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5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举佛愿等,这后头小注上有,我把它念下去:「举佛愿等,为得加故,所以加者,为说法故」,这非常重要,就是为说法。「若更进释」,再进一步,它有四重,「四重」,第一个「诸佛愿等,为入三昧故」。实在讲,佛他老人家最大的一个愿望,愿望所有的佛弟子修学都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利益是三昧。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受;受是感受、是受用。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我们凡夫的受都不是正受,凡夫的受是什么?五种,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五大类,叫苦乐忧喜舍,五种受。身有乐受、有苦受,心有忧受、有喜受,还有一种,当我们身没有苦乐,心也没有忧喜,这不错,这叫舍。为什么舍?它时间不久,它又会起苦乐忧喜。如果永远没有苦乐忧喜,都是舍受,那就是三昧,这叫正常。我们再讲得清楚明白一点,就是你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那就是三昧。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恭喜你,你成佛了。真的,这是诸佛教化一切众生,希望大家都能够证得的。真是一个好老师!普愿大家个个成就。他没有为自己想,念念为学生想。
  第二,你得三昧,你得三昧一定就会得诸佛加持。诸佛如来加持,实在讲,诸佛如来加持是普遍的加持,十法界的众生平等加持。为什么这个地方一定要这个说法,「为得加持」?佛普遍加持,我们凡夫感受不到,得三昧的人他能感受得到,是这个意思。不是我们一般人佛不加持,不是,佛心是平等的。三昧是什么?三昧那个心是定的。没有得三昧的人心是浮躁的,妄念烦恼习气很多,所以佛菩萨加持你感受不到。我们在这么多年来学习《华严》,我们懂得,诸佛如来决定是平等的,对於十法界,从佛法界到饿鬼、地狱、畜生,佛是平等平等,决定没有差别。你明了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对佛菩萨才感恩!佛菩萨的慈悲、佛菩萨对於众生的爱护超过父母太多!真的是平等心。在理上讲,那就是《还源观》里面讲的「三种周遍」,他怎么会有分别!
  三昧有浅深不同,我们讲定有小定、有大定、有甚深禅定,不同,差别很大。从《华严经》里面来看,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从十信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个等级怎么分的?等级就是三昧浅深不同。三昧是定功。初信位菩萨得的是小定,叫小小定。小小定也不是我们凡夫能明了的,我们凡夫跟他相比那差太远。最小的,小定,《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十信好比小学,初信是小学一年级。他得的是什么定?经教里面讲,见思烦恼里面他把见烦恼放下,断了。这个见就是你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放下了。这个品类也很复杂,佛在教学当中把它归纳为五大类,五种见惑。第一个「身见」,诸位要记住,把我们这个身体当作自己,这头一个错误。第二类的错误叫「边见」,边见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对立。第三、第四是我们一般人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太深。成见为什么有两种?一种是因上的成见,一种是果上的成见,所以它有两种。因上的成见,「非因计因」,你把因看错了;果上的成见是「非果计果」,这个计是以为有果。因上叫「戒取见」,果上叫「见取见」。除这两种之外,其他所有一切错误见解就归纳为一个叫「邪见」。这五种统统放下,你才能证入初信位的菩萨,你也得到佛力加持。
  这个境界在《金刚经》上讲,《金刚经》大家都很熟,《金刚经》前半部讲的,「菩萨」,大乘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空了,他就证得初信位的菩萨。佛教门槛是真高!比我们现在学校取博士学位难,博士学位不难取,这个难。这是什么?佛教小学一年级。我们过去初学的时候不知道,以为《金刚经》上,《金刚经》是大乘的,大概破四相是什么人?是法身菩萨明心见性,都以为是这样,经文摆在面前都没有办法体会到。后来这个经念多了,豁然看到经上须陀洹,须陀洹是小乘初果,佛问:你证得须陀洹了吗?须陀洹回答得好,如果我要自己认为我证得须陀洹,佛就不叫我须陀洹。你看这个回答得多好。为什么?我证得须陀洹,我还在,我相没破;我的对方就是人,那人相也没破,你四相都在。四相没有了、断掉了、放下了,你才证须陀洹。须陀洹跟初信位的菩萨在断证烦恼上讲是平等的。我们从这里才恍然大悟。《金刚经》是大乘法,大乘法里用须陀洹来讲就更清楚、更明白,实在它就代表《华严经》里面的初信位菩萨。这是我们修行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我们修行,修行就要取得这个果位,这是老师对我们的期望,这样你才真正能得到老师的加持。他得佛的加持,智慧就开了,他就提升再证得上面一个阶位,二信位的菩萨、三信位的菩萨、四信位的菩萨;到七信位,那个断证的功夫跟阿罗汉相等,也就是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七信位。所以这十信它跟小乘四果四向一对,完全吻合。断烦恼的功夫是相等的,智慧不相同,智慧是大乘的智慧超过小乘就太多!这是大小乘不相同的地方,断烦恼是一样,可是智慧不一样。
  这是我们从经典里面,确实能够体会到佛加持一切苦难众生。但是众生由於烦恼习气太重,感受不到!学佛的人有一分清净心,你就感受一分加持,有两分清净心,你就能感受两分的加持,而且很明显。我们在听经的时候、我们在读经的时候,真听懂了、真明白了,这就是佛力加持。为什么?烦恼轻了。同样在读、同样在听,同样这部经天天在读,为什么过去那么长的时间这意思我都不懂,为什么今天一展开就豁然明了?过去烦恼很重,障碍,今天烦恼轻一点,他就悟了。我们凡夫这个迷悟是拉锯战,不是一悟永悟,今天悟了,明天又糊涂了,烦恼习气一来又糊涂了,常常有这么个现象。我们的功夫就在此地显示出来了。真放下!这不是开玩笑的,真的,你才能得法喜充满,你才能够真正在佛门里头累积功德。累积功德一定是无我,知道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所以要知道,身有生死,我没有生死。我是什么?一般凡夫认为是灵魂。你也不能说他是错,灵魂没有生死,过几天它又投胎去,它又找个身体去;它要不找身体,我们就称它为中阴身。还有,有聪明的,他不要身体了,身体太麻烦、太累赘。这种想法在中国最早我们书本里面看,老子就这个想法,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最大的忧患是有身体,没有身体多好。有没有没有身体的人?有。什么人?无色界天,他不要身体。我们可以称无色界为灵界,灵魂住在里面,那是六道里面的高级凡夫。可是灵魂实际上是迷惑的,它没有觉悟,它不灵。我们称灵魂是赞叹它,其实它不灵,它迷惑;如果真正灵了、真正觉悟了,就不叫做灵魂,我们佛门称它为灵性,那是自己。开悟了,明心见性,见到灵性,见到自性。自性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染,自性能生万法,那才是自己。禅宗里面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自性。千万不要误会身是我,错了,身不是,身是假的,身有生死,灵性不生不灭,灵魂有变易生死,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很透彻的。所以讲得加。实在讲,诸佛菩萨的加持平等普遍,没有差别。
  第三,「所以加者,为说法故」。这个加都是加持智慧,说法的时候还加持辩才。这人不会说话,可是他一上台他就会说;这人好像不见得有什么智慧,上台突然就有智慧。这些事情,凡是上台讲经都有这个感应。没讲经之前,当然有充分准备,准备很多参考资料,可是一上台之后完全用不上。在台上讲出来的,下了台之后自己都觉得很讶异,我怎么能说得出,说得这么好?佛力加持你,三宝加持你。所以讲经老和尚都有。我从前问过李老师,李老师有,常常有。到我们自己学讲经上台的时候也发觉常常有,绝不是自己事先准备的。我们要想得到佛明显的加持,上台是最容易感受到的。帮助你,当你一心一意想帮助一些苦难众生,决定没有自己名闻利养夹杂在里面,你的智慧、你的善巧方便突然现前,那是三宝加持。最后这句话说得很重要,说法为什么?「为令菩萨增长佛智等故」。这里头有个「等」字。佛帮助你成佛,不是别的。帮助你成佛,你一定要行菩萨道,你不行菩萨道你成不了。菩萨道是什么?教化众生。为什么教化众生能成佛?教学相长。你自性智慧怎么现前的?在教学当中自然往外流露,性德往外流露,又得到佛力加持。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下面清凉大师说,「文分二别,初十句别明,后一结说」,在前面十句里面第一句是总,其他的九句是别。「总为说十住法,令信解诸菩萨修行,增长性习二性,生菩提智故」。这十句里第一句是经文『为增长佛智故』,就是这一句。你看看,佛对於学生的爱护,希望你早一天成佛。佛以智慧、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你,你一定要相信「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为什么你不成就?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不知道佛的慈悲加持,你不知道,所以你常常退心。凡夫进得少退得多,这是自己造成的。自己造成的自己不知道,还怨天尤人,怪佛菩萨不加持你,怪佛菩萨不照顾你,那你就造罪业。佛菩萨明明加持你、照顾你,你冤枉他,这就错了。确实在初学这种现象很多,所以初学的时候这个瓶颈很不容易突破,总是认为我已经很努力,我已经做得很多。不知道你做得是不少,可是你做错的就更多。这是什么?业障,习气、烦恼在作祟。真用功的人,功夫用在哪里?功夫用在放下烦恼习气,这叫真功夫!你所修的菩萨道、所做的善行,这里头长智慧;长两种智慧,一个是根本智,一个是后得智,后得智就是善巧方便。
  清凉这句话我们也简单解释一下,「总」,这是第一句,「为增长佛智故」,就是说这一句。「总为说十住法,令信解诸菩萨」,信解菩萨是什么人?十信位,十住菩萨有能力教导十信菩萨。十信菩萨不是简单人,诸位要晓得,我们从小乘来讲大家容易明白,你看须陀洹,初果,他所证的就是断烦恼,跟《华严经》初信位平等;初信位也是断五种见惑,小乘须陀洹也是断五种见惑,你不断你就不能证得。要知道,须陀洹是小乘一年级,初信位是大乘一年级,上学的资格都是要断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都没有了。经论上所讲的八十八品见惑分为这五大类。虽然没有离开六道,但是他们是决定不堕三恶道。而且,肯定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出离六道轮回;不管有没有佛出世,他都有能力超越六道。也就是说,有佛出世,他能证阿罗汉;没有佛出世,他证得辟支佛,独觉。因为这七次往返,生生世世接受佛法的薰修,这个力量太大,没佛出世他也能成就。
  这个现象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给我们修学增长了很大的信心。我们今天就一定要什么?想到我这一生成就,如果遇不到真善知识,那这一生就完了。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就觉得有希望,遇不到真正善知识还是能成就。怎么样?诸佛菩萨、善知识的典籍留在世间,被集结在《大藏经》里面,如果我们得到这些经典,就跟亲近善知识没有两样。能不能成就,就是你如不如法。也就是说,佛法讲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能不能持戒?这个持戒不是经典里面讲的戒,这个持戒就是祖宗留下来的这些方法。方法里面第一个,十善业道、三皈五戒,这是基础,基础如果疏忽了,用什么样的功这一辈子不能成就,下一辈子还不能成就。扎根太重要了!你不能够疏忽。为什么有人修行能成功,有人修行不成功?基础。像盖房子一样,有人盖高楼盖得很成功,地基打得稳固;有人盖个茅舍都盖不起来,为什么?在沙土上,没有地基。所以这个根本重要!中国世世代代都有高人出现,是什么原因?过去扎根的教育做得很好,在中国很普遍。农村里面,妇女不认识字,她受过教育,她懂得做人;母亲不认识字,教出的小孩是圣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弟子规》做到!《弟子规》她不会念、她不认识字,可是她统统做到,从小学的、父母教的。父母不是言教,父母是身教,父母做到,小孩在旁边看会了,几千年世世代代就这么传下来。这个根扎得好,以后遇到、亲近善知识他能成就;一生遇不到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