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十卷大地之子:黄春明的小说世界 作者:肖成-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耄辉偕鳎澳壳拔一姑徽业绞实钡墓ぷ鳎朐菔焙痛蠹乙黄鹕睿坏┪艺业焦ぷ鳎衣砩暇鸵肟保凰安幌肮吖坏睾退且黄鹋淄仿睹妗保岸来σ桓鋈硕呶髯叩亍保白愿龆艿蕉悦妗比ァO匀唬馐且桓龃邢嗟蔽幕穸鹊娜宋铮嗣谴铀砩弦老】裳暗冒的影子。换言之,憨钦仔明明已被抛入生活最底层,却要扮出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样子来;衣食无着还要依靠昔日打锣的回忆来维持脸面的光荣。憨钦仔虽比罗汉脚们多了些自尊,却不见得比他们多什么人性光彩,只不过多了些阿Q式的狡猾和“精神胜利法”,连罗汉脚们也看出他死要面子。他确实有善良的一面,至多也只能表明他“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坏人”。虽说憨钦仔性格中有些方面极具阿Q味,但又与阿Q有着本质不同,憨钦仔不能像阿Q那样轻易获得“精神胜利”,他常陷入精神的痛苦折磨中而难以自拔。同样是自尊自大,憨钦仔的“我说过了,是暂时的”。显得是那么强颜欢笑;同是忍辱受屈,憨钦仔一头扑倒在床上,泪流满面,其心灵中明亮的一面与灰暗的一面斑驳交错,叫人爱也不能,恨又不忍。除了环境的作用之外,憨钦仔跟罗汉脚们一样潦倒,欺瞒、诈骗、偷窃和耍无赖的事儿都干过。一方面他看不起罗汉脚们,吹嘘自己打锣时的“阔气”;另一方面又怕罗汉脚们不接纳自己“混白饭”吃,于是厚脸皮、套近乎、出主意,以及卖力气等种种手段全都用上了,就是为了有机会让罗汉脚们对自己刮目相看,从而在茄冬树下取得一席之地。他的不幸虽然与工商社会的异己力量有关,但其自身性格的缺陷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旦自我意识过度膨胀,在个人是发展为骄傲,排斥着他人,形成群体和个人关系的失和,表现在中国的乡土社会,就是一种过于注重面子的传统。小说的前半部分以较多的篇幅描写了憨钦仔的生活困境和精神病态。在展示罗汉脚们生活的困窘时,也以或明或暗的针砭之笔暴露了他们精神的猥琐和人性的灰暗。小说中的罗汉脚——臭头、大呆、狗子们,相貌跟名字一样丑陋,既愚昧又狭隘,把自己的生寄托在别人的死上,互骂、对打、欺负弱小是他们通常的娱乐,连憨钦仔都说他们是“一群猪”。其中有一场狗子和火生打架的描写,这场罗汉脚之间的斗殴,让人联想到阿Q和小D之间的那场“龙虎斗”。除了憨钦仔想要劝架并因此受伤外,其他人都将它当作一场游戏来看,并不当回事;当憨钦仔被债主仁寿抓住羞辱时,周围立刻出现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以嘲弄与讥笑憨钦仔的狼狈相为乐事,以致憨钦仔后来在噩梦中一再出现的是那“拂也拂不去”的令他整个脊梁都抽缩起来的一对又一对的“冷冷的眼神”。这种麻木、冷漠的“看客”形象,鲁迅曾大量刻画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普通民众如“一盘散沙”,他们之间并无相濡以沫与互助互爱的意识。在阿Q时代如此,到了憨钦仔时代仍然没有根本的改变参阅了朱双一《黄春明与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传统》一文中的相关论述,该文是提交给1998年10月在北京由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黄春明作品研讨会”的论文之一。。显然在中国传统社会关系中,群体中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往往形成集体性的暴力结构,藉由牺牲他人以排除异己。小说中憨钦仔和罗汉脚之间逐渐加深的矛盾与冲突的问题也属于这种情况。对于憨钦仔来说,失业这一重大事件直接导致了社会视他为敝屣的悲惨命运,这个卑微的小人物由此做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阿Q式举动,被迫徘徊在生活的十字路口上,却选不准正确的方向,只能用自欺欺人的办法来维持已丧失的自尊。他既不能一步步迈向新生活,又无法泯灭人性彻底堕落,那么就只好将自己的一颗心反复揉搓与煎熬。而憨钦仔所显示出的这种矛盾性格,“虽然不完全是正常人的自尊,而是被生活扭歪了的‘小人物’人性的光芒”封祖盛:《台湾小说流派初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2页。。正因为小说如此塑造人物,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使作者对国民性探索和表现的成果就以一个个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人物站立在人们面前。小说努力透过描写乡土社会底层人物憨钦仔的命运,不仅呈现了乡土社会的社会经济关系改变的现状,触及了人的命运和人的感情意识变化中蕴涵的经济本质问题,将反映社会真相与揭露人性本质这两者高度统一于其高度的写实性中;而且既能从乡风民俗的描绘中透视国民性中的痼疾,又可从国民性的探讨中发掘乡风民俗中积淀的文化沉渣。显然,小说中的乡风民俗描写不仅成为了小说的一种底色和氛围,而且还成为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因为通过民俗风习的描写,不仅增加了小说的乡土色彩,突出了地方特色,更重要的是还能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如小说开头就描写了罗汉脚们在茄冬树下百无聊赖地等活干的姿态,这不仅成为小镇的一幅风俗画,也提供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因为形成乡风民俗的主体,是广大的民众而非个人,由此揭示的精神病态,也就不局限于某个个体,而是具有更广大的普遍性,值得人们更多地关注和反省。换言之,这篇小说中的国民性探讨具有台湾特色,特别是具有宜兰、罗东地方的特色,宜兰、罗东地区的风土人情随着人物的出场扑面而来。由于乡土人物背负着历史包袱,顽强地维护着传统的一切,却面临新的潮流,陷入不适应的困惑之中,从而导致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悲剧因素和喜剧色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显然,“黄春明在丰富的土地和社群经验中累积对民间文化的了解,使他既可以用较客观的眼光去看待风俗民情,而不会一味以科技文明二度启蒙的工具理性斥之为荒诞、无稽,并且细说这些由经验累积的古传智能的因由;又能以比较宽容的态度对待人性中狡智却不失圆融的生存策略——人与土地、人与人之间保持平衡流动的循环关系,而对此狡智的自我意识过度膨胀时,所形成排他或贪婪也有较弹性的诠释,或以嘲讽的手法予以揶揄。”参阅了徐秀慧《说故事的黄春明》一文中的相关论述,该文是提交给1998年10月在北京由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黄春明作品研讨会”的论文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憨钦仔被认为是黄春明刻画得最为成功、性格最复杂的一个人物,可以视为通观我们民族国民性的复杂集合体之一。 
  当然,小说还通过憨钦仔的悲剧,提请人们注意现代文明对于传统人性和道德的无情摧毁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知道,憨钦仔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城市文明通过小镇进入台湾农村,而农村中大量廉价劳动力又经由小镇流向城市的社会转型时期。憨钦仔不占有任何一点生产资料,处于小镇社会中的最底层,是所谓的“城市贫民”,面临的是严峻的生存与尊严的威胁。憨钦仔作为生存于台湾罗东小镇社会最底层的浮游生物,虽然他仍可能会有一些剩余价值,但作为工商经济后盾的现代科技的进步,已经注定了打锣这种传统职业的没落和憨钦仔必将被时代的巨浪淹没的悲剧命运。换句话说,憨钦仔生活在台湾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经济的转型引起了整个社会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变动,这个变动也无形中从憨钦仔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反映出来了。他打锣的这个简单劳动,被装有扩大机的三轮车所代替,于是,饭碗被砸碎的憨钦仔一下子从无忧无虑的生活跌进了“啃棺材板”的罗汉脚中间。憨钦仔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这种生活的变化,是和资本的积累与侵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装着扩大机的三轮车的出现,预示着的不仅是时代的进步与世事的变迁,而且象征了传统文明的节节溃败。然而,憨钦仔对此懵懂不解,徒然以“不合体统”的过时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一新事物。这样的他,不仅不能正视自己的不幸,更不明白不失时机地调整自己的位置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很快就被社会抛到了边缘。陷入了生存危机的他不知所措,只能消极地听凭命运折磨,而且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没有土地的农民和没有技术的雇工,使得他既不能像保守农民那样固守家园,又不能像打工仔一样投身于新的经济浪潮,因此其自身与环境的龃龉便频频发生了,由此也生发出种种啼笑皆非的故事。在与茄冬树的罗汉脚们为伍时,爱面子的憨钦仔仍放不下那副臭架子,时时夸耀自己辉煌的过去,用谎言和欺瞒掩饰现实的窘境。虽然这种“含笑”的悲剧表达了作者一种极为复杂的情感——同情和嘲讽皆有,但是对于冲击乡土的现代潮流,小说则采取了辩证的态度,既肯定又否定。憨钦仔因思想“落伍”跟不上“现代化”的脚步,于是被时代无情地淘汰、遗弃与牺牲掉了。这当然是悲剧!憨钦仔的身虽然已经进入现代文明的时代,但他的心却仍停留在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乡土社会中,因此他或许有办法克服天灾,但人祸到来时却无能为力,因此出现了憨钦仔骗取小商店的赊欠和遭债主仁寿的当街殴打与羞辱的情形。虽然在现实上他已沦落到不得不去与茄冬树下的罗汉脚为伍的情况,但因为在精神上仍停留在过去的意识与尊敬中,因而与罗汉脚之间新建立的人际关系中也产生了各种的矛盾。至于憨钦仔那面先闲置后被击碎的铜锣,不仅是“小人物”心灵遭受严重伤害与悲惨命运的象征,而且也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面前碎裂的象征。由此可见,憨钦仔的不幸,绝非单纯的个人不幸,更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不幸,它体现的是传统道德伦理和文化价值在现代逐渐消亡的过程。小说显然已经将“小人物”对环境认知不足的“无知”与追求尊严过程中的“缺陷”置于孤立无援的绝望处境下,对这情境下“小人物”的卑下与悲怜做了最精彩的嘲讽。小说借助憨钦仔这个人物在历史变迁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不仅表现出他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追求,而且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庄严与人的价值,更为人们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解开创了一个新的思考空间。而正因为如此,憨钦仔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当代台湾文学史的画廊中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大地之子:黄春明的小说世界》  
  第二章 怅惘的乡土愁思——黄春明小说创作的第二阶段  
   第四节 《鱼》、《癣》与《两个油漆匠》 
  自创作了《青番公的故事》与《溺死一只老猫》两篇佳作之后,黄春明以《鱼》、《癣》和《两个油漆匠》这三篇小说形象地回答了一个问题——那些在现代工商大潮冲击下,告别了“传统”、离开了乡土的青番公和阿盛伯的子孙们进入城市后是否因而获得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短篇小说《鱼》曾经入选台湾国中课本,影响颇大。这个故事的情节虽然很简单,但是人物于生活的艰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却显得真诚、执著而令人难忘。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祖孙——疼爱孙子却脾气火爆的阿公与孝顺却个性忸怩的孙子阿苍。住在埤头山上的祖父送疼爱的孙子阿苍到镇上去当木匠的学徒。临行前,相依相爱的祖孙俩相互承诺努力替对方完成各自的一桩心愿:祖父承诺多养几只羊,好卖了钱后为阿苍买一整套木匠工具;孙子则允诺从城里为祖父买一条山里看不到的鱼回来作为报答。这个故事发展的关键就维系在这两个承诺上。 
  故事开始时,阿苍正在回家的路途上,他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跟着木匠当学徒不得不长期离家在外,只能不定期回家探望他的祖父及弟妹。在途中,他一再回想起一年多前离开祖父那一天的情形,下面便是祖孙之间的精彩对话片段,为故事随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阿苍,下次回家来的时候,最好能带一条鱼回来。住在山上想吃海鱼真不便。带大一点的鱼更好。” 
  “下次回来,那不知是要在什么时候?” 
  “我是说你回来时。” 
  “那要看师傅啊!” 
  “是啊!所以我说回来时,带一条鱼回来。” 
  “回来?回来也不一定有钱。” 
  “我是说有钱的时候。” 
  “那也要看师傅啊!” 
  “他什么时候才会给你钱?” 
  “是你带我去的。不是说要做三年四个月的徒弟不拿钱吗?” 
  “没错,我们是去学人家的功夫。” 
   
  在这里,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了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