此气逆证也,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即此类也, 
治宜以四磨饮或八味顺气散、苏合香丸之类,先顺其气,然后随其虚实而调理之。又若因怒伤气,逆气旋去 
而真气受损者,气本不实也,再若素多忧郁恐畏而气怯气陷者,其虚尤可知也,若以此类而用行气开滞等 
剂则误矣。(《景岳》) 
x尸厥x(附治方) (按∶尸厥一证,《肘后》间之中恶客忤,而《巢源》收在中恶诸候中,并似以尸 
为尸注之尸;然考经文曰其状若尸,考之《扁鹊传》实系阳实犯阴之证,而未见鬼邪恶气为其所因, 
故今列于气厥之后。《扁仓传汇考》更有详说,宜并考。) 
(原书此处有缺) 
煎令百沸,并灌两服,亦根据前法用灸也。(《家宝》) 
二十四味流气饮和苏合香丸。 
尸厥者,破阴绝阳,形静如死。医者不知针石,宜此二方主之,使其气血流动,阳无绝络,阴无破纽, 
则亦五会之针、五分之熨、八减之剂尔。(《方考》) 
x血厥x(附治方) 人平居无疾苦,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或 
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寤。此由已汗过多,血少气并于血,阳独上而不下,气壅塞而不行, 
故身如死。气过血还,阴阳复通,故移时方寤。名曰郁冒,亦名血厥,妇人多有之,宜 
白薇汤、仓公散。(《本事》) 
白薇汤。 
白薇 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秤各一两) 人参(去芦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仓公散 
瓜蒂 藜芦 雄黄(水飞) 矾石( ) 
上各等分,细末,少许吹入鼻中。(并同上) 
有血厥者,因而吐衄过多,上竭下厥,先致足冷,有如水洗,冷过腰膝,入腹即死,此血竭而作厥也。 
皆由阳气妄行于上,阴血无所根据附,气血相离,不居本位,宁有不死之理乎。(《绳墨》) 
血厥之证有二,以血脱、血逆皆能厥也。血脱者,如大崩大吐,或产血尽脱,则气亦随之而脱,故致卒仆暴 
死。宜先掐人中,或烧醋炭以收其气,急用人参一二两煎汤灌之,但使气不尽脱,必渐苏矣。然后因其寒热, 
徐为调理,此所谓血脱益气也。若不知此而但用血分等药,则几微之气忽而散失,阴无所主,无生机矣。 
其或有用寒凉以止血者,必致败绝阳气,适足以速其死耳。血逆者,即经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谓,又曰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之类也。夫血因气逆,必须先理其气,气行则血无不行也。俟血行气舒,然 
后随证调理。(《景岳》) 
x痰厥x(宜与《痰涎》门相参) 厥有涎潮,如拽锯声在咽中,为痰厥。先用瓜蒂散或人参芦煎汤 
探吐,随用导痰汤加竹沥、姜汁。(《统旨》) 
痰厥,昏迷不醒,稀涎散、导痰汤。(《指掌》) 
痰厥者,卒中昏倒,不知人事。急灌苏合香丸、滚痰丸, 
或用吐法,随服二陈加胆星、僵蚕、白附子、竹沥开痰顺气药。(《司命》) 
痰厥,痰涎壅盛,必吐之。稀涎散。或碧霞散,拣上好石绿研细,水飞再研,取二三钱,同冰片三四豆 
许研匀,以鲜薄花汁合温酒调下,不大呕吐,但口角涎流出自醒。若见虚症,遗尿自汗,不可吐,速随虚治。 
(《六要》) 
不因恚怒,忽然气闷痰升,肢冷吐涎,喉中有声,为之痰厥,脉必沉滑,宜导痰顺气。又气实多怒之人, 
忽大叫发厥者,乃痰闭于上,火起于下,先行探吐,后用导痰。(《汇补》) 
痰厥者。乃寒痰迷闷。四肢逆冷。宜姜附汤。以生附代热附。(《丹溪心法·附录》) 
痰厥之证,凡一时痰涎雍塞,气闭昏愦,药食俱不能通,必先宜或吐或开以治其标,此不得不先救其急 
也。但觉痰气稍开,盒饭治其病本。如因火生痰者,宜清之降之。因风寒生痰者,宜散之温之。因湿生痰者, 
宜燥之利之。因脾虚生痰者,自宜补脾。因肾虚生痰者,自宜补肾。此痰之不必治也,但治其所以痰而痰自 
清矣。然犹有不可治痰者,恐愈攻愈虚而痰必愈甚也。(《景岳》) 
x食厥x(宜与伤食门相参) 食厥必因饮食而起,痰裹食物,妨碍升降,关格不通。急用吐法,食 
出乃苏,随进顺气消导药,研保和丸(用山楂、神曲、半、茯、陈、卜、连翘、麦芽)和末饮之,大率与干霍 
乱相似。(《司命》) 
有伤食,痛连胸膈,痞闷不通,手足逆冷,尺脉全无者,此即中食之症。若忽然厥逆,口不能言,肢不能举 
者,名曰食厥。若作中风中气治之,死可立待。宜先以盐吐之,再行消食导气之药。(《集解》) 
给谏晏怀泉夫人,先患胸腹痛,次日卒然晕倒,手足厥逆,时有医者以牛黄丸磨就将服矣。余诊之, 
六脉皆伏,惟气口稍动,此食满胸中,阴阳痞膈,升降不通,故脉伏而气口独见也。取陈皮、砂仁各一两,姜 
八钱,盐三钱,煎汤,以指探吐,得宿食五六碗,六脉尽见矣。左关弦大,胸腹痛甚,知为大怒所伤也。以 
木香、青皮、橘红、白术、香附煎成与服,两剂痛止。更以四君子加木香、乌药,调理十余日方瘥。此食中 
兼气中。(《必读》) 
x酒厥x(宜与《伤酒》门相参)酒厥之证,即经所云热厥之属也。又经云酒风者,亦此类也。凡纵饮 
无节之人,多有此病。方其气血正盛,力能胜之,不知酒害之何有。及其将衰,则酒之侮人,斯可畏耳。酒病 
极多,莫知所出。其为酒厥,则全似中风,轻者犹自知人,重者卒尔运倒,忽然昏愦,或躁烦,或不语,或 
痰涎如涌,或气喘发热,或咳嗽,或吐血,但察其大便干燥,脉实喜冷者,此湿热上壅之证,宜以抽薪饮(方 
附见《痹》门)之类,疾降其火。火之甚者,仍以梨浆饮、绿豆饮之属,更迭进之,以解其毒。此证大忌辛 
燥等物,务使湿热渐退,神气稍复,然后用补阴等剂以善其后。其有大便不实,或无火证,而脉见缓弱者,则 
不宜清火,但以六君子汤之类主之。若因酒伤阴,以致脾肾两虚而为厥脱者,非速救本源,终无济也。凡患 
此者,宜终身忌酒,勿使沾唇可也。若不知戒,再犯必难为矣。(《景岳》) 
x色厥x 色厥之证有二∶一曰暴脱,一曰动血也。凡色厥之暴脱者,必以其人本虚,偶因奇遇而悉 
力勉为者有之。或因相慕日久而纵竭情欲者亦有之,故于事后,则气随精去而暴脱不返。宜急掐人中,仍令阴 
人搂定,用口相对,务使暖气嘘通以接其气,勿令放脱以保其神,随速用独参汤灌之, 
或速灸气海数十壮,以复阳气,庶可挽回。第以临时慌张,焉知料理,故每致不救。然此以即病者言,所见诚 
不多也。其有不即病而病此者则甚多也,又何以言之?以其精去于频而气脱于渐,故每于房欲二三日之后,方见 
此证。第因其病不在即,故不以此为病,兼之人多讳此,而不知中年之后,多有因此而病者,是皆所谓色厥 
也。奈时师不能察,而每以中风毙之耳。凡治此者,单宜培补命门。(按∶《石室秘 》曰∶人有小解之时, 
忽然昏眩而倒者,亦阴阳之气脱也。此症多得之入内过于纵欲,即景岳所谓不即病而病此者也。拟 
有逢土丹,用参、附、术、菖蒲、半夏、生枣仁。)又色厥之动血者,以其血气并走于上,亦血厥之属也。但 
与大怒血逆者不同,而治法亦有所异。盖此因欲火上炎,故血随气上,必其情欲动极而欲不能遂者有之,或借 
曲以强遏郁火者亦有之。其证则忽尔暴吐,或鼻衄不能禁止,或厥逆,或汗出,或气喘,或咳嗽,此皆以 
阴火上冲而然。凡治此者,必先制火以抑其势。其有阴竭于下,火不归源,别无烦热脉证,而血厥不止垂危 
者,非镇阴煎(用熟地、牛膝、泽泻、炙甘、桂、附)必不能救,待其势定,然后因证酌治之。(《景岳》) 
男女交接过度,真气大脱,昏迷不醒,俱勿放开,须两阴交合,待气自苏。若就开合,必死难救,至慎 
至慎。(《原病集》)(按原有《脱阳》门,其所载系《卫生家宝》伤寒阴证脱阳证治附有此言。考《家 
宝》治方,用葱白、附子、白术、干姜、木香、五味。《经验良方》收之于华陀《肘后》仓卒十病中,而删 
去伤寒阴证四字。《袖珍方》引之。《得效方》亦同,收在《虚损》中,名以大固阳汤,然犹未 
言为此证。盖医书有此证创自唐氏,其谓为脱阳亦出自唐氏, 
而彼方实足以治此证,故《救急选方》亦举之《脱阳》中。《家宝》方说载在《伤寒》中,宜参。) 
凡男妇交感而死,在男子名曰脱阳,在女子名曰脱阴。男子虽死,阳事犹然不委;女子虽死,阴器 
犹然不闭。有梦中脱死者,其阳必举,阴必泄,尸容有喜笑,为可辨也。皆在不救。(《方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