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居士,请章嘉大师率领,在台湾环岛宣传,推销《大藏经》。夏天,夏天很热,道源老和尚年轻多了,他大概大我二十岁,也随行跟著一起去。看到章嘉大师穿了那么多衣服,不觉得热,他好奇,向大师请教,他说「大师,你穿得太厚,热不热?」大师回过头告诉他一句话,「心静自然凉」。他是个讲经法师,听了之后很惭愧,穿得很薄,还得拿著扇子不断在搧,看到章嘉大师如如不动。这是道源老和尚告诉我的,不能叫人不佩服,心净、心定,定生慧。
  所以「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实相般若现前,那就恭喜你,就是禅宗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学东西最怕的是心浮气躁,没有耐心,那这个人不但佛法不能成就,世法成就也很有限。所以我们真正要学,你一定要记住,严持戒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如果把戒律放弃了,你还会有什么成就?戒律是基本的规矩,叫你一切都有规矩,有规矩就能得定,你的意志、精神能集中;没有规矩,这就什么都做不到。我们现在看看全世界,佛门弟子在家「十善业道」做不到,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佛法为什么衰?你懂得这个道理就明白了,当然衰!确实没有耐心。许多大学请我去上课,我不愿意去,原因在哪里?学生没有耐心,学生心浮气躁,那我去白费时间,我不如在自己道场讲经。我在澳洲每天讲经四个小时,我们的听众有耐心,四个小时从头到尾全神贯注在听讲。到学校去上课,你看看大学生,他们的耐心大概只有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然后就东张西望,心神不定,这个课还有什么好上的,他们一堂课只有五十分钟,所以就不用去了。我到学校主要的,参加学校教授们的座谈会,跟老师们聊聊天、谈谈话,这个有意义,学生让他们去教去。
  我们要成就,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这是基础。为什么要学《弟子规》、要学《感应篇》?这个道理要懂。世尊在《佛藏经》,不是《大藏经》,经集部里有一部经叫《佛藏经》,分量不大,这个经上讲的一句话,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认。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很重视循序渐进,就像我们读书一样,你一定从小学、中学、大学,不能够躐等,循序渐进。因此佛法传到中国,小乘经翻译得相当完备,就是《大藏经》里面的《四阿含》。我们的《四阿含》,跟南传巴利文的经典比较,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大概巴利文经典比我们多五十几部,你们想想看,《阿含经》分量都不长,《四阿含》总共合起来,差不多也将近三千部的样子,它只多五十部,太少了,我们翻得很完整。所以在隋唐时候小乘有两个宗,这两个宗是必修课,不管哪个宗派都要学小乘,小乘是基础。可是唐朝中叶以后,我们中国佛教无论在家、出家不学小乘。不学小乘,怎么学法?用儒、用道代替。确实儒道里面的思想,跟小乘差不多,如果在心量上来讲,比小乘人心量大,更容易接受大乘。所以这两个宗到宋朝时候就没有了,宋朝中叶以后这两个宗都没有了,现在变成历史的名词。
  所以古时候无论是在家学佛,或者是出家学佛,没有不学儒、不学道的。你看看古来祖师大德他们的注疏,像清凉,我们学《华严》,用的是清凉大师《疏钞》,李长者的《合论》,李长者是在家居士,一僧一俗,他们的注解当中引用儒、引用道,引用《庄子》、《老子》、四书五经很多,都通!我们今天儒不学,道也不学,小乘也不学了,那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话,非佛弟子。我们自称皈依了,称三宝弟子,上面佛给我们加了一个字,非,佛不承认,我们自己要好好去想想。儒从哪里学?最接近的,我们找近路,找近路什么?我们找行门,我们不要去找解,解,大乘经里面有,全都包括,我们找行门,行门就是戒律。儒家的日常生活规范是什么?《弟子规》,道家的生活规范《感应篇》。我们只要把儒跟道这两样东西学好,再学佛的基础,基础的规范是十善业道。我们这样子做法还是有依据的,不是我创造、发明的,我没有这个能力。我依什么?我们是依《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净业三福,修净土宗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佛这个三条一共十一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这一条你做到佛称你为「善男子善女人」,经上这个话太多了,没有这第一条,你不是一个善男子善女人。入佛门的基本条件是善男子善女人,就第一条做到。所以我们孝亲尊师学《弟子规》,慈心不杀学《感应篇》,然后再学十善业道。有这个基础之后,这第二条,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这就明白了,这才叫为佛弟子。没有前面那一条你就想作佛弟子,假的,这个佛法叫什么?叫结缘皈依,跟佛结个欢喜缘,实际上不是的,你对於佛法真的还是一无所知,所以结缘。
  密宗,你看密宗的大德,这些活佛,呼图克图仁波切跟大众接触的时候,都是给你做结缘皈依。给你摩顶,传你一个咒,结缘的,为什么?你基础什么都没有。在佛法也可以,显教结缘皈依,为什么?你不具备这条件。有这个条件,这才能够正式传授三皈、传授五戒,出家有三皈五戒的基础,才能传授沙弥律仪。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做到,才是真正的出家人,这是佛弟子。比丘戒、菩萨戒,说实在的话,现在人很不容易做到,尤其是比丘戒。这一生我们要学蕅益大师,蕅益大师受三坛大戒之后,自动退比丘戒,他知道做不到。所以他老人家一生修什么?菩萨戒沙弥,真能做得到。他的弟子,我们俗称为徒弟,他的徒弟,他的侍者成时法师也了不起,《蕅益大师全集》能够流传后世,这是成时大师的功劳,他把它整理、编辑、刻版、流通,成时大师。成时自己一生,老师是沙弥,他不敢称沙弥,所以他称什么?出家优婆塞,优婆塞是在家居士,我是出家的居士。这什么?名实相符,这不是普通人,佛菩萨来示现给我们看,要我们做个名实相符。在佛门里面我们称呼很重要,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要名正言顺,名分很重要。
  现在一般人对年岁大一点的,稍微有一点声望都称大师,这不可以。在佛门里面大师都是称佛的,祖师不称大师,翻译经典的人不称大师,你看翻经的人称三藏法师,他通达经律论三藏,等於说他的学历,称三藏法师。禅宗里面称禅师,教下称法师,密宗里面称阿闍梨,没有称大师的。但是有个例外,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不是他自称,后人尊称,而且什么?都是他已经往生,他不在世。他在世的时候还是称法师,你看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都称法师,老法师,没有称大师。他老人家往生以后称《印光大师全集》,最初是《印光法师文钞》。这个我们要懂,人家称我们大师,我们给他解释,这也是上一堂课,佛学常识,不可以随便称。我们称他法师这是真正对他尊敬,称他大师你说是什么味道?譬如你是个平民,我见了面称你总统先生,你听了怎么样?不是当面挖苦你吗?你不是这个身分,我用这个来称,是当面来挖苦你。不可以称大师,称大师不是一个恭敬的话,他真的成佛了才可以,他没有成佛不可以,所以这些常识不能不知道。我说了这么多话,最主要的就是断疑生信。我们对佛、对我们的本师,最初的老师,我们也没有称大师,我们称本师。现在称南无本师,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恭敬的意思,它有三个意思。我们恭敬本师,我们根本的老师,没有称大师释迦牟尼。佛翻成中国意思是圣人、圣者,它本来的意思是觉者,就是觉悟的人,佛是个觉悟的人。释迦牟尼佛觉者,释迦牟尼佛智者,是智慧的人、有大智慧的人、有大觉悟的人,这个意思。
  帝释,这忉利天主,是学生,对待老师你看这样恭敬,为如来接待他,把讲堂布置好,讲台布置好,坐席布置好。『而作是言,善来世尊,善来善逝,善来如来应正等觉』。我们先讲「善来」,善来是好来的意思,古印度欢迎词用这个术语,古印度对於贵宾来的时候,都称为善来,你来得太好了,是这个意思,这是欢迎的敬词,敬重的词。下面说了「世尊」、说了「善逝」、说了「如来」,印证这句,这是对佛的赞词,佛的十个号,十号是对佛的称赞。这也是佛学常识,我们先把十号简单介绍一下。在佛经上说,远古的时代,佛讲这个世界的形成,专门讲我们现在贤劫这个娑婆世界,一个大劫里面我们知道有四个中劫「成住坏空」,我们只讲成住,坏空就不讲了,坏空什么都没有。劫刚刚成的时候,我们用这个地球来做比喻,地球上形成这是成劫,成一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地球上才有人住,那叫住劫。地球上的人从哪来的?外国人讲进化,人是猿猴进化成为人,这个说法很难讲得通。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还看到有猿猴,为什么猿猴一部分变成人,还有一部分还在做猿猴?这讲不通。如果人是猿猴变化成的,现在猿猴应该找不到。佛说的是从外太空来的,也有人这么说法,地球上的人是别的星球移民过来的。佛是这么说的,光音天移民过来的,光音天是二禅天。
  所以讲劫初,那个时候人还没有什么污染,光音天看到地球的形成,在太空当中是蓝色的星球,真的是很美,喜欢这个地方,到这个地方来住,大概也来了不少。那时候对於佛菩萨的赞叹就有万名,不是十号,万号,对他的赞词。时间久了,众生被外面环境染污愈来愈严重,根性就迟钝,那怎么样?这名号太多了不行,太多记也记不住,减为千名。现在我们人间千名没有了,释迦牟尼佛在世,二千五百多年前不说千名,说十名,讲佛十号,没有讲千号。但是天上还比人间清净,所以帝释就千名。你到忉利天,忉利天上赞佛是千名,忉利天人对天主的赞叹也是千名,这我们能想得通的。所以人间比天上染污严重,所以「众生弥昧,则减为百名」。到现代,现代就是我们讲最近的三千年,「众生更愚,则减为今之十名」,就十个名号。「天竺俗法有十名」,天上天人根利还有百名,佛经里说「大日如来」,实在讲大日如来就是释迦牟尼佛,他在天上示现成道,在天上应化,在忉利天,所以他有「百八名号」,一百零八个名号,释迦牟尼在人界成道,「故亦应之而立十号」。这是把佛的十号,为什么有十号这段事实说出来。现在我们能够领会应该比古人容易,古人实在是难,为什么?没有资讯,交通不便,老死不相往来,生活的知见都有局限。现在我们得利於高科技,有网路资讯、有便捷的交通,地球变成一家。就在这么一个小小地球上,居住不同肤色的人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习俗。对於佛经上讲的这个事情能理解,天上人间当然更不一样。所以古印度有十号。
  十号里面第一个是「如来」,这个意思《成实论》里面讲,「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故名如来」。这个意思我们说得白一点,如来是什么意思?如真实之道,实是真实,真实是什么?真实是法性,乘是比喻。他是乘如实之道而来的,来到这个地方示现成正觉,示现成佛,这称如来。把它的范围要是延伸来引用,菩萨也是乘如实之道,阿罗汉也是乘如实之道。佛给我们说,如实之道是人人都具足的,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换句话说,你有没有如来的德号?有,你有,他也有,大家都有,自性觉。在佛法里面另外一个名词叫佛性,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有佛性将来必定作佛」,这不就大家都有的吗?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现在你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你迷了,你迷失自性。怎么迷的?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这是三大类的烦恼。妄想叫无明烦恼,你糊涂了,你迷了,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第二大类叫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像尘沙那么多,多到没办法计算,这是什么?这在《华严》上讲的分别,你有这个烦恼,所以你的自性不能现前。第三个是更严重的执著,执著叫见思烦恼,就是你的见解错了、你的思想错了,自以为是。佛说得很清楚,你能把见思烦恼断了,你就成正觉,成正觉就是阿罗汉。你再更进一步,能把分别断掉,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真的分别没有了,你就成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菩萨。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