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15-杂病广要-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饮食停滞中脘,虽借药力为之消磨,然所以营运药力者,胃气也,故有屡经消食行气,而食不下者。余即于前 
所用药内(按∶即红丸子等消导之剂),加人参三钱治之如神,学人不可不知。(《金匮翼》) 
藿香正气散。 
大腹皮 茯苓(去皮) 白芷 紫苏(去土各一两) 陈橘皮(去白) 苦梗 白术 浓朴(去粗皮姜汁制) 
半夏曲 甘草(炙各一两) 藿香(去土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钱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要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和 
剂》) 
香苏散,治宿食留饮,聚积中脘,噫臭腐气,心腹疼痛,或脏腑飧泄,每服四钱,生姜、葱白、乌梅煎。(《得效》) 
(方见《伤寒》中) 
x涌吐方法x 停于上脘,气壅痰盛者,宜吐。如伤冷食,腹胀气逆,噫气吞酸恶心,欲吐不吐,宜平胃散入 
盐少许,探吐。如伤热物或酒面,发热心口刺痛,停痰停饮伏火,宜二陈汤加黄连、枳实,探吐。伤重填塞胸中,下部 
无脉,体实年壮者,方敢瓜蒂散吐之。寻常饮食过饱在膈,以手探吐为好。(《入门》) 
《集验方》治凡所食不消方。 
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去宿食即瘥。陆光录说∶有人食桃有不消作病,时已晚,无复桃,就 
树间得 桃子,烧服之,登(按∶《千金》此有时字)吐出,病即瘥。(《短剧方》同之)(《医心》)(按∶ 桃子,即 
桃奴。《千金方衍义》曰∶取余食烧末以治所伤,同气所感,灰能化滞也。纪昀《姑妄听之》曰∶里媪遇饭食凝 
滞者,即以其物烧灰存性,调水服之。余初斥其妄,然亦往往验,审思其故,此皆油腻凝滞者也。盖油腻先凝, 
稍过多则遇之必滞。凡药物入胃,必凑其同气,故某物之灰,能自到某物凝滞处。凡油腻得灰即解散,故灰到其 
处,滞者自行,犹之以灰浣垢而已。又《正传》名溯源散,曰∶一人伤寒阳明病,用大承气汤而愈。十日后因食 
鸭肉太多,致复热。虞教用鸭肉烧灰存性,生韭汁调下六七钱,下黑粪一碗许而安。据此此方不必吐药,盖亦有 
内消而愈者。) 
单用烧盐,熟水调饮,以指探吐,名烧盐探吐法。治伤食痛连胸膈,痞闷不通,手足逆冷,尺脉全无。(此即 
中食之症,名曰食厥。)(《集解》) 
若觉饮食过多,填塞胀满,头痛发热,噫败卵气,恶食欲呕,即宜用陈皮一斤,盐四两,煎浓汤而探吐之,吐 
畅自舒。仍须忍耐戒饮食一、二日,渐进稀粥,以姜 之类啖之,使中气调和,则无遗患。若骤进饮食,或又不 
戒浓味,则余滞留连,适足为患。(《易简方论》) 
x疏荡方法x 治脾胃气不和,宿食不消,食已腹痛,呕哕恶心,胸膈痞闷,大便秘利不定,磨滞丸方。 
木香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桂(去粗皮各一两)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三两) 砂(醋熬成霜研末一钱匕) 
巴豆霜(炒半钱匕) 
上六味,捣罗四味为末,与 砂巴豆霜拌匀,醋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加至五丸,早晚食后临寝服。 
大便溏利,即减丸数。(《圣济》) 
卢氏感应丸,健脾进食,消化宿滞,酒食饱后宜服。(《得效》)(方见《积聚》中) 
治食物过饱不消,遂成痞膈将死方。 
马牙硝(一两碎之如无以朴硝代之) 吴茱萸(半斤陈者) 
上煎茱萸取浓汁,投硝承热服之。久未转,更进一服立愈。唐窦群,尝话在常州时,食 不通,痞结闷甚, 
诸药悉不转,腹坚气绝。医徐彦庄处得此方,服乃瘥。窦云∶微此殆绝。(《神巧》)(按∶此二味散用,治脚 
气,见《千金月令》,宜参彼门。) 
槟榔丸,治饮食不化,心腹膨闷。 
槟榔(一钱半) 陈皮(去白一两) 木香(二钱半) 牵牛(头末半两)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米饮下,生姜汤亦可。(《保命集》) 
经验神芎丸,消酒食,明目,暖水脏,二十日目明为度。 
大黄(二两) 附子(炮) 青皮 陈皮(各五钱) 牵牛头末(四两) 
上为细末,硝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后温水送下。(《经验秘方》) 
枳实大黄汤,治胸腹有食积,大便不通者。 
枳实 浓朴 大黄 甘草 槟榔 腹痛甚加木香 
上剂水煎,空心温服,以利为度,不可再服。(《回春》) 
石顽治幼科汪五符,夏月伤食,呕吐发热,颅胀,自利黄水,遍体肌肉扪之如刺,六脉模糊,指下寻之似有如 
无,足胫不温。自认阴寒,而服五积散一服,其热愈炽,昏卧不省,第三日自利不止,而时常谵语,至夜尤甚。 
乃舅叶阳生,以为伤暑而与香薷饮,遂头面汗出如蒸,喘促不宁,足冷下逆。歙医程郊倩以其证大热,而脉息模 
糊,按之殊不可得,以为阳欲脱亡之候,欲猛进人参、附子。云间沈明生,以为阴证断无汗出如蒸之理,脉虽虚 
而证大热,当用人参白虎。 
争持未决,取证于石顽。诊其六脉,虽皆涩弱模糊,而心下按之大痛,舌上灰刺如芒,乃食填中宫,不能鼓运, 
其脉往往多此,当与凉膈散下之。诸医正欲借此脱手,听余用药。一下而神思大清,脉息顿起。当知伤食之脉, 
虽当气口滑盛;若屡伤不已,每致涩数模糊,乃脾不消运之兆也。此证设非下夺,而与参、附助其壮热,顷刻立 
毙,可不详慎而妄为施治乎。(《医通》) 
x食伤各治诸方x(此类方药,详列在先教谕撰《救急选方》中,兹仅摘数款,余不具载。)崔禹锡食经宿 
食鱼中毒方。 
犀角二两细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极冷顿服。(《医心》) 
厨家索粉与掉粉,不得近杏仁,近之则烂。顷有一兵官食粉多成积,师以积气丸、杏仁相伴细研为丸,熟水 
下五丸,数服愈。有伤 子成积,用曲末加少木香为散,盐汤调,数日口中闻酒香,其积遂散。(《医说》引《医 
余》) 
治食面毒,不消化膨胀。 
川乌梅肉,捣烂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用白汤送下,加减服之。(《澹轩方》) 
鱼蟹积,香苏散,多加生姜、陈皮煎。果菜积,平胃散,加丁香、麝香为末,热盐汤调服。粉片、索粉积, 
紫苏浓煎汁,加杏泥服,即散。面积,阿魏丸(方见《积聚》中),浓煎萝卜子汤下。(《得效》)(宜与药各有 
对条参。)伤诸肉食,用草果、山楂。挟外感风寒,山楂须用姜汁炒黑,则不酸寒收敛,兼能破血和伤,消导食积更 
速。伤面食,炒莱菔子。伤面筋、 子等物,诸药不能消化,俱用本物拌绿矾烧灰,砂糖酒下,二、三服效。伤 
糯米粉食,炒酒药或酒 
曲,砂糖调淡姜汤服。伤索粉,用杏仁炒黑,研如脂,砂糖拌姜汤服。伤生冷菜果,宜木香、砂仁、炮姜、肉桂。 
伤蟹腹痛者,丁香、紫苏、生姜(按∶《要诀》曰∶食蟹太过致伤,一味丁香,足以治之)。伤蛋满闷,姜汁、蒜 
泥。伤肉、生鱼 ,必用生姜、草果、炮黑山楂。(《医通》) 

脏腑类
伤酒
属性:x脉候x 短疾而滑,酒病。(《脉经》) 
x证状x 凡饮酒过多,酒毒渍于肠胃,流溢经络,使血脉充满,令人烦毒 乱,呕吐无度,乃至累日不醒, 
往往有腹背穿穴者,是酒热毒瓦斯所为,故须摇其身以消散也。(《病源论》) 
夫酒性宣通而不停聚,故醉而复醒,随血脉流散故也。今人有荣卫痞涩,痰水停积者,因复饮酒,不至大醉 
大吐,故酒与痰相搏,不能消散,故令腹满不消。(同上) 
酒者,水谷之精也,其气 悍而有大毒,入于胃则酒胀气逆,上逆于胸,内熏于肝胆,故令肝浮胆横,而狂悖变 
怒,失于常性,故云恶酒也。(同上)(按∶此取《灵枢·论勇篇》,改酒悖作恶酒。) 
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热毒瓦斯,渗溢经络,浸渍腑脏而生诸病也。或烦毒壮热而似伤寒,或洒淅恶 
寒有同温疟,或吐利不安,或呕逆烦闷,随脏气虚实而生病焉。病候非一,故云诸病。(同上) 
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性 悍急疾,后食而入,先食而出,能通关节而走肤腠。上古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 
后世嗜之无节,或饮过度,停积不散,蕴滞于胃,散流诸脉,熏蒸腑脏,令人志乱,乃至不醒,有连日而无所觉知者, 
甚则中毒,而为酒疸诸热之病也。(《圣济》) 
轻者头痛眩晕,呕吐痰逆,神昏烦乱,胸满恶心,饮食减少,小便不利。甚者大醉之后,忽然战栗,手足厥 
冷,不省人事,名曰酒厥。(《汇补》)(按∶酒厥见《琐碎录》,引在后,又宜与《厥》门相参。) 
好酒之人,湿热内积,生痰动火,往往发为口眼歪斜,舌强肢废,混似风中血脉,宜解酒除湿,消痰清火, 
不可以风药误治。(同上) 
x酒随人为患x 少年纵酒者,多成劳损。夫酒本狂药,大损真阴,惟少饮之未必无益,多饮之难免无伤, 
而耽饮之则受其害者十之八九矣。且凡人之禀赋,藏有阴阳,而酒之性质,亦有阴阳。盖酒成于酿,其性则热; 
汁化于水,其质则寒。若以阴虚者纵饮之,则质不足以滋阴,而性偏助火,故热者愈热,而病为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喘嗽,躁烦狂悖等证,此酒性伤阴而然也。若阳虚者纵饮之,则性不足以扶阳,而质留为水,故寒者愈寒, 
而病为臌胀泄泻,腹痛吞酸,少食,亡阳暴脱等证,此酒质伤阳而然也。故纵酒者,既能伤阴,尤能伤阳,害有 
如此,人果知否。矧酒能乱性,每致因酒妄为,则凡伤精竭力,动气失机,及遇病不胜等事,无所不至,而阴受 
其损,多罔觉也。夫纵酒之时,固不虑其害之若此;及病至沉危,犹不知为酒困之若此。故余详明于此,以为纵 
酒者之先觉云。(《景岳》)(按∶酒性伤阴,本出东垣;气热质湿,亦出《六要》。并引在治例中。) 
酒中有热有湿,均足为患,因其本气而患之。本气虚寒者,原不患热,惟患其湿,其湿日积,阳神日衰,一旦 
协水而动,阴邪横发,闭痛呕逆,上下交剧,法当急驱其阴,以回其阳。真阳素旺者,不患其湿,而患其热,热 
遗后阴,便 
血生痔,热遗前阴,茎生诸疳,法宜分解其热,而清其毒。(《舒氏伤寒论集注》) 
x酒入脏腑x 以酒为浆,《素问》是戒;怯士酒悖,《灵枢》有讥。丹溪以醇酒冷冻饮料立论,而载葛花解 
酲汤,为酒客之良药。若日久病深,变症一起,又难以穷其源矣。呜呼!能舍是而不商哉。人之嗜酒,其始也必 
专入一脏。予以酒后之态推之,入于肺者则多言多嚏,入于心者则多笑多忘,入于肝者则善怒,入于脾者则思睡, 
入于肾者则思淫。多言伤肺,其后则变咳嗽消渴;多笑伤心,其后则变怔忡不寐;多睡伤脾,其后则变痞满疸臌; 
善怒伤肝,其后则变胁痛吐血;思淫伤肾,其后则变腰疼脊软。既变之后,固不可专治乎酒,然亦不可竟忘乎酒。 
盖酒之伤人,湿而且热,湿热之毒,永久不变,非若他症之有六淫七情、经络传变之不齐也。故治之者,必于本 
脏药中,而兼去湿热之品。至于葛花解酲,惟为酒客初病者设,因酒必先入胃,故用消食理滞、上下分消之药。若 
以之概治变后之症,固非丹溪意也。然予所商五入,亦大略耳。外有酒后多汗强饮则胃受之,酒后面青则胆受之, 
酒后多尿则小肠膀胱受之,酒后积痢则大肠受之,鲜不为病。惟胃与小肠、膀胱受者,汗则从表而散,尿则从便而 
除,虽多饮亦能终其天年,古之所谓酒中仙者,其以此乎。谚云酒有别肠,误言也。(《医意商》) 
x治例x 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 
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 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用牵牛、大黄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 
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酒性大热以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是则阴血愈虚, 
真水愈弱,阳毒 
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消耗,折人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辨 
惑》此下曰∶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湿),以葛花解酲汤主之。(《脾胃论》)(按∶《微义》于此说稍有辨评,然 
语意不了,仍不录。) 
按酒之为物,气热而质湿。饮之而昏醉易狂者,热也,宜以汗去之;既醒则热去而湿留止,宜利小便则已。 
二者宜酌而用之,大抵葛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