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15-杂病广要-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肠鸣鼓胀也。下焦实热,则小便不通,而大便难,苦重痛也。虚寒则大小便泄下而不止。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 
逆则内外逆,故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宜修养矣。(《中藏经》) 
三焦者,谓上中下也。若上焦有热,则胸膈痞满,口苦咽干,有寒,则吞酢而吐沫。中焦有热,则身重目黄; 
有寒,则善胀而食不消。下焦有热,则大便难;有寒,则少腹痛而小便数。三焦之气,主腐熟水谷,分别清浊, 
若不调平,则生诸病。(《简要济众方》) 
上焦虚,则引气于肺。中焦虚,则生寒,腹痛洞泄,便利霍乱。下焦虚,则大小便不止,津液气绝。寒则 
补于肾,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其处虽异,其原则一,故有俱虚之病。上焦虚寒,则令人精 
神不守,引气于肺,咳嗽,语声不出,膈寒之病生焉。上焦有热,则喉舌干燥,口气面赤,胸膈否满之病生焉。 
若寒客中焦,则胃中冷,胃中冷则饮食不化,腹痛飧泄,霍乱吐利,治法宜温补之。仲景曰∶热在中焦,则为 
坚。故其气实,则闭塞不通,上下隔绝。热则身重目黄,口甘脾瘅之证生焉。下焦其气虚寒,则津液不固,大 
小便利不止,小腹痛,不欲闻人语,治宜温之。下焦其气实而有热,则津液内燥,传导不利,由是有气逆便难 
胃胀呕哕之证。(《圣济总录》) 
三焦虚二证∶腹寒,属中气虚;气短少气,属气虚。(《本草经疏》) 
三焦实三证∶喉痹,即缠喉风,属少阳相火、少阴君火; 
头面赤热,属上焦火升;赤白游风,属血热,热则生风,故善游走,俗名火丹,小儿多患此,大人亦时有之。 
(同上) 
x五脏病发于外x 人身之有形于外者必有诸内,以故五脏之受病于内而发于外者,必见之眼耳鼻舌口牙之 
间。心经蕴热,则口舌生疮,唇口裂拆。脾与胃相通,故受热则噎气臭秽。肾受冷则耳不能听,或兼风则牙痛 
颔肿。肺受风邪则皮毛瘙痒,积毒则发为痈疽。肝受病,则目不能视。发乃血之余,焦枯者,血不足也。此病皆 
在内而应乎外也,凡有其证,必须考其所自来,辨其冷热实虚治之。(《医方大成》) 

脏腑类
癫狂
属性:眩仆曰癫,失心曰狂,《灵枢》、《难经》其义判然矣。如《素问》云癫疾欲走呼之类,别是一义,而后世 
或以癫为失心,殆非是也。癫与痫不过大人小儿之别,而痫字倘用之大人,则亦即癫已。盖癫狂二病,其状虽 
异,而其因相近,治方亦相出入。故今析其证,而仍并为一门,学人宜互通酌耳。 
x癫狂辨异x 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脉经》)(按∶原文此上曰∶凡脉大为阳,浮为阳,数为阳云 
云。又曰∶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又《巢源》曰∶脉浮大附阴者癫疾。据此阴附阳,言关前见阴脉,阳附阴,言关 
后见阳脉。以见阴犯阳者为狂、阳犯阴者为癫之理,与《金匮》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其意相发,乃首 
揭之。又《沙篆》、《续焰》并有释义,欠确,故不录。) 
狂病之候,观其人初发之时,不欲眠卧,又不肯饮食,自言贤智尊贵,歌笑行走不休,皆阳气盛所为。故 
经言重阳 
者狂,此之谓也。今人以为癫疾,谬矣。癫,颠也,发则僵仆焉,故有颠蹶之言也,阴气太盛,故不得行立而 
倒仆也。今人以为痫病,误矣。(杨玄操《难经注》)(按∶《资生经》载此说曰∶其剖析癫狂之病,晓然如 
此,而人终不信,岂亦传习之误,难以改欤。先兄曰∶颜师古《急就篇注》曰∶颠疾,性理颠倒失常,亦谓之狂 
也。是杨氏所非。又按∶《万全方》以癫为狂而《集成》从之,《准绳》就失心中分癫与狂,今并不取。又杨 
氏辨以癫为痫之误,盖言癫与小儿惊风不同也。) 
狂谓妄言妄走也,癫谓僵仆不省也,各自一证。然经有言狂癫疾者,有言狂互引颠者,又言颠疾为狂者, 
此则又皆狂颠兼病。今病有妄言妄走顷时前后僵仆之类,有僵仆后妄见鬼神半日方已之类,是以颠狂兼病者也。 
(《纲目》) 
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盖狂者狂言妄动,逾垣上屋,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骂詈不避亲疏,而自高 
贤,好歌乐,此皆心火独盛,阳气有余,以致神不守舍,痰火壅盛而然。癫者沉默嗔忿,悒悒不乐,僵仆直视, 
变易常情,此是阴虚血少,心火不宁以致此也。有怒气忿郁,一时不得舒越,以成狂癫者,须先开达肝火。 
(《病源集》) 
《难经》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素问注》云多喜为颠,多怒为狂。然则喜属于心而怒属于肝,乃二脏 
相火有余之证。《难经》阴阳之说,恐非理也。大抵狂为痰火实盛,颠为心血不足,多为求望高达不得者有之。 
(《正传》) 
癫狂之病,病本不同。狂病之来,狂妄以渐,而经久难已。癫病之至,忽然僵仆,而时作时止。狂病常醒, 
多怒而暴。癫病常昏,多倦而静。由此观之,则其阴阳寒热,自有冰炭之异。故《难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 
癫。义可知也。 
后世诸家,有谓癫狂之病,大概是热,此则未必然也。此其形气脉气,自亦有据,不可不辨察阴阳,分而治之。 
(《景岳》) 

脏腑类癫狂

属性:x癫痫名义x 痫者,小儿病也。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病源论》)(按∶大人癫,小儿痫, 
本出《脉经》,引在脉候中,徐嗣伯亦有其言,出《千金》,引在病由蓄痰条,并宜参。) 
癫即痫也,观《内经》所言癫证甚详,而痫则无辨,即此可知。后世有癫痫、风痫、风癫等名,所指不一,则 
徒滋惑乱,不必然也。又如《别录》所载五痫,曰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者,即今人之谓羊癫、猪癫 
也,此不过因其声之相似,遂立此名。可见癫痫无二,而诸家于癫证之外,又有痫证,诚属牵强,无足凭也。 
(《景岳》) 
痫字从病从间,以病间断而发,不若别证相连而病也。此病一如疟状,初有间一年而发者,或有间半年 
而发者,或有间数月而发者,发久气虚,则月近日密,其有间一二时而即发者,发后神清气爽,与无病之人一 
般,故取义为痫也。(《证治百问》) 
x病由邪入阴经x 风癫者,由血气虚,邪入于阴经故也。人有血气少,则心虚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 
因为风邪所伤,故入于阴,则为癫疾,其发则仆地吐涎沫无所觉是也。原其癫病,皆由风邪故也。(《病源论》) 
x病由蓄痰x 夫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故有高风面热之所为也。痰热相感而动风,风 
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大人曰癫,小儿则为痫,其实是一。(《千 
金》引徐嗣伯)(按∶此风眩即癫,非寻常头眩也。) 
夫癫痫病,皆由惊动,使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惊,或少小感风寒暑 
湿,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详而推之,三因备具。(《三因》) 
痫不必分五等,专主在痰,多用吐法。有惊有痰有火,假如痫因惊而得,惊则神出其舍,舍空则痰聚也。 
(《丹溪》) 
x病由痰邪上逆x 凡癫痫及中风、中寒、中暑、中湿、气厥、尸厥而昏眩倒仆,不省人事者,皆由邪气逆 
上阳分,而乱于头中也。癫痫者,痰邪逆上也。中风寒暑湿及气厥尸厥者,亦风寒暑湿等邪气逆上也。邪气逆 
上则头中气乱,头中气乱则脉道闭塞,孔窍不通,故耳不闻声,目不识人,而昏眩无知,仆倒于地也。以其病 
在头巅,故曰癫疾。治之者,或吐痰而就高越之,或镇坠痰而从高抑之,或内消痰邪使气不逆,或随风寒暑湿之 
法,用轻剂发散上焦,或针灸头中脉络而导其气,皆可使头巅脉道流通,孔窍开发,而不致昏眩也。(《纲目》) 
x病必由热x(说见狂) 
x脉候x 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人风痫疾。脉来中央浮 
直上下痛者,督脉也,动苦腰背膝寒,大人癫、小儿痫也,灸顶上三丸,正当顶上。(《脉经》) 
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大坚疾者,癫病。(同上) 
癫疾,脉实坚者生(《病源论》紧弦实牢者生),脉沉细小者死。颠疾,脉搏大滑者,久久自已。其脉沉小 
急实,不可治。小坚急,亦不可疗。(同上)(按∶《丹溪》曰∶虚而弦急者死,亦小坚急之意。) 
脉浮大附阴者,癫疾。脉来牢者,癫疾。三部脉紧急者,可治。(《病源论》) 
x证状x 凡癫疾发则仆地吐涎沫无知,强掠起,如狂及遗粪者,难治。(《肘后》) 
发则旋晕颠倒,口眼相引,目睛上摇,手足搐搦,背脊强直,食顷乃苏。(《济生》) 
癫痫,即头眩也。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则眩甚仆倒于地而不知人,名之曰癫痫,然与中风、 
中寒、中暑、尸厥等仆倒不同。凡癫痫仆时,口中作声,将省时吐涎沫,省后又复发,时作时止而不休息。中 
风、中寒、中暑、尸厥之类,则仆时无声,省时无涎沫,其后不复再发。间有发者,亦如癫痫之常法也。(《纲 
目》) 
x五癫x 五癫者,一曰阳癫,发如死人,遗尿,有顷乃解。 
二曰阴癫,初生小时,脐疮未愈,数洗浴,因此得之。三曰风癫,发时眼目相引,牵纵反强,羊鸣,食顷方解, 
由热作(《千金》作“执作”)汗出当风,因房室过度,醉饮(《千金》此有“饱满行事”字),令心意逼迫,短 
气脉悸得之。四曰湿癫,眉头痛身重,坐热沐头,湿结脑,沸(千金作汗)未止,得之。五曰马癫,发作时时, 
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体皆然。(《病源论》)(《千金》然作热,下有“坐小时膏气脑热不和得之”十一 
字。按∶此段难解,姑存之。) 
《古今录验》牛癫则牛鸣,马癫则马鸣,狗癫则狗吠,羊癫则羊鸣,鸡癫则鸡鸣。五癫病者,腑脏相引, 
盈气起寒厥,不识人,气争(《千金》注气静) 吐沫,久而得苏。(《外台》)(按∶《三因》分马、羊、 
鸡、猪、牛五痫,配之五脏,其说稍详,然殆属不经,今仅存此说而已。) 
六畜痫者,发时作牛、马、猪、羊、鸡、犬声,便致僵 
仆,口吐涎沫,不省人事。张氏论此,盖初发作羊犬声者,咽喉为风痰所梗,声自如此,其理甚明。若言六畜者, 
特强名耳。(《活幼心书》) 
诸书有以病因风、惊、食为三痫者,有以病象马、羊、鸡、猪、牛又为五痫者。斯三痫专主小儿言,故有 
未该尽者。五痫虽有分发五脏之说,于经既无所据,而治法又未见其有五者之分,此所以不必分五等也。(《丹 
溪纂要》)(按∶不必分五等,是丹溪说,既见上。) 
x类证x 有一室女,每经候欲行,如风之状,发搐不省人事。诊其脉,心脉浮,冲任脉沉,此因经行伏 
惊致此。《局方》黑神散,入朱砂,灯心、麦门冬煎汤调下。服数日,自然经行如常,前病不作。(《朱氏》) 
一人手足搐掣,似角弓反张状,遍体动摇,不能安卧,两昼夜无宁刻,即脉亦难诊。予用炙甘草汤,二剂 
立瘳。(程星海)(按∶此盖阴虚筋急证,原文冗而少要,今仅节录。又《临证指南·肝风门》有复脉汤去参、 
姜、麻仁案,旨趣不了,不录。) 
x死证x 至于目瞪如愚者,不可治,《内经》曰神不守,谓神乱也。(《治病百法》) 
凡此病,乍作乍醒者苏,不食迷痴者死。(《得效》) 
循衣缝者,死。(《丹溪》) 
久泻不食,形脉无神者,不治。(《心统》) 
x治例x 夫痫病不至于目瞪如愚者,用三圣散投之(瓜蒂、防风、藜芦),更用火盆一个,于暖室中(《治 
法杂论》作凡痫病至于呆证者,用三圣散吐之,于暖室中,勿令透风),令汗吐下三法俱行,次服通圣散,百 
余日则愈矣。 
(《治病百法》) 
凡人患风痫者,只在一二年间,则可治;久则顽痰入心,则难治矣。治之之法,先以吐痰为急。(《活法 
秘方》) 
x惊与痰宜吐x 大率行痰为主,用黄连、南星、栝蒌、半夏,寻火寻痰,分多分少治之,无不愈者。分 
痰与热。有热者,以凉药清其心。有痰者,必用吐药,吐后用东垣安神丸。大法宜吐,吐后用平肝之剂,青黛、 
柴胡、川芎之类,龙荟丸正宜服之。(《丹溪》) 
癫病多由痰气,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壅闭经络,格塞心窍,其倏病倏已者,正由气之倏逆倏顺也。 
故治此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