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愿杏Φ敝欣矗谏懈校鹁拖智埃独阊暇飞纤档煤茫杆嬷谏模λ俊梗馍评础8幸窍В鹣嗑筒患耍次蘩创Γノ奕ゴΓ鸱ɡ锩娼惨郑挥懈械氖焙蛩耍毓榈阶孕浴W孕圆皇俏镏剩坏皇俏镏剩膊皇蔷瘢窀镏识际亲孕岳锩姹湎值摹7鸱ń残姆ā⒔采ǎ衷诳蒲Ю锩娼簿窀镏剩瘛⑽镏识际谴幼孕岳锩姹湎殖隼吹模桓龈础K运芄幌嗉聪嗳冢挥姓习痘暇防锩娼驳睦硎挛薨⑹率挛薨褪钦飧龅览怼�
  善逝就是回归自性,你说这个多好!自性像什么样子?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自性像什么样子?「本来清净」,自性的样子一尘不染,「本不生灭,本无动摇」。净土宗里面常讲四土,自性就是常寂光土,《华严经》上称为大光明藏,一片光明。没有染污,没有生灭,没有动摇,遍法界虚空界,连时间、空间都是它变现出来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来没离开我们。好像我们看这个屏幕,它是白色的屏幕,那是自性,屏幕里面所有现的色相,相都是妄相。所以《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要把相当作真的。迷了的人把相当作真的,他这亏吃大了,明白的人知道相是虚妄的,相不是真的,诸佛如来现相也不是真的。相从哪里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就是《坛经》上讲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自己心里面具足一切诸佛菩萨形像。所以你见佛,佛从哪里来的?是你心有感,相就现前。像我们在屏幕上按频道一样,按对了,形像就现前,就这么个道理;不按了,不按形像就没有了,没有来去。善来是不来而来,善逝是不去而去,没有来去,这跟你讲真话。我们迷得太久,迷得太深,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一无所知,说真的我们都茫然,都感觉到奇怪,说假的我们都点头,这叫迷惑颠倒。
  古大德有这么几句话说,「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盘,故名善逝」,这个说得也没错,但是不好懂。我跟诸位讲的好懂,是一个意思。一切智是什么?一切智是知空,万法皆空,这个智慧叫一切智。唯有一切智现前的时候,你才能够入大般涅盘,大般涅盘就是不生不灭,这叫善逝。他说了一句话很重要,说得好,就是「行八正道」,这是教我们怎么回头,怎样回归自性。这个不是对佛说的,这是对我们讲的。真正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我们的心就清净了,放不下的也放下了,为什么?不愿意再造业。
  《华严》大乘教里面说得好,如果我们能够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对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执著,不再执著,你就成正觉。所以要不要学很多东西?学与不学没关系。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他老人家学了十二年,从十九岁离开王宫出去参学,当时印度所有宗教里面的大德、学术界里面的高人,他都参访过,都跟他们学习过。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十九岁到三十岁是他求学的时代。中国孔子说,孔夫子在《论语》里面说过,夫子十五岁有志於学,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就等於说毕业了,孔子学了十五年,十五岁到三十岁;世尊学了十二年,十九岁到三十岁。最后还是在菩提树下,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放下了,这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表演学过的。
  我们知道在中国也出现了一尊佛,跟释迦牟尼佛平等,没有两样,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的是不认识字,没有学过,一生没有听过一堂经。他在黄梅住了八个月,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在碓房里面舂米破柴,做义工,修苦行。黄梅八个月当中,讲堂他没去过,禅堂他没有去过,最后五祖的衣钵传给他。他听五祖讲经是半夜,三更之后,五祖跟他约好了,到方丈室里面去见面。我们估计顶多只讲两个小时,讲《金刚经》的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们去看经文,大概三分之一,他就豁然大悟,没学过。成阿罗汉、成菩萨、成佛,要不要学?不需要!这是个说明,这桩事情跟学不学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重要是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
  为什么说学不学不重要?因为你自性里面,六祖开悟的时候不是说了吗?「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第一个具足无量的智慧,第二个具足无量的神通,第三个具足无量的德能,第四个具足无量的福报,你什么都现成的。而且怎么样?人人平等,《华严经》上说了多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三种烦恼,把你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全部障碍掉了,它不起作用,所以变得这么可怜。这两位佛给我们示现的,我们就看得很清楚,世尊学了十二年,如果要不把它放下,他所学的就变成所知障;障碍有两类,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叫烦恼障。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你可以学,学了之后你要放下,你要不放下,全变成所知障,这你要懂。你懂得之后,学可以,不学也可以;你要不懂,学不行,不学也不行,你什么都不行。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不能向外学,要向自性里面去学,要拓开心量。
  有人问我,儒释道三家差别在哪里?我常常给他们解答,儒家著了有。儒家讲求五伦十义,讲求三纲五常,讲求四维八德,这是儒家的总纲领总原则,教你依照这个标准断恶修善,总纲里面以孝道为核心。道家讲虚无,讲无为,但是它讲因果,所以有佛门小乘的味道,偏真涅盘。可是大乘佛法,空有二边不著,二边不离。我们净土宗最高的指导原则,这个非常好,不能不知道,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净业三福」,佛怎么样教我们?第一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八个字意思很深,永远学不尽;接著跟我们说,「慈心不杀」,这是讲因果。我们今天为什么学《弟子规》?《弟子规》教给我们孝亲尊师,《感应篇》里面教给我们慈心不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学「十善业道」。
  现在佛教在全世界,我们看到衰到极处了,如果再没有人才出来,二十年之后,佛教在这个地球上消灭了,就没有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念经救不了佛教,讲经也救不了佛教,要真正有行道的人,什么叫行道的人?依教奉行的人,也就是说,把净业三福做出来的人。这人是什么?这人是罗汉、是菩萨、是佛,这才能救得了佛教。我们今天真正发心,诸佛菩萨感谢你,你续佛慧命,一切众生感谢你,有佛住世,众生有福了。我们肯不肯发心?肯不肯把自私自利放下?肯不肯把名闻利养放下?肯不肯把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放下?如果放不下,那你怎么样修学都不得其门而入,佛法与你无分,这个道理你不能不知道。
  放下执著,不执著了,你就成正觉,正觉是阿罗汉。再进一步,不但不执著,分别也放下了,你就是菩萨。最后再把起心动念放下,我们常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成佛了,《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是无上正等正觉。放下执著,你不在六道,六道没有了,你有执著就有六道。所以这个我们常常要记在心里,我对一切人事物还有执著,我决定脱不了六道轮回;我只要把执著放下,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没有了,生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就是四圣法界,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能够再把分别放下,把起心动念放下,十法界就没有了,你生到哪里?生到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极乐跟华藏给诸位说是在一起,是一不是二,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里面最好的一个区,华藏世界里面最殊胜的一个地区,我们一般讲最繁荣的、最兴旺的小区,那是极乐世界。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容易,你想想看,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难!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可是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不要你彻底放下,你得有本事把妄想分别执著伏住、控制住,别叫它起作用就能往生,这个实在是容易太多了。如果你控都控制不住,你这一生跟阿弥陀佛结了缘,阿赖耶识里头有西方极乐世界的种子,这一生去不了,还要搞轮回。你要问哪一天能往生?哪一天你放下,哪一天就往生,没有时间表的。放下重要!你放下,你什么都得到,你得到的是整个宇宙;你放不下,得到的就是芝麻粒一点点。所以佛菩萨看众生,不要看我们这些人间富贵,他看大梵天王、看摩醯首罗天王那种富贵,佛说可怜悯者,太少太少了,微不足道。你自性里头是大圆满,不成对比,这个不能不晓得。学佛要知道我们学的是什么,我们希望得的是什么,这些都搞不清楚,你到哪里去学?
  再看下面第六个德号,「世间解」,这是讲智慧,「能解世间之有情非情事」。有情是有情众生,非情是无情众生,换句话说,这个不好懂,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没有一样不知道。世间讲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佛经上讲三种,这三种世间你都能通达明了,这叫世间解。有情世间是六道;智正觉世间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器世间是宇宙,我们今天讲太空、讲星系,讲星球,在地球上讲山河大地,一切万物,没有一样你不知道。没有学都知道吗?知道。为什么知道?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你自性变现的,六祖在《坛经》末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宇宙从哪里来的?你自性变现的。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也是从自性变现的。自性变现,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所以这是你的本能。你的本能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变成无知,变成什么都不晓得。所以佛说: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除掉,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你的能力、你的相好福报统统现前。像什么样子?像《华严经》上讲的毗卢遮那如来、极乐世界上讲的阿弥陀如来,那是自己,不是别人。
  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师见面,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把佛经介绍给我,我知道佛法殊胜。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能够契入境界?他告诉我,看破、放下就契入了。你看多么直截了当。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要怎样看破?必须放下;从哪里放起?从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从这里下手。只要这个一放下,你智慧就现前,小智慧,很管用,这个智慧现前,你就更容易放下。所以凡夫成佛,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就是看破,从放下开始,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再帮助看破,这个方法相辅相成,一直到究竟佛果。到等觉菩萨,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还要放下,这一品生相无品放下了,生相无明是无始无明最微细的习气,放下之后他就圆满成佛。所以诸佛菩萨教给我们,没有别的,放下而已。
  所以经上讲的「能解世间一切事」,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不需要学。你看惠能大师他老人家开悟之后,也就是放下了,他是怎么开悟的?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凡夫成佛一念之间。过去老师告诉我,佛法在哲学上讲属於知难行易,你要想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太难了,永远做不到,可是你真正干的时候太容易了,放下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全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知道。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寮里面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也全懂了。他在逃难的时候,路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诸位要记住,那个时候六祖大师二十四岁,还是在家相。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盘经》,《大涅盘经》的分量很大,有两种版本,一种四十卷,一种三十六卷。她在念经,能大师在旁边听了就懂意思,讲给她听,她听了很高兴,拿著经向他请教。他告诉她,他说:我不认识字。她说:你不认识字,你怎么能讲?他说:这桩事情与文字没有关系。所以她念,他讲给她听,无尽藏比丘尼开悟了。六祖一生度了四十三个人,这《坛经》上有记载,四十三个大彻大悟的,也就是说四十三个人彻底放下的。其他跟六祖的时间再长,他放不下就没有法子,虽放没有彻底。当然他也放下一些,譬如放下执著,分别妄想放不下,或者能够放下分别,起心动念没有办法,这种人就太多了。这四十三个是连妄想都放下,也就是《华严经》初住以上的境界,没放下的,十信位,在十信位的人很多。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我们要想真正成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