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飧銎腥≡谝徽娣ń缋锿罚飧龇ń绺罘鹑缋词且谎模谑ń缋锿肥遣槐渌嬖担馐歉叩裙Ψ颍皇瞧胀ǖ摹K晕颐且茫涝跹В刹荒苎О⒙藓海⒙藓翰唤哟ィ唤哟ツ憔脱Р坏健D阋哟ゲ旁谡饫锿纺チ叮娴牟恢粗娴牟环直穑愕镁匝椴判校庋椋饩褪强蒲У姆椒āC挥芯庋椋闼的悴环直稹⒉恢粗俚模坎蛔。ü庋椤�
所以《华严》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就是通过试验。你看他亲近这些善知识、善友,这些善友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群众。因为这五十三个人里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出家、在家,出家少,出家只有六个,其余统统在家的。你在这个里面,才真正看到你不执著了,你用清净心、用真诚心、用平等心、用正觉心、用慈悲心去接触,也在接触当中成就你的菩提心,你不接触怎么行!小乘虽然修得很好,没通过测验,到底是真的是假的靠不住。有人一接触,分别执著就起来,就不行了,那就堕落了。什么时候才去测验?智慧开了,就可以学善财。有定,智慧还没有开,不行,你还不够参学的资格。必须从定开慧,慧是什么?慧它照,照见五蕴皆空,这就讲观照,无论他是假观、空观、中观都行,他能提得起观照功夫。如果没有智慧的话,他没有照。没有照,这个定功一接触很可能定就没有了,他烦恼起现行,所谓烦恼就是分别执著起来了,这个一定要懂。
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分别执著一起来就晓得,觉到,那就不错了,所以宗门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分别执著起来,这就是念起,要觉得快,这个念头只有一念,分别执著才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把它控制住了。我们念佛人控制住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头一念是有分别执著,第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把念头摆平了,这叫真功夫,这叫真念佛。这样天天念天天念,念久了,到不念也能够伏住,接触的时候自自然然他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你就晓得你得三昧了。我们用念佛法门来修,那叫念佛三昧,就是不要用心来控制,自然的它不起来。有这个能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了。所以我们自己有没有把握往生,不要问人,自己清楚,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自己能做得了主,不会被外面境界引诱。可是这个里头有止观有大关系,知道外面不管什么样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不会被它诱惑。顺著自己意思的境界没有贪恋,我们讲顺境善缘没有贪恋;逆境恶缘,不顺自己意思的,不生瞋恚。诸位要晓得,贪爱、瞋恚都是执著,练功!这真修。从哪里修起?从五欲六尘修起,财色名食睡,你接触的时候你有没有贪爱?有没有瞋恚?有没有嫉妒?真的这个先是很淡,淡薄了,慢慢就没有了,到没有了,念佛三昧最初级的你得到了,这叫功夫成片。有这个功夫,生凡圣同居土决定得生,只要你念佛想去,决定得生。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做功夫是这样做的,不是说你每天佛号念多少,每天拜佛拜多少。如果一天拜三千拜,佛号一天念十万声,境界现前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没用,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
由此可知,真正功夫全在看破放下,观是看破,止是放下,这是真实功夫。真实功夫现前,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你的真心,这就是中国几千年古人传的性本善,善是什么?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善!自然流露出来。这个心对外面境界,对一切人事物,他没有分别,他是平等的。不是我对这个人好,对那个人我就要差一点,不是,平等的。对这个好,对那个不好,你还是分别执著,那不是菩提心,那是什么?轮回心,轮回心造轮回业,出不了轮回。所以,清净心、平等心这是菩提心,这个不造轮回业。这种心待人接物就是净宗里面所讲的净业,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净业,不是染业,染就是轮回。如果学佛的人、修行人连这个都不知道,他怎么能不堕落在盲修瞎练?明白这个道理,那就不是盲修瞎练,他的功夫真得力。
我们再看后面这一段,「中观」,你看看空观是观万法的本体,本体是空。这个空不是无,不是什么都没有,那你就搞错了,为什么?它能生万法。为什么说它空?因为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我们六根接触不到,你看不见,你也听不到,你也摸不到,你也想不到,你怎么去想都想不到。想是什么?想是妄想,妄想只能想虚妄的,妄想想不到真实。所以现相你可以想,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妄想能对妄相,可不能对本性。自性、本性、法性、佛性,你都想不到,所以叫空。它有,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它不生不灭、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不动摇、能生万法,这是宇宙万法的本体。哲学里头讲的没有这么清楚,讲得很多,叫你看到的时候看不懂。你看六祖把宇宙本体,就是法性,二十个字描绘出来。所以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这个空释迦牟尼佛怎么会讲二十二年?什么都没有叫空,三岁小孩都懂。你就晓得,佛法的空义太深了,深广没有边际。
中是讲用,中国古人也讲中,《中庸》,你看四书里头《大学》、《中庸》。《中庸》是哲学,《大学》是科学,《论语》是孔夫子落实的报告,《孟子》是孟夫子学习的心得报告。四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精华,现在国内在编「儒藏」,四书是儒藏的心经。所以用中,孔夫子懂得用中,孟夫子懂得用中,在佛法里头菩萨懂得用中,凡是懂得用中的就是菩萨。「中即中正」,中的意思是什么?不偏,中;正,正是不邪,不偏不邪叫中。「绝二边对待之谓也」,空假是二边,也就是性相是二边,理事是二边,因果是二边,中是什么?中是把二边调整变成一体,性相不二。
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德,这是佛门大德,他说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不是宗教我们容易懂,怎么不是哲学?他说了一个原则,哲学里头有能所,能所是对立的,佛法里头也讲能所,它能所不对立,能所不二,这就跟哲学不一样。这个说法我们能接受。譬如佛法讲能生所生,一切法心现识变,「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是能生,一切法是所生,它能所是一,一切法就是心想,心想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如果没有心想,这个法就没有了,就不存在。怎么会不存在?你要是了解前面我们举的例子,你就懂得了。我们看一法是什么?是相续相,它为什么相续?就是心想才相续,心想一中断,相就没有了。就如同我们看电影,在银幕上看,你看银幕上的相存在,它是相续的;如果放映机一关,马上断了,立刻就没有了。这就是能所是一,它不是二,它不是对立的。科学把能所分开,是对立的,能生不是所生,所生不是能生,它不是一;佛法是一体的,讲能讲所,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欧阳先生讲它不是哲学。
我们方老师说它是宗教,它也是哲学,每个人看法都有道理,我们要细心从当中去体会。现在我们搞了半个世纪,实在讲很难得,天天在干,锲而不舍,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才真正,不断放下,放下才能契入,不放下不能契入。契入才有体会,才真正了解这里头的意思,不但是圆满的哲学,而且是圆满的科学。你看科学对於宇宙起源、生命的起源到现在都没有讲清楚,《华严经》上讲清楚了,讲得叫你心服口服,没话说。
在应用上,我们面对著六道众生,迷而不觉,那要怎样?用中。不偏於真,也不偏於俗,不偏於空,也不偏於假,心里面有主宰,能把持住。三观三止不二,你就会应用得很恰当。应用得很恰当是什么?那就是幸福美满的人生,方老师讲人生最高的享受。在应用里面,你决定不会舍去伦理、道德、因果,伦理、道德、因果是自性里面的性德,自然流露,不学就会了。可是,对於觉悟还不到家的人要学习,学习是帮助你得定,帮助你开悟。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基本的科目,儒家的《弟子规》,道家我们现在也编了一点点,编出来了,佛法里面的《十善业》,这是中国传统学术儒释道的基本的学习法。要从这里扎根,就像植物一样,有了根你慢慢会茁壮,会开花结果。如果不从根本上修,那就不行,那就变成儒学、道学、佛学,真正的利益你得不到。真正的利益一定要学佛、学儒、学道,学儒要《弟子规》扎根,学道要《太上感应篇》扎根,学佛要从《十善道》扎根,这太重要了。没有这三个根,你搞的是儒学、道学、佛学;有这三个根,你是学佛、学儒、学道,差别就在此地。所以这三门东西是儒释道的根本戒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下面他提出具体的观法,「谓观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名之为中」。这个一念之心,一念是太微细了,这个念头太微细。我们听到这个就要晓得,一念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也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之心。这个一念之心非空非假,不可得;即空即假,空假不二。空是体,假是现相,本体跟现相是一,绝对不是二,绝对不能分开。所以你要是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用这个事实真相就没有过失了。偏在空上,你想想看你还是没有离开分别执著;偏在假相上,还是分别执著,你都没离开。如果说离开了分别执著,自然就是中道,唯有中道才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没有一样不好。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你看一生给我们表演出来,你看他教学,他生活,他待人接物,那就叫中道。他生活方式是托钵,每天出去托钵,欢欢喜喜,不管人家给什么都好,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如果这个菜好,生欢喜心,那个菜托得不好,心里面有点难过,你看是不是依旧堕落在空假里面、依旧堕落在分别执著里头?所以,中道的落实就是放下分别执著。到最高的境界,是把起心动念也放下,那是圆满的中道。如果不能把执著放下,中道是永远做不到的,你的心有偏,你的心有邪,不正。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一卷) 2008/3/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3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第二个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
十首偈颂里面从第三首,三、四、五、六这四首偈讲到真观、真止。教下修行总的来说离不开止观,宗门是讲参究,净土是讲念佛,名称不一样,实际上它的原理原则、方法完全相同。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那就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观是看破,止是放下。在禅里面,达摩祖师从印度传过来的禅宗,禅宗所用的方法,就是禅这一个字这个字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静虑,静是安静的静,虑是思虑的虑,你看看,虑就是观,看破;静就是放下,就是止。你想想看,意思它真的是相同。在净土里面教我们念佛,念佛是不是止观、是不是禅?是的,一点都不错。世尊在《大集经》里面告诉我们,念佛是无上深妙禅。这个佛怎么念法?这一句佛号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观,这是看破。止的是什么?把妄念打掉,用这句佛号代替一切的妄念。所以妄念放下了,佛号提起了,提起叫观。通常一般讲,就是讲禅定,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在内,修什么?修禅定,念佛也是修禅定,用这句佛号来修禅定,方法很多。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很多,方向、目标决定是一致的。看破,了解诸法实相,诸法实相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是如如佛,你就真的回归到自性。所以这四首偈非常重要。
讲到真止、真观,我们就把天台跟华严本宗他们修行的纲领「止观」略微介绍一下。这两天我们讲的是天台智者大师所传的修行方法,「三止三观」,我们再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来介绍天台的三观。「空观」是讲宇宙的本体,「假观」是讲宇宙的现象,空假是一不是二,这非常重要;「中观」是讲作用,我们怎么生活?怎么样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要行中道,不能偏在空,也不能偏在有。偏空偏有,你们诸位想想,里面是不是有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放下了就是中观,空有二边都不执著,为什么?空有是一不是二,《心经》上说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么叫空?真难懂,如果空是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