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驿唐-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乱。因为李世民一死大唐群龙无首。可事实上大唐并非群龙无首,在皇宫里还有一个刚刚退位的太上皇

李世民若死了他麾下的文臣武将肯定发狂,眼下有能力收拾残局为李世民报仇只有李渊。李世民麾下的文臣武将肯定会投靠李渊换取为李世民报仇的机会(当然也是向李渊效忠免得日后被清洗。李世民若死于内部斗争他麾下的将领肯定会作乱,但若死于颉利之手他麾下的将领肯定会与李渊同仇敌忾)。李渊当了多年皇帝无论在朝在野影响力极大若再有李世民麾下文臣武将的相助,他只需振臂一呼颉利绝对会成为过街老鼠。而且杀了李世民大唐与突厥将彻底决裂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到那时大唐与突厥将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眼下突厥人特别是颉利的处境看上去很风光但绝对不好过。颉利若杀了李世民突利肯定第一个会与颉利划清界限,这倒不是突利与李世民之间的感情铁,而是突利不想给颉利垫背为他承受大唐的怒火。薛延陀、铁勒诸部这些受到突厥人压制的部族以及东*突厥的死敌西突厥肯定会趁机痛打落水狗,这种局面下颉利绝对无法善终。

颉利不是傻瓜他肯定会想到这一点。李世民何等聪明?他肯定算准了颉利心中的顾虑,所以他才敢单骑来到渭水便桥,而颉利拿他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想到这李潜不禁感叹,“麦子,你果然是一语道破天机啊。唉,我真是太笨了,这么简单的事都看不透。”

麦紫澜搂着李潜的脖子将小脑袋贴在李潜肩膀上,幸福地道:“你不笨。你若是笨怎么会发明外伤急救之法、马蹄铁、摺扇这些简单又使用的好东西?你只是经验太少而已。”

经验这种东西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极为有用。而且经验得靠自己积累,别人的经验虽然可以借鉴却未必有自己积累的那么好用。麦紫澜说李潜经验少这是事实。李潜虽然比麦紫澜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识,但在政治方面还是个雏。以前他在柴绍麾下,很多事都不用他出面,他只需处理好与上司与同袍的关系便可以。可朝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绝非军中那么简单,朋友、敌人、盟友这些关系随时都在互相转化,甚至连亲信都有可能在背后捅一刀。这让习惯了军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直接的李潜有些难以适应也极为厌恶。

以前他看到白起、李牧、韩信等用兵如神诡计多端沙场称雄的大将在朝堂斗争中一败涂地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时曾非常纳闷,因为这些人在沙场上表现出来的智谋与在政治上的白痴表现差异实在太大了。不过现在他明白了。沙场之上同袍是可以信赖的,盟友是可以给予支持的,敌人是需要往死里打的,然而在朝堂之上,亲信、盟友、敌人并非一成不变,若不能把握好角色的转换及时调整应对策略,他们自然处处失误直至被无情的淘汰。

麦紫澜看到李潜面色凝重的神情,抬起俏脸吻了吻他的唇,“夫君,不要担心,我会支持你的。”

“有你助我,我就放心了。娘子,再来一次呗。”

麦紫澜羞的俏脸殷红双臂用力想推开李潜,李潜怪笑一声侧身将麦紫澜压在身下。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 第一四一章闹哄哄的贞观元年(一)

突厥撤退政局稳定,李世民在朝在野的威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无论是百官还是百姓提到当今陛下无不佩服的竖起大拇指。借着这个大好时机李世民开始大刀阔斧的整顿朝纲施展抱负。

首先确定贞观为年号,皇帝的年号差不多就代表了皇帝的愿望。贞观二字出自《易经》原文为“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其意是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大地惨遭蹂躏,汉人备受欺凌杀戮,直指隋朝建立,汉人才重新恢复了统治。然而隋朝国祚极短还未来得及拨乱反正便告覆灭,之后中原陷入混战,异族虽然无力重新统治中原但却一直不停袭扰,唐朝初年仍未能解决边患。现在李世民以贞观为年号乃是希望担起统一四海,恢复华夏正统的责任。对于中原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祈愿,必然能激发中原百姓的豪情壮志,共建一个盛世大唐。

其次,封赏功臣。武德年间李渊为了拉拢人心,封了不少爵位,亲王、郡王加在一块有近百个,至于封出去的公侯简直是车载斗量。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受到封赏乃是实至名归无可厚非。不过还有不少人根本没什么功勋,不过仪仗血脉(皇帝的宗室)和姻亲(比如张国丈一家)便封郡王、公侯,这部分人占的比例不小,相应的国家在这方面的开支也不少。李世民这次封赏功臣刻意将宗室和姻亲减等甚至取消。为此有不少宗室、姻亲不忿。

为了压制他们的怨气,李世民特意和李神通演了一出双簧。封赏诏令颁布,李神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他不仅是宗室,也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凭什么封郡王但食邑才五百户比裴寂、长孙无忌、房玄龄、柴绍、尉迟恭这些人少?

李世民对他说你是我的叔叔,为大唐的确立下的不少功劳,封你郡王是应该的。但食邑乃是功劳的体现,朕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也不能将封赏当成私人物品随意赐予。你自己算算功劳比裴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如何?比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这些人如何?况且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这些人的食邑还没你多,他们都没说什么,你又有什么怨言?李神通听了面色羞愧,当场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别人见李神通都被李世民反驳的哑口无言自然也不敢再说。只是心里是否信服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件是收骸骨。自大业末年起中原战乱不已,百姓死伤无数,中原大地遍地骸骨。许多府兵出征之后就再也没有音讯家人异常牵挂。现在时局稳定李世民想让死者安息也让他们的家人能得到父兄的下落,也想趁机重新核定户籍,于是下令收暴尸野外的骸骨。目前大唐所依据的户籍还是以大业年间为准,多年征战户籍早已与实严重不符,给征税及征调劳役造成了极大困难。所以李世民想借收骸骨之际重新核定天下丁口。

李潜得知收骸骨的消息立刻上表,建议将为大唐牺牲的将士之尸骸就进择一景色秀丽之地集中安葬,取其名曰烈士陵园,并树碑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同时建议在皇陵旁择一地设立大唐国家陵园,将贞观元年以前死亡的五品以上且有功于社稷的文武百官集中安葬其中并树碑纪念,以激发将士和文武百官报效国家的忠贞之心。

李世民看了李潜的上表龙颜大悦,立刻下旨按李潜的建议施行,同时还规定日后为大唐立下功勋的文武百官皆可安葬于国家陵园。其中的文武重臣将陪葬于帝陵之侧。国家陵园的总纪念碑由工部设计施工,碑上的题字由太上皇李渊亲笔书写,碑文内容由兵部尚书杜如晦撰写李世民亲笔书写。四品以上文武百官各设较小的石碑,碑文由礼部提供文稿,褚遂良、欧阳询分别书写。为表彰李潜李世民特赐彩缎两百匹,晋明威将军(武散官从四品下)。

第四件是加强军事训练。为了鼓励士卒强化军事训练,李世民经常检阅府兵,对训练出色的府兵给予重赏。而且他还在皇宫内亲自训练禁卫。对此房玄龄、杜如晦力谏,说律令规定皇宫之内任何人不得携带弓箭,陛下不仅让他们携带弓箭还与他们一起训练。若他们哪怕是失手伤了陛下可就麻烦了。对此李世民的回答是,武技要勤练才能纯熟,他们练熟了战斗力自然上去了。所以要让他们刀箭时刻在身有机会就练。他们都是朕的贴身禁卫朕相信他们对朕的忠心。至于失手,朕以前在沙场上亲冒矢石都没安然无恙何况现在只是训练。那些禁卫听到李世民所言感动了流下泪水纷纷表示誓死护卫陛下不负陛下的一片苦心。房玄龄等人见状也不好再劝谏只得任由李世民折腾。

第五件是放宫女出宫。由于连年征战中原人口剧减。这其中有内战的因素也有突厥等异族侵略掠夺的因素。为了要回被突厥人掠去的汉人李世民拒绝了突厥人用来交换钱粮的战马。不过即便突厥人放回连年掠走的汉人,人口增加依然不多。李世民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减少宫内的用度,特别是宫女的数量。李渊当年进入长安时宫内的人数不过数百人,到武德四年也不过三千多人,到武德九年宫内的人数已经达到了近两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宫女。李世民于是让长孙皇后遴选宫女,将那些愿意离开或家中有父老需要照顾的宫女一律赐予财帛着有司送回原籍。这个有司其中就包括驾部。因为宫女遣送必须通过驿站,身为主管驿传事务的驾部郎中,李潜自然的操心费力安排此事。

在操心这些事的同时,李潜还想到了太上皇赐给的云薇。他特意将叮嘱麦紫澜与云薇谈谈。若云薇愿意回家他绝不阻拦。不久麦紫澜告诉他,云薇说她的家人早已不在人世,她一个弱女子孤苦伶仃能去哪里?李潜听了只得作罢。

第六件是修订贞观律。按照李世民的观点律法越简单越好。比如刘邦的约法三章,虽然简单却深受百姓的拥戴。秦朝律法严苛细节过于繁琐以至于百姓茫然无措心生厌恶。武德律(武德初年由裴寂、刘文静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于武德七年施行)虽然比隋律简略了许多,但仍然有许多条文有重复而且也比较繁琐需要重新修订。这件事引起了武德重臣的极力反对。

这也难怪,律法乃是王朝的根本,而且一旦参与修订律法其人必然名垂青史。所以能够参与修订律法乃是朝臣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他们一辈子的追求。武德律是裴寂和刘文静修订的,虽然刘文静后来被李渊抛弃被裴寂落井下石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但在武德初年他的确是朝中唯一能与裴寂相提并论的重臣,后世史册中也留下了刘文静的大名。

另外废弃武德律隐含的意味便是李世民要抛弃武德年间的施政方针,进而抛弃那些武德旧臣。眼看着要被边缘化甚至被新王朝抛弃,以裴寂为代表的武德旧臣怎能甘心?他们以武德律刚刚施行不久而且没有明显的疏漏和错误没有必要费时费力重新修订为由反对修订律法。然而李世民铁了心要抛弃这些处处掣肘的老家伙,以武德律存在重复和条文繁琐的弊端为由坚决要修订贞观律。而且将修订律法的任务交给了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中书令房玄龄和大理寺少卿戴胄。其中长孙无忌负总责,房玄龄、戴胄协助。

李潜与麦紫澜闲聊时曾谈到过李世民的这个安排。麦紫澜以此为例向李潜深入浅出的剖析了一番李世民这样做的用意。麦紫澜首先告诉李潜李世民此举分明是在为提拔长孙无忌做铺垫。其理由是:

修律乃是国家大事应有一个地位较高的官员牵头负责。修律还要考虑到三省六部的职能(尚书省包括六部在内负责执行诏令,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批驳诏令)应将三省的相关部门的头头纳入其中。其中门下省可不必直接参与修律,待制定出律法初稿时交给门下省审核。门下省若有不同意见可直接驳回。

按照朝廷的官职来讲以三公三孤为最尊。只是这些乃是荣誉职衔地位虽然尊崇但并不负责具体事务(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李世民,他在武德年间曾做过司徒,但因他兼了许多职务实权极大)。武德九年裴寂被册拜为司空,因他在朝中有不少亲信所以他说的话还很有分量。裴寂此前修订过武德律且是武德旧臣之首,李世民当然不可能把修订贞观律的殊荣再给他。

除了三公三孤外文武百官以三省的长官为首。其中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因李世民担任过此职,他登基后别人因为忌讳不能再任此职所以就空置了。尚书令的两个助手左右仆射便成了尚书省的正副职。现在的左仆射为萧瑀右仆射为封德彝。这两人皆是武德旧臣,只是萧瑀和封德彝与李世民早在武德年间走的就比较近(至少李世民是这样以为的,因为他是在封德彝死后才知道当时他曾建议李渊杀掉自己),所以李世民对他们并不像对裴寂那般想将他们马上踢出朝堂,但也不会将修订律法的荣誉给他们。而他们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处境不会出来唱反调。

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现由房玄龄担任。他就不用多说了,乃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也是参与修订律法的人选。门下省的长官门下侍中现在是高士廉。他是长孙皇后的舅舅,虽然也是武德旧臣,但与李世民的关系就不必再说了。更何况长孙无忌是他的亲外甥,他怎可能抢外甥飞黄腾达的机会?

除去这四人,剩下的六部尚书中虽然有不少人适合,比如兵部尚书杜如晦、刑部尚书李靖,但他们的资历和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