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赖母改浮⒆嫦韧惩车美妫恍枰魏涡问匠取P问绞亲龈兰淙丝吹模鞘綮缎么笾谙谜飧鍪虑椋切嬲男惺亲约悍⑿恼娓伞N颐且勒站灰等5闹傅既フ娓桑⑶鬃鹗Γ钅畈煌改浮⒆嫦戎拢钅畈煌鲜袒逯鳎挥欣鲜袒澹颐窃趺椿嶂溃空庖簧玫降氖馐すΦ吕妫行桓改浮⒆孀冢行焕鲜Γ钅畈煌>咛宓谋ù鸨ǘ鳎褪亲约赫嬲龅叫沤庑兄ぃ澜谭钚小>蛔谕颐切扌芯咛宓慕懈痉ǎ灰等!⒘途础⒔涠ɑ廴А⑵腥廾邸⑵障褪笤竿酰迕趴危芎眉恰?墒钦馕迕挪皇墙驳摹⒉皇悄畹模且娓桑颐遣拍艿檬苡谩�
第六条「乐观正法」,这句里面含一个重要的意思,爱好观察正法,你必定是远离一切邪法。邪掺在正里面,正法都变成邪法了。真里头掺不得假,一掺假就坏了。掺假是什么?就是经典、祖师教导我们的,夹杂,还夹杂著别的东西在里头就不纯。这一点是真不容易,你没有清净的信心、坚定的信心,做不到。譬如生病,我还请医生,我还用医药,或者我还用其他的方法来治疗,甚至於还求鬼神来帮助,这全是夹杂,不纯了。所以刘居士来示现,这是佛派来的,这不是简单的,那是什么?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秘诀,他没有夹杂,所以他感应那么殊胜。远一点,你再看「山西小院」,这大家看过,他怎么治病?也是不夹杂,所以一夹杂效果就失掉。真,李老师讲,掺不得妄。眼睛是真的,金钢钻好,我放一个金钢钻在眼睛里行不行?不行。沙,沙尘好比是染法,六道的,金钢钻是宝石,好比是佛法,佛法也不能夹杂,自性里头染净都没有,叫纯。你念佛是念自性佛,这真信。这个道理,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上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话不多,那真正叫乐观正法,远离一切邪法。这个道理,佛经没传到中国来之前我们老祖宗说过,所以老祖宗肯定都是佛菩萨再来的,应以圣贤身得度,他就现圣贤身,中国人敬圣贤,在印度是以佛菩萨身得度。老祖宗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要到外头求,向内求没有一样不能解决。向外求,麻烦就大,这里解决了,那个地方问题出来了,繁杂,永远搞不清楚;向内专一、单纯,一觉一切觉,一个明白一切都明白。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还是贵以专,古今不变的真理、不变的原则。但是现在呢?现在人不相信,对它没有信心。而《金刚经》上说得多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什么?开悟,信心清净就开悟,就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叫生实相,就是自性里头实相般若生起来,它起作用。乐观正法。
第七「行正法」,这就是完全落实。具体的落实,在佛法是戒律,在儒家是礼。现在我们真的从基本纲领上来说、来学习,儒家的《弟子规》,这基础、基本,学习《弟子规》是行正法,道家的《感应篇》、佛法的《十善业道》。有这些基础之后,这都是正法,你要做到,就是行,然后再提升,三皈、五戒、十戒、沙弥律仪、菩萨戒,这些都是纲领。经典里面所说的,无非就是把这些理论给你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学,学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处,说清楚、说明白了,这不能不知道。净宗学会成立,行门,就是行正法,我们提出五个科目,三学、六度、三福、六和、十大愿王,简单明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顺於正法。第八「顺於正法」,怎么样顺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在大乘教里面教给我们的四摄法,四摄法就是恒顺众生。所以六波罗蜜里面的布施,要知道那是断烦恼的。布施的目的是什么?是把自己的悭贪舍掉,什么时候贪心没有了,吝啬的心没有了,布施波罗蜜圆满,它的目的是帮助你断贪心,把贪爱、悭吝放下。持戒是手段,帮助你断恶业,念念都是善念,行行都是善行,你持戒波罗蜜圆满,你不起恶念。瞋恚的念头没有了,忍辱波罗蜜圆满。懈怠、放逸的念头没有了,精进波罗蜜圆满。真的常常保持到一心不乱,禅定波罗蜜圆满。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样样明了、样样通达,般若波罗蜜圆满。
自己圆满是六度,四摄里面是帮助别人,对别人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别人因为他还有烦恼习气,要随顺他,不随顺他,他不能接受,你就度不了他,这个要懂,这是真正慈悲。相信耶稣的,鼓励他好好学他的教,相信真主的,鼓励他相信真主。这都是天道,从人道上升到天道是好事情。帮助他脱离六道轮回,那不是这一生的事情,来生后世,他到天道里他就明白了。你看我们这品经,这天道,忉利天,你看忉利天王请释迦牟尼佛在他们宫殿里面讲经说法,相信天主的、相信上帝的他就会跟上帝一起来学佛。到那时候才学佛,不是现在,现在讲不通,现在他不能接受。所以我们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先帮助他生天。不要勉强、不要批评那个不是正法,这错了,那个也是正法。我们可以说都是佛菩萨示现的,忉利天主是佛示现的,要不是佛,怎么可能在忉利天听十住法门?十住法门是一真法界的,超越十法界,讲这个法门他怎么能听得懂?所以知道最低限度忉利天主是法身菩萨。要懂得恒顺众生。所以对於众生劝勉一定要很小心谨慎,不要引起反效果。他能听,要劝他,他不能听,不要说,说他生烦恼,生烦恼是最伤人的。听了很欢喜的话要讲,欢喜心能养人,烦恼能伤害人,尤其是有病的话,烦恼会加重他的病况,欢喜能够减轻他的病况。所以你要讲他喜欢听的,你不可以讲他不爱听的,这个要懂得,这叫真正的爱护众生。虽然你没有跟他讲真话,他总有一天明白了,他感激你,他也晓得这时候你跟他说真话他不能接受,会起反效果,所以这是真实智慧。
第九「远离我慢等事」,等是什么?贪瞋痴慢疑。你看他没有讲贪瞋痴,他把慢放在里头,这就是说明人这个傲慢心很麻烦,傲慢障碍了一切善法,傲慢破坏了大乘,佛经讲这个字要断。传统儒家虽然没有讲断傲慢,他也讲傲慢要减轻,不可以增长。《礼记》一打开,头一句就告诉你「傲不可长」。这就是说明傲慢心是人人都有的,是俱生烦恼,不是你这一生学的,是你生生世世带来的习气,哪个人都有。你说谁没有?证果的人没有。阿罗汉证了果,傲慢真的没有了,还有傲慢的习气,你就知道这个东西不好断。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对这个事情很重视,首先你要晓得它是严重的烦恼,它是破坏一切真正的善法,世出世间善法,碰到这个就完了。所以孔子说得好,「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确实他是集尧舜禹汤文武的大成,是孔子心目当中最佩服的人、最敬仰的人。孔子真的想学周公,他是学到了,不过周公在位,他不在位,精神确实学到了,把周公的德行传下来了。他说:假如有个人他的德行、才华像周公一样,可是有一点缺点,「使骄且吝」,假使他有傲慢、吝啬,就是小气,大家好懂,傲慢又小气,夫子说「其余则不足观」,这个人不是真的圣人,假的。在佛法里面讲,欲界有慢,色界没有了。初禅以上没有傲慢了,他怎么没有的?他是定共戒,他入定了,如果有傲慢,定就失掉了。定要清净心、要平等心,他才能得定,心有不平就不能得定。
我们念佛要知道,心有不平得不到一心,甚至於严重的时候,功夫成片都做不到;换句话说,往生就没分。这个字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看自己不容易看出来,能够看出自己的毛病,不是圣人也是贤人。凡夫决定看不到,但是凡夫很容易看到别人的毛病,看到别人毛病,能不能马上回过头来反省我自己有没有?这就得受用,这就受教,这叫什么?好学。孔子在世有人对他赞叹,他听了之后告诉大家,他说:我什么都没有,德行赶不上古人,学问赶不上古人,我知道的东西不多,不比别人强。谦虚!他说:可能有一桩事情别人不如我的,那就是好学,可能这一点我比别人强一点,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行。有了丝毫傲慢的心,你怎样好学也不会成就,所以这是第一关。
傲没有了,说老实话,还有疑,那个病更深。断疑生信,断疑才成就正信,有疑正信是决定得不到的。我们有没有正信?就问我们今天对世间法、对出世间法、对心性之法、对老师所传之法、对现实社会你所观察的一切法,你有没有怀疑?你要有怀疑,你的正信怎么能生得起来?这个事情,怎样能够教我们断疑生信?你就马上想到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的教学,为什么?帮助众生断疑生信,至於修行证果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一念之间。这就是章嘉大师跟我讲的,佛法知难行易,知太难了,就是看破难,放下容易。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菩提树下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时候他三十岁,表演给我们看的,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惠能大师表演的更殊胜,没有学过,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二十四岁,《金刚经》上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听了就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跟释迦牟尼佛放下是同一个境界。所以佛在印度示现佛身,在中国示现祖师的身分,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不能不知道。所以一个慢(骄慢)、一个疑、一个顾虑,这真是麻烦大,障道!障碍我们的信心,障碍我们对正法的认知。
末后第十「善通达诸微密之语」。善是善巧,这就是听佛说法。什么法是佛的微密之语?佛每句话都是微密之语,任何一句话里头的含义没有边际,其深无底,其广无边。所以佛的经,不管是大乘、小乘,你永远都不厌,为什么?遍遍有新的意思出来,微密意思一遍透一点,一遍透一点,到接近成熟的时候,那就是善於通达。微密的意思,一个意思含一切义,一切义在一个意思里头,一多不二,这《华严经》上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说只有佛有、别人没有,佛告诉我们,个个人都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直下承当。直下承当,惭愧心才生起来,我本来是佛,为什么现在变成这个样子?我本来是念念行行具足无量功德,现在为什么念念行行都在造业?能不惭愧吗?有惭愧心,人才肯真正回头,不能回头是惭愧心没生起来,还在糊里糊涂过日子。最后这一句,「而不乐声闻及缘觉等」,这就对了。声闻是阿罗汉,缘觉是辟支佛,是小乘。不错了,但是不究竟。虽然不是究竟,但是要晓得,小乘是大乘的基础,必须从这个基础向上提升,不可以停留在这里,停留就错了。譬如声闻是小学毕业,缘觉是中学毕业,我们念书念个小学、中学就够了,这是错误的,还要上升,提升到大学,提升到研究所,这才叫有志向,才是真实的成就。所以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小成就。这十种法是基础,清凉大师讲「闻十种法,心定不动,故得解脱」。解是解开,把烦恼习气解除,我们讲解放也可以,烦恼习气没有了;脱是脱离生死、脱离烦恼、脱离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解脱月佛他所表的法。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一九卷) 2008/2/16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第一大段的第七小段,所事佛同:
我们学到第六段,第六解脱月佛。今天我们接著看第七,第七是「无上月佛」,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提示的,「闻十不退,可谓无上」。就本经教义来讲,这个十不退就是十住。从初住到十住,听到佛的教诲能够信受奉行而不退转。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学佛的同学必须要知道,佛法自古至今的承传人数不计其数,可是真正依教修行证果的人没有多少,真的是所谓凤毛麟角,这是什么原因?如果我们把这个原因找到,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这一生也能成就。如果不知道这个原因,很可能我们这一生的学佛只是种善根而已,这是肯定。古大德虽有说,而且佛在经典里面常常讲,可是很少人注意到经上讲的一句话,叫「直下承当」,这句话太重要了。佛给我们讲,讲得太高了,这不行,我不敢当,我做不到,那就不能成就,这一生就种了一个善根,来生后世遇到缘再来。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我们要特别加强学习。
大乘《华严经》里面我们曾经学过,世尊告诉我们两句话非常重要,「迷唯一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