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15-杂病广要-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阿胶。(《三因》)《和剂》名人参养荣汤。 
黄 劫劳汤(按∶《活人事证方后集》汤作散),治妇人心肾俱虚,劳嗽痰血,遇夜发热,热过即冷,时 
有盗汗,四肢倦怠,体劣黄瘦,饮食减少,夜卧恍惚,神气不宁,睡多异梦。此药能除微嗽有唾,唾中有红线, 
名曰肺痿。若上件疾不治,便成羸劣之疾。 
白芍药(六两) 绵黄 (二两去根蜜炙) 甘草(二两炙秤) 人参(二两去芦头) 白茯苓(二两去皮) 
当归(二两去芦净洗) 五味子(二两拣去枝条) 熟干地黄(二两净洗焙干) 半夏(二两, 
拣大者,汤洗七遍,焙秤碾为末,以生姜自然汁和饼子,焙干。) 
阿胶(二两,拣明净好者,锉成小块子,先以蛤粉炒令热,方可下阿胶,急以物搅,候胶皆成珠子,却倾 
出筛去粉不用。)(地黄以下修治法,原文多脱,今据《事证方后集》补。) 
上件药,须是炮制拣择干净者,方根据分两秤□并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十二片,枣三枚去 
核,同煎至九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三服。乡人有女及笄,病证甚危,近岁余,百药俱服不效,亦尝从 
余求治法,未尝有应效。偶遇名医传得此方,合服一料,病根顿除。(《选奇方后集》) 
治诸虚,神仙琼玉膏。 
茯苓(三斤杵一千下为细末,用白者) 人参(二十四两杵一千下为细末,用新罗者) 地黄(一秤九月 
采之研取自然汁,按一秤即百斤) 
上取地黄滓,先入法酒三升,再研绞汁,汁尽弃滓。别用白沙蜜十斤,与先研地黄自然汁及参苓末作一处 
拌和,入瓷银石器内,物小分两三处不妨。以油蜡纸数重密封用之,勿令泄气。重汤内,用桑木柴煮三日三夜。 
如不能夜煮,即煮六日,卯时之暮。日数定,然后入井中一周时,出火毒。须用蜡纸,如法封闭,候一周肘后, 
再入汤中煮二三十沸,去其阴气了,方开封抄取。(《卫生家宝》)每晨朝以二匙,温酒化服。若不饮者,白 
汤化之。(《事证方》)好色人,色白,脉洪大无力,咳嗽者,琼玉膏最捷。(《六要》)(按∶《 仙》于 
本方加沉香、琥珀,殆属赘设,而《金匮翼》殊赞扬之,今不敢从。)《景岳》两仪膏,治精气大亏,诸药不 
应,或以克伐太过,耗损真阴。凡虚在阳分而气不化精者,宜参术膏;若虚在阴分而精不化气者,莫妙于 
此。其有未至大病而素觉阴虚者,用以调元,尤称神妙。于本方去茯苓、法酒。(分量修制不同,今省。) 
x清火润肺诸方x (互见《骨蒸》中,宜参。) 滋阴降火汤,治心肾不交,上盛下虚,降邪火,滋阴水。 
地黄(凉血用生,补血用熟。) 川归身(酒洗) 白芍药(薄酒炒) 天门冬(去心) 白术(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炙甘草(各五分) 知母 黄柏(俱蜜水蒸) 川芎(各六分久病去之) 
水二钟,姜三片,煎服。如久病,加远志、陈皮各五分。郁痰,加栝蒌仁、贝母各六分。咳嗽,加五味子、 
阿胶各七分。梦遗,加芡实、土石莲各七分。有热,加秦艽、地骨皮各一两。唾血咯血,加茜根、藕汁、玄参 
各一两。气虚血少,加人参、黄 各四分。(《诸证辨疑》)(按∶《明医杂着》曰∶今制一方,治色欲证, 
先见潮热盗汗,咳嗽倦怠,趁早服之。其方参之本方,无麦门,有干姜、陈皮,地黄生熟俱用,盖是吴氏所本。 
而《古今医鉴》以杂着一方名滋阴降火汤,更有加减法。)《济世全书》治阴虚火动失血,发热盗汗,咳嗽痰 
喘,心慌口干,于本方去天门冬,加陈皮、牡丹皮、玄参、犀角、阿胶、山栀子(地黄用生)。又治阴虚火动, 
发热咳嗽,吐痰喘急,于本方去归身、甘草、黄柏,加百部、贝母、茯苓、黄 、地骨皮(地黄生熟并用)。 
四阴煎,此保肺清金之剂,故曰四阴,治阴虚劳损,相火炽盛,津枯烦渴,咳嗽吐衄多热等证。 
生地(二三钱) 麦冬(二钱) 白芍药(二钱) 百合(二钱) 沙参(二钱) 生甘草(一钱) 
茯苓(一钱半)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景岳》) 
《方脉正宗》治阴虚火炎,日晡寒热,骨蒸夜热,咳嗽 
无痰,大便结燥,小水短赤,或癃闭不通,淋沥白浊等证。用玄参四两,沙参、白芍、怀山药、生地、银柴胡、 
地骨皮各三两,黄柏、知母各二两,甘草一两。分撮作二十剂,水煎服。(《汇言》)又《方脉本草》治骨蒸 
内热,或虚劳寒热,于本方去玄参、柴胡、甘草,加黄芩、花粉、麦门冬、当归。 
加味逍遥散,六极之外,又有七伤,一曰大怒,逆气伤肝,肝伤则少血目暗,宜此方主之。(《医方考》) 
(按∶此系加丹皮、山栀者,逍遥散方见《妇人》中。) 
瑞金丹,治虚劳吐红瘀结者。 
川大黄(酒拌炒黑至黄烟起为度) 真秋石(各一两) 
上杵为细末,煮红枣肉为丸,小豆大,空腹薄荷汤下二钱。瘀在心包,不时惊悸,面赤神昏者,加真郁金 
三钱(皮色如梧桐子纹绉者真)。瘀在胃,吐血成盆者,犀角地黄汤送下。(《医通》)(按∶此亦属清凉, 
仍附于斯。) 
x灸法x 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者,宜灸气海。(《铜》)腑脏虚乏,下元冷惫等疾, 
宜灸丹田。阳气虚惫,失精绝子,宜灸中极。肾俞治虚劳羸瘦,肾虚水藏久冷,小便浊出精,阴中疼,五劳七 
伤,虚惫,足寒如冰,身肿如水。(《铜》)曲骨主失精,五脏虚竭,灸五十壮。(《千》)《明·下》云∶ 
但是虚乏冷极,皆宜灸。膏肓俞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等疾。(《资生经》) 
灸劳法,膏肓二穴,可以回生,或肚脐相对取背脊骨对正,灸亦有验,艾柱亦不可多。(《直指》) 
虚中有热治验∶建康道案察副使奥屯周卿子,年二十有三,至元戊寅三月间,病发热,肌肉消瘦,四肢困 
倦,嗜卧 
盗汗,大便溏多,肠鸣,不思饮食,舌不知味,懒言语,时来时去,约半载余,请予治之。诊其脉浮数,按之 
无力,正应王叔和浮脉歌云∶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要补虚。先灸中脘,乃胃之纪也,使引清气上行肥腠 
理。又灸气海,乃生发元气,滋荣百脉,长养肌肉。又灸三里,乃胃之合穴,亦助胃气,撤上热,使下于阴分。 
以甘寒之剂,泻热火。佐以甘温,养其中气。又食粳米、羊肉之类,固其胃气。戒以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 
欲,病气日减,数月气得平复,逮二年,肥盛倍常。(《宝鉴》) 
x调摄法x 诸虚百损,莫不自心肾而然,病既至此,尚有不能守节,或孳孳于财利,或恋恋于色欲,伤 
动坎离,渐致沉羸,去生远矣。养生之士闻此,自当恻然有感于斯,谨起居,节饮食,静室自处,勿贪富贵, 
勿怨贫贱,勿嗜酒色,专心服药。治法当以宁心凝神为先,次则涩精补肾,则疾无不愈矣。(《治病活法秘方》) 
世有患此者,急绝房欲以养精,内观以养神,毋怒劳以耗气,则其真阴之水自充,而五内之火自息,又何 
不治之有。惟其嗜欲无节,起居不时,食饮自倍,使神散而精竭,血涸而气亡,直至发热不休,形骸骨立而死 
,良可叹哉。(《订补明医指掌》) 

内因类
骨蒸
属性:骨蒸即后世所称痨瘵是也。《内经》之寒热,仲景之肺痿,及内有干血等,俱为证治之权舆。古来又有传 
尸之说,所谓六代诸虫形状等,稍涉荒唐。要之,此实劳中之一证,学人宜与前门相参可也。 
x名义x 夫骨蒸之疾而多异名,为疗皆同一体,丈夫以劳损为宗,妇人以血气为本,起于肾虚所致,故 
云阴气不足,阳必凑之。血气不荣,骨髓枯竭,肾主于骨,以其先从骨热,故曰骨蒸。(《圣惠》) 
古经惟有骨蒸病候,而巢氏论说,乃曰骨蒸病有五种,此说殊未当。蒸既异候,即血蒸之候必在于肝,肝 
主血故也。然又谓二十三蒸者,此盖触类长之,遂至纷纷之论,其实五脏劳而生热故也。然独以骨蒸名之者, 
此病热深,古人举其重者言之。(《鸡峰》)(按∶此二说似相反,宜互意而看。) 
x源由总说x 骨蒸之候,男子因五劳七伤,或由肺壅之后,或为瘴疟之后,宿患 癖,妇人因产后虚劳, 
漏汗寒热,或为月闭不通,无问男子妇人,因天行已后余热不除,或为频频劳复,小儿闪癖,其病并缘此十 
候所致,因兹渐渐瘦损。(《外台》引《救急》) 
骨蒸病者,亦名传尸,亦谓 ,亦称伏连,亦曰无辜。丈夫以癖气为根,妇人以血气为本,无问少长, 
多染此疾,婴孺之流,传注更苦。(同上引《崔氏别录》灸骨蒸方序)(按∶又《苏游论》云∶凡患 癖之人, 
多成骨蒸。) 
夫传尸劳者,男子自肾传心,心而肺,肺而肝,肝而脾;女子自心传肺,肺而肝,肝而脾,脾而肾,五脏 
复传六腑而死矣。或连及亲族,至于灭门。其源皆由房室饮食过度,冷热不时,忧思悲伤,有欲不遂,惊悸喜 
惧,或大病后行房,或临尸哭泣,尸气所感,邪气一生,流传五脏,蠹食伤心,虽有诸候,其实不离乎心阳肾 
阴也。若明阴阳用药,可以返魂夺命,起死回生。人知劳之名,未知其理。人生以血为荣,气为卫,二者运辅而 
无壅滞,劳何由生。故劳者倦 
也,血气倦则不运,凝滞疏漏,邪气相乘。心受之,为盗汗虚汗,忧悲恐惧,恍惚不安。肾受之,为骨蒸,为 
鬼交,阳虚好色愈甚。肝受之,为瘰 ,胁满痞聚,拳挛拘急,风气乘之为疼痛。脾受之,为多思虑,慕清凉, 
不食多食无味。肺受之,为气喘痰涎,睡卧不安,毛发焦枯。至于六腑亦各有证。(《永类钤方》引水丘先生 
《紫庭治瘵秘方》) 
夫痨者劳也,以劳伤精气血液,遂致阳盛阴亏,火炎痰聚,因其有痰有火,病名酷厉可畏者,故今人晦之 
曰痰火也。然溯所因,来因非一类。有禀赋素怯,复劳伤心肾,耗夺精血而致者。有外感风寒,伤肺致久咳, 
绝其生化之源而致者。有久病久疟,小愈失调,复刻真元而致者。有藜藿劳人,伤力吐血,致阴虚使然者。有 
膏粱逸士,汹酒恣欲,劳伤脾肾而致者。有熏陶渐染者。种种之异,难以枚举,至于成劳则一也。然将成是证, 
必有预征兆始焉,或颈项结核,或腹胁 癖,或素有梦遗,或幼多鼽衄,渐而有潮汗遗精,咳唾吐衄诸血等候 
,外症必形容憔悴,肌体 羸,毛发焦枯,脉必弦涩芤虚。总之脏气偏亏,亢害无制,因而致此极也。(《痰火 
点雪》) 
人之一身,金水二脏,不可暂伤。盖金为生化之源,水为生生之本,真阴既亏则火自偏胜,火既偏胜则上 
炎烁金,金母既伤则生化之源已息,而水子何以借其胎养乎。夫一水既亏,则五火相煽,火迫肺而为咳,痰壅 
喉而为嗽,所以咳嗽一证,为亡津液之肇耶。以其伤于生化,母子俱病,真水日涸,益为致火之胎,于是阴愈 
消而阳愈亢,燔烁蒸炎,迫血上行,越出诸窍而为咳唾吐衄等候。况血为有形,难成易亏,可骤补耶。血失既 
多,则阴暴脱而阳亦微,阳微则恶寒,阴虚则发热,故寒热似疟者,乃阴消阳败之证谛,至于 
潮热,则又为阴虚之极也。(同上) 
或谓痰火之证,本于亡血夺精,而其精之与血,皆真水真阴,有形有质,难成易亏者也。夫所谓痰火者, 
言末而忘本也。盖真水既亏,则相火随炽,壅迫津液为痰,故曰痰者火之标。然以痨瘵之证,谓曰阴虚火动者, 
盖以一言而括尽病之标本矣。《内经》曰∶阴虚生内热。盖热者火之微,火者热之极,火迫津液而为痰,则阴 
虚正谓致火致痰之本,而东垣所谓先受病为本,次受病为标者,非此谓乎。(同上) 
x病生于情思x 张承节论∶尝观劳经言传尸瘵疾,其虫如人似鬼,形状可畏,及患者多相继而夭,愚 
见考之,断无是理。以此观之,譬如俗谈不晓事人害相思病也,与一妇人情密,忽而别离,念念不舍,至于失 
寐忘餐,便觉容颜瘦瘁,再偿所愿,如沉 去体,恍然而释,其劳病之说岂不类此。经云悲则气耗,思则气结, 
伏郁不散,久则气血俱虚,令人发寒发热,饮食减少,相搏作痛,或因感冒,遂添咳嗽,非嗽也,缘气虚易感 
风寒,在肺为嗽。久而着床,便作劳病治之,服柴胡、地骨皮、秦艽之属,凉药退热,致令真气消散,丧命之 
源,古之广客蛇影仿此,不可不审,因书为后人之警。(《事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