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15-杂病广要-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酒之为物,气热而质湿。饮之而昏醉易狂者,热也,宜以汗去之;既醒则热去而湿留止,宜利小便则已。 
二者宜酌而用之,大抵葛花解酲汤备矣。(《六要》) 
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宜冲和汤(即参苏饮加木香)、半夏茯苓汤或理中汤, 
加干葛七分,或用附子理中汤和缩脾饮。酒渴,缩脾汤,或煎干葛汤调五苓散。久困于酒,遂成酒积,腹痛泄泻, 
或暴饮有灰酒,亦能致然,并宜酒煮黄连丸。多饮结成酒癖,腹中有块,随气上下,冲和汤加蓬术半钱。酒停胸 
膈为痰饮者,枳实半夏汤(用枳实、半夏二味)加神曲、麦 各半钱,冲和汤加半夏一钱,茯苓七分。(《要诀》) 
中酒属胃弱,忌闭气、升、甘温、燥热、收涩,宜养胃、酸、辛散、淡渗。(《本草经疏》) 
x解毒清利诸方x(宜与《积聚》门酒积诸方互参。)饮醉头痛方。 
刮生竹皮五两,水八升,煮取五升去滓,然后合纳鸡子五枚,搅调更煮再沸,二、三升服尽。(《肘后》) 
解酒毒,或醉昏闷烦渴,要易醒宜服此方。 
柑子皮(二两洗焙干) 
上捣细罗为散,遇酒醉不醒,抄三钱,以水一中盏,煎三、五沸,或入少盐花,如茶旋呷,未效更服。(《圣 
惠》)。 
治饮酒中毒方。 
上煮黑豆汁,温服一小盏,三服瘥。(同上)饮酒中毒,经日不省者,用黑豆一升,煮取汁,温服一小盏, 
不过三服即愈,今人谓之中酒是也。(《医说》) 
又方。 
上酒渍干椹子,每服一小盏,三服即瘥。(《圣惠》) 
治饮酒大醉中毒方。 
枳 子树子(三两锉) 
上每服一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同上) 
又方。 
上用干葛花半两为末,煎作汤,细呷之。(同上)(按∶《救急选方》载有数方,宜互参。) 
千钟酒解酒毒。 
蜜曲陆(二两,又名鸡横子,研为膏,入白附子末一两,研和作饼,悬于风处,阴干干曲。) 缩砂仁 白姜 
(炮各一两) 
上为细末,稀粥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热盐汤下,少顷便苏醒。(《魏氏》)(按∶先教谕曰∶ 
蜜曲陆,即枳 子,《本草》又名屈律,又名鸡距子。)《医级》枳 子丸,治酒积成热,状似消中。枳 子三两, 
麝香当门子二钱,为末,酒曲糊作丸,每服一钱,茶送下。(按∶此方本出《苏沈》,宜参《消渴》。) 
治饮酒过多,大醉不醒,石膏汤方。 
石膏(五两) 葛根 生姜(细切各三两) 
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又治酒毒,积在肠胃, 
或呕吐不食,渴多引饮,橘皮汤,于本方去生姜,加陈橘皮、甘草。 
葛花解酲汤,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莲花青皮(去瓤三分) 木香(五分) 橘皮(去白) 人参(去芦) 猪苓(去黑皮) 白茯苓(各钱五分) 
神曲(炒黄) 泽泻 干生姜 白术(各二钱) 白豆蔻仁 葛花 砂仁(各五钱) 
上为极细末,秤和匀,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脾胃论》) 
连葛解酲汤,治酒积,腹痛泄泻。 
黄连(酒炒) 葛根 滑石 山栀(炒) 神曲 青皮 木香 
加茵陈、泽泻、猪苓、肉桂,分利湿热,尤妙。(《大还》) 
《韦谷溪手集》治好饮之人,酒毒发作,头痛目眩,或咽喉闭闷,或下利清水,日数十行,形神委顿。(庸工 
误作阴寒自利,妄用温燥热药者多有之。) 
用松花一两焙,陈皮五钱,川黄连三钱,甘草二钱,俱微炒,磨为末,与松花和匀,每早晚各服二钱,白汤 
调服,二日即愈。(《汇言》) 
神妙列仙散,治饮酒所伤,以致遍身疼痛,腰脚强跛,手足顽麻,胃脘疼痛,胸膈满闷,肚腹膨胀,呕吐泻利, 
及酒食停久,成一切积聚,黄胆热鼓,并皆治之。 
木香 沉香(各一钱) 茴香(微炒) 槟榔(各一钱) 蓄(二钱) 大黄(一两微焙炒) 麦 (一两半) 
瞿麦(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或五钱,五更热酒调下,能饮者多饮二三杯不妨,仰面卧,手叉胸前,至天明,取下大便如鱼 
脑,小便如血为效。忌生冷硬物及荤腥,止啖米粥。(《丹溪附余》) 
x温散诸方x 治饮酒大醉,心闷腹胀,吐逆喘急,宜服此 
方。 
草豆蔻(三分去壳) 丁香(半两) 小豆(半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木香(半两) 高良姜(半两锉) 
槟榔(半两) 陈橘皮(半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 
治酒厥忽晕倒,以生姜汁灌之,即苏。(《琐碎录》) 
x杂证治方x 烧酒醉死,《濒湖集简方》急以新汲水浸其发,外以故帛浸湿贴其胸膈,仍细细灌之,至苏 
乃已。心头热者,用热豆腐细切片,遍身贴,冷即换之,苏省乃止。(《本草纲目》)(宜参救急选方。) 
一人饮酒大醉后,口中气仰头往外出不尽,有出气,无收气,此乃气不归元,死在须臾,诸医罔效。用韭菜根 
捶损,入旧酽醋,炒热,绢包熨脐下,此一包冷了,又易一包,熨至脐下温暖,气渐降而归元矣。(《济世全书》) 
一人形实,好热酒,急目盲脉涩,此热酒所伤,胃气污浊,血死其中而然也。以苏木作汤,调人参末服。次 
日鼻及两掌,皆紫黑。予曰∶滞血行矣。以四物加苏木、桃仁、红花、陈皮煎,调人参服,数日而愈。(《丹溪》) 
x调摄法x 酒虽可以陶情性,通血脉,然招风败肾,烂肠腐胁,莫过于此,饱食之后,尤宜戒之。饮酒不宜 
粗及速,恐伤破肺,肺为五脏之华盖,尤不可伤。当酒未醒大渴之际,不可吃水及啜茶,多被酒引入肾脏,为停毒 
之水,遂令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水肿消渴挛 之疾。(《 仙活人心》) 

脏腑类
呕吐
属性:x名义x 尝读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有曰∶呕者有声者也,俗谓之 ,吐者吐出其物也,故有干呕而无干吐。 
夫呕者,东垣所谓声物兼出者也。吐者,东垣所谓物出而无声者也(按∶东垣言出《试效方》)。至若干呕与哕, 
皆声出而无物也。夫仲景以声物兼出而名为呕,以物出而名为吐,以声独出而名为干呕。惟其呕兼声物,故无物而 
声空鸣者,乃谓之干,干犹空也。至于吐则是必有物矣,其可谓之干乎。仲景于呕字上加一干字,所以别夫呕为 
声物兼出者耳。成氏乃以呕为独有声而同乎干呕,得不有失仲景措辞之本意欤云云。夫 与哕,盖字异而音义俱同 
者也。(《溯洄集》) 
近世呕吐二字皆通用,然却无甚利害,理亦自不妨。(《要诀》) 
x病由脾胃虚弱x 呕吐者,皆由脾胃虚弱,受于风邪所为也。若风邪在胃则呕。膈间有停饮,胃内有久寒, 
则呕而吐。其状长太息,心里澹澹然,或烦满而大便难,或溏泄,并其候。(《病源论》) 
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譬之通瓶小口,顿溉不入,乃升气所碍。人病呕吐,其理如此。盖脾胃气弱,风冷 
干动,使留饮停积,饮食不化,胃气虚胀,心下澹澹,其气上逆,故令呕吐也。(《圣济》) 
x所因不一x 人之阴阳升降,三焦调顺,脾胃和匀,乃能腐熟水谷,变化糟粕,传泻行导,下走肠间。若 
脾胃虚冷,水谷不化,则阴阳痞隔,三焦不调,浊阴之气不能下行,奔冲于上,故发为呕吐。然吐逆之病,有得之 
于膈实者,有生于中满者,有发于下焦者。种种虽不同,悉本胃气,逆则呕 
吐。(《圣济》) 
呕吐虽本于胃,然所因亦多端,故有寒热饮食血气之不同,皆使人呕吐。据论云∶寒气在上,忧气在下, 
二气并争,但出不入。此亦一涂,未为尽论。且如气属内因,则有七种不同,寒涉外因,则六淫分异,皆作逆, 
但郁于胃则致呕,岂拘于忧气而已。况有宿食不消,中满溢出,五饮聚结,随气翻吐,痼冷积热,及瘀血凝闭。 
更有三焦漏气走哺,吐利泄血,皆有此证,不可不详辨也。(《三因》) 
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以胃为主。盖胃受水谷,脾主运化,生血生气,以充四体者也。若脾胃无所伤, 
则无呕吐之患。其或饮食失节,温凉不调,或喜餐腥脍乳酪,或贪食生冷肥腻,露卧湿处,当风取凉,动扰于胃。 
胃既病矣,则脾家停滞,清浊不分,中焦为之痞塞,遂成呕吐之患焉。然此特论饮食过伤,风凉冷湿之所由致者。 
又如忧思伤感,宿寒在胃,中脘伏痰,胃受邪热,瘀血停蓄,亦能令人呕吐。(《济生》) 
呕吐出于胃气之不和,人所共知也。然有胃寒,有胃热,有痰水,有宿食,有脓血,有气攻,又有所谓风邪 
入胃。凡是数者,可不究其所自来哉。(《直指》) 
人身以胃为主,赖之以容受五谷。但有所伤,非不能食,且有呕吐之患。胃虚之人,或为寒气所中,或为暑 
气所干,或为饮食所伤,或气结而痰聚,皆能令人呕吐。又有瘀血停积胃口,呕吐之间,杂以涎血。当辨其脉证, 
施以治法。(《大成》) 
x冷热二因x 许仁则疗呕吐病有两种,一者积热在胃,呕逆不下食;一者积冷在胃,亦呕逆不下食。二事 
正反,须细察之。必其食饮寝处将息伤热,又素无冷病,年壮力强,肤 
肉充满,此则是积热在胃,致此呕逆。如将息食饮寝处不热,又素有冷病,年衰力弱,肤肉瘦悴,此则积冷在胃, 
生此呕逆。若是积冷呕逆经久,急须救之,不尔甚成反胃病。(《外台》) 
x虚实二因x 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所谓邪 
者,或暴伤寒凉,或暴伤饮食,或因胃火上冲,或因肝气内逆,或以痰饮水气聚于胸中,或以表邪传里,聚于少 
阳阳明之间,皆有呕证,此皆呕之实邪也。所谓虚者,或其本无内伤,又无外感,而常为呕吐者,此既无邪,必 
胃虚也。或遇微寒,或遇微劳,或遇饮食少有不调,或肝气微逆,即为呕吐者,总胃虚也。凡呕家虚实,皆以胃 
气为言。使果胃强脾健,则凡遇饮食,必皆运化,何至呕吐。故虽以寒热饥饱大有所伤,亦不能动,而兹略有所 
触,便不能胜,使非胃气虚弱,何以若此。此虚实之原,所当先察,庶不致误治之害。(《景岳》) 
胃本属土,非火不生,非暖不化。是土寒者即土虚也。土虚者即火虚也。故曰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所以东垣《脾胃论》特着温补之法,盖特为胃气而设也,庸可忽哉。第在河间,则言呕因胃火,是火多实也。兹余 
言呕因胃寒,是寒多虚也。一热一寒,皆失中和之论。不知呕因火者,余非言其必无,但因火而呕者少,因寒而 
呕者多耳;因胃实而呕者少,因胃虚而呕者多耳。故不得不有此辨。(同上) 
x脉候x 寸口脉数,即为吐,以有热在胃管,熏胸中,宜服药吐之,及针胃管,服除热汤。关脉滑,胃中有 
热,滑为热实,以气满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宜服紫菀汤下之,大平胃丸,针胃管泻之。(《脉经》) 
关上脉浮而大,风在胃中,张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 
呕。(同上) 
紧而滑者,吐逆。(同上) 
趺阳脉浮者,胃气虚,寒气在上,忧气在下,二气并争,但出不入,其人即呕而不得食,恐怖而死,宽缓 
即瘥。阳紧阴数,其人食已即吐,阳浮而数亦为吐。寸紧尺涩,其人胸满不能食而吐,吐止者为下之,故不能食。 
设言未止者,此为胃反,故尺为之微涩也。寸口脉紧而芤,紧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脉为阴结而迟,其 
人则噎。关上脉数,其人则吐。趺阳脉微而涩,微则下利,涩则吐逆,谷不得入也。夫吐家,脉来形状如新卧 
起。(同上) 
x诊决难易x 滑数为呕,代者霍乱,微滑者生,涩数凶断。(《崔氏脉诀》) 
呕吐反胃,浮滑者昌,弦数紧涩,结肠者亡。(《四言举要》)(按∶《续焰》曰∶呕吐有声有物,反出于 
胃,上焦之病也。上焦则脉应浮,有物则脉应滑,浮滑为阳,饮食之能纳能运而不反者,阳之力也,故云浮滑 
者昌。若得弦数紧涩之脉则逆矣。《必读》曰∶呕吐反胃,脾虚有痰也。浮为虚,滑为痰,是其正象,可以受补, 
故曰昌也。若弦数紧涩,则血液枯,遂致粪如羊屎,必死不治矣。《金鉴》取《必读》,作若沉数细数,则为气 
少液枯。) 
其脉实大者难治,虚细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